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拐点在即,重视固态电池投资机会
东吴证券· 2025-09-08 04:33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产业化拐点在即 相比传统液态电池具有安全性好 能量密度高 倍率性能好等优势 硫化物路线有望成为主流技术路径 预计2030年全球出货量达614GWh 2024-2030年CAGR超80% 中国市场规模2030年达200亿元 消费电子 eVTOL 动力电池 机器人是核心应用场景 政策持续加码 2027年是量产装车关键节点 设备端最先受益[1][2][4][6][7][9][15][17] 技术优势与路线 -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 兼具锂离子传导和隔膜隔离功能 热失控初始温度达600°C以上 穿刺不起火 安全性显著提升[2] - 能量密度达500Wh/kg以上 远超液态电池250-300Wh/kg的理论极限 关键适配更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2][10] - 硫化物路线离子电导率高(10⁻⁷-10⁻²S/cm) 能量密度表现优异 但存在界面稳定性差 制备难度大等问题 获主流厂商青睐[3][12] - 聚合物路线技术简单但离子电导率仅10⁻⁴S/cm 氧化物路线性能均衡但电导率较低[3][12]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614GWh 2024-2030年CAGR超80%[4][14] - 中国市场规模2030年达200亿元 2027年为加速节点[4][15] 应用场景渗透 - 消费电子领域成本敏感度低 单电芯容量小 量产简单 率先导入 苹果2012年布局 2024年TDK能量密度提升百倍 华为申请硫化物专利[4][6] - 动力电池空间最大 具颠覆性优势 但商用车成本高 量产需时 2027年预计量产装车 2030年后规模化应用[4][6] - eVTOL需400-500Wh/kg高能量密度电池 低空经济打开中长期市场[9] - 机器人领域提升续航和工作连续性 符合轻量化趋势 伴随产业链放量装机空间广阔[9] 政策支持与产业进展 - 2020年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固态电池上升至国家层面 2024年5月工信部设60亿元研发专项 2025年底中期审查是关键验证节点[7][16] - 一汽 宁德时代 比亚迪等27家单位成立产业创新联合体 头部厂商深度布局[7][16] - 2027年是量产核心节点 宁德时代 国轩高科 上汽 长安 比亚迪等计划实现小批量生产或装车[7][17] 产业链投资机会 - 设备端最先受益 前中道干法搅拌 等静压设备技术壁垒高 价值增量大 后道设备产线复用率高 先导智能等业绩超预期[7] - 电池材料端格局未定 处送样阶段 重点关注硫化物电解质订单及正负极新材料创新[7][8] - 电芯与整车厂关注中期审查验证情况 固态电池再造第二增长曲线[8] 相关标的梳理 - 电芯厂商:宁德时代(14824亿元) 国轩高科(795亿元) 亿纬锂能(1596亿元)[21] - 电解质:上海洗霸(160亿元) 当升科技(293亿元) 华盛锂电(68亿元)[21] - 正极材料:容百科技(195亿元) 振华新材(81亿元) 道氏技术(190亿元)[21] - 设备厂商:先导智能(843亿元) 赢合科技(198亿元) 海目星(102亿元) 杭可科技(233亿元)[21] - 整车企业:上汽集团(2186亿元) 比亚迪(9779亿元) 长安汽车(1235亿元) 广汽集团(797亿元)[21]
策略周评20250908:风格切换期,关注应用端产业变化
东吴证券· 2025-09-08 04:03
核心观点 - AI行情进入博弈期,市场面临风格切换,资金从高位算力链向低位应用端轮动 [2][3][5] - 科技巨头布局重心从模型向应用端转移,中国企业加速在低资源语言翻译、高效推理及智能体任务应用等方向实现突破 [3] - 下游应用虽未形成明确爆款产品,但在政策扶持与企业积极布局下,中期爆发确定性增强 [3][4]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以CPO为主的海外算力链大幅调整,英伟达周跌幅达4.11%,市值40586亿美元 [2][8] - 8月以来融资资金超配科技类大盘成长标的,融资流出加剧市场波动 [2] - 主要科技股周度表现分化:谷歌-A周涨幅10.38%,年涨幅24.44%;特斯拉周涨幅5.08%,但年跌幅13.12% [8] 产业演进与巨头动态 - OpenAI与博通达成百亿美元合作,计划2026年量产自研AI芯片"XPU"以降低对英伟达依赖 [4] - 美团开源LongCat-Flash-Chat大模型,采用混合专家架构实现算力按需分配,在智能体任务中表现突出 [3][4] - 腾讯开源轻量级模型Hunyuan-MT-7B,推理速度比同类模型快30% [3] - DeepSeek计划2025年第四季度推出具备自我学习能力的AI智能体 [3] 政策与行业活动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9月1日正式施行,要求AI生成内容明确标识 [4] -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签约金额超2000亿元,场内集中签约1200亿元,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4] - 工信部在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宣布将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 [4] 投资方向建议 - 建议关注下游应用端:AI+创新药、AI+军工、AIGC、端侧AI、人形机器人及智驾等领域 [5] - 部分资金或继续交易高景气硬件环节,但估值消化后需关注低位应用板块轮动机会 [3][5] 数据跟踪与行业热度 - A股AI概念指数情绪显示,光模块(CPO)周均换手率接近90%,市盈率分位数处于高位 [13] - 细分领域关注度排名:ASIC芯片、军工信息化、高速铜连接、PEEK材料等方向市场热度较高 [13]
海外策略周报: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IEEPA关税前景不明-20250908
平安证券· 2025-09-08 03:16
核心观点总结 大类资产表现与市场环境 - 本周全球大类资产表现分化,MSCI全球股指上涨0.44%,道指下跌0.32%,标普500和纳指分别上涨0.33%和1.14% [2] - 美债收益率下行,10年期和2年期分别下降13bp和8bp至4.10%和3.51%,美元指数下跌0.11%至97.74,COMEX黄金上涨3.52% [2] - 港股主要指数全面上涨,恒生指数、恒生综合指数、恒生港股通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分别上涨1.4%、1.5%、1.5%和1.2%,恒生科技小幅上涨0.2% [2] -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扩大至331亿港元,外资持续流入港股市场 [2][48] 美国宏观经济与就业数据 - 美国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2.2万人,远低于市场预期,失业率攀升至4.3% [2][6] - 8月30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23.7万人,较前值增加0.8万人,续创6月以来新高 [2][7] - 8月制造业PMI指数48.7%,虽较前值回升0.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荣枯线以下,新订单指数上升4.3个百分点至51.4%,产出指数下降3.6个百分点至47.8% [2][8] - 市场对9月降息预期显著升温,不降息概率降至0%,降息25bps概率升至89%,降息50bps概率升至11% [2][7] 贸易政策与关税动态 - 美国巡回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依据IEEPA征收的"对等关税"和"芬太尼"关税违法,但允许关税措施维持至10月中旬,钢铁、铝和铜关税不受影响 [2][15] - 特朗普政府已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尽快受理并于11月初进行辩论 [2][15] - 若最高法院维持原判,特朗普可能通过其他法律条款(如1930年《关税法》第338条)或国会修法继续实施关税 [2][15] - 特朗普政府近期调整关税政策,包括对半导体企业进口产品征税、豁免部分金属产品,并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定 [15][16] 行业与板块表现 - 美股行业表现分化,通讯服务领涨5.1%,能源和金融分别下跌3.5%和1.7% [29][32] - 中资概念指数表现突出,中资光伏指数和中资新能源指数分别上涨13.5%和13.2% [31][32] - 港股医疗保健业和原材料业领涨,涨幅分别为7.07%和6.61%,电讯业下跌3.71% [44][47] - 港股概念指数中医疗器械指数、光伏太阳能指数和健康产业指数涨幅均超10% [46][47] 流动性及资金流向 - 美债收益率下行,信用利差收窄,美元指数走弱,海外流动性整体边际转松 [17][18] - 南向资金主要流向非必需性消费、医疗保健业和原材料业,从电讯业和公用事业流出 [48][51] - 国际中介机构资金流入医疗保健业和资讯科技业,从非必需性消费和金融业流出 [48][53] 重点公司动态 - 谷歌-C周涨幅10.1%,总市值28441亿美元,苹果市值35571亿美元,周涨幅3.3% [34] - 港股市场中阿里巴巴-W周涨幅13.9%,恒瑞医药因创新药获批上市涨幅13.1% [56][55]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OpenAI计划在印度建设数据中心并收购Statsig [35]
业绩专题:上半年A股盈利增速放缓,后续有望温和回升
东莞证券· 2025-09-08 02:5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全部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44%,较一季度下降1.22个百分点,盈利增速放缓但后续有望温和回升 [2][9] - 全A营收同比增速转正至0.03%,毛利率小幅回升至17.84%,费用增速下降且ROE持平一季度 [2][15][22][33] - 行业表现分化:TMT、金融、部分中游行业(如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业绩亮眼,而上游原材料、房地产及部分消费板块承压 [2][41][44][45][46][48][49] - 政策加码预期增强,下半年经济企稳动力有望推动A股盈利温和回升 [2][58] 整体盈利表现 - 全部A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上升2.44%,增速较一季度减少1.22个百分点 [2][9] - 非金融企业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1.03%,增幅较一季度减少3.48个百分点 [9] - 创业板、科创板、北证A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8.96%、-14.32%、-11.44%,主板增速为2.35% [2][10] 营收与毛利率 - 全部A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03%,结束一年负增,非金融企业营收降幅收窄至-0.18% [2][15] - 全A毛利率为17.84%,环比扩大0.02个百分点,科创板毛利率保持28.98%高位 [2][22][24] - 电子、计算机、农林牧渔营收增速领先(19.10%、11.40%、9.05%),石油石化、煤炭营收降幅较大(-8.37%、-19.45%) [19] 费用与盈利能力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增速分别为-2.29%、1.37%、-15.38%,费用率环比下降 [2][30] - 全A净资产收益率ROE(TTM)为7.73%,持平一季度;销售净利率微升至7.87%,总资产周转率提高至0.08次 [2][33][34] 行业分析:上游 - 有色金属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6.59%、35.94%,工业金属与金银价格上涨形成支撑 [41][58] - 石油石化、煤炭净利润同比降幅扩大至-14.50%、-32.29%,受油价与煤价下行影响 [41][58] - 农林牧渔营收增长8.95%,净利润达273.51亿元,需求回暖 [42][58] 行业分析:中游 - 机械设备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7.26%、18.08%,工程机械与高端制造表现突出 [44][58] - 电力设备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69%、5.47%,出海与电网投资支撑景气度 [45][58] - 轻工制造营收增速转正但净利润下降23.14%,基础化工业绩承压(净利润增速3.81%) [43][44][58] 行业分析:下游与消费 - 家用电器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32%、12.81%,展现韧性 [46][58] - 汽车营收增长7.28%但净利润增速降至0.68%,价格竞争影响盈利 [47][58] - 房地产营收降幅扩大至-11.92%,净利润同比改善但仍承压 [46][58] - 食品饮料、美容护理等消费板块业绩普遍放缓 [47][58] 行业分析:TMT与金融 - 电子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11%、28.44%,AI创新与国产替代驱动高景气 [48][58] - 计算机净利润增速高位回落至42.55%,通信板块稳健增长(净利润增速7.69%) [48][58] - 银行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至0.77%,非银金融净利润增长18.36% [49][58] 其他板块与展望 - 交通运输、国防军工业绩改善,环保与公用事业承压 [50][58] - TMT与金融板块对全A利润贡献提升,政策加码预期下内需有望复苏 [55][57][58] - 全年GDP增速5%目标支撑企业盈利温和回升,关注有色、机械、TMT及金融等业绩改善行业 [2][58]
估值回调暂告段落,转债进入震荡慢涨阶段
东方证券· 2025-09-08 02:34
核心观点 - 可转债市场经历今年以来最大估值回调后出现反弹 估值修复 短期回调暂告段落 进入震荡慢涨阶段[2][5][8] - 转债走势关键取决于权益市场上行空间和固收+配置需求 后续跟涨能力可能减弱[5][8] - 权益市场呈现慢牛行情特征 短期回调利大于弊 电新医药板块接力科技板块[5][8] 市场表现分析 - 上周中证转债指数上涨0.61% 平价中枢下行1.6%至109.4元 转股溢价率中枢上行2.4%至21.1%[5][15] - 转债日均成交额大幅下行至828.30亿元[5][15] - 中高评级、大盘转债表现较好 高价、AAA评级转债表现较弱[5][15] - 涨幅前十转债包括东杰、精装、鹿山、恩捷、亿纬等品种[11] 权益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下跌1.18% 深证成指下跌0.83% 沪深300下跌0.81%[11] - 创业板指上涨2.35% 北证50上涨2.79% 科创50下跌5.42%[11] - 电力设备、综合、有色金属板块领涨 国防军工、计算机、非银金融领跌[11] - 日均成交额下行3796.25亿元至2.60万亿元[11] 估值水平分析 - 转股溢价率中位数21.1% 较历史中位数29%低7.9个百分点[16] - 平价中位数109.4元 处于历史97%分位数高位[16] - YTM为正转债数量持续低位[10] - 上交所公募、资管转债持仓显著提升 深交所公募、年金转债持仓也明显增加[17] 投资策略建议 - 转债市场从正股加估值双击快涨的第一阶段进入震荡慢涨的第二阶段[5][8] - 建议部分高估值转债及时兑现收益 关注交易型机会[5][8] - 在权益趋势未改行情下 转债主动杀估值行情机会大于风险[5][8]
每日投资策略:恒指收涨359点,全周累升1.4%-20250908
国都香港· 2025-09-08 02:31
核心观点 - 港股市场表现强劲 恒生指数上周五收涨359点或1.43%至25417点 全周累计上涨1.4% 科技板块领涨 大市成交额达2999.45亿元 北水净流入56.23亿元[3] - 科网股成为升市主力 腾讯上涨2.2%至605.5元 阿里巴巴上涨1.5%至131.8元 京东集团上涨1.9%至122.1元 美团上涨1.6%至103元[4] - 海外市场表现分化 日经225指数上涨1.03% 台湾加权指数上涨1.30% 而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0.48% 德国DAX指数下跌0.73%[2] 市场表现数据 - 恒生指数收报25417.98点 单日涨幅1.43% 国企指数收报9057.22点 涨幅1.34% 红筹指数收报4268.27点 涨幅1.60%[2] -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突出 收报5687.45点 单日涨幅1.95% AH股溢价指数收报126.32点 下跌1.09%[2] - 蓝筹股普遍上涨 85只成分股中76只上升 仅7只下跌 市场广度良好[3] 宏观政策动态 - 香港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合作 将举办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汇聚18个国家和地区超过90位官员及工商界代表[7] - 港交所研究缩短结算周期至T+1 并计划扩大ETF互联互通目标 今年首8个月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83亿元 南向通成交量增长明显[8] - 工信部加速培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 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9] 行业监管变化 - 中证监拟降低公募基金费率 股票型基金认申购费率上限调降至0.8% 混合型基金降至0.5% 债券型基金降至0.3%[10] - 销售服务费率同步下调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年费率上限降至0.4%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降至0.2% 持有期超过1年免收销售服务费[10] 上市公司动态 - 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梁建章计划减持100万股ADS 价值7375万美元(约5.75亿港元) 总裁范敏计划减持7万股ADS价值454.44万美元[11] - 香港宽频进行董事会重组 凌浩出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 原主席钟郝仪卸任但仍保留独立非执行董事职务[12] - 奇点国峰以4.6亿元收购AI公司香港绘流 通过发行9406.95万股代价股份支付 每股发行价4.89元[13] - 英皇国际以9000万元出售澳门物业 包括2个地铺和1个住宅单位 总建筑面积约3200方呎 预计录得公允价值亏损3640万元[14]
每日投资策略-20250908
招银国际· 2025-09-08 02:10
全球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单日上涨1.43%至25,418点,年内累计涨幅达26.71% [1] - 恒生科技指数单日上涨1.95%至5,687点,年内累计涨幅27.29% [1] - 美国纳斯达克指数微跌0.03%至21,700点,年内累计涨幅12.37% [1] - 港股金融、工商业及地产分类指数单日分别上涨0.91%、1.72%及1.59% [2] 中国股市与政策动态 - 南向资金净买入56.23亿港元,光伏、稀土和创新药概念板块表现突出 [3] - A股通信、有色金属和电子行业领涨,稀土及CPO概念股表现较好 [3] - 中国证监会计划调降公募基金费率,预计对渠道收入影响达20% [3] - 风电、锂电池及半导体行业上半年订单同比增长较快 [3] 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 - 美国8月非农新增就业2.2万人大幅低于预期,失业率升至4.3%创近四年新高 [3][4] - 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降息三次,9月降息50基点概率上升 [3] - 美联储可能于9月启动降息,年末联邦基金利率或降至3.83%左右 [4][5] - 美国财长提出应赋予美联储"适度长期利率"第三大法定职责,暗示政策转向YCC倾向 [3] 医药行业业绩与展望 - 行业上半年平均收入增长1.6%,净利润下滑3.2%,创新药板块收入增长35% [5][6] - CXO板块收入增长15.5%,净利润增长32.7%,受GLP-1及ADC需求驱动 [7] - 医疗器械板块分化明显,IVD收入下滑14%受集采政策影响 [7] - 推荐关注三生制药、巨子生物等受益于创新药出海及政策优化标的 [8] 半导体与科技行业 - 博通三季度收入160亿美元同比增22%,AI半导体及VMware业务为主要驱动力 [9] - 公司上调四季度收入指引至174亿美元(同比+24%),AI相关订单积压达1,100亿美元 [10] - 黑芝麻智能上半年收入2.53亿元同比增40%,但毛利率降至24.8% [11] 重点公司推荐 - 吉利汽车目标价25港元对应34%上行空间,预计FY1市盈率10.7倍 [12] - 零跑汽车目标价80港元对应27%上行空间,FY2市盈率预期26.9倍 [12] - 博通未评级但AI收入增长强劲,2026财年增速指引达60% [8][10] - 创新药企业如百济神州目标价359.47美元,对应5%上行空间 [12]
中银量化多策略行业轮动周报–20250904-20250908
中银国际· 2025-09-08 01:41
核心观点 - 中银多策略行业配置系统当前重点配置有色金属(15.3%)、非银行金融(12.9%)、综合(7.3%)等行业,采用七种量化策略复合配置,通过负向波动率平价模型动态分配策略权重[1][55][56] - 行业轮动复合策略年初至今累计收益20.2%,超越中信一级行业等权基准2.3个百分点,其中S2隐含情绪动量策略超额收益达8.9%表现最佳,S6财报因子失效反转策略表现最差(-5.8%)[3][61] - 本周市场表现分化显著,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上涨2.4%领涨,国防军工板块大跌11.9%领跌,30个行业平均周收益率为-3.0%[3][10][11] - 估值预警系统显示商贸零售、传媒、计算机和国防军工四个行业PB估值处于过去6年95%分位点以上,触发高估值预警[15][16] 近期行业表现回顾 - 本周收益率前三行业: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4%)、食品饮料(0.8%)、医药(0.5%);表现最差行业:国防军工(-11.9%)、计算机(-9.8%)、电子(-9.7%)[3][10] - 近一月平均收益率3.1%,年初至今平均收益率17.9%[3][10] - 年初至今收益率前三行业:通信(55.7%)、有色金属(49.3%)、传媒(30.0%);表现最差行业:煤炭(-4.6%)[11] 行业估值风险预警 - 采用滚动6年PB数据(剔除前10%极值)计算分位数,超过95%分位点触发高估值预警[14][16] - 当前高估值预警行业:商贸零售(100.0%)、传媒(100.0%)、计算机(100.0%)、国防军工(95.9%)[16] - 估值较低行业:食品饮料(9.5%)、交通运输(23.6%)、建筑(21.7%)[16] 单策略表现与配置 S1高景气行业轮动策略(周度) - 当前推荐前三行业:有色金属、非银行金融、农林牧渔[18]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5.1%,近一周收益-2.1%[3][60] - 基于盈利预期原值、斜率和曲率三个维度构建多因子模型[17] S2隐含情绪动量策略(周度) - 当前推荐前三行业:通信、有色金属、电子[22]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8.9%,近一周收益-6.9%[3][60] - 通过剥离"预期内情绪"获取"未证伪情绪"构建动量因子[20][21] S3宏观风格轮动策略(月度) - 当前推荐前六行业:综合金融、计算机、通信、国防军工、电子、传媒[25]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3.7%,近一周收益-8.8%[3][60] - 基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宏观指标预测四种风格多空情况[23][24] S4中长期困境反转策略(月度) - 当前推荐行业:综合、钢铁、基础化工、医药、农林牧渔、电力设备及新能源[28]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7.5%,近一周收益-3.6%[3][60] - 结合2-3年反转、1年动量和低换手率三个因子构建[28] S5资金流策略(月度) - 当前推荐行业:煤炭、综合金融、综合、纺织服装、交通运输[32]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3.8%,近一周收益-2.6%[3][60] - 基于机构单净买入和尾盘资金流向两个维度构建[31][32] S6财报因子失效反转策略(月度) - 当前推荐行业:非银行金融、国防军工、汽车、煤炭、有色金属[38]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5.8%,近一周收益-4.6%[3][60] - 利用长期有效因子阶段性失效后的均值回复特性构建[36][37] S7多因子打分策略(季度) - 当前推荐行业: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有色金属、家电、非银行金融、银行[42] - 年初至今超额收益6.4%,近一周收益-2.8%[3][60] - 从动量、流动性、估值和质量四个维度优选因子[40][41] 策略复合与配置 - 采用负向波动率平价模型分配策略权重,当前权重最高为S1(21.4%),最低为S2(6.0%)[3][56] - 复合策略行业配置前五:有色金属(15.3%)、非银行金融(12.9%)、综合(7.3%)、农林牧渔(7.1%)、电子(6.8%)[57] - 本周调仓动向:加仓上游周期和医药板块,减仓TMT、消费和中游周期板块[3] - 复合策略近一周收益-4.1%,超额基准-1.1个百分点[3][60] 历史业绩表现 - 2014年以来复合策略累计超额收益显著,各单策略中S2和S4表现持续领先[61][65] - 2020年以来复合策略在波动市场中保持稳定超额收益[66][68] - 策略换仓频率结合周度、月度和季度调仓,采用分层资金分配机制[45][46][48]
双融日报-20250908
华鑫证券· 2025-09-08 01:37
市场情绪状态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显示当前综合评分为90分 处于过热状态 [5][9] - 历史数据显示当情绪值高于90分时市场将出现阻力 低于50分时获得支撑 [9] - 过热状态表明市场极度活跃且投资者情绪极度乐观 需警惕市场泡沫风险 [21] 热点主题追踪 - 机器人主题受特斯拉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推动 AI和机器人内容占比显著提升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约80%未来价值将来自Optimus机器人 [5] - 生物医药主题获国务院国资委与中科院联合推动 强调以创新和差异化思路发展 助力健康中国战略 [5] - 国产芯片主题聚焦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 集中展示刻蚀/薄膜/检测等关键设备突破 加速供应链本土化 [5] 资金流向分析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个股中先导智能以196,794.55万元居首 胜宏科技(138,777.40万元)和宁德时代(127,431.49万元)分列二三位 [10] - 融资净买入前十个股中先导智能(164,342.25万元)/寒武纪-U(160,330.28万元)/宁德时代(98,935.42万元)位列前三 [12] - 行业层面电力设备(SW)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443,508万元 电子(SW)和有色金属(SW)分别流入551,816万元和304,198万元 [16] 行业资金偏好 - 融资净买入前三大行业为电力设备(SW)(584,962万元)/电子(SW)(267,085万元)/有色金属(SW)(122,414万元) [19] - 融券净卖出前三大行业为电力设备(SW)(1,683万元)/有色金属(SW)(1,203万元)/汽车(SW)(1,130万元) [19] - 主力资金净流出集中在商贸零售(SW)(-153,108万元)/医药生物(SW)(-62,846万元)/食品饮料(SW)(-47,660万元) [17]
A股市场大势研判:大盘震荡走高,沪指重返3800点
东莞证券· 2025-09-08 00:04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收盘点位3812.51点,上涨1.24%或46.64点 [2] - 深证成指收盘点位12590.56点,上涨3.89%或471.86点 [2] - 创业板指领涨主要指数,涨幅达6.55%或181.93点 [2] - 北证50指数表现突出,上涨5.15%或79.20点 [2] - 沪深300指数上涨2.18%或95.12点,科创50指数上涨3.39%或41.57点 [2] 行业板块表现 - 电力设备行业涨幅居首,达7.19% [3] - 通信行业表现强劲,上涨5.49% [3] - 有色金属行业上涨4.39%,电子行业上涨4.35% [3] - 综合行业涨幅3.95%,位列前五 [3] - 银行行业表现最弱,下跌0.99% [3] - 石油石化行业微涨0.39%,食品饮料行业仅上涨0.56% [3] - 交通运输行业上涨0.57%,非银金融行业上涨0.76% [3] 概念板块表现 - 固态电池概念板块领涨,涨幅6.90% [3] - 钠离子电池概念上涨6.72%,PET铜箔概念上涨5.88% [3] - 钙钛矿电池概念上涨5.67%,两轮车概念上涨5.52% [3] - 兵装重组概念表现最差,下跌1.14% [3] - 乳业概念下跌0.51%,中韩自贸区概念微涨0.35% [3] - 白酒概念上涨0.45%,粮食概念上涨0.45% [3] 市场交易特征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3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396亿元 [6] - 全市场超4800只个股上涨,下跌个股不足500只 [6] - 市场热点集中在新能源方向,固态电池概念股集体爆发 [4] - 光伏、风电概念股表现活跃,CPO概念股震荡反弹 [4] 政策动向 - 扩大服务消费若干政策举措有望近日推出,着力增加高品质服务供给 [5] - 政策将推动扩大入境消费,推出更多优质入境旅游线路和服务 [5] - 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将露营、民宿、物业服务、"互联网+医疗"等服务消费条目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5] - 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5] - 工信部等两部门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5] - 加强CPU、高性能人工智能服务器、软硬件协同等攻关力度,开展人工智能芯片与大模型适应性测试 [5] - 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推动5G/6G关键器件、芯片、模块等技术攻关 [5] 基本面与市场展望 - 当前中国经济在外部冲击下展现韧性,但有效需求不足依然是下半年经济运行的风险与挑战 [6] - 国内广义财政支出明显提升,后续促消费、稳基建政策有望接续发力 [6] - 基本面改善的因素正在逐步聚集,但从量变到质变仍需要时间 [6] - 短期市场在高位波动加大,但市场整体并无大的风险 [6] - 随着未来降息空间打开,叠加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宏观基本面有望迎来进一步改善 [6] - 支撑市场中期继续上行,科技成长风格仍将占优 [6] - 金融红利仍具战略配置价值,消费电子、创新药等方向存在投资性价比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