零碳

搜索文档
桂林市非化石能源装机达638万千瓦,零碳漓江筑牢能源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0:45
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明确提出,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 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上,南方电网公司联合60余家单位组建桂林零碳绿电联盟,构建绿电产业生 态圈,促成清华大学、国电投等13家单位签约合作。首创购、售、输配电三方绿色电力交易模式,实现 大河背岛330户居民、民宿、酒店及农业用户绿电全覆盖,打造南方电网服务区域首个"零碳村";政企 协同推动漓江核心景区1200艘电动竹筏完成"油改电",每年减少碳排放2493吨,相当于70公顷红树林年 碳汇量。 据悉,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自2022年起发起"低碳中国行"暨气候行动周活动。本次桂林站活动由生 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南方电网公司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南方电网广 西电网公司承办。 南方电网工作人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南方电网正在以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零碳坚强电网和以 500千伏桂北站为中心的220千伏链式或环型网架,保障桂北风电群全额消纳,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发展。 目前,220千伏冬田储能电站已投用,灌阳抽水蓄 ...
在海南,他们为啥把服务器“扔”进30米的海底?
金融时报· 2025-09-26 13:23
"我们把整个数据舱投放到海底,可以利用海水来进行降温。相比于陆地数据中心,海底数据中心能够 减少大量的冷却能耗,不仅可以减轻对生态的影响,还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海兰云海底数据中心海南 示范项目总经理蒲定告诉记者。 当你对智能语音助手发出"周边美食推荐"的指令,或者用AI大模型生成旅行攻略时,或许不会想到:支 撑这些回答的海量数据(603138),既不在云端里"飘"着,也不在机房的机柜里"躺"着,而是沉在海南 陵水附近海域中35米深的海底。 在这片热带海域的海面下,一个个白色"巨罐"正安静运转——这就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的核心 装备"海底数据舱",每个都重达1300吨,相当于1000辆小汽车的重量。当4500吨的起重船将它们缓缓放 入海底时,一个颠覆传统的"水下算力世界"便悄然成形。 这个位于海底的"超级大脑",是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2023年3月底在海南陵水正式投运,一期 工程目前已全面竣工。 数据中心为啥要从陆地走向海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一同来到位于海南 陵水的海兰云海底数据中心项目部一探究竟。 承担着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等"烧脑"工作,数据中心的一生都和高温"打架 ...
“智慧大脑”让绿氨生产实现真正零碳
中国经济网· 2025-09-26 09:11
中国经济网赤峰9月26日讯(记者梁木)戈壁滩的风和光,正在转化为驱动世界的绿色燃料。今年7月8 日,全球首个百万吨级零碳氢氨项目——远景赤峰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首期32万吨工程在内蒙古自治 区赤峰市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绿色氢氨产业从示范探索迈入规模化商业运营新阶段。 绿氢,兼具清洁低碳、绿色环保及高热值等属性,被视为继风、光之后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绿氨,作 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清洁能源载体,在钢铁、化工、发电、航运等行业肩负着带动降碳减排的重要作 用。绿色氢氨项目是指将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绿氨合成等多个环节紧密结合的项目模式。 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通过自建的风、光、储一体化设施产生绿色电力,以绿电驱动先进的电解水制 氢设备,并电解过程使用中水,最终产出零碳的"绿氨"。 生产过程"全绿电"是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能够真正实现"零碳"的关键一点。而使用风光发电最大的 挑战性在于其波动性。远景能源赤峰氢能工厂厂长邓运辉介绍,通过远景自主研发的EnOS智能物联操 作系统,可以整合上游气象预测的信息,对化工侧进行负荷调整,以适应未来4至5小时的发电量,从而 具备动态响应的能力,可以实现"随风而动",把波动的风光等可 ...
江苏盐城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工作人员致信经济日报编辑部:让绿色理念生根开花
中国经济网· 2025-09-23 22:15
经济日报编辑部: 如今,我们正朝着"国家级零碳产业园"的目标努力。期待有一天,我们园区能成为全国零碳发展的样 板,让更多人看到,零碳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能让产业更强、环境更美、群众更幸福的实实在在 的行动。 盐城大丰港零碳产业园工作人员 顾晓峰 2025年9月23日 (责任编辑:冯虎) 9月23日,贵报在一版刊发长篇调研报道《盐城赶潮》,聚焦盐城的绿色变革与产业崛起。作为盐城大 丰港零碳产业园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读完报道内心满是振奋与自豪。 这些年,盐城一体推进碳达峰试点城市和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绿色能源的跨越式发展,而大 丰港零碳产业园,正是这片土地上绿色低碳实践的缩影。 还记得产业园刚启动建设时,大家常讨论"零碳"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如今,在31平方公里的园区里,先 导区的国际合作零碳项目有序推进,拓展区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开足马力,转型区的临港传统企业忙 着技术升级,"五化"路径越走越清晰。最令人骄傲的是,我们在国内率先搭起了基于国网架构的"源网 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绿电有了"专用通道",每一度电的来源都能物理溯源。现在园区企业用的 绿电,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在拿到国际权威机构英国标准协 ...
中国海外发展:推动废弃物零填埋管理| 2025华夏ESG实践绿色机遇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3 09:40
公司背景 - 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1979年创立于香港 1992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07年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1] - 公司拥有逾46年房地产开发与不动产运营管理经验 业务遍布中国内地及港澳80余个城市以及英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1] - 公司具备全产业链整合联动能力 拥有不动产开发 城市运营和创新业务三大产业群[1] 碳中和战略 - 2023年公司发布行业首份《碳中和白皮书》 制定"1333"战略规划 以"双碳"为1个核心 分2025年 2030年 2060年3个阶段推进[2] - 公司承诺2030年实现范围一及范围二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降低30%以上(以2019年为基准) 努力争取2060年达成碳中和[2] - 公司积极参编多项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 包括《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北京市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深圳市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等[2] 标准体系建设 - 2025年8月公司牵头主编的《零碳办公建筑评价标准》《办公建筑碳排放计算与核算标准》正式发布[2] - 结合已施行的《低碳办公建筑技术规程》 构建覆盖"技术-评价-核算"全链条的零碳办公建筑标准体系[2] 零碳建筑实践 - 2024年深圳中国海外大厦 北京中海金融中心 深圳深湾玖序幼儿园等3个项目入选我国第一批零碳建筑项目[3] - 深圳中国海外大厦采用11项节能减碳技术 实现建筑综合节能率61% 获国家近零能耗设计认证等多项殊荣[3] - 北京中海金融中心采用地源热泵 光储直柔等技术 实现建筑节能率70%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54% 减碳率达68%[3] 项目规模与业态 - 公司在苏州等地打造超塔超低能耗建筑等项目 近零能耗及零碳建筑开发规模累计60万平方米[3] - 项目覆盖住宅 商业等多元业态 以零碳建筑和绿色社区抢占新赛道[3]
“洋学生”中国说|埃及留学生:在探秘“零碳”奇迹中,读懂中国生态智慧
环球网· 2025-09-23 08:10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两山"理念指引下,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然成为全社会的普 遍共识,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值此之际,埃及留学生桑英杰打卡北京城市副中心,探索科技与自然融合下的"零碳"奥秘。 走进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满目葱茏、鸟鸣婉转的景象吸引了桑英杰的目光,"这里的绿化、建筑与自然几乎做到了'无缝衔接',走在路上,我感觉自己 不是在城市公园,更像走进了一片自然生长的森林。" 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谈,桑英杰对"零碳"的技术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了解到零碳并非没有碳排放,而是通过减少、抵消或清除碳排放,实现核算周期内 总量"归零"。当得知园区绿地绿化率高达85%,每年可吸收5000多吨二氧化碳,且生态保育核区域已监测到包括灰脸 鹰、雀鹰等70多种动物时,他表示,自 己也想和这些小动物一样,在这里安家。 这里还有两项关键"零碳"实践,让桑英杰深感震撼。一处是看得见的"现代森林"——北京城市图书馆。其屋顶由837片银杏叶造型的金属板构成,内含126个 智能采光顶,可根据光线自动调节馆内照明。同时,叶片表面铺设的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年发电量 ...
百川畅银:凭借沼气发电积累拓展多元绿业务,海外布局有先发优势
新浪财经· 2025-09-22 01:16
业务布局 - 公司凭借在沼气发电领域的深厚积累 正积极向移动储能供热 光伏发电 碳资产交易等多元化绿色业务拓展 [1] - 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运营经验 在提供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方面具备显著先发优势 [1] 市场拓展 - 公司逐步将技术和模式输出到海外市场 并拥有早期国际化布局 [1]
江苏盐城:向绿而行,“风光”之间崛起零碳新地标
中国新闻网· 2025-09-20 04:06
盐城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 盐城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2006万千瓦 成为长三角首个两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其中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565.37万千瓦 占全球7% [4] - 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 叶片产能占20% 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综合产能最大基地之一 集聚金风科技 远景能源 上海电气等整机龙头企业 [4] - 形成覆盖研发设计 装备制造 资源开发 运维服务的风电全产业链 全球最大20兆瓦漂浮式风电机组 最长SR260叶片 首台碳中和风机相继下线 [4] 零碳园区建设进展 - 大丰港零碳产业园打造全国首创一对多绿电直供模式 实现绿电物理溯源 已吸引18家国际认证机构入驻 [5] - 射阳港零碳产业园实现近海风电70万千瓦 陆上风电60.73万千瓦 光伏10.8万千瓦绿电接入 年发电量34亿千瓦时 打造长三角首个全绿电零碳示范园区 [8] - 滨海港零碳产业园建设年处理200万吨LNG 制冷功率23兆瓦的冷能供给系统 将零下162℃LNG冷能延伸至冻干食品 冷水鱼养殖 冷链物流等产业 [8] 技术创新与研发突破 - 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正攻克风电全直流发电技术 以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为例 每天最多可多发出800度电 [9] - 金风科技牵头组建国家风力发电技术创新中心(江苏) 实现盐城国家级科创平台零的突破 已吸引41个高能级科创项目落户 [11] - 远景EN-256/16.7碳中和风机刷新全球纪录 中车20MW漂浮式风电机组进军深远海 盐城远实能源科技将退役叶片制成环保托盘破解行业难题 [11] 新兴能源产业布局 - 布局一南一北绿色氢氨醇基地 推动吉电绿氢制储加运用一体化 岚泽30万吨绿色甲醇等重大项目 构建绿电—绿氢—绿醇综合能源体系 [6][11] -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项目建成10座超大型LNG储罐 冷能交换中心实现深冷 中冷 浅冷三级梯次利用 [8] - 成立全国首家园区级绿电绿证服务联合体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绿电交易服务 [8]
毕马威中国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5》 助力能源行业把握零碳转型新机遇
证券日报网· 2025-09-19 10:15
本报讯(记者毛艺融)9月18日至21日,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在深圳举行。展会期间,毕马威中国举办"驾 驭AI浪潮—引领零碳智慧能源新变革"分论坛并发布了《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5》(以下简称《年 鉴》)。 《年鉴》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能源总需求增长2%。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结构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占比高达87%。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消费量均有所增长,其中天然气增幅最大,达2.5%,煤炭和石油 分别增长1%和0.6%。石油仍是最大的能源来源,满足了全球34%的能源需求。可再生能源(不包括水电) 是全球增长最快的能源类型,增速高达9%。 从能源类型来看,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增长16%,在全球总发电量中占比从13%提升至15%。中国依然 是可再生能源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占全球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57%,其太阳能发电量在两年内几 乎翻番。 毕马威中国客户及业务发展主管合伙人江立勤表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赋能能源转型过程中,带来 了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这对能源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复杂的挑战。中国在传统化石能源产业数字化 智能化升级,能源新业态及能源交叉领域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等方面有着许多优势。 ...
45家绿点中国2025入围名单大揭秘!有你的pick吗?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9 03:14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2025 年第四届 "绿点中国・可持续实践案例评选" 自启动以来,受到了 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媒体评审团的严格初筛、面访以及多维度的综合考量,入围名单终于正式揭晓。 这些入围案例从 341 份报名案例中脱颖而出,涵盖了超过 20 个行业,展示了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 积极探索与实践成果。 今年参评的各个申报案例根据绿点中国的参选要求,按照绿色设计、绿色技术、绿色共创、绿色循环、 绿色物流、绿色溯源 6 大维度提报。经由媒体评审团根据案例的联动机制、量化成果、创新独特之处、 可复制性、公众传播价值等方面打分,最终选出 45 个入围案例。 CHINA GREEN POINT 使 搏 实践 案 第 I74 评 选 4911 □ FF ( 按 序 排 序 ) 首 到 7 日2 顺 [1] 器 A 拜尔斯道夫中国 百事可乐PEPSI Beiersdorf 长江中下游 再生铝罐项目 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北方稀土 贝卡尔特 Bekaert 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 贝卡尔特UT/MT 绿色轮胎骨架材料 贝泰妮集团 贝特瑞 贝泰妮集团 Better our worl 绿色轻妆 循续守护 贝特瑞绿色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