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旭阳集团(01907):周期低点仍实现盈利
国证国际· 2025-09-10 11:27
投资评级与估值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4.2港元,较当前股价存在68%上涨空间 [1][4][6] - 基于DCF估值法(WACC=10%,永续增长率2%)得出目标价4.0港元,可比公司估值法(2026年PE 40倍)得出目标价4.4港元,综合确定目标价 [12][13] - 当前股价2.5港元,总市值111.35亿港元,流通股本44.54亿股 [6]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总营业收入205.49亿元(同比-18.5%),净利润0.87亿元(同比-34%) [1] - 下调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至1.7/4.8/10.6亿元(前次2.3/7.8/11.5亿元),对应EPS 0.04/0.12/0.26港元 [1][4]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518.84亿元(同比+9.13%),2026年585.52亿元(同比+12.85%) [10][11] 焦炭业务分析 - 2025年上半年焦炭业务收入63.6亿元(同比-35.2%),销量1088万吨(同比+33万吨) [2] - 平均售价降至1400元/吨(不含税,同比-30%),7月底回升至1500元/吨 [2] - 煤焦价差维持在300元/吨以上(同比-6.25%),毛利率11.9%(同比+4.4pct),税前利润2.87亿元(同比+253.8%) [2] - 印尼480万吨焦化项目首期320万吨产能已投产,当前总产能2380万吨,萍乡160万吨项目在建 [2] 化工与新兴业务 - 化工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12.6%),销量285万吨(同比+20万吨),毛利率8.3%(同比-0.2pct) [3] - 主要化工品价格同比下跌:己内酰胺-25.4%、苯乙烯-13.2%、纯苯-30.0% [3] - 氢能业务销量1114万方(同比+20%),收入5600万元(同比+47%),推进5吨/天液氢示范装置 [3] 其他业务板块 - 运营管理业务收入12.75亿元(同比-47%),因万山化工、宝舜化工、晨耀化工项目协议完结 [3] - 贸易业务收入37.3亿元(同比+53%),但税前亏损1.84亿元(亏损同比扩大8.2%) [3] - 托管规模:焦炭700万吨,化工66万吨 [3] 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 - 通过降本增效及会计估计变更(折旧费用下降)实现行业低谷期盈利 [1][2]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主要源于增收降费效果显著 [2]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61天,存货周转天数27天,应付账款周转天数74天 [17] 股东结构与流动性 - 控股股东杨雪岗持股71.4% [7] - 12个月股价区间2.3-3.3港元,平均日成交额290万港元 [6] - 流动比率0.65倍(2025E),资产负债率73.8%(2025E) [17]
中创新航(03931):业务高增长驱动,毛利率进一步提升
国证国际· 2025-09-10 11:19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5][6] 核心观点 - 公司为新能源高科技企业,业务动力+储能双轮驱动,动力业务收入占比65%仍为大头,储能预计将继续实现高增长 [5] - 产品广泛受到客户认可,领先技术构建护城河,积极布局海外,提供未来增长动力 [5] - 下半年排产订单情况良好,年产能每年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5] - 预计公司2025E/2026E/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亿/21.5亿/28.1亿元人民币,对应P/E 34.8x/22.5x/16.6x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64.18亿元,同比+31.7% [1] - 归母净利润7.53亿元,同比+80.4% [1] - 毛利率17.53%,同比增加1.91个百分点 [1] - 归母净利率2.84%,同比增加0.84个百分点 [1] 动力电池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动力电池收入106.62亿元,yoy+9.7%,占总收入64.9% [2] - 7月动力电池装车量占比8.40%,较1月6.52%提升1.88个百分点 [2] - 1-7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第三,装车量占比6.81% [2] - 商用车装车量同比+310%,实现新车型配套高速增长 [2] 储能电池业务 - 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收入57.57亿元,yoy+109.7% [3] - 储能电池销量实现倍数级快速增长,覆盖大储、工商储和户用储能全场景 [3] - 成功配套拉美和南非最大电站项目,进入多家头部开发商和电网公司供应商名录 [3] - 获得土耳其7GWh储能系统项目订单,实现直接向欧洲交付系统的里程碑进展 [3] 客户与市场布局 - 动力电池客户包括小鹏、吉利、零跑、长安、奇瑞、广汽等 [3] - 国际市场获得大众、现代、丰田全球前三大车企集团全部进入 [3] - 储能客户包括阳光电源、中车等,与大储客户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三峡新能源等深化战略合作 [3] - 在船舶、低空飞行、人形机器人、轨道交通、矿山矿用等新兴市场有布局 [3] 产能与扩张 - 上半年出货量达45GWh,全年出货目标110GWh [4] - 储能领域产能较满,下半年排产递增 [4] - 预计2025年底建成产能150-160GWh,有效产能130GWh [4] - 未来计划每年有效产能平均增长40GWh左右,根据客户需求动态调整 [4] - 海外葡萄牙工厂已于2025年2月动工,预计年底第一条SOP,2028年开始批量在欧洲本土化交付 [4] 盈利能力 - 毛利率提升主要来自规模效应,未来随着产能增加和科技降本增效,利润率和盈利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4] 股价与市值 - 股价2025年9月9日为28.96港元 [6] - 总市值55,664.98百万港元,流通市值22,053.02百万港元 [6] - 总股本1,922.13百万股,流通股本761.50百万股 [6] - 12个月股价区间11.02-31.62港元 [6] 股东结构 -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持股26.02% [6] - 厦门金圆投资持股14.32% [6] - 国资委持股11.81% [6] - 其他股东持股47.85% [6] 股价表现 - 一个月相对收益39.88%,绝对收益44.22% [7][8] - 三个月相对收益68.68%,绝对收益75.94% [7][8] - 十二个月相对收益100.12%,绝对收益150.95% [7][8] 同业估值比较 - 公司当前市盈率34.8倍(2025E),低于宁德时代33.2倍但高于行业其他公司 [1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盈利增长率为100.8%/130.2%/54.0% [14] - 市净率1.33倍(2025E),净负债比率90.9%,ROE 2.3%,ROA 0.67% [14]
康耐特光学(02276):智能眼镜加速放量,行业进入密集交付周期
信达证券· 2025-09-10 11:1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智能眼镜业务加速放量 XR业务收入呈现高斜率增长 截至8月底累计收入约1000万元 其中上半年约300万元 7-8月单月收入约700万元 [1] - 供应链能力突出 三合一模式贴合式镜片技术领先同行 国内外合作项目持续突破 海外项目从验证转向扩大生产 国内项目已实现交付并获得良好反馈 [2] - 行业进入密集交付周期 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快速增长 Q1销量1.6万台 Q2达8万台 较海外市场(Meta累计销量超200万台)仍有巨大成长空间 [2]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及2026年XR业务收入将进一步增长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1亿元 6.73亿元 8.09亿元 同比增长31% 20% 20%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3.31亿元 27.22亿元 31.81亿元 同比增长13% 17% 17% [3][5]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1.17元 1.40元 1.69元 [3][5] - 预计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34.1X 28.4X 23.6X [3] - 预计毛利率持续改善 从2024年38.58%提升至2027年40.69% [5] - 预计销售净利率从2024年20.78%提升至2027年25.42% [5] 行业动态 - 9月Meta将发布新一代Ray-Ban AI眼镜 新增AR显示功能 [2] - RayNeo与Bang&Olufsen达成全球长期技术合作 优化音频功能 [2] - BleeqUp完成首批订单交付 专注户外运动且好评率达98% [2] - 行业痛点持续优化 下半年销量预计维持高增长态势 [2]
江南布衣(03306):FY2025点评:FY25H2利润环比提速,新兴品牌高速增长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10 11:15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24 59港元 基于FY2026预测EPS 1 74元及13倍PE估值[11] 核心财务表现 - FY2025营业收入55 48亿元(同比+5 9%) 归母净利润8 93亿元(同比+5 1%)[5][11] - FY25H2利润增速环比提升至+7%(H1为+5%) 毛利率65 6%(同比-0 3pct) 销售费用率35 6%(同比+0 6pct)[11] - 预测FY2026-2028年营收60 03/64 51/69 26亿元(同比+8 2%/+7 5%/+7 4%) 净利润9 01/9 73/10 53亿元[5][13] 品牌表现分析 - 新兴品牌收入同比+107% 毛利率提升8 5pct 收入占比达7%(FY24为3%)[11] - 成熟品牌收入+2% 成长品牌收入-0 5% 两者毛利率分别+0 3pct/-0 9pct[11] - 线上渠道收入增长18% 自营/经销渠道收入分别-6%/+10% 门店净变动-24/+116家[11] 会员运营与战略 - 会员贡献零售额占比超80% 活跃会员56万人(FY24为55万)[11] - 年度消费超5000元会员达33万人(FY24为31万) 贡献超60%线下零售额[11] - 公司维持FY26百亿零售额目标 坚持"粉丝经济"核心战略[3][11] 估值与分红 - 当前股价对应FY2026-2028预测PE为12/11/10倍 低于A股可比公司平均16/15倍[11][12] - FY25每股分红合计1 38港元 股息率超6% 承诺持续高分红回报股东[11]
卫龙美味(09985):魔芋制品促增长,高效控费显成效
山西证券· 2025-09-10 11:1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A评级 [1][5]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辣味休闲食品行业龙头企业 全渠道布局且新兴渠道贡献增量 盈利能力优越 [5]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34.83亿元同比增长18.5% 净利润7.36亿元同比增长18.5% [2] - 蔬菜制品收入占比提升至60.5% 魔芋产品高速扩张 麻酱味魔芋爽受市场关注 [3] - 线下渠道营收31.47亿元同比增长21.5% 占比90.4% 与1,777家经销商合作 [3] - 通过费用优化抵消原材料成本影响 经销及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至15.1% 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5.8% [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47.2% 同比下滑2.6个百分点 主因魔芋粉原材料价格上涨 [4] - 净利率维持在21.1%水平 [4] - 中期派发每股0.18元 [2]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1/0.62/0.79元 [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75.87/91.90/111.32亿元 年均增长21.1% [5] - 2025年预测PE为21.5倍 2027年降至13.8倍 [5][8] 业务亮点 - 蔬菜制品H1收入占比提升10.8个百分点至60.5% [3] - 调味面制品毛利率同比提升0.5%至48.4% [3] - 计划推出臭豆腐等新品 [3] - 零食量贩店和会员店贡献新增门店 [3] - 线上渠道收入3.36亿元同比下滑3.8% 正加速布局抖音、快手平台 [3]
毛戈平(01318):盈利能力持续优化,高端品牌势能进一步提升
东方财富证券· 2025-09-10 10:59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4][7]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实现收入人民币25.88亿元,同比增长31.3% [1] - 25H1净利润6.70亿元,同比增长36.1%;经调整净利润6.72亿元,同比增长32.0% [1] - 毛利率84.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净利率25.9%,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1] - 销售费率优化明显,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6] 分品类表现 - 彩妆:25H1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31.1%),量/价分别同比+37%/-4%;毛利率82.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大单品奢华鱼子气垫和光感柔纱凝颜粉饼GMV均超2亿元 [2] - 护肤:25H1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33.4%),量/价分别同比+32%/+1%;毛利率87.5%(基本稳定);明星单品鱼子面膜GMV超6亿元(增速超33%),黑霜GMV超2亿元;新品黑金焕颜鎏光菁华水GMV达0.16亿元 [2] - 香氛:首年实现收入0.11亿元,毛利率77.6%;"闻道东方"系列深化高端东方审美品牌认知 [2] - 培训业务:25H1收入0.67亿元(同比下降5.9%),主要因严控招生人数和取消考前培训费 [3] 渠道表现 - 线上渠道:25H1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39.0%),占比超越线下;复购率24.1%(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 [6] - 线下渠道:25H1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26.6%);同店店效同比+18%;专柜总数437个(净增28个),其中自营专柜405个(净增27个),经销专柜32个(净增1个);复购率30.3%(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2.2/15.4/19.0亿元,同比增长38.7%/26.1%/23.4% [7] - 对应2025年9月9日PE分别为37/30/24倍 [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1.53/64.85/78.26亿元,同比增长32.65%/25.85%/20.66% [8]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2.49/3.14/3.87元 [8] 市值与估值数据 - 总市值49,999.06百万港元,流通市值26,707.91百万港元 [6] - 52周股价最高/最低分别为127.50港元/51.95港元 [6] - 52周PE最高/最低分别为65.72倍/27.89倍 [6] - 52周PB最高/最低分别为48.73倍/10.18倍 [6] - 52周涨幅96.34%,换手率44.86% [6]
大唐新能源(01798):派息率稳定提升,受益国补发放提速
国元香港· 2025-09-10 10:52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报告给予大唐新能源"买入"评级,目标价3.20港元,较现价2.62港元存在22%上行空间 [1][5][11] - 目标价对应2025年及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10.4倍和9.4倍,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7.7倍(2025E)和7.1倍(2026E) [5][12] - 公司当前市值191亿港元,每股净资产2.76元,市净率0.9倍(2024A) [2][12]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45亿元,同比增长3.30%,归属股东净利润16.88亿元,同比减少4.37% [2][8] - 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136.23亿元(同比增长8.3%),归属股东核心净利润20.34亿元(同比增长5.7%) [6] - 中期股息每股0.03元,公司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将分红比例提升至33%左右 [2][8][9] 业务发展计划 - 2025年新增装机目标3GW,预计"十四五"末总装机规模达21GW,其中风电占比超80%,光伏占比约20% [3] - 公司明确2025-2027年分红比例不低于净利润的30%,现金流改善后将支持分红稳步提升 [9] 行业催化因素 - 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提速,2025年前8月行业补贴回收金额大幅超2024年全年,8月单月回收规模显著 [4][10]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底补贴欠款余额约235亿元,7月单月回收8.42亿元(同比增加逾7亿元),后续部分项目有望纳入第二批补贴目录 [4][10] - 补贴回款改善现金流及资产负债表,且已计提减值拨备存在冲回可能性,可能增厚当期收益 [4][10] 同业比较 - 大唐新能源当前市盈率9.0倍(2024A)和8.5倍(2025E),低于龙源电力(9.5倍/9.0倍)和华润电力(6.9倍/7.0倍) [12] - 行业平均市盈率为8.6倍(2024A)和7.7倍(2025E),公司估值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12]
复星国际(00656):持续深耕核心产业,构建全球化运营体系
东北证券· 2025-09-10 10:1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13] 核心观点 - 公司逐步退出非核心资产,资产结构及现金流稳步改善 [3][13] - 依托突出的产业链优势和强大的资源协同能力,持续推进各业务板块的全球化布局 [3][13] - 集团仍处于资产优化期,预计2025-2027年营收为1995.32亿/2083.74亿/2181.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1.28亿/14.62亿/17.86亿元,对应PE为37倍/29倍/24倍 [3][13] 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872.83亿元,同比下降10.8%,归母净利润6.61亿元,同比下降8.2% [1][2][10][11] - 健康板块营收225.65亿元(占比25.6%),同比下降3.0%,净利润7.56亿元(占比107.6%),同比上升48.3% [2][11] - 快乐板块营收337.21亿元(占比38.3%),同比下降21.9%,净利润-4.35亿元,同比下降364.5% [2][11] - 富足板块营收278.28亿元(占比31.5%),同比上升3.3%,净利润2.43亿元(占比34.7%),同比上升807.1% [2][11] - 智造板块营收40.21亿元(占比4.6%),同比下降24.6%,净利润1.38亿元(占比19.6%),同比上升205.5% [2][11] - 2025H1毛利率48.82%,同比上升5.29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0.76%,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 [12] - 销售费用92.05亿元,同比下降3.24%,销售费用率10.55%,同比上升0.82个百分点 [12] - 管理费用120.77亿元,同比下降8.79%,管理费用率13.84%,同比上升0.30个百分点 [12] - 财务费用65.05亿元,同比上升0.70%,财务费用率7.45%,同比上升0.85个百分点 [12] 业务板块分析 - 健康板块:复星医药受药品集采影响收入下降,但创新药收入增长14.26%,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实现投资收益增加和现金回流 [2][11] - 快乐板块:豫园股份受黄金珠宝消费结构性分化影响,收入下降30.68%,归母净利润下滑94.50%,但二季度业绩已明显回暖 [2][11] - 富足板块:保险业务收入208.90亿元(占比23.7%),同比上升13.2%,利润12.18亿元(占比173.5%),同比上升3.7%;资管业务收入69.38亿元(占比7.8%),同比下降18.3%,亏损9.75亿元,同比收窄15.1% [2][11] - 智造板块:收入下滑因合并范围缩小,利润上升因翌耀科技利润增长 [2][11] 资产与负债管理 - 集团2020年启动非核心资产处置,累计处置超800亿元,未来3-5年将继续退出非核心业务 [13] - 2025H1有息负债降至892亿元,集团维持降债目标并进一步降低负债规模 [13] - 2024年资产负债率72.5%,预计2025-2027年降至72.4%/71.9%/71.5% [16] - 2024年净负债比率107.2%,预计2025-2027年降至96.8%/88.2%/76.5% [16] 全球化运营 - 集团强化国内业务布局,夯实核心四大产业 [13] - 加快海外业务进展,提升医药、旅游、保险、矿产等海外产业的运营能力和协同能力 [13]
联邦制药(03933):创新研发能力已被验证,代谢管线全面推进
东吴证券· 2025-09-10 10: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1] 核心观点 - 创新研发能力已被验证,代谢管线全面推进,UBT251、UBT48128、UBT37034等核心在研管线展现优效潜力或BIC(Best-in-Class)特质 [1][18][24][27] - 主业短期承压但利空出尽,2025H1是最后一个受高基数影响的半年度,抗生素中间体及原料药业务下滑已在预期内,未来价格趋稳 [12] - 胰岛素制剂业务超预期增长,2025H1收入达9.66亿元(同比+75.5%),受益于国内集采放量及海外市场拓展 [14] - 盈利预测显示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预计分别为31.1亿元(+17.0%)、31.0亿元(-0.3%)、33.8亿元(+9.1%),对应PE估值处于9-10倍低位 [1][31] 主业经营分析 - 2025H1营业收入75.19亿元(同比+4.8%),归母净利润18.94亿元(同比+27.02%),扣除UBT251首付款后净利润约7.9亿元 [12] - 中间体业务收入10.1亿元(同比-23.1%),分部溢利6.35亿元(同比-41%);原料药业务收入25.3亿元(同比-27%),分部溢利2.51亿元(同比-52%),主因流感需求恢复正常及高基数影响 [12] - 人用抗生素制剂收入8.94亿元(同比-12.1%),表现符合预期 [14] 创新研发管线进展 - **UBT251(GLP-1R/GIPR/GCGR三靶点激动剂)**:成功授权诺和诺德,首付款2亿美元,总交易额达20亿美元;国内减重适应症进入2期临床,1b期数据显示12周平均减重15.1%(扣除安慰剂效应后16.6%),起效速度优于礼来Retatrutide;预计国内销售峰值可达43亿元(经风险调整后为21.5亿元) [15][18][19] - **UBT48128(口服小分子GLP-1)**:采用礼来Orforglipron架构,临床前数据显示在肥胖小鼠模型中减重32.7%(对比Orforglipron的24.9%,p<0.001),预计2026年提交中美IND申请 [21][24] - **UBT37034(神经肽Y2受体激动剂)**:肥胖适应症获FDA临床批件;临床前联用替尔泊肽减重13.6%,优于同类组合;中国IND申报中,预计年内获批 [27][30]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138.6亿元(+0.7%)、150.0亿元(+8.2%)、162.6亿元(+8.4%) [1][31]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1.1亿元(+17.0%)、31.0亿元(-0.3%)、33.8亿元(+9.1%),对应EPS为1.58元、1.57元、1.72元 [1][31] - 估值指标:当前PE为9.9倍(2025E)、9.9倍(2026E)、9.1倍(2027E),PB为1.76倍(2025E)、1.50倍(2026E)、1.29倍(2027E) [1][33] 市场与财务数据 - 收盘价16.98港元,一年股价区间8.20-17.98港元,港股流通市值30,563.87百万港元 [5] - 每股净资产8.57元,资产负债率46.96%,总股本1,973.03百万股 [6] - 2024年ROE为18.49%,毛利率44.21%,销售净利率19.33% [33]
宜明昂科-B(01541):即时点评:PD-L1xVEGF双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数据优秀
国元香港· 2025-09-10 09:53
投资评级 - 报告建议积极关注宜明昂科-B(1541 HK)[6] 核心观点 - IMM2510单药在晚期肺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展示优秀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数据客观缓解率ORR达35.3%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4个月 安全性可控[2][3] - 公司研发管线丰富 包括CD47CD20双抗IMM0306 CD47融合蛋白IMM01及IMM72等 均具备重磅产品潜质 在肿瘤和自免领域应用前景广阔[4][5][6] - 公司当前市值57亿港元 价值被严重低估[6] 临床数据详情 - IMM2510在17例可评估sq-NSCLC患者中 ORR为35.3%(6/17) DCR达76.5%(13/17) 中位DoR为7.59个月 中位PFS为9.4个月[2] - 常见≥3级TRAEs包括血小板减少(8.7%) 淋巴细胞减少(8.7%)和输注相关反应(8.7%)[3] - 疗效优于同类VEGF/PD-(L)1双抗(33%和19%) PFS在同类双抗品种中处于前列[2] 研发进展 - IMM2510针对IO治疗失败后肺鳞癌的III期注册临床试验申请将于近期提交[3] - 公司积极推进IMM2510联合化疗 IMM27M IMM01及ADC等药物在不同实体瘤适应症的临床试验[3] - 在美国已获批复发/难治性实体瘤的IND批件[3] - CD47CD20双抗IMM0306在SLE患者Ib期临床试验中 0.8mg/kg组SLEDAI-2000评分降低≥4分比例达85.7%(6/7) 1.2mg/kg组达87.5%(7/8)[4][5] - IMM01治疗CMML及cHL的三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预计明年年中进行中期数据分析[5] - IMM72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新药临床试验于2025年6月获批准 8月启动健康受试者招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