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和机构行为跟踪:央行呵护,税期平稳
国盛证券· 2025-09-21 08:30
核心观点 央行通过增加资金投放以维持流动性平稳 资金价格小幅上升 存单收益率曲线小幅上行 政府债券净融资和净缴款规模下周预计明显回落 银行间市场杠杆率略有下降[1][2][3] 资金面 - 资金价格有所上升 R001收于1.50%较前值1.40%上升10bp DR001收于1.46%较前值1.36%上升10bp[1] - R007收于1.52%较前值1.47%上升5bp DR007收于1.51%较前值1.46%上升5bp[1] - DR007与7天OMO利差收于10.96bp 6M国股银票转贴利率收于0.86%较前值0.79%上升7bp[1] - 央行逆回购投放18268亿元 到期12645亿元 实现净投放5623亿元 额外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1] 同业存单 - 存单到期收益率小幅上行 3M收益率上行1.50bp至1.58% 6M收益率上行0.61bp至1.64% 1Y收益率上行0.50bp至1.68%[2] - 1年存单与R007利差收窄0.5bp至15.90bp 国债收益率曲线走陡 1年国债下行1bp至1.39% 10年国债上行1.19bp至1.88% 30年国债上行1.56bp至2.20%[2] - 存单净融资规模回升至1344亿元 较前值-4680亿元明显改善 加权平均发行期限6.4M较前值5.9M有所拉长[2] - 国有行和股份行1年存单发行利率均收于1.68% 分别较前值上升0.6bp和0.33bp 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收于1.76%和1.75% 较前值下降1.51bp和8.81bp[2] - 发行期限结构方面 3M期限发行3577.7亿元 6M期限发行2732.4亿元 1Y期限发行2258.8亿元[2] 机构行为 - 本周政府债券净发行2674亿元 其中国债净发行2871亿元 地方债净发行309亿元 净缴款规模达4296亿元[3] - 下周预计政府债券净发行-522亿元 其中国债净发行-1747亿元 地方债净发行1225亿元 净缴款规模预计790亿元[3] -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日均交易量7.16万亿元 较前值7.49万亿元下降 银行间市场杠杆率日均108.47% 较前值108.89%小幅下降[3] 市场流动性指标 - 流动性分层指标R007-DR007利差呈现波动态势 最高触及180bp水平[13][14] -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交易量在2025年呈现周期性波动 1月达到峰值超9万亿元 9月回落至7万亿元区间[16][17] - 公开市场操作中逆回购净投放与MLF净投放形成互补 买断式逆回购在2025年成为重要流动性补充工具[20] 利率债市场 - 利率债欠配指数与10年国债-7天OMO利差呈现高度相关性 2025年5月利差收窄至-50bp附近[42] - 1年存单-7天OMO利差在2025年1月达到峰值80bp后逐步收窄 9月回落至20bp区间[39][40]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北交所打新策略:上市提速与资金涌入下的供需博弈与投资机遇
开源证券· 2025-09-21 08:27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 2025 年 09 月 21 日 北交所打新策略:上市提速与资金涌入下的供需博弈与投资机遇 ——北交所策略专题报告 北交所研究团队 诸海滨(分析师) zhuhaibin@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522080007 北交所新股呈现供给加速、资金踊跃、中签率低、收益率高的四重特征 从发审会节奏上来看,从 2025 年 2 季度开始,随着申报企业补充 2024 年报数据 的结束,北交所上市节奏出现提升,从 2024 年上市时间点看,3/4 季度是新股上 市的集中时间。截至 2025 年 9 月 19 日,2025 年 1-9 月北交所合计过会 23 家企 业,合计上市 14 家企业。从 2025 年三季度末开始,北交所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 数+冻结资金中枢进一步提高,2025 年 1-9 月北交所网上发行有效申购户数均值 达 56.54 万户,网上冻结资金均值达 5905.46 亿元;其中 2025 年 7-9 月网上发行 有效申购户数和网上冻结资金均值分别达 63.72 万户和 6673.86 亿元。从 2025 年北交所新股申购中签率来看,中签率整体处于低位,北交所 2025 年 ...
2025年四季度策略:三擎拱牛市
财通证券· 2025-09-21 08:18
核心观点 - 报告提出"三擎拱牛市"观点,认为2025年四季度市场将由旧经济周期复苏、新经济科技产业爆发和服务消费升级三大引擎共同驱动 [3][4] - 经济基本面呈现"海外宽财政+宽货币,国内地产企稳"的修复格局,结构上反内卷政策推动PPI回升,科技产业进入1-10的业绩爆发阶段 [3][4] - 资金面在低利率环境下迎来居民存款搬家、公募发行拐点、险资加配权益等多重增量资金支持 [3][7] 旧经济:反内卷与PPI周期 - 反内卷政策成为市场重要支撑,2025年6月28日至7月29日期间反内卷指数相对全A获得14.5%超额收益,8月28日至9月8日进一步获得14.9%超额收益 [28][29] - PPI触底回升对市场影响显著:历史上3次成功触底回升(2009/2016/2020)均对应经济周期启动,仅2013年无弹性震荡 [5][30] - PPI上行期股票大势整体向上,启动期(前3个月及同比回正阶段)股指弹性最大,同比触顶后行情基本结束 [5][35] - 上游周期行业利润仍有扩张空间,当前上游利润占比为35.7%,中游22.7%,下游41.6% [33][34] - 从产量、库存、毛利率三维度筛选,农化链氯化钾和黑链螺纹钢处于左侧拐点,而地产链、新能源、消费链部分细分仍处内卷状态 [39][42] 新经济:科技产业与服务消费 - AI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国务院提出"人工智能+"行动目标:2027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新阶段 [48][49][51] - 技术赋能周期长达10年以上,参考互联网(1990年代起)和移动互联网(2008年起)经验,AI浪潮从2023年起预计将持续10+年 [57][58] - 当前AI行情处于第二阶段初期(业绩验证),算力环节业绩爆发明显:AI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长112%,光模块业绩持续爬升 [69][71] - 低空经济、深海科技、AIDC、量子科技和脑机接口等多个前沿赛道处于"海外映射、国内共振"关键期,未来两年将进入业绩井喷期 [75][76] - 服务消费存在5%-10%提升空间:中国服务消费占比约40.8%,较美国(56.6%)和日本(53.6%)有较大差距,政策重点支持旅游/体育/育儿/银发等方向 [79][86][88] 资金面分析 - 居民存款搬家空间充足:当前股票和基金在中国居民资产中占比15%,较美国40%有较大差距;居民存款/全A市值比1.4,历轮牛市该比值普遍降至0.8-1 [7][92][93] - 公募基金发行迎拐点:历史显示净值回正基金占比达80%后发行回暖,当前该比例为79%,基金重仓标的相对全A表现通常上行 [7][100][101] - 杠杆资金仍有发力空间:当前融资余额/全A市值处于中高位水平,融资成交占比触顶回落 [7][102][104] - 保险资金配置提升:四季度"开门红"有望为市场贡献增量资金 [3][91] 配置思路 - 旧经济周期主线:有色金属布局海外降息+软着陆(贵金属右侧,工业金属左侧),黑色链(煤炭、钢铁)+新能源(光伏、锂电)交易国内企稳+反内卷,大金融受益政策预期 [8][108] - 新经济科技主线:AI硬件把握业绩释放节奏(北美算力的CPO、PCB、存储、液冷等,国产算力的半导体设备、AI芯片等),AI应用把握情绪节奏(AIDC、港股互联网大厂、AI Agent等) [8][111] - 新经济消费主线:情绪资源(宠物经济、IP潮玩、景区航空等),情绪化解(美妆美护、黄金珠宝、新式食饮),情绪宣泄(户外经济的运动服饰等,微醺经济的啤酒、预调酒等) [8]
北交所策略并购专题报告第七期:创远信科发行股份购买微宇天导100%股权,控股股东注入卫星导航核心资产
开源证券· 2025-09-21 08:14
政策环境与北交所并购动态 - 自2024年起并购重组市场迎来多项政策支持 包括新"国九条"和"并购六条" 明确以产业整合为核心逻辑 推动审核机制向"小额快速"和"提高包容度"方向发展 [11] - 地方层面多个省市出台措施支持企业并购重组 地方国资加快成立并购基金 并购重组成为提升资产证券化率的重要手段 [11] - 北交所定位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 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截至2025年9月21日共披露35家次投资并购事件 近两周发生2起并购事件 [3][19][21] 北交所并购趋势与方向 - 北交所并购以强链补链为主要目标 目标公司与主营业务存在协同关系 现金并购为主要形式 [19] - 重点关注三大并购方向:同一集团内优质资源整合、新质生产力行业外延并购、"强链补链"扩张版图式并购 [3][19] - 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案例涌现 上市公司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并购强化产业协同 跨界并购助力传统产业转型 [12] 创远信科收购微宇天导案例 - 创远信科拟以发行股份并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微宇天导100%股权 并配套募集资金 自2025年9月16日起停牌 预计9月30日前复牌 [4][24] - 微宇天导全资控股湖南卫导 专注卫星导航仿真测试、低轨导航增强、卫星互联网通信等技术 2025年6月获中国专利银奖 其专利技术计算效率实现万倍级提升 [4][25][35] - 创远信科专注无线通信测试仪器 主要发展5G/6G通信测试、车联网测试、卫星互联网及低空经济测试三大方向 2025H1营收1.11亿元(同比增长18.44%) 归母净利润631.53万元 [5][36][42] 其他重要并购公告 - 五新隧装调整并购交易方案 发行对象调整为兴中科技156名股东及五新重工所有股东 兴中科技99.9057%股权转让价182,557.06万元 [6][53] - 阿为特完成收购德国ALVASAN GmbH公司100%股权 在德国完成变更注册登记 并设立全资子公司满足半导体设备零部件超洁净清洗需求 [6][53] - 科达自控拟申请并购贷款1.2亿元 用于收购海图科技51%股权 另与西门子金融签订融资协议 总金额不超过2600万元 [6][53]
北交所化工新材专题报告:开源证券氨基酸多领域需求扩张与技术升级,无锡晶海引领高附加值赛道
开源证券· 2025-09-21 08:14
核心观点 - 氨基酸行业受益于多领域需求扩张和技术升级,全球市场规模和产量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494.2亿美元,2027年产量达1380万吨[3][17][19] - 中国氨基酸产业在中低端市场占主导,但医药、化妆品等高附加值领域仍由国际企业主导,国内企业如无锡晶海正通过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向高端领域突破[3] - 北交所化工新材行业近期表现较弱,周跌幅为-1.62%,但部分个股如三维装备(+22.53%)涨幅显著[4][26][33] 氨基酸行业分析 -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础结构,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化妆品、保健品等领域,几乎涉及一切生命活动[3][11] - 全球氨基酸产量2021年突破1000万吨,预计2027年达1380万吨;市场规模2021年为261.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94.2亿美元[17][19] - 主要生产方法包括微生物发酵法和酶催化法,这些方法经济可行且生态友好,原材料主要从粮食产品中提取[14][15] - 在医药领域,氨基酸是合成抗生素、心血管药物、多肽类药物的重要原料,还可用于氨基酸输液制剂和培养基核心原料[3][20] - 在食品行业,氨基酸作为调味剂、强化剂和营养补充成分,用于功能性食品和特定人群食品,需求不断提升[3][20] - 化妆品领域,氨基酸起到保湿、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其发展助推氨基酸需求增长[3][21] - 保健品领域,随着健康意识提升和"健康中国"行动推进,氨基酸作为重要原料需求快速增长[21] 重点公司——无锡晶海 - 无锡晶海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从事氨基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包括支链氨基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23] - 公司下游客户以医药类为主,包括制剂厂商和培养基生产商,同时覆盖保健品、化妆品及食品领域[23] - 目前已具备14种氨基酸原料药生产能力,正在加强欧洲CEP注册认证和新产品备案,以提供更多高性价比产品[23] 北交所化工新材行业表现 - 本周(2025年9月15日至19日)北证50报收1578.00点,周涨跌幅为-1.43%;沪深300报收4501.92点,周涨跌幅为-0.44%;创业板指报收3091.00点,周涨跌幅为+2.34%[25] - 开源北交所化工新材行业周涨跌幅为-1.62%,二级子行业均下跌,包括橡胶和塑料制品业(-0.06%)、化学制品(-0.90%)、专业技术服务业(-1.81%)、纺织制造(-2.11%)、金属新材料(-2.54%)、电池材料(-3.93%)、非金属材料(-4.36%)[26][27][30] -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包括三维装备(+22.53%)、汉维科技(+15.26%)、惠同新材(+5.68%)、佳先股份(+5.11%)、齐鲁华信(+2.05%)、派特尔(+1.00%)[4][33] 化工品价格走势 - 近一周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0.8%[37] - 近一周MDI价格持平[37] - 近一周TDI价格下跌0.7%[37] - 近一周天然橡胶价格下跌1.3%[37] - 近一周丁苯橡胶价格下跌1.2%[40] - 近一周聚乙烯价格持平[40] - 近一周聚丙烯价格持平[51] - 近一周ABS价格下跌0.5%[51] - 近一周PA66价格持平[52] - 近一周PA6价格下跌1.6%[52] - 近一周涤纶长丝价格下跌0.4%[54] - 近一周草甘膦价格上涨1.1%[54] 公司动态 - 秉扬科技入围中石化2025-2026年压裂材料采购供应商,成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供应商[5][58] - 宁新新材拟出售2024年回购股份835,493股,实施期限为公告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5][58] - 中裕科技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因境外耐高压大流量输送软管产品需求增加及原材料采购价格下降[58] - 戈碧迦微晶玻璃产品获手机终端采用,2025年下半年量产交付并确认千万级别销售收入;半导体领域产品包括玻璃载板和玻璃基板,已向客户送样或出货[58]
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下滑,A股指数高位震荡:2025.09.15-2025.09.19日策略周报-20250921
湘财证券· 2025-09-21 08:12
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处于高位震荡态势 预期9月将保持宽幅震荡逐级抬升的"慢牛"格局 主要受政策预期和宏观数据下滑双重影响 [2][3][7]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面下滑 8月累计同比仅0.50% 其中基建投资回落至5.42% 制造业投资降至5.10% 房地产投资恶化至-12.90% [6][25] - 消费数据表现疲弱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3.40% 累计同比下滑至4.60% 为2025年以来最低水平 [6][26] - 投资主线聚焦"十五五"规划方向 包括科技 绿色环保 消费服务三大领域 短期关注反内卷 人工智能及环保板块 [7][28] 市场表现 - 主要指数涨跌互现:创业板指涨2.34% 深证成指涨1.14% 科创综指涨0.96% 上证指数跌1.30% 沪深300跌0.44% 万得全A微跌0.18% [2][9][10] - 行业分化显著:一级行业中煤炭涨3.51% 电力设备涨3.07% 银行跌4.21% 有色金属跌4.02% [4][19] - 二级行业表现突出:家电零部件Ⅱ周涨11.35% 工程机械周涨6.10% 元件年内累计涨105.34% 通信设备累计涨96.01% [5][21][22] - 三级行业领涨方向:印制电路板年内涨142.39% 通信网络设备及器件涨128.50% 半导体设备周涨9.98% [23][24] 宏观数据 -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基础设施投资从3月11.50%的高点回落至8月5.42% 制造业投资从9.10%回落至5.10% [6][25] - 房地产投资持续恶化:累计同比从2月-9.80%进一步下滑至8月-12.90% [6][25] - 消费增长动力不足:7-8月当月同比均低于4% 累计同比4.60%创2025年新低 [6][26] 投资策略 - 中长期布局"十五五"规划三大方向:科技创新(人工智能等) 绿色环保 消费服务 [7][28] - 短期关注反内卷政策受益板块:煤炭 电力设备等 以及人工智能和环保领域 [3][7][28] - 市场环境整体温和:中美关税获90天缓冲期 出口保持韧性 海外对关税反应相对温和 [7][28]
短期科技承压,市场震荡中低位蓝筹配置窗口逐步打开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21 08:03
核心观点 - 短期科技板块承压,市场震荡中低位蓝筹配置窗口逐步打开 [1] - 中美关系短期维持现状,市场催化因素将更侧重于国内政策端 [2] - A股资金热度维持但板块轮动加速,港股情绪受汇率因素压制 [3][4]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美联储9月17日降息25基点后美元反弹,新兴市场整体回落 [1][7] - 上证综指本周下跌1.3%,创业板指周涨2.3% [1] - 恒生指数周涨0.6%,恒生科技指数受AI芯片热度带动周涨5.1% [1] - A股日均成交额维持在2.5万亿元,两融余额前四日净流入509亿元 [3][11] - 南向资金净流入回落至369亿港元,其中阿里巴巴获买入163亿港元 [4][13] 板块表现与轮动 - 科技板块上涨动能边际减弱,积累回调压力 [3][9] - 金融板块持续走弱但具备反弹潜力,煤炭板块本周领涨 [3][10] - 家电、地产、交运等低位板块小幅反弹,食品饮料板块出现回调 [3][10] - 港股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百度因自研AI芯片进展股价大幅上涨 [4][12] 估值与汇率因素 - AH溢价指数下降至117,进一步下降难度增加 [4][13] - 美元反弹削弱人民币对港股的支撑作用 [4][12] - 港股在补涨后对汇率波动更为敏感,可能进入震荡盘整阶段 [4][14] 配置建议 - 科技板块高位承压,短期调整压力加大 [4][14] - 非银金融板块回调后进入可布局区间 [4][14] - 低位消费地产与"反内卷"方向具备配置价值 [4][14] - 国内"十五五"规划重点领域(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池、现代制造业)有望成为市场关键驱动 [2][8]
未来1-2个季度全球创新药重要会议和MNC的BD支出节奏
国盛证券· 2025-09-21 07:5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创新药产业正处于5-10年第二波浪潮的起点,核心特征是"颠覆",Q4有望迎来BD预期和重磅会议数据驱动的下一波机会 [3][4][14][15] - 医药行业2025年将继续围绕创新药主线看大牛市,重点布局方向包括创新药、新科技、国际化和泛整合四大领域 [4][15] - 当周申万医药指数下跌2.07%,跑输沪深300指数,主要因创新药板块缺乏短期催化剂,但CXO表现相对强势 [1][3][12][13] 行业表现与复盘 - 当周申万医药指数环比下跌2.07%,跑输沪深300指数(-0.44%)和创业板指数(+2.34%)[1][12][88] - 2025年初至今申万医药指数上涨24.17%,跑赢沪深300指数(14.41%),但跑输创业板指数(44.33%)[88][90] - 子行业表现分化:医疗服务II年初至今上涨46.19%表现最佳,中药II下跌0.43%表现最差 [98][102] - 创新药指数当周下跌1.67%,但年初至今上涨38.55%,显著跑赢医药整体指数 [23][26] 创新药领域展望 - Q4将迎来ESMO、SABCS等重要全球会议,历史数据显示Q4是MNC BD交易活跃期,近10年全球医药交易Top10中有4例发生在Q4 [18][19][20] - 创新药选股将逐步回归"龙头化、颠覆化、严肃化"三个特征,重点关注海外大药、中国超市、中小市值科技革命三条主线 [4][15] - 报告梳理了部分潜在出海BD品种,包括信达生物IBI363(PD-1/IL-2双抗)、百利天恒BL-B01D1(EGFR/HER3 ADC)等22个临床阶段产品 [21][22] CXO领域分析 - CXO当周表现强势(+1.09%),跑赢医药指数3.17个百分点,年初至今医疗研发外包指数上涨70.13% [64][65] - 看好CXO逻辑包括:业绩比较优势、美国降息周期、国内投融资改善、创新药中国超市崛起带动优质产能需求 [3][14] - 优质FDA认证品牌CDMO产能中长期有望量价齐升,地缘扰动影响弱化 [3][14] 医疗器械板块 - 当周医疗器械指数下跌2.04%,跑赢医药指数,其中医疗设备(-1.24%)表现优于医疗耗材(-2.28%)和体外诊断(-3.41%)[43][45] - 短期关注设备更新推进节奏、出海增量逻辑、招投标恢复情况;长期看好国产替代+国际化双主线 [58][59] - 重点公司包括福瑞股份(当周+17.76%)、迈瑞医疗、联影医疗等 [48][50] 投资策略配置 - 创新药组合涵盖海外大药(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中小市值科技革命(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受益链条(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三大方向 [7][16][17] - 新科技方向聚焦脑机接口(翔宇医疗)、AI医药医疗(晶泰控股);国际化方向关注器械出海(福瑞股份、奕瑞科技)[8][17] - 泛整合方向包括大集团小公司(浩欧博)、国企改革(哈药股份)、自主可控(华大智造、联影医疗)[9][17] 估值与热度分析 - 医药行业PE(TTM)为31.24,低于历史均值35.99;估值溢价率35.41%,显著低于历史均值61.66% [99][103][105] - 当周医药成交额占比沪深总成交额5.01%,低于2013年以来均值7.17%,显示行业热度处于相对低位 [104][106] - 滚动月涨幅前三个股为百济神州(+67.20%)、百利天恒(+66.28%)、浩欧博(+48.11%)[108]
ESG热点周聚焦(9月第3期):《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正式印发
国信证券· 2025-09-21 07:27
核心观点总结 海外ESG热点事件 - 监管不确定性加剧企业披露挑战,美国EPA拟废除《温室气体报告计划》,法院命令SEC重新评估气候披露规则,反映特朗普政府放松监管倾向[3][6][10] - 政策仍在部分领域推进标准化与国际化,联盟敦促GHG Protocol认可沼气和可再生天然气,新加坡签署200万吨碳信用采购协议[3][6][8] - 技术突破加速产业化应用,Prometheus将DAC碳捕集成本降至50美元/吨,Mars启动全球最大PPA,新加坡推出分子级塑料护照系统[3][6][17] - 治理与社会责任向供应链延伸,贝恩调查显示50%企业买家计划淘汰不可持续供应商,德克萨斯州调查Glass Lewis和ISS[3][6][8] - 绿色金融创新驱动资本转向,荷兰PFZW养老基金委托Robeco 180亿美元实施主动ESG投资,推动气候科技融资模式多样化[3][6][8] 国内ESG热点事件 - 政策标准化持续赋能,财政部会同九部委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提供价值链范围及财务影响披露操作框架[3][18][19] - 碳中和路径聚焦技术突破,内蒙古150万千瓦风储基地投运,年减碳498万吨,东方汽轮机发布全球首台F级纯氢燃机G15H实现零碳燃烧[3][18][19] - 治理强化合规与跨境协作,陕西规范售电市场运营禁止阴阳合同,南方电网深化东盟能源合作,提升区域绿色电力贸易[3][18][19] - 市场化改革推进,宁夏与黑龙江设定新能源上网电价竞价机制,宁夏下限0.18元/千瓦时,平衡收益与用户承受能力[3][18][19]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60%碳排放量,配额累计成交额489.6亿元[19][34] 学术前沿研究 - 气候风险显著推动企业绿色并购行为,通过强化环保意识、影响生产经营和增加媒体监督压力等机制实现[3][37][39] - ESG披露对企业长期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避税行为是关键中介渠道,提升财务透明度及内部治理[3][42][44] - 异质性效应明显,小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从ESG披露中获得的长期价值提升效应更强[3][42][44] ESG重要事件梳理 海外事件 - 麦当劳投资2亿美元推动再生农业,覆盖8个州、400万英亩牛肉供应链,优化放牧管理及水资源保护[8] - S&P Global与Novata合作推出可持续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强化碳计算与合规能力,覆盖范围1、2和3排放[8] - 绿色数据中心开发商Soluna获Generate Capital 1亿美元融资,支持可再生能源驱动的高性能计算[8] - 澳大利亚设定2035年温室气体减排62%-70%目标,配套53亿美元投资推动工业脱碳[8] - 美国航空与阿拉斯加航空牵头成立1.5亿美元可持续航空燃料基金,突破能源风投管理[8] 国内事件 - 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应用指南》,强调以投资者和债权人为基本信息使用者,推动ESG信息决策有用性[19][25] - 福建发布全面绿色转型行动方案,设定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超30%,节能环保产业达3000亿元规模[19][26][28] - 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项目全容量并网,年减碳163万吨,实现9小时稳定电量10.8亿千瓦时[19] - 青海绿电交易量突破39亿千瓦时,西北首笔挂牌交易机制创新助推能源转型[19] - 生态环境部汇报"十四五"成就,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60.9%,风电光伏装机提前完成2030年目标[34] ESG学术前沿 气候风险与企业绿色并购 - 研究样本为2001—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气候风险通过环保意识、生产经营活动和媒体监督压力促进绿色并购[37][39] - 企业规模、融资能力、ESG表现及研发支出规模等因素在气候风险促进绿色并购中发挥积极作用[37][39] - 行业竞争程度和ESG投资者持股也影响气候风险对企业绿色并购的促进作用[37][39] ESG披露与企业长期价值 - 研究以2015-2024年沪深上市公司为对象,ESG披露系数1.143,对企业长期价值有显著正向影响[42][44] - 避税行为中介效应显著,系数-0.046,ESG披露通过降低避税提升企业长期价值[42][44] - 异质性分析显示小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效应更强,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及现金流等[42][44]
A股投资策略周报:国庆前后融资变化规律及A股日历效应如何?-20250921
招商证券· 2025-09-21 03:33
核心观点 - 国庆前后融资盘呈现"节前收敛、节后迸发"规律 节前融资资金净流出规避风险 节后风险偏好回升带动融资大幅流入 [1][5][12] - A股国庆前后存在明显日历效应 节后主要指数上涨概率超60% 计算机、通信、电子等行业节后表现领先 [4][14][18] - 美联储9月预防式降息25bp 历史显示预防式降息后A股和港股上涨概率较高 尤其利好成长风格 [6][23][25] - 市场处于牛市阶段Ⅱ 低渗透率赛道如固态电池、AI算力、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等仍是主要方向 [1][26][27] 融资盘变化规律 - 节前5个交易日融资平均净流出 节前最后一日平均流出69亿元 [12][13] - 节后首日融资平均净流入147亿元 随后20个交易日持续净流入 [12][13] - 当前融资余额达2.39万亿元 占A股流通市值比2.54% 低于2015年高点4.73% [9][10][11] - 7月以来融资累计净流入5583亿元 成为市场主力增量资金 [7][8] 国庆日历效应 - 过去十年国庆后一周上证指数、沪深300、中证1000上涨概率均超60% [14][15][17] - 2007年以来万得全A节后5日上涨概率达78% [14][15] - 计算机、通信、电子节后一周上涨概率达80%-90% 银行、非银金融、汽车节后一月上涨概率70%-80% [18][21] - 节前市场交投清淡 节后风险偏好改善带动反弹 [4][5][22] 美联储降息影响 - 9月降息25bp至4.00%-4.25% 点阵图显示2025年还有50bp降息空间 [23][24] - 预防式降息后A股3个月上涨概率100% 港股6个月上涨概率100% [25][26] - 美债收益率下行利好A股成长风格 低渗透率赛道继续受益 [6][26][28] 行业景气度 - 8月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3.2% 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3.2% [40][41]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14.4%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16.4% [42][43] - 重卡销量同比增46.7% 工程机械销售多数改善 [44][47][48] - 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增16.8% 文化办公用品同比增14.2% [36][38] 资金流向 - 本周融资净流入507.9亿元 主要买入电子(149.8亿)、非银金融(65.4亿)、机械设备(48.8亿) [49][51][57] - ETF净申购62.4亿元 券商ETF申购112.1亿份 医药ETF赎回20.1亿份 [49][54][56] - 新发偏股基金221.1亿份 较前周上升58.7亿份 [49][55] - 重要股东净减持80.6亿元 电子、通信、国防军工减持较多 [51][60] 主题风向 - 特斯拉机器人应用持续推进 下周召开生产计划会议 [4][64][82] - 华为计划2026年推出昇腾950PR芯片 小米开源端到端语音大模型 [66][68][69] - 卫星互联网、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取得突破 [72][73][75] - 全球AI竞赛加剧 中美在芯片、算力领域持续博弈 [66][7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