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隆基绿能(601012)
icon
搜索文档
布局储能尝到甜头 光储融合能否助行业穿越周期?
搜狐财经· 2025-09-26 22:18
光储融合行业趋势 - 光储融合正成为光伏行业企业的标配 多家公司积极布局储能业务 [1][2][3] - 光伏企业涉足储能领域具备客户群体高度重合 需求场景强绑定 技术基础有重叠三大天然优势 [4] - 光储融合能有效解决光伏消纳和电网稳定性问题 是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 [4][6] 企业布局与业绩表现 - 阳光电源上半年逆势盈利77亿元 市值突破3000亿元 主要盈利贡献来自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 [1][8] - 阿特斯储能系统已签署合同在手订单金额达30亿美元 预计全年出货量达7-9GWh 储能业务毛利率持续领跑 [3][8] - 天合光能在手储能订单规模超过10GWh 近期签订2.48GWh储能产品销售合同 [3] - 隆基绿能参股苏州精控能源 并考虑收购其他储能企业 但尚未形成明确决策 [2]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未来国内将适当放宽现货市场限价 峰谷电价差拉开将最大限度释放光伏配储经济价值 [1][5] - 绿电直连政策要求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60% 2030年新项目达到不低于35% 催生高比例储能配置需求 [5][6] - 政策驱动型"强配储"逐步让位于经济性主导 8月储能系统招标采购量达69.4GWh刷新单月纪录 [7][9] 技术发展与应用场景 - 储能系统能平抑光伏发电出力波动 提升新能源消纳效率 应用场景包括微电网 零碳园区 光储充电站等 [4][6] - 企业需要强化技术创新 构建技术研发 知识产权 行业标准三位一体体系 满足构网 耐高温 长循环等特殊需求 [6] - 光储系统是整体解决方案 需通过光储融合提升项目整体收益率 满足市场化需求 [6][8] 海外市场前景 - 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 乐观估计可达30% [10] - 欧洲市场大储和工商储需求处于良性竞争状态 美国市场补贴政策2033年退坡 澳洲预计2026年有10GWh储能需求 [10]
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隆基绿能发布“三防”BC组件实证数据
新浪财经· 2025-09-26 21:08
产品发布与性能数据 - 隆基绿能发布具备防起火、防遮挡、防积灰功能的BC组件隆基Hi-MO X10实证数据 [1] - 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数据显示,在同等条件下(1000W辐照光源,高并联电阻)BC三防组件防热斑起火性能优于TOPCon组件 [1] -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数据显示,HPBC2.0组件在静态遮挡情况下单瓦发电量比TOPCon组件高50.92% [1] - HPBC2.0组件在辐照度700W/m²至800W/m²区间发电量优势最明显 [1] 技术优势与竞争策略 - 隆基Hi-MO X10是全球首款同时具备三防功能的光伏组件 [2] - 防起火功能被认为是工商业分布式及所有光伏电站场景的共同核心诉求 [2] - 公司坚持场景化、差异化产品战略 [1] - BC三防组件实证数据凸显公司差异化竞争路线优势 [1] 市场表现与产能情况 - 公司组件产品为行业最贵,但分布式组件出货量处于行业头部 [2] - 三防组件在公司出货中占比超过50% [2] - HPBC2.0电池量产良率超过97% [2] - 公司每季度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 行业发展趋势 - 光伏行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突出问题 [2] - 行业需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从量增长转向质突破 [3] - 具有差异化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穿越行业内卷周期 [3] - 下游投资商对电站收益精打细算,有限屋顶面积需铺设更多组件 [2] 公司战略方向 - 公司坚持产品领先和客户价值领先两大战略 [3] - 将持续通过科技创新和场景洞察打造更多优质产品和解决方案 [2] - 已打通BC技术差异化创新路径并全面提升BC产品性能 [2]
布局储能尝到甜头光储融合能否助行业穿越周期?
证券时报· 2025-09-26 17:32
文章核心观点 - 光储融合正成为光伏行业企业标配 是行业摆脱困境和打造新增长曲线的关键路径 阳光电源 阿特斯等先行企业已通过该业务实现逆势增长[1][8][10] - 光伏企业布局储能具备客户重合 需求绑定和技术协同三大天然优势 但需强化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能力 避免在准备不足时贸然进入[4][7][10] - 政策推动电价差拉大和高自发自用比例要求 为光储融合创造经济性需求场景 国内储能招标量创新高 海外市场保持20%-30%复合增长[6][7][10] 行业动态 - 隆基绿能参股苏州精控能源并考虑收购储能企业 但公司表示尚未形成明确决策[2] - 阿特斯储能订单金额达30亿美元 预计全年出货7-9GWh 天合光能订单超10GWh 近期签订2.48GWh销售合同[3] - 晶科能源推进全球光储一体化部署 全年目标出货6GWh[3] 企业表现 - 阳光电源上半年营收435亿元(同比+40%) 净利润77亿元(同比+56%) 市值突破3000亿元[1][8] - 阿特斯上半年交付储能系统3.1GWh 二季度环比增长超140% 成为少数盈利光伏企业之一[8] - 天合光能通过构网型系统等技术满足海外特殊需求 战略转型解决方案提供商[3][7] 政策与市场 - 136号文提出放宽现货市场限价 推动峰谷电价差拉大 增强光伏配储经济性[6] - 绿电直连政策要求新能源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60% 2030年新项目不低于35%[6] - 8月国内储能系统招标量达69.4GWh 创单月纪录 需求由政策驱动转向经济性主导[10] 技术与发展 - 储能解决光伏消纳和电网稳定性问题 需满足构网 耐高温 长循环等特殊技术要求[4][7] - 微电网 零碳园区 光储充电站等多元化场景成为行业共识[7] - 企业延伸至综合能源服务 虚拟电厂运营等业务以对冲行业周期风险[9] 海外市场 - 欧洲大储和工商储需求良好 美国补贴政策2033年退坡 澳洲2026年需求预计达10GWh[10] - 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 乐观估计达30%[10]
隆基绿能现2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50.00万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26 15:24
大宗交易情况 - 9月26日发生2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量50.00万股 成交金额875.00万元 成交价格均为17.50元[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8笔大宗交易 合计成交金额达4406.93万元[2] - 当日两笔交易买方均为国泰海通证券总部 卖方分别为华泰证券北京雍和宫营业部和上海武定路营业部[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当日收盘价17.50元 下跌1.46% 日换手率1.27% 成交额16.98亿元[2] - 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4649.44万元[2] - 近5日股价累计上涨3.55% 资金合计净流入4.29亿元[2] 融资交易数据 - 最新融资余额44.93亿元[2] - 近5日融资余额增加1.48亿元 增幅达3.42%[2]
协合新能源拟采购1.18亿美元光伏组件用于美国光储项目
格隆汇· 2025-09-26 14:51
公司采购协议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Red River Clean Energy LLC与供应方分别订立供货协议A及供货协议B 采购总金额约1.1795亿美元的光伏组件 [1] - 公司获得购买权无需支付任何对价 购买权行使后对买卖双方具法律约束力 截至公告日尚未行使 [1] - 采购内容包括总容量约210兆瓦的光伏组件A及总容量约235兆瓦的光伏组件B 合计445兆瓦 [1] 供应链关系 - 供应方为美国特拉华州公司 主要从事太阳能技术产品制造与开发 [1] - 供应方由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拥有 隆基绿能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份代码:601012)[1] 项目用途 - 光伏组件将用于公司位于美国的光储项目太阳能系统 [1]
协合新能源(00182.HK)拟采购1.18亿美元光伏组件用于美国光储项目
格隆汇· 2025-09-26 14:50
公司战略与采购安排 - 公司全资附属公司Red River Clean Energy LLC与供应方分别订立供货协议A及供货协议B 获得总价值约1.1795亿美元的光伏组件采购权[1] - 采购权无需支付任何对价 行使后对买卖双方具法律约束力 截至公告日尚未行使[1] - 采购内容包含总容量约210兆瓦的光伏组件A及总容量约235兆瓦的光伏组件B 合计445兆瓦[1] 供应链合作方背景 - 供应方为美国特拉华州注册企业 主要从事太阳能技术产品制造与开发[1] - 供应方由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拥有 后者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份代码:601012)[1] 项目应用方向 - 光伏组件将用于集团位于美国的光储项目中的太阳能系统[1]
技术创新与标准引领“破内卷” 光伏产能出清亟待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9-26 13:45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光伏行业因供需失衡导致非理性低价竞争 企业普遍陷入亏损 [1] - 2024年全球光伏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达324.9万吨、1394.9GW、1426.7GW、1388.9GW 远超全球新增装机530GW [1] - 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出现行业性亏损 产业链价格断崖式下跌 [2] 反内卷措施与挑战 - 2024年下半年启动行业自律措施 包括减产限产、禁止低于成本销售、管控低价中标 [2] - 产能出清存在三大阻力:民营企业协调难度大、地方政府保护延缓出清、产能退出细则不明 [2] - 多晶硅价格虽有所回升 但组件价格传导受阻 行业仍感有价无市 [2] 标准引领与政策调控 - 2025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制修订光伏领域国家标准 7月工信部明确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 [3] - 新推3项强制性标准涉及多晶硅能耗限额、组件能效等级和硅单晶能耗限额 [3] - 严格执行能耗新标将实质性改善多晶硅供需格局 [4] 技术创新与差异化竞争 - 隆基绿能BC组件出货占比达20% 爱旭股份ABC组件2025年上半年出货同比增长400% [7] - 晶科能源预计2025年底40%-50%产能实现640W+功率升级 2026年部分产品达650-670W [7] - 行业转向技术授权与交叉授权 构建尊重知识产权的商业规则 [7] 企业战略转型 - 隆基绿能通过海外产能布局、本地化合作和技术授权应对贸易壁垒 [7] - 行业从制造高地向创新高地转型 聚焦BC技术等差异化竞争 [6][7] - 摆脱低端锁定 通过技术创新提供高竞争力、高品质、差异化产品 [6]
差异化竞争优势凸显 隆基绿能发布“三防”BC组件实证数据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3:15
产品性能优势 - 公司发布BC组件隆基Hi-MO X10实证数据 具备防起火 防遮挡 防积灰三防功能 [1] - 防热斑起火性能在同等条件下优于TOPCon组件 [1] - 防遮挡性能在50%遮挡单块电池时平均功率损失10.15% 显著低于TOPCon组件的36.48% [1] - 防积灰性能平均功率损失率1.78% 低于TOPCon组件的2.51% [1] - HPBC2.0组件在静态遮挡情况下比TOPCon组件单瓦发电量高50.92% [1] - 在700W/㎡至800W/㎡辐照度时发电增益达52.12% 下午4-5点时段增益达58.39% [1] 技术战略与市场竞争 - 公司坚持场景化 差异化产品战略 [2] - 防起火功能满足工商业分布式及所有光伏电站场景的安全诉求 [2] - 防遮挡和防积灰功能直接提升电站收益 [2] - 光伏行业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 技术革新和差异化成为竞争关键 [2] - 反内卷持续推进 行业逐步迎来转机 优势产品有望赢得先机 [2] - BC技术作为差异化创新路径 帮助公司占据价值竞争主动权 [3] 市场表现与财务影响 - 公司组件产品价格行业最高但分布式组件出货量保持行业头部地位 [3] - 三防组件在公司出货中占比超过50% [3] - 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市场组件出货量保持第一 [3] - HPBC2.0电池量产良率超过97% [3] - BC产品销售占比每个季度显著提升 推动平均毛利率水平提高 [3]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坚持产品领先和客户价值领先双战略 [4] - 产品领先强调科技智造和新技术研发量产 [4] - 客户价值领先注重多场景融合与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4] - 光伏产业需从量增长转向质突破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 [4] - 具有差异化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穿越行业内卷周期 [4]
隆基绿能今日大宗交易平价成交50万股,成交额875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6 09:34
大宗交易概况 - 隆基绿能于9月26日发生大宗交易成交50万股,成交额875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0.51%,成交价17.5元与市场收盘价持平 [1] 交易明细分析 - 第一笔交易成交量30万股,成交价17.5元,成交金额525万元,买方为国泰海通运营服份,卖方为菜量排餐饮品酒 [2] - 第二笔交易成交量20万股,成交价17.5元,成交金额350万元,买方为国泰海湾运营服份有限公司总额,卖方为茶園正品製造品屋 [2] 价格表现 - 大宗交易成交价17.5元与当日市场收盘价完全一致,未出现折价或溢价交易情况 [1][2]
超3GWh!比亚迪、远景等签储能协议
行家说储能· 2025-09-26 09:30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储能行业正通过重大合作协议加速扩张 多家企业获得GWh级别订单 推动清洁能源系统建设和工业脱碳进程[1][2][6] 企业合作动态 - Fortescue与远景能源达成战略合作 远景将提供132MW风力涡轮机及储能解决方案 支持Fortescue实现2030年零碳目标[2][4] - Fortescue分别与比亚迪签署储能供应协议 与隆基绿能签署光伏组件供应协议 共同推进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脱碳运营[4] - Fortescue计划部署2-3GW风能和太阳能发电 配套大规模电池存储项目[5] 储能订单规模 - 瑞浦兰钧与Energy Vault签署3GWh储能系统供货协议 将于2026年交付 合作覆盖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市场[6][7] - 瑞浦兰钧2025年累计获得26.5GWh储能订单 包括日本市场超1GWh、韩国市场2.5GWh及多家企业20GWh合作项目[8][10] - 瑞浦兰钧与Energy Vault历史合作规模超1.5GWh 已成功交付美国加州8.5MW/293MWh、德州100MW/200MWh等多个项目[7] 技术领域覆盖 - 合作项目涵盖风电、光伏、储能系统及电网优化技术 形成发电-存储-电网全链清洁能源解决方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