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产汽车(NSANY)
icon
搜索文档
拟关闭7个工厂,裁员2万人!知名汽车品牌CEO财报会承认很难支撑
第一财经· 2025-05-13 13:55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 由盈转亏 2023财年盈利4266亿日元 [1] - 合并净销售额12.6万亿日元 同比下降0.4% 营业利润698亿日元 营业利润率0.6% [1] - 全球销量334.6万辆 同比下降近3% 中国市场零售销量下降约12% [1] - 中国市场销量从2021年113万辆降至2024年69万辆 三年内几近腰斩 [1] 销量与生产预期 - 2025财年全球零售销量预计下降2.9%至325万辆 中国市场销量预期下降 日本/北美/欧洲销量预计持平 [2] - 全球产量预计为300万辆 根据降低的产量展望调整库存管理 [2] - 关税可能造成超千亿日元影响 2025财年营业利润/净收入/自由现金流指引暂未确定 [2] 成本削减与战略调整 - 新调整计划目标节约5000亿日元成本 包括2500亿日元可变成本和2500亿日元固定成本节约 [2] - 计划2026财年实现正营业利润和正自由现金流 [2] - 关闭工厂:2027财年生产工厂从17个减至10个 产能降至250万辆(可提升50万辆) [3] - 裁员2万人 其中65%来自制造部门 18%来自销售及一般管理部门 17%来自研发部门 主要为合同工 [3] 业务重组与供应链优化 - 皮卡生产从阿根廷整合至墨西哥 与雷诺重组印度业务 停止日本磷酸铁锂电池工厂投资 [4] - 暂停2026财年后新品研发 [4] - 减少供应商数量 重点聚焦中国供应商 考虑将中国供应商纳入海外制造生态系统 [4] 行业合作与竞争态势 - 与本田在车辆智能化和电气化领域持续合作 正与本田/三菱探讨应对美国关税加征的合作方式 [4] - 本田2025财年经营利润1.21万亿日元 同比下降12.2% 预计2026财年经营利润5000亿日元(同比下降58.8%) [5] - 本田与日产曾计划合并成立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 但因本田提议全资收购日产遭反对而终止 [5]
日本汽车巨头撑不住了:裁员2万人,考虑关闭日本工厂
格隆汇· 2025-05-13 13:30
核心观点 - 日产汽车宣布大规模重组计划 包括到2027财年裁员20000人(占员工总数15%)和将全球工厂从17家缩减至10家 [1][3] - 2024财年出现严重财务恶化 净亏损6709亿日元 营业利润暴跌87.7% [1][8] - 公司目标在2026财年恢复盈利 并实现5000亿日元总成本节约 [3][5]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合并净销售额12.6万亿日元 同比下滑0.4% [1][8] - 营业利润698亿日元 同比下滑87.7% 营业利润率仅0.6% [1][8] - 净亏损6709亿日元 较上年4266亿日元净利润恶化257.3% [1][8] - 第四季度净亏损6760亿日元 前一年同期盈利1013亿日元 [8] 重组措施 - 裁员规模达20000人 相当于员工总数15% [1][3] - 全球工厂数量从17家减少至10家 [1][3] - 目标实现5000亿日元总成本节约 [3] - 暂停发布年度利润预期 [11] 市场表现 - 全球销量334.6万辆 保持稳定 [1] - 中国区2024年销量69.66万辆 同比下滑12.23% [7] - 2025年1-4月中国区累计销量167630辆 同比下滑24.56% [7] - 4月中国区销量46295辆 同比下滑15.71% [7] 管理层表态 - 新任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主导重组计划 [1] - 公司优先考虑自我提升 减少对销量依赖的盈利能力 [5] - 目标2026财年恢复盈利 [5] 外部环境 - 面临激烈竞争 外汇和通货膨胀压力 [9] - 美国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 正在优化本地产能 [10] - 特朗普贸易战冲击导致重组成本飙升 [11]
裁员2万人!
国芯网· 2025-05-13 13:22
日产汽车经营状况 - 公司计划在日本国内外裁员约15% 规模达2万人 占现有13 3万员工总数的15% [1] - 此次裁员是继去年11月宣布全球裁员9000人后的追加计划 累计裁员规模达2万人 [1] - 公司面临92年来最大亏损 前CEO戈恩称公司已"奄奄一息"并需向日本竞争对手寻求帮助 [1] 日产汽车重组措施 - 将于今年6月关闭泰国一家工厂 另有2家工厂关停计划尚未公布具体地点 [2] - 取消日本九州LFP电池工厂建设计划 [2] - 重组范围涉及全球业务 不仅限于人力裁减 [1] 日产汽车管理层问题 - 前CEO戈恩指出公司衰退根源在于管理层决策速度过慢 [1] - 戈恩早前已预见到公司衰退趋势及联盟解体风险 [1]
日产CEO警告:公司已入不敷出,拟关闭7个工厂、裁员2万人
第一财经· 2025-05-13 13:16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 而2023财年盈利4266亿日元 实现由盈转亏 [1] - 合并净销售额12.6万亿日元 同比下降0.4% 营业利润698亿日元 营业利润率0.6% [1] - 全球销量334.6万辆 同比下降近3% 其中中国市场零售销量下降约12% [1] - 2025财年全球零售销量预计下降2.9%至325万辆 主要因中国市场销量预期下降 [1] - 本田汽车2025财年经营利润1.21万亿日元 同比下降12.2% 预计2026财年经营利润5000亿日元 同比下降58.8% [4] 中国市场 - 2024年日产中国区销量约69万辆 较2021年的113万辆下降近40% 接近腰斩 [1] - 面临来自中国汽车品牌的激烈竞争 公司根据需求调整供应 [1] - 考虑将中国供应商纳入中国以外的制造生态系统 并分享中国供应商经验给其他供应商 [3] 成本控制措施 - 计划实现约5000亿日元成本节约 包括2500亿日元可变成本和2500亿日元固定成本节约 [2] - 目标在2026财年实现正营业利润和正自由现金流 [2] - 到2027财年将生产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 产能降至250万辆(必要时可提升50万辆) [2] - 计划裁员2万人 其中制造部门占65% 销售及一般管理部门占18% 研发部门占17% 主要为合同工 [2] 业务调整 - 暂停2026财年之后的新品研发 [3] - 将皮卡生产从阿根廷整合到墨西哥 [3] - 与雷诺重组在印度的业务 [3] - 停止在日本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投资 [3] - 减少供应商数量 专注于更具竞争力的供应商 [3] 合作与合并 - 与本田在车辆智能化和电气化领域保持合作 正探讨应对美国关税的合作方式 [3] - 曾计划与本田共同出资成立控股公司 但因本田提出100%收购日产而终止 [4][5] - 日本汽车产业人士建议双方基于当前业绩和销量情况重新考虑新的合作方式 [5] 管理层观点 - 新任CEO承认公司收入难以支撑产生的成本 [2] - 前CEO戈恩认为公司问题根源在于领导层决策太慢 且不得不向日本主要竞争对手寻求帮助 [3]
日产汽车财报披露巨额亏损,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5-13 12:16
日产汽车财务状况 - 2024财年净亏损6708亿日元 [1] - 计划到2027财年全球裁员2万人 占员工总数15% [1] - 到2027财年将全球工厂数量从17家缩减至10家 [1] 日产汽车管理层变动 - 2024年4月1日起由首席规划官伊万·埃斯皮诺萨接替内田诚担任社长 [2] 日产与本田合作动态 - 2024年2月13日终止合并谈判 因持股比例等分歧无法弥合 [3][4] - 行业分析认为单独发展将面临严峻形势 未来跨界合作受关注 [4] 日产汽车股价表现 - 5月13日收盘涨3%至356 8日元/股 [5] - 2024年以来累计下跌25 67% [5]
又一巨头宣布,裁员!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46
裁员与产能调整 - 公司宣布到2027财年将裁员2万人,并计划将工厂数量从17家减至10家 [2] - 裁员涵盖制造、销售、一般及行政管理和研发职能部门中的直接或间接岗位以及合同岗位 [3] - 公司目标是总成本节省5000亿日元,并从2026财年起暂停新产品的研发,抽调3000人专注于成本削减举措 [3] - 到2027财年将把产能削减至250万辆,并可选择在必要时将产能提高50万辆 [3] - 去年11月公司曾宣布全球削减20%产能并裁员9000人的计划 [4] 财务业绩 - 2024财年公司营业利润为698亿日元,净利润亏损6709亿日元,由盈转亏 [5] - 2024财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亏损6760亿日元,上年同期盈利1012.95亿日元 [6] - 公司表示业务将继续面临激烈竞争、外汇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6] 管理层调整与战略变化 - 公司决定自4月1日起对高层进行调整,现任社长内田诚将辞职,由首席企划官伊万·埃斯皮诺萨接任 [6] - 2024年12月公司与本田共同宣布开启合并谈判,但2025年2月双方决定终止合并计划 [6] 市场表现 - 截至5月13日收盘,公司股价报356.8日元/股,总市值约为1.33万亿日元 [7]
小米,强势回归;爱奇艺回应收集个人信息;日产汽车计划裁员2万人|大公司动态
第一财经· 2025-05-13 11:19
科技圈 - 小米胜诉商业诋毁案,获赔55万元并要求聚好看科技连续七日置顶声明消除影响 [2] - 苹果考虑2024年秋季新款iPhone涨价,探索将涨价与新功能捆绑的策略,特朗普称库克计划在美扩大5000亿美元投资 [3] - 荣耀完成中国区38个关键岗位竞聘上岗,45%岗位负责人调整,90后占比24%,新增AI新产业部门并设定为一级研发部门,未来五年投入超100亿美元建设AI终端生态 [4] - 华为将于5月19日发布nova14系列及鸿蒙电脑新品 [5] - 巨人网络与字节跳动火山引擎合作,社交推理游戏《太空杀》接入豆包大模型,火山引擎提供大模型训练和算力支持 [6] - 腾讯云与日本Vector集团子公司Offshore合作推出AI数字人视频生成服务"AvaMo",可节省广告视频制作时间和成本最高98% [6] - ManusAI开放注册,用户每日可免费执行一项任务并获1000积分奖励 [7] - 百型智能推出国内首个外贸垂类Agent"AI外贸员Zoe",转化率比传统人工高10倍 [8] - 昆仑万维开源Matrix-Game大模型(17B+),为工业界首个10B+空间智能开源模型 [9] 互联网 - 爱奇艺回应收集个人信息问题,称正与合作方核查整改2022年车载端应用版本 [10] - 京东集团Q1收入3011亿元(同比+15 8%),净利润109亿元(同比+53 5%) [11] - 腾讯音乐Q1总收入73 6亿元(同比+8 7%),在线音乐服务收入58亿元(同比+15 9%),调整后净利润22 3亿元(同比+22 8%) [12] - 天猫618预售于5月13日晚8点开启,第一波抢先购尾款支付时间为5月16日晚8点 [13] - 虎牙Q1总收入15 1亿元,游戏相关服务及广告收入3 7亿元(同比+52 1%),净利润2400万元 [14] 汽车圈 - 4月新能源车销量TOP10中,小米汽车回归前十,特斯拉中国销量2 9万辆濒临落榜 [15] - 日产计划2027财年前裁员2万人,整车工厂从17家减至10家,目标节省5000亿日元成本 [16][17] - 阿维塔起诉自媒体"苏黎世贝勒爷"索赔1000万元,因其误导性测试视频损害品牌形象 [18] - 宁德时代与长安马自达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基于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开发新能源车 [19] - 吉利汽车在宁波成立千里智创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20] 地产业 - 万科偿付4 23亿美元到期美元债,利率3 15% [21] - 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聆讯定于2025年9月15日召开 [22] 金融界 - 中国平安称利率下行周期中高分红国有大行股投资收益优异,近年持续增持银行股 [23] - 兴业银行发行首期1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票面利率1 66%,获2 9倍超额认购 [23] 大消费 - 国内金店足金饰品价格回落至千元以下,周生生991元/克,周大福992元/克,老庙987元/克 [24][25] - 迪奥证实客户信息泄露,涉及姓名、消费偏好等,但不含金融信息 [26] - 赛百味计划2024年在华门店达1000家,过去一年销售额增超30%,未来目标年开500-1000家直营店 [26] - 来伊份回应蜜枣粽质量问题,称若核实将担责,相关批次已下架封存 [27] 影视圈 - 光线传媒哪吒IP授权业务覆盖30品类200+产品,Q1贡献数亿元收入,预计持续增长 [28]
选中国还是美国?石破茂刚直言“非常遗憾”,日本爆出重大丑闻
搜狐财经· 2025-05-13 10:38
石破茂(资料图) 据海外网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对美国当天开始对关键汽车零部件加征25%关税非常遗憾,将继 续要求美国重新审视相关关税措施。据日本广播协会报道,石破茂当天与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会 面,听取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详情汇报。赤泽亮正刚刚结束第二轮日美关税谈判返日。石破茂在会面后 对媒体表示,日本正与美国就包含汽车、钢铁和铝等产品的关税措施进行谈判。日美两国的立场存在分 歧,尚未找到共识。 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之一,对美出口在日本汽车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征收关税将直接打击 日企,增加经营负担。以丰田汽车为例,因关税产生的负担预计将超过1万亿日元,其他如本田、日产 等日本车企也预计将承受数千亿日元的影响。立场支撑与回应:石破茂在谈判中强调日本不会为了短期 利益而牺牲长期竞争力,同时表示日本将考虑所有选项以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他暗示,在必要时日本 不排除做出强硬回应,以维护本国汽车产业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国国债海外持有者,日本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共持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 美国国债。一段时间以来,日本会否利用美债问题向美施压备受外界关注。尽管现在一切未知,但日本 财务大臣加藤胜信 ...
Nissan to cut 20,000 jobs as Trump's tariffs complicate plans to escape its financial crisis
Business Insider· 2025-05-13 10:16
财务表现与成本削减 - 公司2024财年净亏损6710亿日元(45亿美元)[2] - 新转型计划寻求削减2500亿日元(17亿美元)成本[3] - 未发布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测因美国关税不确定性[2] 产能与组织调整 - 裁员20000人(含去年已宣布的9000人)[1] - 生产基地从17处缩减至10处 2027年完成[1] - 提升美国本土产能并优先销售本地组装车型[5] 关税冲击与应对 - 25%进口车辆关税预计造成4500亿日元(30亿美元)损失[4] - 将受关税影响车型转移至其他市场销售[5] - 本田同样预估关税损失30亿美元并下调营业利润预测60%[5] 市场竞争与战略挑战 - 面临中国车企激烈竞争及电动车产品线开发困境[2] - 曾于2010年凭借Leaf车型开创大众市场电动车先河[2] - 3月与本田500亿美元合并计划失败后更换CEO[3]
日产汽车首席执行官:将寻求在美国的合作,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快讯· 2025-05-13 08:31
日产汽车战略调整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将寻求在美国市场的合作机会 [1] - 合作目的为适应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 [1] 美国市场布局 - 公司明确将美国作为战略调整的重点区域 [1] - 未提及具体合作对象或合作形式细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