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外宏观周报:降息尘埃落定,后续仍存分歧-20250923
中邮证券· 2025-09-23 10:49
美联储货币政策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区间,符合市场预期[9] - 点阵图显示委员对年末利率中位数预期为3.5%-3.75%,暗示年内还有50个基点降息空间[9][24] - 委员分歧显著:9位支持再降息2次,6位反对进一步降息,2位支持仅降1次[24] 劳动力市场动态 - 初请失业金人数4周移动平均从20.5万人升至25.0万人,续请失业金人数从180万人升至198万人[11] - 劳动参与率持续走低,或与移民政策收紧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有关[2] - 谘商会调查显示8月认为找工作困难的劳动者比例显著上升,与失业率正相关性增强[3] 经济数据表现 - 美国零售销售同比自2024年初低位持续修复,环比连续三月维持正增长[10] - 美国NAHB住房市场指数降至32,反映高利率下购房需求偏弱[10][13] - 日本8月CPI与核心CPI均降至2.7%,核心通胀(不含食品能源)稳定在1.6%[10][18] 通胀与利率展望 - 美联储官员卡什卡利判断中性利率可能升至3.1%,支持年内再降息两次[25] - 市场定价显示年内再降息2次的概率为78.6%(12月会议)[27] - 核心PCE物价指数年化季率终值为2.5%,8月核心PCE年率维持在2.9%[22][28] 风险提示 - 就业数据超预期强劲或通胀反弹可能改变政策路径[4][28] - 英法等主要经济体财政可持续性风险或引发全球长期利率上行[4][28]
0922国新办发布会点评:后续降准降息仍有可能,牛市持续可期
上海证券· 2025-09-23 10:42
央行行长潘功胜明确表示此次发布会"不涉及短期政策的调 整",我们认为这仅仅代表此次发布会不落地降息或降准的政策,后 续降息或降准的政策仍然有可能存在。 潘行长在回答记者问题时也表态"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兼顾内外均衡",我们认为美联储降息后国内外资本市场表现平稳, 我国货币政策并没有受过多影响。同时潘行长也强调"当前中国货币 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根据宏观经 济的数据判断,确定是不是要作出货币政策调整"。我们认为这就为 后续降准或降息提供了可能。 后续降准降息仍有可能,牛市持续可期 ——0922 国新办发布会点评 [◼Table_Summary] 事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 2025 年 9 月 22 日下午 3 时举行"高质量完 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 监会与外管局一把手参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 答记者问。 ◼ 主要观点 发布会不涉及短期货币政策调整,后续仍有降息降准可能。 十四五期间央行多方面成就突出,坚实迈向金融强国。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业在金融体制改革、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金融改革开放、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取得不错 ...
短期拨款提案参议院受阻,美国“政府关门”风险再起
联合资信· 2025-09-23 09:59
短期拨款提案参议院受阻,美国"政 府关门"风险再起 联合资信 主权部 | 程泽宇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1 政治两极化发展和利益博弈致使美国重大公共政策制定陷入僵局,美国历史上曾 多次面临"政府关门""财政悬崖"以及债务违约的风险 美国两党因医疗保健支出分歧较大而导致短期拨款提案未能获得参议院通过,美 国政府运转的资金大概率将会在 9 月末耗尽,如果届时两党之间未能就短期拨款 提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关门"风险将大幅走高 美国两党依旧在为避免"政府关门"而努力,但如果发生政府停摆,将会在短期内 冲击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导致政府功能受限和资本市场震荡;本次短期支出提案 是否通过并不会影响政府债务的发行和偿付,发生政府债务违约的风险很低 须延长补贴则应附加更严格的收入限制与防欺诈机制。考虑到美国参、众两议院将进 入为期一周的休会,而目前维持美国政府运转的资金大概率将会在 9 月末耗尽,如果 届时两党之间未能就短期拨款提案达成一致,美国"政府关门"风险将大幅走高。 美国两党依旧在为避免"政府关门"努力,但如果发生政府停摆,将会在短期内 冲击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导致政府功能受限和资本市场震荡; ...
周度经济观察:国内财政力度减弱,海外降息周期重启-20250923
国投证券· 2025-09-23 09:35
国内财政与宏观经济 - 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2.0%,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4] - 8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0.8%,较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处于年内次低水平[6] - 8月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6.0%,较上月大幅下降15.4个百分点[7] - 8月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19.9%,较7月大幅下降22.6个百分点[9] - 土地出让收入同比-5.4%,较上月下降12.4个百分点[7] 债券与权益市场 - 债券市场收益率上行反映风险偏好和交易行为影响,调整过程可能尚未结束[2][15] - 权益市场行业分化明显,TMT板块涨幅靠前而红利资产表现偏弱[11] - 上证综指在3800点左右震荡,中小市值股票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环境[11] 美联储与海外市场 - 美联储9月降息25bp至4.00%-4.25%,点阵图显示2025年预计降息75BP[17][19] - 市场预期10月与12月各降息25BP,全年降息幅度维持在45BP左右[20] - 美股三大指数创历史新高,流动性宽松和财政扩张支撑偏强表现[2][21]
新股发行及今日交易提示-20250923
华宝证券· 2025-09-23 09:17
新股发行与退市动态 - 友升股份于2025年9月23日上市,发行价格为46.36元[1] - 紫天退处于退市整理期,距最后交易日剩余8个交易日[1] - 天普股份因可能暂停上市发布公告,涉及代码605255[6] 股票异常波动 - 先导智能(300450)出现严重异常波动[1] - 中环海陆(301040)发布异常波动公告[1] - 杭可科技(688006)披露异常波动信息[1] 可转债转股调整 - 汇通转债(113665)转股价格调整于2025年9月23日生效[6] - 蓝帆转债(128108)转股价格调整于2025年9月23日生效[6] - 奥维转债(118042)转股价格调整于2025年9月26日生效[6] 债券赎回与回售 - 金能转债(113545)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9月30日[8] - 22粤科02(148103)回售登记期为2025年9月22日至26日[8] - 22海旅01(138502)回售登记期为2025年9月22日至24日[8] 港股通权益提示 - 特步国际(01368)以股代息申报期为2025年9月22日至29日[8] - 东亚银行(00023)申报期为2025年9月19日至29日[8] - 信义能源(03868)申报期为2025年9月12日至23日[8]
新力量NewForce总第4865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9-23 09:13
东岳集团业绩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收入74.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7] - 归母净利润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3%[7] - 毛利率29.1%,同比提升9.3个百分点[7] - 制冷剂业务收入2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8] - 制冷剂业务盈利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9.8%[8] - 目标价18.9港元,较现价12港元有57.5%上涨空间[5][10] - 预测2025年净利润19.0亿元人民币,2026年25.8亿元人民币[10] 制冷剂业务表现 - R22价格3.4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2500元/吨[8] - R134a价格5.2万元/吨,较9月初上涨500元/吨[8] - R32价格6.15万元/吨,较年初上涨超过1.8万元/吨[8] 其他业务表现 - 含氟高分子材料收入1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6%[9] - 有机硅业务收入2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9%[9] - 有机硅业务盈利87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7%[9] 特斯拉动态 - 获准在亚利桑那州测试Robotaxi[13] -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推出FSD(监督)系统[15] - 9月第二周中国交付量15,400辆,同比环比均下降约1%[18][19] 腾讯控股动态 - 《三角洲行动》国服日活突破3000万[26] - 微信小店上线"供货商一件代发"功能[28] - 腾讯元宝AI助手全面接入微信公众号与视频号评论区[29]
?行业动态:
中泰国际· 2025-09-23 07:4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上周上涨0.6%,恒生国企股指数上涨1.2%[1] - 澳门8月博彩收入同比增长12.2%,推动博彩股上涨4%-6%[1][4] - 商汤与华虹半导体受AI政策利好表现较好[1] - 紫金矿业与招金矿业受美国降息影响微涨[1] 行业动态与个股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下跌1.95%,跑输恒指2.6个百分点[3] - 海吉亚医疗获主席回购,股价上涨7.92%[3] - 美国药企GSK与礼来承诺投资3500亿美元建厂[3] - 蔚来汽车上周累计上涨22%,小鹏汽车上涨3.4%-4.4%[4] - 火电企业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全周分别下跌3.5%、7.4%、5.5%[5] - 金风科技及哈尔滨电气全周分别上涨14.4%及15.5%[5] 政策与宏观 - 美联储预防性降息25基点,预计今年再降息两次[1] - 香港成立AI效能提升小组推进"AI+"发展[1] - 中美领导人就"TikTok交易"等议题取得进展[1]
2025年9月港股通月报:港股通25年9月调整回顾及26年3月调整测算-2025092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3 06:13
2025年9月港股通调整复盘 - 2025年9月港股通调入20只标的,调出20只标的,其中19只新入通标的与公司此前预测相符[9] - 入通标的调整前一个月平均涨幅达16.30%,调整前一周平均涨幅4.54%,调整前一交易日平均涨幅5.76%[10][12] - 调整当日入通标的平均跌幅为2.10%,调整后一周平均涨幅达16.07%[10][12] - 入通标的调整前较行业指数超额收益显著,前一个月相对收益均值10.84%,前一周1.94%,前一交易日3.19%[13][14] - 调整当日相对收益均值为-3.02%,调整后一周相对收益均值大幅提升至13.49%[13][14] 港股通调整规则 - 港股通纳入需先进入恒生综合指数,满足市值位列选股范畴前94%及流通比率要求(过去12个月至少10个月流通比率≥0.05%)[18][19][22] - AH股架构公司若对应A股未被风险警示,H股上市后可直接入通,不受常规条件限制[20][24] - 市值剔除标准为位列选股范畴总市值首96%以外,体现"严进宽出"特点[22] 2026年3月港股通调整测算 - 基于1-8月数据及9-12月延续8月均值的假设,17只标的符合入通标准,最低估测市值89.1亿港元对应分位93.96%[27][29] - 另有29只标的市值分位集中在94%-96%临界区间,生物医药行业占比超三成[30][32] 风险提示 - 市值排序与流通比率变化可能影响测算结果,需关注9-12月实际数据波动及政策变动风险[35]
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点评:不及预期的转鸽
工银亚洲· 2025-09-23 05:46
会议核心内容 - 美联储9月FOMC会议降息25BP,将基准利率降至4%-4.25%水平[6] - 降息为"预防式降息",经济预测摘要(SEP)中上调经济增长预期[7] - 政策天平从关注"通胀风险"转向"通胀+就业双边平衡"[3][8] 经济预测调整 - 2025、2026、2027年GDP增速预期分别上调至1.6%、1.8%、1.9%(6月预期:1.4%、1.6%、1.8%)[9] - 2026、2027年失业率预期下调至4.4%、4.3%(6月预期:4.5%、4.4%)[9] - 2026年PCE及核心PCE通胀预期自2.4%略上调至2.6%[9] 利率路径分歧 - 2025年累计降息次数为3次(较6月增加1次),年内预计再降2次[11] - 美联储官员利率前景分歧明显,9人预计年内再降息1次或更少,9人预计再降2次[11] - 2025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为3.6%(较6月下调30BP),2026年末为3.4%(下调20BP)[11] 降息逻辑支撑 - 经济增速降温:一、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分别为1.5%、1.6%,较2024年三、四季度的3.8%、2.9%明显放缓[16] - 就业市场疲软:8月非农就业仅增2.2万人(前值7.9万),失业率升至4.3%(前值4.2%)[16] - 关税推升通胀:核心商品对CPI的拉动率增至0.4个百分点(5-7月分别为0.1、0.2、0.3)[17] 流动性与独立性挑战 - 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总资产比率为13.0%,仍属"充裕"水平[19] - 美联储独立性面临政治压力,人事变动存在不确定性[17][18] 资产价格影响 - 美元指数年内已跌近10%,短期内大幅下行空间有限[20][21] - 美债收益率曲线预计延续"牛陡"特征[4][21] - 美股估值较高(标普500约29倍PE),中期或面临回调压力[21]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解读:夯实增长引擎,巩固枢纽角色
工银亚洲· 2025-09-23 05:39
金融中心建设 - 香港人民币存款余额约9,382.3亿元人民币,为境外最大人民币资金池[8] - 2024年香港安排超1,300亿美元的亚洲国际债券发行,区内占比近30%[16] - 2024年香港GSSS债券募资额431.0亿美元,同比增43.2%[14] - 2024年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规模同比增长13%至35.1万亿港元(约4.51万亿美元)[14] 新兴产业培育 - 预留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21] - 拨款逾1亿港元资助大学航天研发项目[20] - 降低新型工业加速计划门槛,项目总成本最低要求由3亿港元降至1.5亿港元[20] - 数码港AI超算中心将逐步扩容至3,000PFLOPS[21] 基础设施与土地开发 - 加速北部都会区建设,目标三年黄金仓储超2,000吨[12] - 未来10年将准备好约2,600公顷"熟地"储备[43] - 2026-27年度起的五年总体公营房屋建屋量达18.9万个单位[41] 人才与教育 - 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生名额扩容至50%(2026/27学年起)[38] - 教资会拨款4,000万港元支持八所资助大学加大海内外招生宣传[39] - 自2022年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逾23万人才来港,预估每年带来约340亿港元经济贡献[39] 中小企业支持 - 香港共有约36万家中小企,占全港企业总数逾98%,贡献约四成本地就业[44] - 向"BUD专项基金"注资14.3亿港元[45] - 延长"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八成担保申请期两年[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