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300024)

搜索文档
汽车反内卷+人形机器人双轮驱动,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持续拉升,成交额同类第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4:37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电池相关概念表现强势 汽车零部件开盘后持续拉升[1] -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涨幅2.81% 成交额达6102万元 位居同类第一[1] - 持仓股万向钱潮再度涨停 长盈精密 儒竞科技涨超10% 拓普集团 新泉股份 三花智控 科博达等股跟涨[1] 政策动态 - 商务部等四部门决定自2026年1月1日起对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1] 行业趋势 - 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硬件领域具备较多共通点 汽车零部件公司加大机器人布局[1] - 持仓股汇川技术 三花智控 拓普集团 双环传动 长盈精密等均属于机器人概念股[1] - 人形机器人成为汽车零部件"第二曲线" 有望打开行业天花板[1] - 智能化零部件如智能座舱 HUD 线控制动等渗透率快速提升[1] -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动动力电池 电驱动系统等零部件需求增长[1] - 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零部件企业有望在国产替代和全球化进程中实现份额提升[1] 产品特征 - 汽车零部件ETF(562700)跟踪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931230.CSI)[2] - 覆盖汽车系统部件 汽车内饰与外饰 汽车电子 轮胎等领域[2] - 在国内汽车电动化 智能化大趋势下 国内零部件行业发展空间广阔[2]
优必选再签3000万人形机器人大单!“全市场唯一两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规模突破220亿元再创新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4:28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机器人ETF(562500)平盘交易 盘初冲高回落 当前在零轴上下小幅震荡[1] - 成分股涨跌互现 信邦智能领涨9.11% 天智航上涨6.06% 海目星上涨4.20% 东杰智能领跌7.53%[1] - 上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8.68亿元 远超市场其他机器人主题ETF达5.5亿元[1] 资金流动与规模 - 近10个交易日有8日获资金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29.74亿元[1] - 最新份额达206.05亿份 最新规模达220.15亿元 均创历史新高[1] - 全市场唯一规模超两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2] 行业订单动态 - 优必选子公司UQI优奇与天奇股份签订3000万元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1] - 订单将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交付[1] - 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累计获得近4.3亿元合同[1] 行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前夕 国内外景气度共振[2] - 海外与国内龙头企业均提出量产展望[2] - 行业多次出现亿元级别大订单[2] - 2025年量产阶段或将出现国内外产业共振[2] 产品投资价值 - 成分股覆盖人形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2] - 帮助投资者一键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2] - 提供场外联接基金(A类018344 C类018345)[2]
“人形态”机器人遭遇梦醒时分? iRobot创始人预言:最终的机器人赢家或许“不像人类”
智通财经· 2025-09-29 04:21
核心观点 - iRobot联合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质疑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可行性 认为当前技术无法复刻人类灵巧操作和高效行走能力 大量投资可能面临损失 未来成功机器人形态将采用轮子、多臂和专用传感器而非人形设计 [1][2][4][5] 技术挑战 - 人类手部拥有约17,000个触觉感受器 空间细节敏感度精细至单条指纹脊线尺度 当前人形机器人无法匹配这种灵巧度 [1][4] - 现有人形机器人依赖高增益控制维持直立 需持续注入能量 耗能高且易失稳跌倒 对人类近身工作场景构成安全风险 [2][4] - 人类行走利用弹性弹簧系统和被动动力学回收能量 而机器人难以复制这种高效运动方式 [2][4] 投资风险 - 数十亿美元资金正投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但该形态大概率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 可能造成投入产出的严重错配 [2][4][5] - 大量资本耗费在尝试提升现有人形机器人性能 但这些投资可能最终被市场快速遗忘 [3][4] 未来发展方向 - 成功机器人将配备车轮、多个手臂和专业传感器 通过专用形态匹配任务需求与安全成本 而非强行复刻人类外形 [2][4][5] - 行业需聚焦特定任务导向的非人形设计 重点发展高端传感、触觉材料、力控与规划软件等底层能力 [4][6] - 机器人发展将从"炫技视频"转向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 包括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跌倒安全性和场景覆盖能力 [6] 行业前景 - 机器人仍是全球高景气赛道 英伟达CEO黄仁勋认为机器人技术和具身AI是数万亿美元规模的最大增长市场 [7][8] - 英伟达聚焦具身AI算力平台供应 通过云端训练、边缘推理和物理仿真工具三线协同 为全行业提供AI GPU集群和开发平台 [8] - 公司预测未来将出现数十亿台机器人和数亿辆全自动驾驶汽车 其软硬件生态技术将驱动超级机器人工厂发展 [8]
人形态”机器人遭遇梦醒时分? iRobot创始人预言:最终的机器人赢家或许“不像人类
智通财经· 2025-09-29 04:20
人形机器人技术挑战 - 人形机器人难以在数年内实现人类高效率工作能力 是纯粹幻想[1] - 人类手部拥有约17,000个专业触觉感受器 当前机器人技术无法匹配这种精细触觉灵敏度[1][4] - 现有机器人缺乏高保真触觉训练数据和触觉与分层任务规划耦合的算法路径[4] 运动控制系统缺陷 - 现有人形机器人依赖高增益控制和持续能量输入维持直立 耗能高且易失稳重摔[2] - 人类行走利用弹性弹簧系统和被动动力学回收能量 而机器人难以复制这种非线性优势[2][4]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保持直立需注入巨大能量 跌倒时对近身工作场景构成安全风险[2][4] 未来机器人形态演进 - 成功机器人将配备车轮/多臂/专业传感器 形态不再酷似人类[1][2][5] - 15年后规模落地机器人将采用轮式底盘 多臂结构和非人类频段主动光传感[5] - 行业更可能发展特定任务导向的非人形形态 配备高端传感/触觉材料/力控软件[6] 投资与产业化错配 - 数十亿美元资金正投入难以量产的人形机器人形态[2][4] - 当前对通用人形机器人的押注可能导致投入产出大规模错配[5] - 大量投资资金将消失 现有人形机器人可能被市场快速遗忘[1][3] 产业生态与发展前景 - 机器人产业仍是全球高景气赛道 长期前景被结构性看好[7] - 英伟达将机器人技术视为最大规模增长市场 总体规模达数万亿美元[7] - 英伟达聚焦具身AI算力平台供应 通过GPU集群/边缘计算/仿真工具链服务全行业[8] - Isaac/Omniverse平台有望成为机器人工业标配 带来高粘性经常性营收[8]
著名机器人专家布鲁克斯警告:人形机器人泡沫注定会破裂
36氪· 2025-09-29 03:59
核心技术瓶颈 - 触觉感知存在巨大差距 人手有约1.7万个触觉感受器 现有机器人技术无法实现同等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 [2][3] - 双足人形机器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尺寸增加两倍会导致跌倒时破坏性能量增加八倍 [6] - 电池续航和现实环境适应性等基础难题尚未解决 距离可靠且成本可控的规模化应用仍需较长时间 [6] 市场投资现状 - Figure公司最新融资获得超过100亿美元资本承诺 估值飙升至390亿美元 [7]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0.3亿美元激增至2029年132.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45.2% [7] - 投资机构给出乐观预测 摩根士丹利预计2050年市场规模达5万亿美元 美国银行预测2030年单台成本降至1.7万美元 [7] 人工智能应用局限 - 生成式AI实际能力被高估 METR研究显示使用AI工具的软件开发任务完成时间延长19% 但主观效率感知提升20% [8] - 未成熟AI技术应用于机器人领域会放大问题 动态环境中的力量控制与物理交互仍是未解难题 [8] - 具身智能面临"接触操控"根本性挑战 机器人难以实现可靠的物理交互 [8] 行业生态格局 - 人形机器人制造商深度绑定科技巨头 Apptronik接受谷歌投资并与DeepMind合作 Figure获得微软与OpenAI创业基金支持 [10] - 机器人行业失败率极高 超过99%的项目最终夭折 产品需要达到99.999%的极致可靠性 [10] - Robust.AI选择务实路线 开发非人形智能搬运车 支持自主导航与人工介入的双重操控模式 [10] 行业发展方向 - 成功机器人将采用轮组、多手臂与专用传感器设计 彻底告别人类形态 [11] - 技术价值取决于投资回报率 客户关注降本增效的实际成果而非技术本身 [11] - 行业需要根本性技术突破 否则将面临重大调整 人形机器人几十年内难以取代人类岗位 [11]
机器人ETF鹏华(159278)涨超1.7%,节后即将迎来密集催化
新浪财经· 2025-09-29 03:54
行业催化事件 - 机器人板块即将迎来密集催化 包括10月宇树递交上市材料 10月24日小鹏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11月6日特斯拉股东大会 11-12月特斯拉发布Optimis 3代 11月英伟达展示和富士康合作的人形机器人 12月小米人形机器人潜在超预期可能性 2026年乐聚启动上市 [1] - 东方证券认为在国内外人形机器人龙头公司共同推动下 行业有望在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 [1] - 具备优秀制造和管理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在量产阶段更加受益 [1]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9日11:30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980022)上涨1.90% [1] - 成分股拓普集团上涨8.36% 天智航上涨7.23% 南网科技上涨6.75% 富临精工和固高科技等个股跟涨 [1] - 机器人ETF鹏华(159278)上涨1.73% 最新价报1.18元 [1] 指数构成 - 机器人ETF鹏华紧密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 该指数反映沪深北交易所机器人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价格变化 [1] - 截至2025年8月29日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1.12% [2]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石头科技 科沃斯 机器人 双环传动 绿的谐波 埃斯顿 拓普集团 拓斯达 鸣志电器 汇川技术 [2]
寻找AI的杀手级应用:机器人、智能驾驶和智能可穿戴设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3:45
AI发展趋势 - AI发展呈现五个趋势:从生成式AI向智能体AI演进 预训练阶段的规模定律走向放缓 走向物理智能+生物智能 AI风险快速上升 形成新产业格局 [1] - 大语言模型会走向视觉语言行动模型 无人驾驶技术预计2030年迎来"DeepSeek时刻" 机器人和具身智能行业快速爆发 预计2035年机器人数量超过人类 AI新医疗、新药、AI+基础科学等领域迎来新突破 [3] - 形成"基础大模型+垂直模型+边缘模型"产业格局 预计2026年全球有8-10个基础大模型 中国有3-4个大模型 长期开源和闭源大模型比例约为8:2 [3] 高通战略布局 - 技术产品不断适应新领域 在汽车、物联网、XR等赛道探索 推出"跃龙"品牌面向工业和嵌入式物联网、网络解决方案和蜂窝基础设施领域 构建覆盖消费级和行业级终端的平台矩阵 [2] - AI一直是公司主线方向 在汽车领域推出骁龙座舱平台至尊版 在XR领域有专门AR、VR芯片和参考设计 [3] - 针对新终端品类初期在现有芯片基础上适配 随着应用增多开始分类 汽车芯片因算力要求可能大于手机 会有专用芯片 [4] - 推动XR领域发展超过10年 与中国XR产业链合作 开发眼镜芯片需考虑尺寸、能耗、传输、散热等因素 [5] - 通过联合创新中心模式发展 曾与歌尔股份成立联合创新中心针对AR/VR技术研发 探讨针对机器人等新型端侧应用建立联合实验室 [5] 新兴市场机遇 - 机器人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应用规模有望等同于或超过智能手机 有望实现"人手一个"普及度 机器人与AR、VR、AI眼镜增长潜力突出 [2] - 机器人市场相对特殊 所有研发汽车的公司都在开发具身机器人 技术相通 愿意跟随产业探索机器人芯片应用 [4] - 中国工业门类丰富需求旺盛 但场景分散 公司推出跃龙品牌及集成NFC支持的芯片 针对物联网实际应用需求 [7][8] - 联合合作伙伴打造应用示范案例 推动行业发现技术可实现价值 开展案例分析覆盖10个行业近200个应用案例 [8][9] -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 工厂面临智能化升级需求 借助5G全连接与AI技术转型市场空间可观 [9] 中国市场合作 - 在华30年发展 经历早期通信世代技术探索与落地 合作扩大到汽车、工业及更广泛AI终端市场 [5] - 参与中国从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转型的CDMA建设 3G部署时与三种技术制式运营商合作 4G时代与中国手机厂商携手走向全球 5G时代2018年发起"5G领航计划" [6][7] - 坚持不与客户竞争原则 为与中国产业链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7] - 强调"5G+AI赋能千行百业" 与中国产业发展潜力高度契合 [8]
新质生产力“可感可及”,华强北机器人展演月“硬核度”爆表
南方都市报· 2025-09-29 03:44
机器人展演活动 - 众擎机器人表演"斧头舞" 逐际动力机器人演绎"胜利之舞" 宇树机器狗展示群舞协同[1] - 活动采用固定表演+常态体验+专项赛事三重形式 包含18场活动 每天16时主舞台有机器狗与服务机器人协同秀[3] - 互动体验区开放时间为12时至20时 游客可体验无人机操控、脑机接口、激光雕刻、3D打印等技术[3] - 10月6日举办无人机飞行足球赛 预计活动期间将吸引数百万级国际客流[3] 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 - 中心按照应用场景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等八大展示区 设有技术对接工位支持创客研发[4] - 配备脑机交互体验室、AI机器人体验区、3D打印机器人体验区等沉浸式空间[4] - 不仅是技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 更是连接供需、促进合作的产业生态枢纽[4] - 同步启动全网征集计划 面向全球征集机器人产品、内容、创意及比赛方案[4] 华强北产业支撑体系 - 具备从上游元器件、芯片、传感器到中游集成方案、测试平台 再到下游渠道销售与国际市场的全链条体系[5] - 福田区提供超1000㎡产业空间供全球AI机器人企业免费入驻[5] - 已建成8个新质生产力选品中心 包括赛格无人机基地、曼哈无人机选品中心等[6] - 集聚无人机企业1452家、机器人及上下游企业110家、人工智能企业350家、大模型二次开发企业86家[6] 产业集群生态 - 形成"全链条布局+场景驱动"发展格局 包含11万家商事主体、35个专业市场、1350家创意设计企业、3200家研发机构[6] - 构建"一公里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生态圈""一星期全流程高速制造圈""一站式生产性服务业高效协同圈"[6] - 新兴企业可完成从概念验证到成品落地的完整闭环 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6] - 着力打造"湾区红树林式"创新生态 高度强调开放、包容与协作[6] 产业发展战略 - 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正成为产业升级突破口[7] - 全球机器人选品中心落成是进军全球机器人产业的战略起点[7] - 既是展示前沿技术的橱窗 也是连接上下游资源的产业枢纽[7] - 依托完善产业链、资本支持与创新生态 加快建设"全国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7]
鹰普精密涨超10%创新高 关税顺畅传导美国客户 公司进入AIDC及机器人产业链
智通财经· 2025-09-29 03:41
股价表现 - 鹰普精密早盘涨超10% 高见4.46港元创历史新高 截至发稿涨8.91%报4.4港元 成交额1196.26万港元 [1] 关税影响 - 美国额外关税影响不如预期广泛 因大部分美国客户同意承担全部或大部分新征关税 [1] - 部分产品编码经确认无钢铝成分 不需缴交额外关税 [1] 业务表现 - 产品应用于大马力发动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乘用车、商用车、航空、能源、医疗等多个行业 整体需求稳中向上 [1] - 大马力发动机和机器人细分场景景气度高且具备较高利润率 [1] - AIDC拉升大马力发动机需求 公司为卡特彼勒、康明斯提供砂型铸件缸体 上半年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3%至5.3亿元 收入占比21.8% [1] - 进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供应链 并与海外人形机器人公司洽谈合作 [1]
港股异动 | 鹰普精密(01286)涨超10%创新高 关税顺畅传导美国客户 公司进入AIDC及机器人产业链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03:38
股价表现 - 鹰普精密早盘涨超10% 高见4.46港元创历史新高 收盘涨8.91%报4.4港元 成交额1196.26万港元 [1] 关税影响 - 美国额外关税影响低于预期 因大部分美国客户同意承担全部或大部分新增关税 [1] - 部分产品因无钢铝成分被确认无需缴纳额外关税 [1] 业务表现 - 公司产品覆盖大马力发动机、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汽车、航空、能源及医疗等多个行业 整体需求稳中向上 [1] - 大马力发动机及机器人细分领域景气度高且利润率突出 [1] - AIDC推动大马力发动机需求 公司为卡特彼勒及康明斯供应砂型铸件缸体 上半年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3%至5.3亿元 占总收入21.8% [1] 战略合作 - 公司进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供应链 并与海外人形机器人公司洽谈合作 拓展长期增长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