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NSANY)

搜索文档
每日速递|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采购现0.55元/Wh报价
高工锂电· 2025-08-27 10:47
电池行业动态 - 华域汽车拟以2.06亿元收购上汽清陶49%股权 旨在补全智能动力平台产品矩阵并实现固态电池业务与电驱动、热管理等业务的协同发展[2] - 海辰储能与沙特电力公司、阿尔法纳集团签署1GW/4GWh储能项目合作协议 采用自主研发的1175Ah千安时电池及6.25MWh系统解决方案 计划2026年投运[3] - 日产汽车与美国LiCAP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全固态电池正极电极生产工艺技术 已于2025年1月启动试产线运营 计划2028财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4] - 清陶能源以4.4亿元中标内蒙古乌海市200MW/800MWh半固态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项目 折合单价约0.55元/Wh 要求2025年10月20日前全部交付[5][6] 材料领域进展 - 久吾高科中标8150万元盐湖提锂膜处理系统项目 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15.28%[7] 电池回收产业 - 百思凯动力电池回收项目在江苏淮安开工 年处理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 年产出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和10万吨再生电池级磷酸铁 总投资32亿元[8] 海外市场状况 - 德国汽车行业过去一年净减岗位约5.15万个 占全部岗位近7% 梅赛德斯-奔驰、大众等整车厂及博世、大陆等零部件供应商相继宣布开支削减计划[10][11]
中国车企领涨,比亚迪、吉利跻身全球销量榜前十
观察者网· 2025-08-27 08:57
全球汽车销量格局变化 - 比亚迪和吉利位列2025年1-6月全球新车销量前十名 日产首次跌出前十 [1] - 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3% 吉利增长29% 奇瑞同比增长14% [1] - 日产上半年全球销量161万辆 跌至2009年雷曼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3] 中国车企表现 - 中国车企在技术、供应链与市场多维度优势下实现亏损减少甚至盈利 [3] - 10家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财富》世界500强 奇瑞、比亚迪、吉利排名显著提升 [3] - 中国车企持续加强海内外市场建设并塑造独特技术和品牌形象 [6] 外资车企挑战 - 丰田、大众、现代、通用销量增幅为个位数 Stellantis、福特、本田、日产呈现不同程度下滑 [3] - 日产2025年第一财季亏损1157亿日元 约56亿元人民币 连续四个季度亏损 [3] - 日产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8%至27万辆 较2018年巅峰期72万辆减少近六成 [5] 区域市场动态 - 日产在美国面临混动车型产品线不足和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双重影响 [5] - 日产在东南亚市场受中国新能源供应链与整车企业出海挑战 [5] - 日本国内市场日产销量同比减少10%至22万辆 消费者信任度下降 [5] 行业转型趋势 - 智能电动领域技术创新成为汽车制造商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 [5] - 外资车企开始结合中国新能源与人工智能产业链从中国市场走向全球 [6] - 全球汽车行业变革由中国汽车产业引领 销量榜单持续洗牌 [6]
日产与LiCAP合作开发全固态电池电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7 08:53
技术合作 - 日产汽车与美国LiCAP科技公司达成合作 共同开发全固态电池正极电极生产工艺技术 [1] - 合作聚焦于全固态电池核心组件的生产工艺突破 [1] 研发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1月启动全固态电池试产线运营 [1] - 正加速推进相关研发工作以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目标 [1] 产品规划 - 计划在2028财年推出搭载自主研发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1] - 全固态电池为日产自主研发技术 [1]
梅赛德斯-奔驰出售全部日产汽车股份,套现478.7亿日元
搜狐财经· 2025-08-27 07:52
交易细节 - 梅赛德斯-奔驰以478.7亿日元(约23.24亿元人民币)出售全部持有的日产汽车股份 [1] - 交易价格为每股341.3日元(约16.6元人民币) [1] - 共计出售1.401亿股日产汽车股票 [1] 股权结构变化 - 截至今年3月末梅赛德斯-奔驰持有日产汽车3.77%的股份 [3] - 此次出售后梅赛德斯-奔驰完全退出日产汽车股东行列 [1] 交易背景与动机 - 梅赛德斯-奔驰表示此次出售是为了"清理投资组合" [1] - 这些股票自2016年起被转入养老金资产 并非战略性投资 [1] - 交易发生在日产与雷诺修改合作协议之后 雷诺持股要求从15%降到10% [3] 市场反应 - 日产汽车拒绝对此次股份出售交易发表置评 [3]
日产汽车遭“清仓式”抛售
第一财经· 2025-08-27 04:54
股价与市场反应 - 美东时间周二早盘日产汽车ADR下滑近3% [2] - 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出售其持有的日产全部3.8%股份 价值约3.46亿美元 [2] - 日产在日本上市的股票大幅下跌超6% [2] 战略调整与股东变动 - 奔驰发言人表示日产股份不具有战略重要性 出售是精简投资组合的战略 [2] - 日产推出新复苏计划 计划降低成本以实现盈亏平衡 重新定义产品和市场战略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3] - 三项举措目标实现约5000亿日元成本节约 [3] 财务表现与业绩压力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全球销量70.7万辆 同比下降10.1% [2] - 合并净收入2.7万亿日元 同比下降9.7% [2] - 合并营业亏损791亿日元 去年同期营业盈利9.95亿日元 [2] - 净亏损1157.6亿日元 去年同期净利润285.6亿日元 [2] 区域市场表现 - 美国市场为最大市场 净销售额1.08万亿日元 同比下降10.23% [2] - 亚洲市场(除中国)净销售额1356亿日元 同比下滑超25% 占全球市场份额仅5% [2] - 北美、日本本土主销市场销量波动 东南亚、欧洲区域销量出现明显压力 [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2024年上半年电动汽车快速发展 中国车企比亚迪、吉利汽车销量双双超过日产 [2] - 日产已跌出全球前十大车企行列 [2] 成本削减与结构调整 - 计划到2027财年将全球生产工厂从17个减少至10个 产能降至250万辆 [3] - 计划全球裁员2万人 其中约65%来自制造部门 18%来自销售及一般管理部门 17%来自研发部门 主要为合同工 [3] 关税与盈利影响 - 受美关税影响显著 尽管特朗普宣布将对日关税降低到15% [3] - 预计2025财年最多将减利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 [3]
耐世特在常熟成立汽车零部件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7 04:04
公司基本信息 - 耐世特汽车零部件(常熟)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李军,登记状态为在业[2] - 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美元,企业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外国法人独资),由耐世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股[1][2]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江苏省常熟市碧溪街道虹桥路168号,登记机关为常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 经营范围 -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配件批发及零售[1][2] - 经营范围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软件销售、货物进出口及技术进出口[2] - 公司从事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但排除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领域[2] 行业属性 - 公司所属行业为汽车制造业,专注于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及销售[1][2] - 公司业务涉及进出口贸易,包括货物和技术进出口,体现其国际化运营特征[2]
何小鹏回应小鹏汽车人事大调整;梅赛德斯-奔驰计划抛售3.46亿美元股份,日产股价应声下跌6%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8-26 10:13
日产汽车动态 - R35 GT-R车型在日本市场正式停产 18年生产周期累计产量达4.8万台 [2] - 第二大股东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抛售3.8%股份 价值3.46亿美元 导致股价单日下跌6%至341日元 [2] - 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亏损5.35亿美元 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启动全面重组计划 [2] 小鹏汽车人事调整 - 2023年进行大规模高管更替 十余个一线部门高管被更换 调整比例达90% [3] - 2024年第二季度出现显著亏损 月销量仅数千台 骨干员工流失率约30% [3] - 2024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200% 反映2023年同期基数较低 [3] 上汽集团海外扩张 - 五菱与名爵双品牌联合体验中心在印尼雅加达开业 由中印尼合资企业智和诚阿拉丁国际运营 [4] - 该门店是智和诚集团2024年进入印尼市场后设立的第二家销售网点 [4]
奔驰计划抛售约25亿元日产股份,致后者股价滑落6%
观察者网· 2025-08-26 08:04
核心事件 - 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出售其持有的约3.46亿美元日产股份 导致日产股价当日一度下跌约6% 创7月初以来最大跌幅 [1] - 奔驰发言人表示日产股份不具有战略重要性 此次出售为投资组合清理行为 [1]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4-6月)日产亏损791亿日元 连续第四个季度处于亏损状态 [1] - 第一财季合并净收入2.7万亿日元 全球销量70.7万辆 但同比减少10.2% [3][4] - 营业亏损远低于预测的2000亿日元 主要得益于产品组合优化与固定成本削减 [3] 战略调整 - 新任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推出"Re:Nissan"降本计划 目标在2026财年恢复汽车业务盈利能力并实现正自由现金流 [3] - 计划通过三大关键举措:大幅削减成本 重新定义产品与市场策略 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3] - 可变成本方面已产生约4000个节省成本想法 其中1600个已准备好实施 固定成本在第一财季节省300多亿日元 [3] - 全球制造业务重组稳步推进 已公布7个目标生产基地中5个的减少或整合计划 [3] 市场挑战 - 投资者对日产扭亏为盈前景存在怀疑 主要受关税压力及主要市场销量下滑影响 [1][4] - 北美与日本本土市场出现销量波动 东南亚与欧洲区域订单承压明显 中国市场持续下滑 [4] - 主销车型如奇骏、天籁、艾睿雅处于换代窗口期 产品更新节奏与库存结构影响交付 [4] - 纯电和e-Power技术车型在中美市场渗透率未达稳定增长水平 部分技术平台仍处于市场验证阶段 [4]
全球上半年新车销量:两家中企超日产跻身前10
日经中文网· 2025-08-26 08:00
全球汽车销量排名变化 - 2025年1-6月全球新车销量排名中 日产汽车首次跌出前十 销量同比减少6%至161万辆 为16年来最低水平[1][3] - 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33%至214万辆 排名从去年同期第十升至第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销量增长29%至193万辆 从第十一升至第八 两家中国车企首次在上半年超越日产[7][8] - 铃木销量163万辆 以2万辆优势领先日产排名第十 这是自2004年有记录以来铃木首次反超日产[1][8] 日产汽车经营表现 - 公司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亏损 2025年4-6月最终损益为亏损1157亿日元(2024年同期盈利285亿日元)[3] - 销量下滑导致工厂等固定成本对收益造成压力 经营状况持续低迷[3] - 主力车型大部分新车要到2026年后才能推出 新车型不足问题持续存在[9]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18%至27万辆 较2018年高峰时期72万辆减少6成 尽管4月推出性价比高的EV轿车"N7"(售价11.99万元)但整体市场回升仍需时间[3] - 美国市场因混合动力车产品线不足及为控制销售奖金错失关税引发的抢购需求[6] - 日本国内市场销量减少10%至22万辆 创1993年以来最低水平 消费者信任度下降是主要原因[8] 行业竞争环境 - 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价格战加剧 比亚迪7月销量仅微增至34万辆 两位数增长势头受阻[9] - 美国将汽车关税定为15% 高关税成为新常态 新车涨价可能导致销量减少[9] - 日产计划2025年在日本推出纯电动汽车"LEAF"新款车型以扭转局面[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