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GS)

搜索文档
美联储最青睐通胀指标波澜不惊 “金发姑娘”叙事开始主导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13:53
智通财经APP获悉,周五公布的最新美国经济数据,令所谓的"美国经济金发姑娘式的软着陆"这一乐观情绪开始主导全 球金融市场交易逻辑。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在美国GDP测算中占据至关重要位置且在整体GDP接近70%比例 的"美国个人支出"连续三个月以稳健步伐扩张式上升,显示尽管通胀顽固,美国消费者们仍在为经济提供动力。 完美符合预期的PCE通胀数据,再加上被意外上修的美国Q2GDP数据,以及近期的初请失业金数据显示出劳动力市场 暂未进一步恶化,市场对于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突然间变得非常乐观,尤其是市场对于美国经济"金发姑娘"式的软着陆预 期明显升温,与此同时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并未显著降温,仍然押注美联储10月与12月将继续降息25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核心PCE连续多个月符合预期且未呈现出上行轨迹,但是美国人仍在应对长期顽固的通胀,随着美 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主导的关税举措在美国经济中逐步传导,通胀存在长期维持相对高位的风险。 根据周五发布的美国经济分析局(BEA)数据,按通胀价格变动调整后的消费者支出上月增长0.4%,优于经济学家们普遍 预期的0.2%增幅,与经过上调之后的前值一致。美联储官员们长期 ...
Goldman Sachs' Q3 2025 Earnings: What to Expect
Yahoo Finance· 2025-09-26 12:08
Valued at a market cap of $240.6 billion, 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 is a leading investment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rm that provides a wide range of financial services to corporations, governments, institutions, and individuals. The New York-based company is expected to announce its fiscal Q3 earnings for 2025 before the market opens on Tuesday, Oct. 14. Ahead of this event, analysts expect this investment banking giant to report a profit of $10.48 per share, up 24.8% fro ...
Family offices prefer to bet on AI boom with stocks versus startups and VC funds
CNBC· 2025-09-26 11:30
A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first appeared in CNBC's Inside Wealth newsletter with Robert Frank, a weekly guide to the high-net-worth investor and consumer. Sign up to receive future editions, straight to your inbox.Investment firms of the ultra-wealthy, such as the family office of Jeff Bezos, are making headlines with massive fundraise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tartups.Late last month, Bezos Expeditions co-led a $405 million round for robotics startup Field AI with backers including Laurene Powell Jobs' ...
高盛:产业整并潮和私募支持的交易可能加速,看好并购业务前景
格隆汇APP· 2025-09-26 06:40
并购市场前景 - 高盛对并购前景更加乐观 主要由于各产业整并潮以及私募股权支持交易可能加速 [1] - 2024年前七个月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达2.6万亿美元 创2021年疫情高峰以来同期最高纪录 [1] 货币政策影响 - 美联储降息将推动并购活动 因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1] 经济基本面 - 美国经济基本面相当不错 [1] - 贸易与地缘政治构成全球经济逆风因素 [1] 财政状况评估 - 美国财政状况长期不可持续 [1] - 更好控制支出将有利于中长期美国经济及体系健康状况 [1]
高盛:料标普500指数10月波动大,财报及重大事件要关注
格隆汇APP· 2025-09-26 05:49
高盛集团衍生品团队表示,10月波动加剧不仅仅是巧合。随着投资者关注财报、分析师活动日和管理层 对下一年的指引,这种压力会加剧交易量和波动性。 该行衍生品团队的数据显示,从历史上看,标普500指数已实现的波动率从8月到10月增长了26%;即将 到来的财报季通常会产生一年中最大的财报日波动。该团队发现,未来4个月内,除财报收益之外,还 有450多个重大事件可能推动美国、欧洲和亚洲股市大幅波动。这些事件包括Victoria's Secret的10月中 旬时装秀、LVMH在巴黎时装周期间的一场迪奥(Dior)秀、特斯拉公司的年度股东大会、凯悦酒店集 团、家得宝(Home Depot)和Dollar Tree的企业活动。这些事件都可能成为买入波动性的候选因素。 格隆汇9月26日|高盛表示,自1928年以来,标普500指数10月的历史波动比其他月份高出约20%。近几 十年来,这一幅度甚至更高,因为第四季通常会出现企业层面的大量催化剂。 ...
近期的痛苦——交易量从现在开始保持高位;高盛的资金流动专家_ZeroHedge
高盛· 2025-09-26 02:28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支持从现在开始继续上涨的观点 尽管技术设置未显示"不受限制"的绿灯 但机构群体平衡定位和资金流动为逐步走高铺平道路[1] - 在增长且非衰退的降息环境下 标准普尔500指数六个月平均回报率为+8% 十二个月平均回报率为+15%[2] 资金流动分析 - 美联储降息后12个月内流入股票基金的资金增长6% 支持市场温和上涨预期[2] - 全球股票基金净流入非常强劲 美国股票本周新增680亿美元 而前一周为减少100亿美元[15] - 共同基金资金流入显示股票需求强劲 债券净流入放缓[15] 市场情绪与定位 - AAII牛市与熊市读数为0.98 高于一年平均值 远高于5月1日的读数0.35[4] - 股票投资者定位情绪指标为-0.3 远低于今年年初接近+2的读数 表明仓位高度紧张[7] - CFTC净期货头寸为-1.5标准差 股票与现金流及外国投资者需求仍低于一年水平[9] 机构投资者动态 - 对冲基金整体账面总杠杆率上涨6.6个百分点至287.5%(1年期78百分位) 净杠杆率上涨1.6个百分点至77.5%(1年期56百分位)[14] - 全球股票连续第二周实现净买入(+0.8个标准差) 总交易活动增加 多头买入与空头卖出比例为2.9比1[14] - 资产管理公司净仓位与一年前相比相差一个标准差以上 总仓位尚未回升至选举后水平[12]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股市资金流向集中于工业、金融和电信类基金 净流入量最大 而消费品和科技类基金净流出量最大[17] - 除中国以外新兴市场今年迄今出现相对大幅需求增长 周期性股票资金流入量超过防御性股票[20] - 外国投资者继续净购买美国股票但速度比以前慢 美国在总资产中占比约68% 低于2024年70%的15年最高水平[15] 零售与流动性环境 - 零售购买持续增长没有显示明显放缓迹象 零售失衡趋势与标准普尔回报率呈现显著趋势[22] - 标准普尔账簿顶端流动性为2042万美元 比两年平均水平高出60% 远低于年初至今的111万美元低点[27] - 交易商伽马值非常长 抛售时间更长 将继续充当市场走势的缓冲[24] 技术性阻力因素 - 美国养老金计划在月底出售220亿美元美国股票 该出售金额在过去三年中排第89百分位 自2000年1月以来排第92百分位[29]
全球宏观环境对风险资产具有决定性支撑作用;高盛顶级宏观交易员_ZeroHedge
高盛· 2025-09-26 02: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风险资产获得决定性支撑 多头股票 空头债券 [1][19] - 保持风险多头 规避债券市场突然冲击 [17]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宏观环境对风险资产形成结构性支撑 流动性充裕 增长势头改善推动投资者承担更高风险 [1][3] - 宽松金融条件与低实际利率创造有利环境 债券冲击温和可控 真正的避险需无序抛售或拍卖失败(非基本情况) [7] - 估值非制约因素 机构净杠杆率处于历史低位(73.2% 一年回顾期内第12百分位) 散户资金流入和系统性再杠杆提供增量支撑 [8] - 信贷周期处于早期阶段 财政刺激积极 信贷冲动通过资本支出和企业借贷改善 货币冲动随美联储降息转向支持 [12][15] - 人工智能主题体现生产力潜力与投机热情 英伟达与OpenAI合作被称为"1000亿美元巨额投资" [13] 全球宏观环境与流动性 - 过去六个月全球八成央行已降低利率 76%经合组织经济体领先指标处于扩张或复苏状态 [1] - 美国消费者和企业部门为全球增长引擎 消费者负债率处几十年最低水平 企业利润率提升 银行流动性充足且盈利能力强 [4] - 企业和家庭有能力推动持续扩张 财务健康支撑弹性消费(如iPhone需求)及投机性投资(如英伟达在OpenAI股份) [4][5] - 美国货币状况决定全球金融状况 核心经济体宽松政策持续压低全球利率 限制其他经济体货币独立性 [10] 市场结构与资产表现 - 平衡的机构定位意味着短期"痛苦交易"为股票上涨 下跌2-3%可能被积极买入 [9] - 债券收益率与名义增长和实物资产表现不一致 风险溢价高于通胀预期所保证水平 [14] - 市场普遍预期衰退概率接近35% 但高收益债券利差定价的衰退风险为0% [14] - 名义资产(白银/XAU/SPX)在低实际利率制度下表现优异 全球利率持续低迷强化做多理由 [11][19] 政策与周期驱动 - 信贷创造周期早期阶段的一致性为冒险提供肥沃土壤 特别是在超长期限和高投资回报率资本投资方面 [12] - 财政刺激积极 信贷冲动改善 货币冲动转向支持 [15] - 若中性利率为1-2% 更深层次降息周期可能成为基本情况 对债券和股票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17] 投资策略 - 逢低买入风险:2-3%下跌是切入点 [19] - 选择性期限多头:前端受美联储降息限制 长期多头因赤字缩小具有吸引力 [19] - 市场由套利驱动 受流动性、强劲资产负债表及财政/信贷/货币政策积极推动 估值为次要因素 [16][17]
分析师:新兴市场汇率波动降低提振套利交易 高收益外汇仍具吸引力
智通财经网· 2025-09-26 02:13
外汇波动率的下降正值关键时刻,由于美元汇率趋于稳定,以美元计价的新兴市场套利交易的收益已经 有所下降。央行的干预措施也帮助控制了市场的波动。因为套利交易(即借入低收益资产以投资于高收 益资产)极易受到短期外汇波动的影响,市场更加平稳就能降低风险。 一项以美元为资金来源的八种新兴市场套利交易在第三季度的表现有所下滑,回报率约为 1.4%。而今 年前两个季度的回报率则超过 4%。高收益的新兴市场货币依然颇具吸引力,墨西哥、巴西和哥伦比亚 的三个月期远期隐含收益率均在 7%或更高。由于外汇波动有所缓解,投资者更加确信即期汇率的波动 不会侵蚀这些收益。 包括Kamakshya Trivedi和Danny Suwanapruti在内的高盛策略师于周三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各类资产的 波动率定价普遍下降"这一现象对新兴市场利差表现是有利的。 智通财经APP获悉,瑞穗和高盛的分析师表示,降低货币波动性有助于减少风险,从而为新兴市场的套 利交易提供了新的支撑。据摩根大通公司的数据,新兴市场货币波动率本季度下降了约 1.3 个百分点, 降幅高于追踪七国集团(G7)货币的同类指标。上周,这两个指数之间的比率降至 2013 年以来的 ...
高盛:享受9月美股涨势,预计10月波动性将大幅上升
格隆汇APP· 2025-09-26 01:27
高盛股票分析师John Marshall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在过去几十年中,10月的实际波动率比其他月份高出 25%以上。10月历来是全年波动性最大的时期,主要受三大因素影响:(1)企业财报季:企业获利压力与 年终业绩评估将使市场交易活动显著增加。(2)宏观经济数据:美联储官员的公开发言,以及即将发布 的最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报告,都将受到投资者高度关注,并可能引发市场震荡。(3)投资人行为: 历史上单一股票的交易量(包括股票和期权交易)通常在十月达到峰值,这显示在业绩压力下,投资者被 迫采取行动。 格隆汇9月26日|今年美股意外打破了"9月魔咒"的季节性规律,有望创下近15年来最佳9月表现。科技 股表现尤为强劲,截至25日收盘,纳指本月已累计上涨超4.3%。然而,高盛提醒,在享受9月股市涨势 的同时,应对即将到来的10月保持审慎,市场将面临企业财报和宏观经济等多重风险考验,预计股市波 动性将大幅上升。 ...
高盛:若经济和基本面持续改善,投资者情绪仍有上行空间
环球网· 2025-09-26 00:44
投资观点 - 高盛维持对中国股票的超配观点并指出A股未出现过热迹象 [1] - 高盛中国散户情绪指标显示若经济和基本面持续改善则投资者情绪仍有进一步上行空间 [1] - 国金证券认为中国盈利基本面回升的上涨行情可能正在孕育 [1] 市场机会 - 降息后流动性压制解除使得6至8月滞涨的港股或有补涨行情 [1] - 成长投资会逐步从科技驱动走向出口出海 [1] - 出口出海企业能够规避国内价格内卷压力并受益于海外经济体软着陆带来的增量需求 [4] 基本面驱动因素 - 9月降息后海外软着陆概率提升对资本开支形成的外需构成强力支撑 [4] - 国内PPI和CPI中翘尾因素拖累减小且新涨价因素增强 [4] - 国内企业出现原材料补库行为与2006-2007年外需拉动价格企稳经验相类似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