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TM)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跨国车企的利润去哪儿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8 10:12
核心观点 - 全球跨国车企2024年上半年普遍面临利润下滑或亏损 营收与利润增长呈现背离态势 行业盈利能力整体承压 [1] - 美国新关税政策是导致利润下滑的关键外部因素 给全球供应链带来沉重成本负担 各国车企均受波及 [2] - 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结构性挑战 电动汽车目前盈利能力远低于燃油车 但车企仍需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 [3] - 车企采取多重应对策略 包括生产转移 成本削减 管理层调整和战略重组 以平衡短期利润与长期转型 [4] 财务表现 - 德国车企利润骤降:大众集团上半年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3% 梅赛德斯-奔驰净利润同比下降56% 宝马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29% [1] - 美国车企表现分化:通用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1% 福特汽车净利润从32亿美元缩水至4亿美元(二季度净亏损3600万美元) Stellantis上半年净亏损22.56亿欧元 [1] - 亚洲车企营收利润背离:现代和起亚二季度营收创新高但净利润下跌超20% 丰田汽车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37% 本田利润腰斩 日产持续亏损 [1] 关税影响 - 丰田汽车二季度因关税损失4500亿日元 预计2025财年损失达1.4万亿日元(约680亿元人民币) [2] - 现代汽车二季度因关税损失8280亿韩元(约43亿元人民币) 预计三季度影响更大 [2] - 大众集团上半年因关税损失13亿欧元 Stellantis预计2025年全年损失10-15亿欧元 [2] - 尽管美日 美韩 美欧关税协议使汽车关税从27.5%下调 但仍远高于最初2.5%水平 [3] 电动化转型挑战 - 燃油车仍是主要利润来源 电动汽车尚未盈利或利润率较低 [3] - 大众集团上半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增长47%至46.55万辆(占总交付量10.6%) 但盈利能力远不及燃油车 [3] - 通用汽车投资40亿美元在美国3家工厂增加燃油车生产 以对冲关税风险并保障利润 [3] 战略调整 - Stellantis更换北美市场掌门人 终止氢燃料电池项目 削减产品线 [4] - 日产裁员2万人 关闭7家工厂 推动研发和供应链革新 [4] - 福特为商用车部门从亚马逊引进新负责人 [4] - 多家车企将部分生产转移至美国 但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3]
全球瞭望|日媒:美国关税政策令日本上市企业业绩承压
搜狐财经· 2025-08-18 08:24
分析显示,42家上市公司中利润下降企业绝大多数是出口企业,其中七大汽车制造商利润损失合计约 2.7万亿日元,约占42家上市公司利润损失总额的近八成。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丰田汽车公司预计本 财年营业利润缩水1.4万亿日元,马自达汽车公司预计本财年营业利润减少2333亿日元。 文章说,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日本上市企业负担沉重,仅靠成本转嫁难以弥补损失。(完) 新华社东京8月18日电(记者刘春燕)《日本经济新闻》日前在头版刊文分析近期发布的日本主要上市 公司财报,认为美国政府关税政策令日本上市公司业绩承压,作为日经股指成分股的主要42家上市公司 本财年(2025年4月至2026年3月)营业利润预计将共计减少3.5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47日元)。文章 摘要如下: 数据显示,美国关税政策导致企业营业利润缩水额度较最初估计增加9000亿日元,或达3.5万亿日元。 42家上市公司营业利润总额预计比上财年减少两成,降至12.1万亿日元。 ...
嘴硬“不放弃燃油车”的丰田,也扛不住了
36氪· 2025-08-18 07:49
核心观点 - 丰田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暴跌44%至2.66万亿日元,远超此前管理层预期的34.9%跌幅 [1] - 公司归因于日元汇率升值(影响7250亿日元)和美国关税政策(影响1.4万亿日元),但深层问题在于战略转型迟缓和供应链管理缺陷 [3][5][10] - 电动化转型严重滞后,仍坚守混动和氢燃料路线,导致技术代差难以追赶 [15][20] - 北美市场从利润支柱转为亏损源(同比降124.8%),反映供应链本土化不足的代价 [13][14]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利润预期从4.75万亿日元下调至2.66万亿日元,降幅达44% [1] - 北美市场营收增6.2%但亏损211亿日元,利润率同比恶化124.8% [14] - 欧洲市场利润同比下降22.2%,亚洲市场利润下降12.3%,仅其他市场利润增长125% [14] - 汇率波动和关税合计造成2.125万亿日元利润损失,占预期利润的80% [3][5] 战略失误 - 电动化转型迟缓,bZ系列推出时已落后特斯拉等对手2-3代技术 [15][20] - 北美供应链本土化率不足,关键零部件85%依赖进口,导致关税敏感度高 [10][13] - 氢能源路线投入过度,2023年才启动200亿美元北美电池工厂投资 [13][20] - 产品迭代周期长达10年,远慢于电动车企的"月更OTA"节奏 [18][20] 运营问题 - 零部件通用化导致产品同质化,雷克萨斯与卡罗拉驾驶体验趋同 [32] - 材料降本引发质量危机,2023年在中国单月召回104万辆(占市场总量93.3%) [30] - 2020-2024年持续爆发燃油泵缺陷,涉及电装(DENSO)等核心供应商 [29][30] - 北美工厂因供应链中断频繁停产,基本成本控制失效 [12][32] 行业影响 - 特斯拉Model 3的电子架构(1.5公里线束)对比传统车型(6公里)形成代际优势 [16] - 800V高压平台和集中式电子架构成为电动车技术分水岭 [20] - 日本汽车工业整体面临"软件定义汽车"转型困境,工程师公开承认技术差距 [16] - 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快速迭代模式对丰田保守研发体系形成降维打击 [20][34] 管理层动态 - 丰田章男支持率连续两年创新低,股东质疑电动化战略 [34] - 高管持续贬低电动车价值,称其为"低级产品"和"畸形发展" [34][35] - 2014年曾因隐瞒缺陷支付12亿美元美国罚款,危机应对模式固化 [8][10] - 北美本土化2.0计划迟至2025年才启动,错过政策窗口期 [13]
嘴硬“不放弃燃油车”的丰田,也扛不住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8-18 05:30
核心观点 - 丰田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暴跌44%至2.66万亿日元 利润下滑速度远超管理层此前预期[1] - 公司将利润下滑归咎于外部因素 包括美国关税政策影响1.4万亿日元和日元汇率升值影响7250亿日元[4][6][9] - 深层问题源于战略方向误判 包括电动化转型迟缓 北美供应链本地化不足 以及过度依赖降本策略导致产品质量下滑[14][16][18][23][27][28][30][31][32][33][35][41]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下降44%至2.66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此前预测下降20.8% 实际跌幅更大[1] - 2026财年第一季度北美市场营收增长6.2%但亏损211亿日元 利润同比下降124.8%[17] - 日本市场利润同比下降26.8% 欧洲市场利润下降22.2% 亚洲市场利润下降12.3%[17] 外部因素影响 - 美国政府对日本汽车加征15%关税 导致本财年营业利润减少1.4万亿日元 4月至6月减少4500亿日元[4][9] - 日元汇率升值导致利润减少7250亿日元 海外业务营收折算为日元后缩水[4][6] - 公司过去几十年受益于弱势日元的出口红利未在财报中提及[8] 战略与转型问题 - 电动化转型严重滞后 长期坚持混动和氢燃料技术 而非纯电路线[18][23] - 北美供应链本地化不足 2024年北美工厂产量仅占全球13% 关键零部件仍依赖日本供应[14][16] - 2025年才启动北美供应链本土化2.0计划 未来3年投资200亿美元提升本地采购率至85%[16] 技术差距 - 传统分布式电子架构落后 特斯拉Model 3仅用4个控制模块取代近百个ECU 线束长度从6公里减至1.5公里[20] - 内燃车12V电路难以支持OTA更新 而电动车800V平台支持实时数据处理和整域更新[23] - 2013年已展示驾驶辅助系统AHDA 但迭代速度远落后于新势力车企[22] 成本与质量问题 - 降本策略导致材料降级 如发动机罩从铝改为塑料 防撞梁从铝合金改为钢材[28] - 零部件高度通用化导致产品同质化 豪华车型驾驶体验接近经济车型[33] - 大规模召回频发 2023年11月两次召回近118万辆汽车 2023年12月在中国召回104.8万辆 占当月召回总量93.3%[30][31][32] 管理层与股东反应 - 董事长丰田章男股东支持率连续第二年跌至历史新低 股东担忧电动化转型缓慢[36] - 章男曾公开批评电动汽车为"低级产品" 并质疑中国新能源车发展[36] - 公司对外部因素的解释被指掩盖战略误判和技术短板[37][41]
日元贬值提振汽车出口,日股刷新历史新高
凤凰网· 2025-08-18 05:17
日本股市表现 - 日经225指数上涨0 95%至43789 19点创历史新高 [1] - 东证指数上涨0 68%至3128 89点同样创历史新高 [1] - 年初至今日本股市反弹市场对国内企业前景乐观情绪重燃 [3] 行业及公司表现 - 汽车行业集体上涨丰田汽车和本田汽车分别上涨1 58%和1 22% [4] - 迅销(优衣库母公司)上涨1 44%是对日经指数提振最大的单个股票 [3] - 银行类股集体下跌日股银行类股指数下跌1 45%三菱UFJ金融集团跌1 96%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跌1 78% [5] 影响因素 - 日元兑美元下跌0 2%走软提振出口型股票海外利润汇回价值增加 [5] - 美国道琼斯指数上周五创盘中新高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支撑日本股市 [5] - 外国投资者预计将继续购买日本股票 [3]
总被说“活不下去”,丰田又成了全球第一
虎嗅· 2025-08-18 03:56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公司最新财报显示利润出现暴跌 [1] - 利润暴跌主要原因为美国加征关税及汇率损失 [1] - 市场对公司股价反应积极 出现上涨 [1] 全球销量与生产目标 - 公司全球销量再创新高 [1] - 2025年产量目标设定为1000万辆 [1] - 公司稳坐全球销量冠军位置 [1] 区域市场表现 - 公司在中国市场表现强劲 成功开拓市场 [1]
国际观察|美关税政策重创日本汽车产业
新华网· 2025-08-18 02:04
丰田日前发布财报说,受美国政府汽车关税政策影响,丰田本财年营业利润将减少1.4万亿日元,4 月至6月间减少4500亿日元,预计本财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将大幅下降约44%至2.66万亿日元。 新华社东京8月18日电 题:美关税政策重创日本汽车产业 新华社记者刘春燕 日本近期公布一系列宏观经济和行业企业二季度数据,显示美国政府高关税政策重创日本汽车产 业,阻碍日本经济复苏。鉴于美关税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日本产业乃至整体经济前景更趋 悲观。 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4月至6月,受美国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日本对美出口连续 3个月同比下降,且降幅呈现扩大之势。由于美国对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关税税率自4月3日起由原来的 2.5%大幅提升至27.5%,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锐减,同比下降26.7%。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6月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降幅最大的是九州地区,出口量同比减少 67.8%,出口额同比下降76.3%。报道指出,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核心产业,辐射范围广泛,出口大降 将波及零部件相关产业,对区域经济造成打击。 此间媒体和专家评论说,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出口约占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美国对汽车类 产 ...
别惊讶,油车的魅力正在大幅上升
36氪· 2025-08-18 01:35
燃油车市场现状与趋势 - 燃油车产品魅力指数上升,2025年中国燃油车行业整体魅力指数达到751分(1,000分制),较2024年上升14分,创近5年最大升幅 [2] - 燃油车用户满意度创新高,与行业舆论形成偏差,实际市场表现优于舆论认知 [1][4] - 燃油车上半年销量542.6万辆,同比微降1.8%,市场份额49.6%,与新能源车基本持平 [7] 燃油车市场地位分析 - 燃油车在细分市场占据主流,轿车销量前十强中燃油车占多数,A级和B级车市场核心地位稳固 [8] - SUV市场燃油车表现强劲,十强中燃油车占比高,燃油SUV用户越野使用比例35%,年均行驶里程比新能源SUV用户高13% [10] - 海外车企调整电动化战略,奥迪、奔驰、大众等加大燃油车投入,奔驰将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目标从100%下调至50% [11] 燃油车产品力提升关键因素 - 燃油经济性显著改善,德系车发动机技术升级、日系车普混车普及、自主品牌动力总成优化,油耗降低明显 [12][14] - 智能化水平提升,大众、奥迪等品牌燃油车搭载高阶智驾,智能化体验不输电车 [15][17] - 价格大幅下探,A级燃油车起售价降至5万出头,合资B级车起售价12万多,性价比显著提升 [18][20]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对比 - 燃油车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投诉较少,消费者口碑提升 [14] - 电车用车成本低但存在保值率低、保险昂贵、补能不便等问题,部分场景需求被营销夸大 [21] - 燃油车在长续航、即加即走、负载能力等核心属性上仍具优势,新能源车尚未全面替代 [10]
30款燃油车行情大盘点:降价、减配、薅IP 是关键词
车fans· 2025-08-18 00:30
燃油车市场现状 - 传统燃油车明星车型如飞度、Polo接近半停产状态,哈弗H6已跌出SUV销量前20名,显示新能源冲击下燃油车市场格局剧变 [1] - 燃油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合资品牌通过大幅降价维持份额,自主品牌依靠产品迭代争夺市场 [56] - 7月主流燃油车型销量普遍腰斩,如轩逸从巅峰4万台降至2.6万台,朗逸从峰值降至2.3万台 [2][4] A级轿车市场竞争 - 日产轩逸采取新老款并行策略,经典款减配至5.99万抢占低端市场,新款降价3万后总价9.75万 [2] - 大众朗逸实施双车战略,朗逸新锐定位下沉市场,1.5L百万版降价5万至8.09万 [4] - 自主品牌突围:奇瑞艾瑞泽8推出16款细分车型,吉利星瑞以越级配置实现11.05万起售价 [8][10] - 丰田雷凌近期逆势涨价,1.2T豪华版优惠4.5万后仍达9.73万,性价比弱于竞品 [14] B级轿车市场格局 - 丰田凯美瑞7月销量1.8万台居首,2.0L豪华版降价4万至14.18万,置换后最低14.88万 [15] - 大众双雄表现:迈腾B8降价5.7万月销1.7万台,帕萨特PRO版滞销但经典款降价4.86万热销 [18][20] - 本田雅阁燃油版支撑销量,1.5T豪华版降价5.8万至13.98万,PHEV版月销仅个位数 [25] - 日产天籁通过极致降价策略,2.0L真心版减配后总价13.2万,较指导价降6.4万 [28] SUV市场动态 **紧凑型SUV** - 哈弗大狗取代H6成为新主力,2.0T版降价2.8万至12.19万,26款增配不加价 [35] - 丰田锐放/锋兰达双车降价4.2万,1.5L版本进入9.5万区间,但产品力受质疑 [30][32] - 自主品牌攻势:吉利博越L 1.5T山河版降价1.6万至10.09万,置换后最低8.19万 [29] **中型SUV** - 丰田荣放处于产品周期末端,2.0L都市版降价4.8万至12.18万,换代前清仓优惠 [37] - 大众途观L半年价格稳定,1.5T龙腾版降价5.2万至13.48万,置换后最低12.18万 [41] - 本田CR-V/皓影双车优惠超5万,CR-V活力版降至13.59万,皓影精英版12.79万 [50][54] - 自主高端突破:吉利星越L 2.0T揽星版降价2.8万至14.17万,置换后最低11.77万 [39] 产品策略与趋势 - 合资品牌普遍采用新老款同堂销售,老款承担走量任务但持续减配,如迈腾已推出第2次改款 [18] - 自主品牌坚持正向研发,奇瑞瑞虎8系列衍生30款车型,长安CS75PLUS四代车型同步销售 [45][46] - 价格战白热化:别克昂科威等车型推行"一口价"模式,但后续版本出现减配现象 [47] - 混动车型遇冷,丰田亚洲龙双擎版降价5.3万仍难敌PHEV,厂商主推燃油低配版 [23]
利润塌方、份额断崖:日系车的光环还剩几分?|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5-08-17 03:35
日系车企半年报业绩下滑 - 丰田汽车净利润8414亿日元同比暴跌37%销售额增长35%至1225万亿日元但营业利润下降11%至117万亿日元利润率从111%下滑至95% [2] - 本田净利润19667亿日元同比腰斩营业利润下滑近半销售净额仅微降12% [2] - 日产汽车连续四个季度亏损第一财季净亏损1157亿日元马自达净利润从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 [2] 汇率与关税的双重打击 - 美元兑日元汇率从156骤降至147区间吞噬丰田1650亿日元营业利润占其总利润十分之一以上日元每升值1日元丰田全年营业利润减少500亿日元 [3]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日本汽车制造商将出口价格下调19%创2016年以来最大降幅丰田单季度被削去4500亿日元利润预计本财年营业利润减少14万亿日元 [3] - 本田因美国关税营业利润减少1250亿日元马自达归母净利润从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 [4][5] - 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整个财年营业利润合计减少26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2亿元 [5] 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与风险 - 丰田美国年销超230万辆但23%需从日本本土出口斯巴鲁美国销量近50%依赖日本进口马自达美国市场占全球销量40%其中23万辆产自日本 [6] - 日系车2017年计划在美国实现680万辆销量2023年实际销量5539万辆市场份额364%但汇率与关税环境变化使依赖转化为风险 [5] 产能重构与自救行动 - 五十铃计划将出口美国的小型卡车转移至美国本土生产2028年实施 [6] - 丰田考虑将美国工厂生产的车型逆向出口至日本利用美国有利贸易环境 [7] - 日产与本田磋商利用美国密西西比州工厂为本田代工生产皮卡以提升闲置工厂利用率和规避进口关税 [7] 中国市场的挑战与反攻 -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2008年3079%跌至2025年上半年96% [10] - 丰田2025年上半年中国销量8377万辆同比增长68%本田1-7月累计销量3599万辆同比下滑2316%日产上半年累计销量2795万辆同比下降176% [11] - 日系车面临传统燃油车优势被追赶和电动化转型迟缓的双重瓶颈智能化体验不足成为短板 [10] - 近期推出的本土化新能源车型如N7铂智3X引发积极市场反馈但需面对本土巨头和新势力的竞争压力 [11] 转型与未来展望 - 日系车企需在产能转移供应链重构和中国市场本土化上进行持久投入以应对全球化旧模式失灵和新竞争格局 [12] - 美国产能优化和中国本土化攻势的执行效率将决定日系车企能否在转型中重新找到方向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