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准科技(688003)

搜索文档
天准科技:基于地平线J6的智驾域控在商用车领域已量产出货
快讯· 2025-06-11 09:30
天准科技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进展 - 公司基于地平线J6平台的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已在商用车领域实现量产出货 [1]
天准科技: 公司收购参股公司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9 13:09
交易概述 - 天准科技拟与武汉源夏、祝昌华、蔡雄飞共同收购无锡乘沄持有的苏州矽行4%股权,交易总价2500万元,其中天准科技支付887万元收购已实缴注册资本678,831元,并承担1613万元未实缴出资义务[1][3] - 交易完成后天准科技对苏州矽行持股比例从11.83%提升至13.45%,蔡雄飞持股比例从8.71%升至9.49%[1][4]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徐一华(天准科技和苏州矽行实控人)及蔡雄飞等董事参与其中[2][5] 标的公司情况 - 苏州矽行主营晶圆前道缺陷检测设备及零部件研发生产,已发布TB1000(65nm)、TB1500(40nm)、TB2000(14nm)三代产品并获客户订单[2] - 截至2024年3月未经审计数据:总资产2.33亿元,负债1.69亿元,所有者权益6336万元,1-3月净亏损1355万元[7] - 2024年度经审计净亏损6724万元,2023年5月融资估值为基础确定本次交易定价[7][12] 交易结构 - 无锡乘沄以2200万元转让已实缴的168万元注册资本(对应4%股权),其中天准科技受让678,831元注册资本[3][8] - 未实缴的337万元注册资本以0元转让,天准科技需承担1613万元实缴义务,对应受让136万元注册资本[3][9] - 交易价格参照2023年5月融资估值,经协商确定为公允价格[7] 交易影响 - 苏州矽行明场检测设备已形成销售,半导体业务确定性提升,将强化天准科技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13] - 本次交易符合"自主研发+海外并购+生态投资"发展战略,有助于优化产业资源整合[13][14] - 交易已通过独立董事会议、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及监事会审议,关联董事均回避表决[14][15] 股东结构变化 - 交易前主要股东:徐一华(31.68%)、天准科技(11.83%)、蔡雄飞(8.71%)、无锡乘沄(4%)[5] - 交易后天准科技持股增至13.45%,蔡雄飞增至9.49%,无锡乘沄退出股东行列[4][5] - 其他股东如武汉源夏新进入股东名单,祝昌华持股从1.76%升至2.73%[4][5]
天准科技(688003) - 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6-09 12:30
会议信息 - 公司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6月9日召开[2] - 会议通知于2025年6月6日送达全体监事[2] - 应参加监事3名,实际参加3名[2] 收购议案 - 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收购参股公司股权暨关联交易的议案》[3] - 表决结果:同意3票,反对0票,弃权0票[3] 公告信息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6月10日[4]
天准科技(688003) - 公司收购参股公司股权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2025-06-09 12:1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拟与武汉源夏、祝昌华、蔡雄飞共同收购无锡乘沄持有的苏州矽行4%股权[2] - 天准科技拟2500万元收购苏州矽行部分股权,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由11.83%升至13.45%[2][30] - 本次交易属于关联交易,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实施无重大法律障碍[3] - 交易已通过公司相关会议审议,无需提交股东大会[5]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苏州矽行发布面向65nm、40nm、14nm制程节点的三代明场纳米图形晶圆缺陷检测设备产品,部分获客户订单[6] 业绩总结 - 2024年末苏州矽行资产总额192,191,385.62元,负债总额119,366,245.58元,所有者权益72,825,140.04元,净利润 -67,235,718.56元[17] - 2025年3月末苏州矽行资产总额232,522,865.79元,负债总额169,164,750.83元,所有者权益63,358,114.96元,净利润 -13,550,628.59元[17] 用户数据 - 徐一华合计持有上市公司67820000股,占总股本35.03%;蔡雄飞间接持有4242000股,占2.19%;杨聪合计持有6240000股,占3.22%;温延培间接持有3100000股,占1.60%[12] 其他新策略 - 本次交易定价遵循公平、合理、公允原则,不存在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利益情形[20] - 具有优先受让权的股东已放弃优先受让权[19] - 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同意公司收购苏州矽行股权事宜并提交董事会审议[31][32] - 公司第四届董事第十五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收购议案[33][35] - 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及授权人士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等相关事宜[34] - 监事会认为交易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价格公允,程序合法合规[35]
天准科技:拟2500万元收购苏州矽行4%股权
快讯· 2025-06-09 11:44
交易概述 - 天准科技拟以2500万元收购苏州矽行4%股权 [1] - 交易包括887.10万元收购0.54%股权及0元对价收购1.08%未实缴股权 [1] - 公司需承担后续出资义务并支付1612.90万元出资款 [1]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完成后天准科技持有苏州矽行股权比例将提升至13.45% [1] - 收购标的为无锡乘沄持有的苏州矽行4%股权 [1] 交易性质 - 构成关联交易因徐一华同时担任天准科技和苏州矽行实际控制人及董事长 [1] - 天准科技董事蔡雄飞参与共同收购 [1] - 交易未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无重大法律障碍 [1] 交易参与方 - 共同收购方包括武汉源夏、祝昌华和蔡雄飞 [1] - 转让方为无锡乘沄 [1]
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暨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02 20:33
大股东持股基本情况 - 宁波准智持有公司36,840,045股 占公司总股本19.03% 均为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股份 已于2022年7月22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2] 减持计划实施结果 - 宁波准智因自身资金需求 计划减持不超过1,935,950股 占公司股份总数1% 减持方式为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 [3] - 实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930,045股 占公司总股本0.9969% 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3] - 减持主体为实控人徐一华控制的企业 徐一华本人未参与本次减持 [3][5] - 减持计划提前完成 主要基于资金需求及市场情况等综合因素考虑 [6] 权益变动情况 - 减持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从114,230,045股减少至112,300,000股 持股比例从59.00%降至58.01% 变动触及1%整数倍 [4] - 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变化 不触及要约收购 不违反已披露承诺 [4][6] - 权益变动属于已披露减持计划的正常实施 不涉及资金来源变更 [6] 减持计划执行一致性 - 实际减持情况与披露计划一致 达到最低减持数量比例 [6] - 减持时间区间内已完成实施 未出现未达标或未实施情形 [6]
天准科技: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暨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10:37
股东减持计划实施结果 - 宁波准智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公司股份1,930,04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9969%,减持计划实施完毕 [1][2] - 减持价格区间为50.21~53.55元/股,减持总金额为101,557,877.83元 [3] - 减持后宁波准智持股数量降至34,910,000股,持股比例从19.03%降至18.03% [3] 股东权益变动情况 - 宁波准智是公司实控人徐一华控制的企业,为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减持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从59.00%降至58.01% [2][3] - 权益变动未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不触及要约收购 [2][3] - 减持主体包括宁波准智、苏州青一投资、徐一华和徐伟,合计持股比例变动0.99个百分点 [3][4] 减持主体基本情况 - 宁波准智减持前持有36,840,045股,占公司总股本19.03%,股份来源为IPO前取得 [1][2] - 宁波准智与苏州青一投资、徐一华、徐伟构成一致行动人关系,合计持股59.00% [2][3] - 本次减持实际执行情况与披露计划一致,且提前完成减持计划 [3]
天准科技(688003)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权益变动触及1%刻度暨股东减持股份结果公告
2025-05-30 09:48
减持情况 - 减持前宁波准智持股36,840,045股,占比19.03%[3] - 计划减持不超1,935,950股,比例不超1%[3] - 已减持1,930,045股,占比0.9969%,计划实施完毕[3] - 减持期间为2025年5月29 - 30日[5] - 减持价格50.21 - 53.55元/股,总金额101,557,877.83元[5] 权益变动 - 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降至112,300,000股,占比降至58.01%[4] - 宁波准智当前持股34,910,000股,比例18.03%[5] 其他 - 公司实控人未参与减持[5] - 结合因素提前完成减持计划[6] - 权益变动不影响控股权[4]
天准科技20250529
2025-05-29 15:25
纪要涉及的公司 天准科技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业务布局与进展** - 2018 年开始无人物流车控制器业务,2022 年进入乘用车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业务,2024 年 10 月推出人形机器人大脑控制器并年底小批量销售,2025 年 4 月获超 1000 万元量产订单,多家客户测试评估并有批量订单意向 [3] - 最早服务菜鸟、京东、美团等,近年新增 90、新石器等客户,2024 下半年无人物流车行业快速发展,2025 年有大客户提大订单,预计业务加速 [2][5] 2. **市场份额与竞争** - 无人物流车领域市场份额超 50%,典型竞争对手有小马智行等,数量较少 [2][6] - 物流小车和低速无人车领域客户超一半,占 60%-70%市场份额,新玩家如德赛参与度有限 [14] 3. **产品方案与成本** - 提供基于 Jetson Orin 和地平线平台的定制化方案,推进地平线平台应用以降成本 [2][7] - 无人车售价 19800 元,每月 1800 元 FBD 费用,控制器成本占整车 10%-20%,自动驾驶控制器主要定制品销售,未来考虑通用平台 [2] 4. **核心竞争力与未来布局** - 业务始于机器视觉工业应用,积累完备工具链生态,通用技术可复用,聚焦控制器开发,调整重心适应行业变化 [10][11] - 跟进高算力芯片研发,与头部客户共研千 TOPS 算力控制器,为工业和人形机器人提供定制化方案 [9][12] 5. **营收与业绩** - 预计 2025 年机器人业务营收超 5000 万元,无人物流业务营收待定 [3][25] - 2024 年智能业务收入主要来自英伟达 7000 万元和地平线 3000 万元平台 [3][26] - 一季度亏损因行业特性收入确认集中下半年,今年除光伏外各业务增长,有信心整体业绩增长 [28] 6. **行业差异与趋势** - 乘用车自动驾驶倾向辅助驾驶,配置标准化,技术方案大同小异;商用车特别是低速无人车接近 L4 级别,技术栈和场景规则复杂,市场碎片化 [16] - 物流小车技术进展比乘用车落后两到三年,未来算力需从百 TOPS 升级到几百甚至上千 TOPS [21][22] - 无人物流车毛利率高于乘用车域控,因单一客户体量小,业务难标准化覆盖 [2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邮政推进力度大,与顺丰在低速配送市场活跃,邮政关注县城及县到乡镇配送,可能集中采购部署车辆 [24] 2. 新业务投入对短期利润无显著压力,研发投入围绕擅长领域,部分技术开发收费,投入可控 [27] 3. 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新项目预计第三或四季度快速上量,机器人订单价值量可能更高,但不确定 [30] 4. 控制器成本占小车 15%-20%,室外低速场景小车域控成本占比超 10%且可能随算法提升增加 [31][32] 5. 配置重的场景单车价值量超万元,未来两到三年主流小车采购控制器每辆贡献约一万多元,轻量级配置单车价值量可能降至几千元 [33] 6. 市场低价抢订单模式对公司有利,价格降低采购量增加,提高出货量 [34]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小幅上涨,天准科技涨超4%,英伟达Q1业绩整体超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01:59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表现 - 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盘初小幅上涨0.54%,溢折率0.04%,盘中频现溢价交易 [1] - 成分股中天准科技、中邮科技、安路科技涨超4%,道通科技、安恒信息、凌云光等跟涨 [1] - 近5个交易日累计获资金净流入超2700万元 [2] 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指数 - 指数从科创板市场选取30只市值较大的人工智能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样本公司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资源、技术及应用支持 [2] 英伟达财报表现 - 2026财年第一财季营收同比增长69%至441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431亿美元 [2] - 净利润187.75亿美元,市场预期207.67亿美元 [2] - 调整后每股收益0.96美元,市场预期0.93美元 [2] 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企业特征 - 具备强大技术研发能力或颠覆性商业模式 [3] - 市场知名度高,能引领行业变革和发展趋势 [3] - 高成长性显著,融资表现优异,拥有持续增长潜力 [3] - 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 - 重点关注产品性价比、技术成熟度与规模化量产能力优势突出的企业 [3] - 优先选择拥有稳定客户资源和渠道优势的"专精特新"及"单项冠军"企业 [3] 科技板块投资策略 - 当前科技板块或具备左侧博弈价值,可考虑适度建仓 [3] - 若科技行情显著回调,市场调整风险释放后是更理想的增配窗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