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丰田(TM)
icon
搜索文档
别惊讶,油车的魅力正在大幅上升
36氪· 2025-08-18 01:35
燃油车市场现状与趋势 - 燃油车产品魅力指数上升,2025年中国燃油车行业整体魅力指数达到751分(1,000分制),较2024年上升14分,创近5年最大升幅 [2] - 燃油车用户满意度创新高,与行业舆论形成偏差,实际市场表现优于舆论认知 [1][4] - 燃油车上半年销量542.6万辆,同比微降1.8%,市场份额49.6%,与新能源车基本持平 [7] 燃油车市场地位分析 - 燃油车在细分市场占据主流,轿车销量前十强中燃油车占多数,A级和B级车市场核心地位稳固 [8] - SUV市场燃油车表现强劲,十强中燃油车占比高,燃油SUV用户越野使用比例35%,年均行驶里程比新能源SUV用户高13% [10] - 海外车企调整电动化战略,奥迪、奔驰、大众等加大燃油车投入,奔驰将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目标从100%下调至50% [11] 燃油车产品力提升关键因素 - 燃油经济性显著改善,德系车发动机技术升级、日系车普混车普及、自主品牌动力总成优化,油耗降低明显 [12][14] - 智能化水平提升,大众、奥迪等品牌燃油车搭载高阶智驾,智能化体验不输电车 [15][17] - 价格大幅下探,A级燃油车起售价降至5万出头,合资B级车起售价12万多,性价比显著提升 [18][20]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对比 - 燃油车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投诉较少,消费者口碑提升 [14] - 电车用车成本低但存在保值率低、保险昂贵、补能不便等问题,部分场景需求被营销夸大 [21] - 燃油车在长续航、即加即走、负载能力等核心属性上仍具优势,新能源车尚未全面替代 [10]
30款燃油车行情大盘点:降价、减配、薅IP 是关键词
车fans· 2025-08-18 00:30
燃油车市场现状 - 传统燃油车明星车型如飞度、Polo接近半停产状态,哈弗H6已跌出SUV销量前20名,显示新能源冲击下燃油车市场格局剧变 [1] - 燃油车市场呈现两极分化:合资品牌通过大幅降价维持份额,自主品牌依靠产品迭代争夺市场 [56] - 7月主流燃油车型销量普遍腰斩,如轩逸从巅峰4万台降至2.6万台,朗逸从峰值降至2.3万台 [2][4] A级轿车市场竞争 - 日产轩逸采取新老款并行策略,经典款减配至5.99万抢占低端市场,新款降价3万后总价9.75万 [2] - 大众朗逸实施双车战略,朗逸新锐定位下沉市场,1.5L百万版降价5万至8.09万 [4] - 自主品牌突围:奇瑞艾瑞泽8推出16款细分车型,吉利星瑞以越级配置实现11.05万起售价 [8][10] - 丰田雷凌近期逆势涨价,1.2T豪华版优惠4.5万后仍达9.73万,性价比弱于竞品 [14] B级轿车市场格局 - 丰田凯美瑞7月销量1.8万台居首,2.0L豪华版降价4万至14.18万,置换后最低14.88万 [15] - 大众双雄表现:迈腾B8降价5.7万月销1.7万台,帕萨特PRO版滞销但经典款降价4.86万热销 [18][20] - 本田雅阁燃油版支撑销量,1.5T豪华版降价5.8万至13.98万,PHEV版月销仅个位数 [25] - 日产天籁通过极致降价策略,2.0L真心版减配后总价13.2万,较指导价降6.4万 [28] SUV市场动态 **紧凑型SUV** - 哈弗大狗取代H6成为新主力,2.0T版降价2.8万至12.19万,26款增配不加价 [35] - 丰田锐放/锋兰达双车降价4.2万,1.5L版本进入9.5万区间,但产品力受质疑 [30][32] - 自主品牌攻势:吉利博越L 1.5T山河版降价1.6万至10.09万,置换后最低8.19万 [29] **中型SUV** - 丰田荣放处于产品周期末端,2.0L都市版降价4.8万至12.18万,换代前清仓优惠 [37] - 大众途观L半年价格稳定,1.5T龙腾版降价5.2万至13.48万,置换后最低12.18万 [41] - 本田CR-V/皓影双车优惠超5万,CR-V活力版降至13.59万,皓影精英版12.79万 [50][54] - 自主高端突破:吉利星越L 2.0T揽星版降价2.8万至14.17万,置换后最低11.77万 [39] 产品策略与趋势 - 合资品牌普遍采用新老款同堂销售,老款承担走量任务但持续减配,如迈腾已推出第2次改款 [18] - 自主品牌坚持正向研发,奇瑞瑞虎8系列衍生30款车型,长安CS75PLUS四代车型同步销售 [45][46] - 价格战白热化:别克昂科威等车型推行"一口价"模式,但后续版本出现减配现象 [47] - 混动车型遇冷,丰田亚洲龙双擎版降价5.3万仍难敌PHEV,厂商主推燃油低配版 [23]
利润塌方、份额断崖:日系车的光环还剩几分?|钛度车库
钛媒体APP· 2025-08-17 03:35
日系车企半年报业绩下滑 - 丰田汽车净利润8414亿日元同比暴跌37%销售额增长35%至1225万亿日元但营业利润下降11%至117万亿日元利润率从111%下滑至95% [2] - 本田净利润19667亿日元同比腰斩营业利润下滑近半销售净额仅微降12% [2] - 日产汽车连续四个季度亏损第一财季净亏损1157亿日元马自达净利润从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 [2] 汇率与关税的双重打击 - 美元兑日元汇率从156骤降至147区间吞噬丰田1650亿日元营业利润占其总利润十分之一以上日元每升值1日元丰田全年营业利润减少500亿日元 [3]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日本汽车制造商将出口价格下调19%创2016年以来最大降幅丰田单季度被削去4500亿日元利润预计本财年营业利润减少14万亿日元 [3] - 本田因美国关税营业利润减少1250亿日元马自达归母净利润从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 [4][5] - 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整个财年营业利润合计减少26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2亿元 [5] 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与风险 - 丰田美国年销超230万辆但23%需从日本本土出口斯巴鲁美国销量近50%依赖日本进口马自达美国市场占全球销量40%其中23万辆产自日本 [6] - 日系车2017年计划在美国实现680万辆销量2023年实际销量5539万辆市场份额364%但汇率与关税环境变化使依赖转化为风险 [5] 产能重构与自救行动 - 五十铃计划将出口美国的小型卡车转移至美国本土生产2028年实施 [6] - 丰田考虑将美国工厂生产的车型逆向出口至日本利用美国有利贸易环境 [7] - 日产与本田磋商利用美国密西西比州工厂为本田代工生产皮卡以提升闲置工厂利用率和规避进口关税 [7] 中国市场的挑战与反攻 - 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从2008年3079%跌至2025年上半年96% [10] - 丰田2025年上半年中国销量8377万辆同比增长68%本田1-7月累计销量3599万辆同比下滑2316%日产上半年累计销量2795万辆同比下降176% [11] - 日系车面临传统燃油车优势被追赶和电动化转型迟缓的双重瓶颈智能化体验不足成为短板 [10] - 近期推出的本土化新能源车型如N7铂智3X引发积极市场反馈但需面对本土巨头和新势力的竞争压力 [11] 转型与未来展望 - 日系车企需在产能转移供应链重构和中国市场本土化上进行持久投入以应对全球化旧模式失灵和新竞争格局 [12] - 美国产能优化和中国本土化攻势的执行效率将决定日系车企能否在转型中重新找到方向 [13]
印尼,日系车最后的堡垒开始崩塌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16 23:05
中国电动车在东南亚市场的崛起 - 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泰国市场迅速扩张 日本车企市场占有率从90%降至76% [4] - 印尼市场同样出现中国品牌挤压日系车现象 中国品牌市场份额从2023年3.4%增至2025年Q1的10.4% [8] - 2025年上半年印尼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大增267%至35749辆 中国品牌占比93% [8] 日本车企在印尼的市场表现 - 日本车企在印尼市场份额从2024年上半年76%降至2025年上半年71% [8] - 2025年上半年丰田在印尼销量同比下降5%至12.38万辆 市场占有率维持在33% [10] - 其他日系车企销量下滑明显:三菱降15% 大发降25% 本田降31% 铃木降18% [10] 印尼汽车出口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印尼汽车出口23.36万辆 同比增长7% [10] - 丰田印尼公司出口80326辆 同比增长0.9% 出口收入占比达60% [11] - 大发汽车出口51404辆 出口占销售额25% [11] 印尼电动汽车产业政策 - 印尼政府推出税收减免政策:国产化率40%的电动车销售税从11%降至1% [14] - 投资建厂企业享受进口税免征和15%奢侈品销售税优惠 [14] - 目标2030年电动车保有量220万辆 年产能50万辆 2050年实现全电动车销售 [14] 印尼的电池产业链布局 - 印尼拥有全球22%的镍资源储量 约2100万吨 [16] - 现代与LG新能源合资电池厂2024年投产 年产能10GWh [16] - 宁德时代印尼工厂2026年投产 初期产能6.9GWh 远期目标15GWh [16] 车企在印尼的投资布局 - 小鹏汽车首个海外智造基地投产 首辆本地化生产X9交付 [18] - 广汽埃安印尼工厂投产 规划产能从2万扩展至5万 [18] - 比亚迪印尼工厂2025年底竣工 年产能15万辆 总投资10亿美元 [19] - 上汽通用五菱带动17家中资零部件企业进入印尼 [20] - 丰田将在印尼启动bZ4X纯电动SUV生产 [22] - 三菱计划2022-2025年在印尼投资6.7亿美元发展新能源车 [22]
【重磅深度】谁在坚持买油车?
报告研究方法论 - 样本量筛选原则:选取7大品牌13款车型26名车主,覆盖奥迪、宝马、奔驰、大众、丰田、日产、通用等品牌的热门经典车型 [3][14] - 访谈方式:采取一对一线下和线上访谈结合,单个用户访谈时间平均30分钟,采用问答方式 [14] - 样本特征:25-30岁占比62%(16位),31-40岁占比31%(8位),40岁以上占比8%(2位) [15] - 价格带分布:10万以内占比8%(2位),10-15万占比15%(4位),15-20万占比31%(8位),20-25万占比8%(2位),25万以上占比31%(8位) [15] 油车用户购车行为分析 - 购车类型:家庭/个人首购占比54%(14位),家庭换购占比35%(9位),家庭增购占比8%(2位) [17][18] - 购车核心因素:品牌-价格-空间-实用-安全是主要考虑因素,颜值和智驾提及率低 [28] - 城市分布:覆盖18个城市,涉及一二三四线城市,单一城市最多3个样本量 [21][22] 油车用户不选择电车的原因 - 第一因素:42%因充电条件不支持(23%无专用充电桩,19%物业不让安装),19%认为电池技术不成熟,12%担心里程焦虑 [29][30] - 第二因素:15%认为电池技术不成熟,12%担心里程焦虑,8%因公里数有限对使用成本不敏感 [33] - 第三因素:20%认为电车迭代/降价/贬值太快,8%担心冬天里程焦虑,8%喜欢油车发动机声音 [35] 油车用户对电车的态度 - 优势认知:承认电车单公里成本更低,但年行驶不足1万公里时优势不明显 [5] - 附加功能:颜值+冰箱彩电沙发+智驾被视为锦上添花,但非核心需求 [5][42] - 购买意愿:24位车主属于"保守派",需等身边人验证后才会考虑 [37] - 未来情景:充电桩问题解决(39%)、电车品质/性价比提升(46%)、家庭增购(15%)是主要触发点 [36] 豪华车用户(BBA)洞察 - 豪华属性定义:社交属性(解释成本最低)和高品质信赖(百年车企沉淀)是核心 [6][40] - 电车认知:认为电车结构应更廉价,解释成本高于BBA,且使用寿命更短 [40] - 品牌选择:已拥有BBA的用户可能因家庭需求或换口味考虑电车 [6] - 价格区间:BBA车主购车价格集中在28-37万区间 [39]
Toyota Q1 Earnings Miss Expectations, Revenues Rise Y/Y
ZACKS· 2025-08-15 15:30
丰田公司财务表现 - 2026财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4.47美元 低于市场预期的4.67美元 较去年同期6.35美元下降[1] - 季度合并收入848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826亿美元 较去年同期759亿美元增长[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等价物56.8亿美元 长期债务158亿美元 较2025年3月末略有下降[2] 丰田业务分部表现 - 汽车部门净收入789亿美元 同比增长2.6% 但营业利润63.1亿美元同比下降18.5%[3] - 金融服务部门净收入79亿美元 同比增长13% 营业利润15.3亿美元大幅增长39.1%[3] - 其他业务净收入23.7亿美元 同比增长8.6% 营业利润2.58亿美元同比下降8.1%[4] 丰田财年指引 - 预计2026财年零售汽车销量1120万辆 较2025财年1101万辆有所增长[5] - 预计2026财年销售收入48.5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3.2万亿日元 同比大幅下降33.3%[5] - 预估研发费用1.37万亿日元 资本支出2.3万亿日元 均较上一财年有所增加[6] 通用汽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2.53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2.39美元 但低于去年同期3.06美元[7] - 季度收入471.2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462.5亿美元 但低于去年同期479.7亿美元[7] - 期末现金及等价物223.8亿美元 长期汽车债务154.8亿美元 经营活动产生净现金流46.5亿美元[8] 福特汽车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0.37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0.34美元 但低于去年同期0.47美元[9] - 季度总收入501.8亿美元 同比增长5% 汽车收入469.4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417.2亿美元[9] - 季度调整后自由现金流28.3亿美元 期末现金230亿美元 长期债务167.4亿美元[11] 特斯拉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每股收益0.40美元 略超市场预期的0.39美元 但低于去年同期0.52美元[11] - 季度总收入225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224亿美元 但同比下降12%[11] - 期末现金及投资368亿美元 长期债务52亿美元 较2024年末有所下降[12]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8月15日)
乘联分会· 2025-08-15 11:07
国内新闻 小鹏与大众合作 - 小鹏与大众签订扩大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协议 双方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取得关键里程碑 计划实现跨平台跨能源形式的平台化应用 [4] - 此前双方已于2024年7月22日签订联合开发协议 此次扩大合作范围 [4] 北京现代促销活动 - 北京现代启动"818·超燃购车节" 推出8元意向金叠加三重购车礼(交强险 5000元购车抵用券 置换补贴)及阶梯抽奖 [5] - 活动时间为8月9日-18日 抽奖奖品包括1000元京东卡 2500元京东卡及2万元油卡 [5]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合作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合作升级 宝骏品牌或采用Hi模式 公司回应以官方发布为准 [6] 东风汽车与京东合作 - 东风汽车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围绕整车营销与售后服务生态 采购及供应链 智慧物流三大领域深化合作 [7] 吉利汽车海外计划 - 吉利汽车设定下半年海外出口环比增长30%以上的目标 将海外发展列为优先级项目 [8][9] - 全球成立五大海外区域 坚持油电并举策略 根据不同区域制定产品策略 [9] 蔚来换电站布局 - 蔚来全球最高海拔换电站在林芝工布江达上线 海拔4500米 计划以15座换电站贯通G318川藏线至珠峰 [10] 阿维塔新车发布 - 阿维塔全新概念车将于9月7日在慕尼黑首发 品牌计划2025年进入50个国家和地区 [11] 广汽能源合作 - 广汽能源与奇瑞绿能达成合作 开放超20000个充电桩 此前已与极狐汽车开启充电网络共享 [12] 国外新闻 索尼本田合资电动车 - 索尼本田合资品牌Afeela首款电动车启动预生产 预计2026年中在日本和加州交付 提供两款配置(8 99万和10 29万美元) [14] 英国电池开发商融资 - 英国Harmony Energy公司拟融资3亿英镑(4亿美元)拓展德国和意大利储能市场 因欧洲风电光伏发电激增导致电网承压 [15] VinFast分拆研发部门 - VinFast计划分拆部分研发部门并以15亿美元出售给创始人Pham Nhat Vuong 公司目标2026年底实现收支平衡 [16] 丰田电动车计划 - 丰田拟于2026年在南非推出三款纯电动车型 进入比亚迪和欧洲车企角逐的新兴市场 [17] 商用车 比亚迪商用车合作 - 比亚迪商用车与京东汽车签署战略协议 商用车电动化渗透率已从个位数增至两位数 公司将深化场景应用合作 [19] 中国重汽海外布局 - 中国重汽在哈萨克斯坦设立合资企业萨兰机械有限公司 年产能10000台设备 包括豪沃卡车 [20][21][22] 零一汽车自动驾驶 - 零一汽车7辆搭载ZSD自动驾驶系统的新能源重卡在广东阳江工厂投入运营 实现封闭场景端到端自动驾驶落地 [23] 质子汽车新车发布 - 质子汽车发布"曜灵Ⅱ"概念重卡 引领商用车行业探索无人货运新模式 [24]
日本国际氢能源燃料电池展2025|FC EXPO
搜狐财经· 2025-08-15 08:08
展会概况 - 日本国际氢能源燃料电池展FCEXPO由日本励展公司主办 创办于2005年 每年举办三届 分别在不同城市举行[1] - 2025年秋季展会于9月17-19日在千叶幕张展览馆举行 冬季展会于11月19-21日在大阪INTEX展览馆举行 春季展会于2026年3月17-19日在东京BIGSIGHT展馆举行[1] - 上届展会规模达450家参展企业 吸引约27000名客商 展会面积达25000平方米[1] 参展企业构成 - 参展企业包括国际一线厂商丰田 本田 铃木 松下 东芝 液化空气和巴拉德等[3] - 参观买家来自燃料电池制造商 汽车制造商 电子制造商 热电联产系统供应商 建筑和工厂相关公司 能源相关公司及投资者等多个行业[3] 展区划分与技术展示 - 展区划分为燃料电池系统/产品专区 氢气生产/储存/供应区和燃料电池制造/开发区三大区域[5] - 燃料电池系统专区展示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 汽车燃料电池 住宅燃料电池和热电联产系统等产品[5] - 氢气生产储存供应区涵盖制氢设备 阀门 氢气运输储氢罐 压缩机 吸氢合金 加氢站及检测设备等技术[5] - 燃料电池制造展区集中展示电堆 电极 电解质 催化剂 分隔器 评估设备及制造工艺等核心技术[5] 行业交流与影响 - 展会通过技术研讨会 论坛和交流活动促进行业最新动态分享和经验交流[5] - 展会有助于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提升公众对氢能的认知 促进氢能技术商业化应用和跨国合作[6] - 展会作为行业内各方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场所 共同探讨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8]
成本冲击 跨国车企遭遇业绩压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8-14 20:1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仅丰田汽车、大众集团和现代汽车3家车企净利润有望突破50亿美元 [1] - 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现代汽车、起亚、通用汽车等主流车企净利润出现20%至60%不同程度下滑 [1] - Stellantis集团、日产、雷诺、福特、沃尔沃汽车等企业遭遇第二季度或半年度业绩亏损 [1] 大众集团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584亿欧元同比持平 营业利润67亿欧元同比下滑33% 税后利润44.77亿欧元同比下降38% [2] - 美国上调进口关税导致公司面临13亿欧元损失 软件部门重组及二氧化碳排放法规相关支出影响业绩 [2] - 下调2025年全年业绩展望 [2] 梅赛德斯-奔驰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331.53亿欧元同比下滑9.8% 净利润9.57亿欧元同比下滑68.7% [2] - 上半年营收663.77亿欧元同比下滑8.6% 净利润26.88亿欧元同比下跌55.8% [2] - 汽车交付量下降、定价疲软、汇率影响、合资企业贡献减少导致业绩下滑 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大幅低于去年 [2] 宝马集团 - 上半年营收676.85亿欧元同比下降8% 净利润40.15亿欧元同比下跌29% [3] - 维持2025全年财务预期不变 但预计关税因素将对财务表现产生较大影响 [3] 日本车企 - 丰田汽车2025财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44%至2.66万亿日元 受美国关税政策及日元升值影响 [3] - 本田汽车第一财季净利润1966亿日元同比下滑50.2% [3] - 日产汽车第一财季营收27069亿日元同比下滑9.72% 净亏损1157亿日元 连续4个季度亏损 [3] 韩国车企 - 现代汽车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跌22%至3.25万亿韩元 [3] 成本上升影响 - 大众集团因美国电动汽车及零部件关税额外支出13亿欧元 保时捷上半年因关税支出4亿欧元 [4] - 福特汽车二季度为关税支付8亿美元 通用汽车关税支出11亿美元 [4] - 福特汽车预计全年调整后息前利润65亿至75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35亿至45亿美元 含关税因素造成的20亿美元不利影响 [4] - 特斯拉因关税导致汽车部门成本增加2亿美元 [5] - 钢铝等原材料高额关税导致美国汽车企业成本大涨 许多企业不得不提价 [5]
固态电池专题(一):全固态电池:锂电池的下一代解决方案
民生证券· 2025-08-14 09:5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全固态电池行业持积极态度,认为其是锂电池的下一代解决方案,具有明确产业趋势 [5][91] 核心观点 全固态电池的优势 - 能量密度优势: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接近理论上限(300Wh/kg),全固态电池适配高比例硅基负极或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有望突破500Wh/kg [5][17] - 安全性优势:固态电解质抑制锂枝晶生长(不易穿透)、具备不可燃性(闪点>40℃)、耐热极限显著高于液态电池(400℃-1800℃ vs 160℃) [23][17] 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 - 硫化物路线为主流:离子电导率最高(10⁻² S/cm),但化学稳定性差(易产生H₂S),需工艺突破;丰田、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重点布局 [27][41][47] - 其他路线对比:聚合物(加工性好但电导率低)、氧化物(稳定性高但加工性差)、卤化物(成本高且易吸潮) [27][29] - 复合电解质潜力大:有机-无机复合方案兼顾柔韧性与离子电导率,可能成为实际应用首选 [48] 产业化关键问题 - 固固界面润湿性:化学/电化学界面问题(元素扩散、空间电荷层)和物理界面问题(接触不良、体积变化)导致阻抗增加和循环寿命缩短 [52][55][58] - 工艺与材料革新: - 干法电极工艺适配硫化物电解质,可降低成本18%、缩短70%产线流程 [65] - 等静压设备为新增环节,解决电极层孔隙率问题 [71] - 正极短期沿用高镍三元,长期向锰系材料(富锂锰基、镍锰酸锂)迭代 [74] - 负极中期转向硅基(理论容量4200mAh/g),远期采用锂金属负极(3860mAh/g) [77] - 集流体需镍铁合金替代铜,避免硫化物腐蚀 [81] 产业化节奏与政策支持 - 政策支持:中国工信部2024年投入60亿元支持研发,6家企业获资金;海外车企(丰田、本田等)计划2026-2030年量产 [86] - 应用路径:消费电子(2025-2026年)→低空经济/eVTOL(2026-2028年,需求400Wh/kg)→动力电池(2027年后装车) [88] 投资建议 - 重点环节:硫化锂(厦钨新能、上海洗霸)、干法电极设备(宏工科技、纳科诺尔、德龙激光)、镍铁合金集流体(远航精密)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