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蛇口(001979)
icon
搜索文档
超20万元/㎡!上海土拍持续火热,再创全国宅地单价新高
券商中国· 2025-07-25 23:21
上海2025年六批次土拍成交概况 - 总成交金额达289.6亿元,涉及8宗地块,其中7宗溢价成交,1宗底价成交 [5][17] - 分两日完成出让:7月24日成交5宗地块(4宗溢价、1宗底价),金额185.3亿元;7月25日成交3宗地块,金额104.27亿元 [12][6] 核心地块成交数据 徐汇衡复地块 - 成交价12.25亿元,楼面价200257元/㎡(全国涉宅用地新高),溢价率22.38% [2][8] - 土地面积4705.49㎡,规划建筑面积6117.14㎡(住宅占比约85%),容积率1.3,限高15米 [7][8] - 吸引3家竞买人,经过28轮竞价由上海祺祥旺宇置业竞得 [8] 虹口北外滩地块 - 成交价64.719亿元+附加条件(装修标准6000元/㎡+公建2600㎡+人才房配建2%),楼面价126577元/㎡,溢价率46.33%(上海近年新高) [3][10] - 土地面积19441.07㎡,规划建筑面积51130.01㎡,容积率2.63,限高100米 [9][10] - 吸引7家竞买人,由绿城竞得 [10] 浦东唐镇地块 - 成交价27.297亿元+附加条件(装修标准4500元/㎡+公建200㎡+人才房配建0.7%),楼面价52360元/㎡,溢价率40% [4][11] - 土地面积22666.84㎡,规划建筑面积52133.73㎡,容积率2.3,限高60米 [11] - 吸引7家竞买人,62轮竞价触发中止价,由招商蛇口和中旅投资联合竞得 [11] 其他地块成交亮点 - 闵行区宅地:成交价36.89亿元+附加条件,楼面价56247元/㎡,溢价率30%,78轮竞价触发中止价 [12] - 静安区商住地:中海以53.63亿元竞得,楼面价90390元/㎡,溢价率10.1% [13] - 普陀区组团用地:中海以65.25亿元竞得,综合楼面价58823元/㎡,溢价率14.17% [14] - 奉贤区宅地:国贸和象屿联合体以7.58亿元竞得,楼面价24595元/㎡,溢价率11.8% [15] - 青浦区组团用地:上海联泓房地产底价21.948亿元竞得,综合楼面价14925元/㎡ [16] 市场参与特征 - 参拍企业共14家,包括6家央企、6家国企、1家混合所有制企业、1家民企 [11] - 高热度地块(如虹口北外滩、浦东唐镇)参拍企业均超5家,触发中止价 [11] - 供地策略:优质土地加速供应,多用途组合用地与高品质住宅用地并重 [17]
4.06亿元资金今日流入房地产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7-25 09:18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7月25日下跌0 33% [1] - 申万行业中上涨的有9个 涨幅居前的为电子(1 37%)、计算机(1 26%) 房地产位居第三 [1] - 跌幅居前行业为建筑装饰(-2 06%)、建筑材料(-1 69%) [1] 资金流向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493 76亿元 [1] - 4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 计算机(29 24亿元)、电子(23 48亿元)居前 [1] - 27个行业净流出 有色金属(-69 11亿元)、电力设备(-57 73亿元)规模最大 [1] 房地产行业表现 - 行业整体上涨0 63% 主力资金净流入4 06亿元 [2] - 102只成分股中38只上涨 2只涨停 55只下跌 [2] - 45只个股资金净流入 5只超5000万元 张江高科(7 43亿元)居首 [2] - 5只个股净流出超5000万元 海南机场(-1 66亿元)、招商蛇口(-1 47亿元)最多 [2][3] 房地产个股资金流入榜 - 张江高科涨停 换手率8 56% 净流入7 43亿元 [2] - 衢州发展(1 22亿元)、新城控股(6327 77万元)紧随其后 [2] - 万通发展(5534 56万元)、金地集团(5325 57万元)亦上榜 [2] 房地产个股资金流出榜 - 海南机场净流出1 66亿元 换手率5 92% [3] - 招商蛇口净流出1 47亿元 西藏城投(-7517 49万元)次之 [3] - 海南高速(-6228 16万元)、华夏幸福(-5184 25万元)位列前五 [3]
中国城市运行周期跟踪(2025.Q2):量价回落,波动加剧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25 08: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基于对 27 个一二线城市的七大核心指标模型测算,2025 年二季度仅 19%的城市房地产市场呈现筑底迹象,整体呈现“量缩价滞、库存承压”特征 [5] - 2025 年 Q2 整体市场表现出成交量疲软、价格企稳但缺乏趋势以及库存上涨、去化压力增大的特点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成交回落,去化拉长 - 建立城市房地产周期综合评分模型,将新房、二手房住宅价格等七大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分,动态判断城市楼市所处周期阶段,周期划分为筑底期、主升浪、筑顶期和主跌浪四个阶段 [8] - 2025 年 Q2 仅 19%城市房地产市场处于筑底期,新房销售疲软,一线城市 Q2 同比增速放缓甚至负增长,6 月普遍下滑;二手房韧性强于新房,区域差异显著,北方城市除沈阳外普遍弱势,南方核心城市及部分中西部省会韧性较强但后期动能减弱 [12] 价格:Q2 新房和二手房环比出现回落 - 进入 Q2,新房房价环比有小幅持续下降趋势,2024 年 10 月起同环比降幅收窄,自房企开启去金融化,三线城市 2020 年下半年、一二线城市 2021 年下半年新房房价同比回落 [13] - 进入 Q2,二手房房价环比重回下跌通道,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波动更大,2025 年 Q2 一线城市环比降幅大于二线和三线 [16] - 价格有企稳但未形成趋势,新房价格环比持续增长城市数量增多但持续时间短,85%的城市不能连续超 2 个月;二手房价上涨持续性更弱,6 月 78%城市仍在下跌 [17] - 库存上涨,去化压力增大,截至 2025 年 6 月,61%的城市去化周期在 18 个月以上,部分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库存去化周期拉长,杭州、南昌、重庆等城市表现出相对稳健去化能力 [17] 套数:复苏乏后劲,波动存加剧 - 一线延续新房成交上涨态势,2025 年 1 - 5 月同比普遍增长 12% - 75%,6 月同比转负(-12%),但上半年整体成交量仍高于 2024 年同期;二线 Q2 同比下滑 15%,深层原因与库存压力大、人口流入放缓、居民购房信心不足相关 [22] - 一线二手成交于 6 月下滑 6%,二线于 5 月开始下滑,5 月同比下滑 1%,6 月同比继续下滑 3%,显示市场高开低走,政策效应边际减弱 [27] 需求进入拉锯期,导致库存周期上行 - 2025 年一线城市 1 - 4 月出清周期维持在 15 - 16 个月,5 月起库存去化压力加剧,6 月攀升至 20 个月,接近 2024 年中期峰值;二线城市库存压力长期高于一线城市,Q2 出清周期快速提升,1 月为 19 个月,6 月升至 23 个月,创近三年新高 [29]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报告给出万科 A、保利发展、招商蛇口等多家公司的盈利预测,包括最新股价、总市值、EPS、PE 等数据,并对这些公司投资评级均为增持 [32]
上海浦东唐镇地块溢价40%成交
快讯· 2025-07-25 06:10
土地拍卖情况 - 上海2025年六批次土拍剩余3宗宅地出让,浦东唐镇地块吸引7家竞买人参与竞价 [1] - 经过62轮竞价到达中止价27.3亿元,进入竞高品质建设指标阶段 [1] - 招商蛇口和中旅投资联合体以总价27.3亿元+商品住宅装修标准不低于4500元/㎡+公共服务设施200㎡+高端人才住房配建比例0.7%竞得 [1] 成交细节 - 成交楼面价52360元/㎡ [1] - 溢价率40% [1]
招商蛇口、中旅投资联合体27.3亿竞得浦东唐镇宅地 绿城64.7亿夺北外滩地块
快讯· 2025-07-25 05:23
土地拍卖结果 - 招商蛇口、中旅投资联合体以27.297亿元竞得浦东唐镇地块 [1] - 绿城以64.719亿元竞得虹口区北外滩地块 [1] 浦东唐镇地块详情 - 经过62轮竞价到达中止价 [1] - 成交楼面价52360元/平方米 [1] - 溢价率40% [1] - 商品住宅装修标准不低于4500元/平方米 [1] - 公共服务设施200平方米(计容) [1] - 高端人才住房配建比例0.7% [1] 虹口区北外滩地块详情 - 成交楼面价126577元/平方米 [1] - 溢价率46.33% [1]
上半年50+重磅级高管变动,2025商业地产企业都在“大手笔”抢人!
36氪· 2025-07-25 02:36
商业地产高管变动与组织变革 - 2025上半年商业地产高管圈发生53起人事变动,涉及近20家企业,其中跳槽/新上任占比41%,内部调任28%,辞任/退休26%,自主创业4% [1] - 万科、华润、龙湖、大悦城等近10家企业开启组织变革,涉及经营策略调整、区域公司收缩及商业板块专业化 [3] - 港资企业与内地开发商展开"抢人大战",如华润万象生活从太古地产挖角,香港置地从万科引入高管 [8] 内地商管公司战略升级 - 万科商业板块印力集团转型"市场化大资管平台",撤销区域公司实行两级管控,并与泰国The Mall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5] - 大悦城控股将商业管理中心升格为商业事业部,聚焦"年轻力"生态,推出「大朋友」计划强化购物中心运营 [7] - 头部商管公司组建"商业+资管"复合型团队,提升组织效率与产品迭代能力 [4] 港资企业内地战略调整 - 太古地产晋升余国安、伍玉珊等内地背景高管,强化内地零售布局,推动1000亿港元投资计划 [9][11] - 香港置地战略转型聚焦商业地产,挖角万科滕樱君、博枫背景的关仕荣,并计划未来10年回收100亿美元押注高端商业 [12][14] - 香港置地取消城市公司架构,将开发权限收归集团,涉及批量中层调动 [12] 人才招聘与培养体系 - 华润万象生活启动"万象引力"精英招聘,覆盖商管/物管高管,并制定6个月带岗历练的"着陆计划" [16][18] - 头部企业构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如内部竞聘、跨航道流动等机制 [18] - 资管及轻资产岗位需求增加,如K11引进华润万象生活前高管王小虎分管轻资产拓展 [25] 商业老将创业动态 - 凌常峰创办宁朴发展,轻资产运营北京侨福芳草地、上海露香园项目,团队来自香港置地、华润等 [20][21] - 田维龙成立锦楼集团,布局资产证券化赛道,与万象置业合作升级福州万象Park [22][24] - 创业者聚焦城市更新、非标商业等领域,强调资产价值闭环与本土化运营 [20] 职业经理人新动向 - 徐猛空降宝龙商业总裁,张文浩入职中国金茂资管部副总,体现企业垂直领域用人偏好 [24][25] - 高能级城市高端项目成跳槽核心市场,如杨健转任北京侨福芳草地总经理 [24]
地产持仓延续低配,龙头房企迎投资良机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7-24 09: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2房地产行业基金持仓占比回落低配延续,开发与服务板块仓位双降,机构聚焦央国企与商业地产,北向资金增持保利等龙头,南向资金加仓贝壳等,行业估值处底部,政策托底,建议关注具拿地能力与产品优势的央国企及改善型房企[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基金持仓占比回落,低配趋势延续 - 2025Q2样本基金中房地产行业重仓总市值256.7亿元,环比减少11.3%,重仓占比0.83%,环比降0.12pct,相对标准低配0.37pct,较Q1走扩,配置比例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第22,重仓占比环比增幅排第21 [10][17] 板块:开发板块与服务板块仓位环比双降 - 2025Q2样本基金持仓中,房地产开发、服务板块重仓占比分别为0.74%、0.09%,环比分别降0.11pct、0.02pct [11][22] 个股:机构持续聚焦央国企,商业地产获加仓 - 2025Q2开发板块基金重仓个股市值前5为保利发展、招商蛇口、滨江集团、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新城控股、华润置地、恒隆地产获增持 [12][24] - 2025Q2服务板块基金重仓个股市值前5为贝壳 - W、招商积余、绿城服务、中海物业、华润万象生活 [12][27] 资金:北向资金增持保利,贝壳、龙湖、绿城获南向资金加仓 - 2025Q2陆股通持股比例环比增幅前五为保利发展、金地集团、华夏幸福、金融街、新城控股,减幅前五为我爱我家、中国国贸、招商积余、陆家嘴、万科A [13][32] - 2025Q2港股通持股比例环比增幅前五为贝壳 - W、龙湖集团、绿城中国、建发国际集团、中国金茂,减幅前五为保利物业、碧桂园服务、中国海外宏洋集团、中国海外发展、越秀地产 [13][35] 投资建议:持续推荐头部央国企和改善型房企 - 房地产板块估值处历史底部,政策发力,2025年上半年核心城市土地市场回暖,改善型需求强,建议关注有拿地能力和产品优势的头部央国企和改善型房企,如建发国际集团等,及房产中介平台如我爱我家等 [14][38]
2025年二季度主动基金重仓股追踪
中泰证券· 2025-07-24 04: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 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持仓结构有变化,头部重仓股结构调整,行业龙头配置改变,投资建议关注 AI 上游、新消费、金融和安全四条主线 [4][20][26] 分目录总结 2025Q2 主动基金重仓股持仓结构总览 - 2025Q2 主动偏股型基金 A 股持股市值环比降 2.79%,H 股升 3.20%,总体偏股型基金重仓股减持,因宏观环境复杂和赎回压力 [6] - 2025Q2 偏股型基金重仓股持股总市值行业集中度环比降,CR3 降 0.56%至 38.37%,CR5 降 4.18%至 51.18%,持仓前五行业有调整 [4][7] - 2025Q2 偏股型基金行业配置结构性调整,通信、非银金融、传媒等行业配置比例升幅大,钢铁、食品饮料、煤炭行业减持比例大 [4][9] - 2025 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头部重仓股结构变化,前 20 大重仓股中,大市值龙头减少,细分产业龙头加仓,持股集中度下降 [4] - 前 5 大重仓股不变但持仓下降,AI 硬件与光模块产业链科技股上位,传统大盘白马股被减持,部分稳健风格标的持仓上升 [4] - 港股方面,AI 与互联网传媒龙头减持,医药与新消费增持 [4] 二季度主动基金头部重股持仓追踪 - 2025 年二季度主动偏股型基金头部重仓股结构变化,持仓扩散,前 20 大重仓股中,大市值龙头减少,细分产业龙头加仓,持股集中度下降 [12] - 前 5 大重仓股不变但持仓下降,AI 硬件与光模块产业链科技股上位,传统大盘白马股被减持,部分稳健风格标的持仓上升 [12][15] - 港股方面,AI 与互联网传媒龙头减持,医药与新消费增持 [18] 二季度行业龙头重仓股追踪 - 二季度行业轮动下,基金对行业龙头配置结构变化,通信、非银金融、传媒、农林牧渔、美容护理行业加仓,钢铁、煤炭、地产、社会服务、食品饮料行业减持 [21] - 通信行业受关注,光模块板块是加仓主力,金融方面非银金融板块龙头吸睛,部分金融股持仓增长 [22][23] - 钢铁、煤炭、地产、社会服务、食品饮料行业被减持,基金调仓体现“结构性成长与稳健防御”战略 [24][25] 投资建议 - 关注 AI 扩散下的通信与硬件上游,AI 资本开支带动上游板块业绩景气度延续至下半年 [26] - 关注非银金融板块,在资本市场功能强化背景下,有望实现估值修复与业绩回暖共振 [26] - 关注港股新消费主线,宠物、玩具、情绪消费等细分赛道受益,成为港股重仓配置方向 [26] - 关注国防军工等安全主线,军工板块有政策支持、订单增长和中报业绩改善预期,有中期配置价值 [27]
消失的房企区域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5:00
区域公司缩编趋势 - 多家国央企今年弱化区域公司职能,改为总部直管城市公司的"两级"管控模式,金茂将五大区域改为14个地区公司,招商蛇口取消华东等五个区域公司[2][4] - 华润置地调整管理架构,大区仅保留商业开发等职能,住宅开发相关职能收归总部[2] - 保利发展合并江苏等四大区域公司,中海地产整合沈阳和大连公司为辽宁公司[5] 头部房企调整案例 - 万科2023年经历两轮调整:合并南方区域城市公司为8个,缩减区域公司从7个至5个,集团成立开发经营本部直管上海、广佛公司[5] - 金茂2024年新增可售面积295万平方米,一线城市占比37.6%,北京上海合计占37.6%[6] - 招商蛇口2024年"核心10城"投资占比90%,一线城市投资占59%,14城销售进入当地前五[6] 业绩聚焦核心城市 - 中海地产2024年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1640.4亿元占比过半,北京439亿元、上海704.5亿元、深圳267亿元、广州超200亿元[7][8] - 行业投资策略转向高能级城市,房企投资决策权上收总部,区域公司职能冗余[6][10] 战略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规模萎缩倒逼成本管控,房企主动降本增效以适应战略转型与业务聚焦[10]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精简结构是提质增效的主动作为[11] - 头部房企销售高度依赖核心城市(如中海6成销售额来自5城),区域公司存在意义减弱[10]
消失的房企区域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1:53
行业趋势 - 多家国央企房企正在批量取消区域公司 改为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的"两级"管控模式 [1] - 华润置地弱化大区职能 将住宅开发相关职能如营销、投资、设计等收归总部 [1]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 组织架构调整是适应性变革 [7] 公司案例 - 金茂全面撤销5大区域公司 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 采用"总部-地区"两级管理 [2] - 招商蛇口取消华东、华南等5个区域公司 由总部直管城市公司 [2] - 万科2023年已进行两轮调整 将7个区域公司缩减为5个 成立开发经营本部接管重点城市 [3] - 保利发展合并江苏、浙江等四大区域 中海地产整合沈阳和大连公司为辽宁公司 [2] 投资策略 - 金茂2024年新增可售面积295万平方米 一线城市占比37.6% 北京上海合计占37.6% [4] - 招商蛇口"核心10城"投资占比达90% 其中一线城市占59% [5] - 中海地产2024年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1640.4亿元 占总额过半 [5] 业绩表现 - 招商蛇口2024年在14个城市进入销售前五 其中5个城市排名第一 [5] - 中海地产在北京、上海、深圳销售额位居当地第一 广州超200亿元 [5] 调整动因 - 房企投资聚焦10座左右高能级城市 区域公司职能显得冗余 [4] - 市场规模萎缩倒逼成本管控 需加强现金流管理迎合战略转型 [6] - 总部集权投资决策 城市公司负责具体职能 更符合深耕型发展模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