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京银行(601009)
icon
搜索文档
挥别“发得出,转不动” 可转债重返银行“补血主渠道”
上海证券报· 2025-07-31 18:08
银行可转债市场回暖 - 银行可转债市场迎来"转股潮",多家银行转股率高达99%以上,如南京银行99 98%、杭州银行99 96%、成都银行99 94% [1][2] - 市场从"发得出,转不动"转变为"发得出,转得动",可转债重新成为银行资本补充主渠道 [1][6] - 转股潮由股价修复、监管政策鼓励、投资者接受度提升等多因素驱动 [1][7] 典型案例分析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转股23 57亿股,刷新银行转债转股率纪录(99 98%) [1] - 杭州银行150亿元"杭银转债"转股后总股本从59 3亿股增至72 49亿股,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0 83个百分点 [2] - 光大银行通过中国华融"压哨转股"完成300亿元转债转股,浦发银行获信达投资转股1 18亿张(占发行总量23 57%) [4][5] 转股推动因素 - 正股表现是关键:苏州银行因股价连续15日超转股价130%触发强赎 [3] - 战略投资者介入: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引入"白衣骑士" [4][5] - 大股东主动转股:中信银行大股东转股263 88亿元,兴业银行获福建省财政厅转股86亿元 [6] 资本补充优势 - 可转债转股后直接计入核心一级资本,对中小银行尤为重要 [6][7] - 相比增发/配股,可转债具有不摊薄股价、灵活高效等优势 [6] - 成都银行、南京银行转股后显著提升资本充足率,支撑信贷扩张 [7] 市场供需动态 - 银行可转债存量规模从峰值下降63%,截至4月仅剩1760亿元 [7]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转债因信用评级高、波动小成为配置型资金"压舱石" [8] - 当前为发行窗口期,但需合理设计条款、控制节奏以实现发行人-投资者共赢 [7][8]
城商行板块7月31日跌1.69%,青岛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入3.55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31 08:32
城商行板块市场表现 - 城商行板块整体下跌1.69% 领跌个股为青岛银行(收盘价4.75元 跌幅2.66%)[1] - 板块成交量显著 郑州银行成交量最高达172.02万手 南京银行成交额达7.56亿元[1] - 上证指数下跌1.18%至3573.21点 深证成指下跌1.73%至11009.77点[1] 资金流向特征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入3.55亿元 游资净流出3.48亿元 散户净流出672.91万元[1] - 南京银行获主力资金最大净流入1.36亿元(占比18.02%) 杭州银行主力净流入8796.45万元(占比7.39%)[2] - 游资在成都银行呈现唯一正向流动(净流入1387.38万元) 其他个股均遭游资抛售[2] 个股资金分布 - 苏州银行主力净流入5001.57万元(占比15.54%) 兰州银行主力净流入3290.68万元(占比12.43%)[2] - 北京银行主力净流入3172.08万元但游资净流出4076.80万元 形成资金分歧[2] - 江苏银行主力净流入仅1414.38万元(占比0.9%) 显示资金关注度较低[2]
城商行板块7月30日涨0.39%,苏州银行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3679.61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30 08:27
板块表现 - 城商行板块当日上涨0.39%,领涨个股为苏州银行(涨幅1.28%)[1] - 上证指数上涨0.17%至3615.72点,深证成指下跌0.77%至11203.03点[1] - 江苏银行成交额达14.61亿元居板块首位,北京银行成交121.65万手为成交量最高[1] 个股涨跌 - 苏州银行收盘8.68元,成交42.09万手,成交额3.65亿元[1] - 涨幅超1%个股包括江苏银行(1.24%)、南京银行(1.03%)[1] - 兰州银行涨幅0.80%成交81.25万手,北京银行涨幅0.77%成交7.93亿元[1] 资金流向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3679.61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出5601.63万元[3] - 散户资金净流入9281.24万元,形成资金流向分化格局[3] - 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涨幅前列个股未在资金流向表中显示具体数据[1][3]
终于反弹!百亿银行ETF(512800)涨逾1%,机构:增量资金持续,银行回调大概率接近尾声
新浪基金· 2025-07-30 06:01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银行ETF(512800)早盘价格一度上涨超过1% 现涨0.94% 实时成交额近8亿元[1] - 银行股多数走强 约半数涨幅超过1% 青农商行涨2.21% 平安银行涨2.03% 邮储银行涨2.14%[2][3] - 农业银行涨1.79% 建设银行和苏州银行等涨幅居前[2] 银行ETF产品特征 - 银行ETF最新基金规模超141亿元 年内日均成交额5.58亿元[4] - 该ETF为全市场10只银行业ETF中规模最大且流动性最佳的产品[4] - 被动跟踪中证银行指数 成份股涵盖A股42家上市银行[4] 机构观点与行业分析 - 银河证券认为银行板块受益ETF提质扩容 低利率环境下红利价值持续存在[4] - 华创证券指出二季度公募基金配置银行仓位有所提升 但欠配幅度仍然较大[4] - 机构认为银行板块回调接近尾声 基本面积极因素持续积累 业绩拐点可期[3][4] 技术指标与资金流向 - 银行ETF盘中最高价0.744元 最低价0.735元 委比10.15%[2] - 外盘5.40万手 内盘40.70万手 量比1.26显示交投活跃[2] - 52周区间涨幅12.77% 250日涨幅15.36%[2]
A股银行股集体上涨,邮储银行、平安银行涨超2%
格隆汇APP· 2025-07-30 02:16
银行股集体上涨 - A股市场银行股集体上涨,邮储银行、平安银行涨幅超过2% [1] - 青农商行、渝农商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兰州银行、交通银行、张家港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涨幅超过1% [1] 个股表现 - 邮储银行涨幅2.67%,总市值6917亿,年初至今涨幅6.39% [2] - 平安银行涨幅2.11%,总市值2445亿,年初至今涨幅11.07% [2] - 青农商行涨幅1.99%,总市值199亿,年初至今涨幅21.86% [2] - 渝农商行涨幅1.78%,总市值781亿,年初至今涨幅19.19% [2] - 中信银行涨幅1.35%,总市值4580亿,年初至今涨幅20.19% [2] - 农业银行涨幅1.30%,总市值21769亿,年初至今涨幅21.71% [2] - 南京银行涨幅1.29%,总市值1455亿,年初至今涨幅12.38% [2] - 北京银行涨幅1.24%,总市值1383亿,年初至今涨幅11.59% [2] - 兰州银行涨幅1.20%,总市值144亿,年初至今涨幅6.66% [2] - 交通银行涨幅1.18%,总市值6813亿,年初至今涨幅4.41% [2] - 张家港行涨幅1.10%,总市值112亿,年初至今涨幅9.75% [2] - 贵阳银行涨幅1.09%,总市值238亿,年初至今涨幅14.05% [2] - 工商银行涨幅1.08%,总市值26766亿,年初至今涨幅13.08% [2] - 江苏银行涨幅1.06%,总市值2099亿,年初至今涨幅22.36% [2] - 苏州银行涨幅1.05%,总市值387亿,年初至今涨幅9.25% [2] - 招商银行涨幅1.02%,总市值11246亿,年初至今涨幅18.37% [2]
南京银行获融资买入0.20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1.11亿元
金融界· 2025-07-30 00:50
融资交易情况 - 7月29日融资买入额0.20亿元 位列两市第904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0.24亿元 净卖出447.81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融资买入额持续下降:25日0.51亿元、26日0.40亿元、29日0.20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7月29日融券卖出3.20万股 [1] - 当日融券净买入1.41万股 [1]
红利银行时代系列十七:年度分红落幕,展望中期分红
长江证券· 2025-07-29 15: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调整后继续看好银行股估值修复,重点推荐优质城商行方向,银行股系统性估值修复核心逻辑在于ROE稳定性在资产荒环境下重估,资金面因素是估值修复路径,近期回调带来更好配置时点,基于多维度重点推荐优质城商行及大型银行招商银行,建议关注低估值北京银行及H股国有行 [2][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度分红情况及2025年预期股息率 - 截至7月28日,A股42家上市银行完成2024年度分红除息,切换至2025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预期股息率平均值分别为4.04%、4.27%、4.05%、3.94%,优质头部城商行股息率达4.5% - 5.0%,回调后成都银行、江苏银行2025年预期股息率回升至5.1%、4.9%,国有行A股静态股息率平均值4.02%,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230BP利差 [2][6][7] 中期分红规划 - 2024年24家上市银行实施中期分红,预计2025年继续实施,招商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宣布今年首次实施,预计今年分红时点与去年相似,多数银行在年底、次年初派息,个别在9 - 11月派息,四季度是布局银行股红利价值重要窗口 [8] 分红比例情况 - 2024年大部分银行中期与全年分红比例相近,2025年提升空间有限,维持30%以上的银行难再提升,建议关注两类银行:可转债强赎银行如杭州银行、齐鲁银行,有动力提升分红比例;前期受监管约束的小型农商行,关注分红比例提高空间 [9] 银行股资金流向及估值支撑 - 2023年以来保险、国资、AMC等资本持续加仓银行股,近期保险机构负债成本下降,对股息率容忍度提升,基本面银行保持业绩稳定,中期快报核心指标优于预期,是估值修复支撑 [7][10] 各类型银行代表数据 |银行类型|平均YTD涨跌幅|平均2025年预期股息率A股|平均2025年预期股息率H股|平均2025E PBA股|平均2025E PB H股| | ---- | ---- | ---- | ---- | ---- | ---- | |国有行|9.8%|4.04%|5.00%|0.68|0.55| |股份行|18.8%|4.27%|4.87%|0.57|0.55| |城商行|16.5%|4.05%|4.07%|0.66|0.42| |农商行|13.3%|3.94%|5.34%|0.60|0.51|[15]
33家银行上榜《财富》中国500强 成都银行排名提升35位
经济观察网· 2025-07-29 09:01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银行业表现 榜单概况 - 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总营收14.2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7% 净利润7564亿美元同比增长7% [3] - 33家商业银行入围较上年增加5家 营收合计1.33万亿美元利润2662亿美元占500强总利润35% [3] - 新增5家银行均为区域性银行包括广州农商银行、天津银行、成都农商银行、哈尔滨银行及青岛银行 [1] 国有大行表现 - 工商银行以2214.61亿美元营收蝉联银行业第1名总榜第5名 [3] - 农业银行营收1974.66亿美元总排名升至第7位 [3] - 建设银行营收1967.38亿美元总排名下滑至第8位 [3] - 中国银行营收1761.43亿美元总排名升至第9位 [3] - 交通银行营收758.34亿美元总排名下降3位至第46位 [3] 股份制银行表现 - 招商银行营收703.85亿美元排名上升3位至第49名 [3] - 兴业银行营收574.77亿美元排名下降1位至第62名 [4] - 浦发银行营收489.44亿美元排名下降1位至第78名 [4] - 民生银行营收402.17亿美元排名下降3位至第91名 [4] - 华夏银行营收260.30亿美元排名下降3位至第150名 [4] - 浙商银行营收187.23亿美元排名上升4位至第176名 [4] 民营银行表现 - 微众银行营收938.84亿美元排名飙升21位至第261名 [4] - 微众银行与成都农商银行成为榜单中仅有的两家非上市银行 [1] 区域性银行表现 - 成都银行营收65.55亿美元排名飙升35位至第324名成为"进步王" [1][6] - 杭州银行排名上升26位至第238名 [1][6] - 重庆银行排名上升24位至第425名 [6] - 南京银行排名上升14位至第201名 [6] - 徽商银行排名上升16位至第242名 [6] - 长沙银行排名上升15位至第325名 [6] - 贵阳银行排名上升14位至第431名 [6] - 上海农商银行营收71.6亿美元排名上升12位至第311名 [6] - 重庆农商行营收73.92亿美元排名上升4位至第310名 [6] 新上榜银行表现 - 广州农商银行营收56.48亿美元首次上榜即排名第354名 [7] - 成都农商银行营收50.87亿美元首次上榜即排名第383名 [1][7] - 天津银行首次上榜排名第380名 [6] - 哈尔滨银行首次上榜排名第399名 [6] - 青岛银行首次上榜排名第495名 [6] 区域经济影响 - 区域性中小银行表现优异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成渝双城经济圈等战略的深度赋能 [2] - 长三角地区银行表现突出江苏银行以218.79亿美元营收领跑城商行排名上升4位至第162名 [5] - 宁波银行营收170.87亿美元排名上升8位至第186名 [5] - 上海银行营收155.91亿美元排名上升5位至第193名 [5]
认股权赋能科技金融“向早向小”
金融时报· 2025-07-29 07:01
业务模式创新 - 米纯生物科技通过"认股权+贷款"模式获得南京银行授信支持 该模式结合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 满足企业拓展市场需求[1] - "认股权+贷款"是上海股交中心试点主要应用场景 发挥商业银行股债联动优势 既满足债权融资需求 又可作为早期科创贷款风险抵补工具[1] - 认股权是一种未来行权选择权 与传统贷款关注历史业绩不同 该模式更关注企业技术价值、商业模式及成长潜力等核心指标[2] - 截至6月末已有69单认股权项目落地 融资金额达8617万元 78%标的企业为"小巨人"、专精特新等优质科创企业[3] 合作模式多样化 - 除"银行+认股权"外 已落地"银行+产业园区+认股权"、"银行+担保+认股权"等多种业务模式[3] - 某银行与上海股交中心、创业接力担保合作"银行+担保+认股权"模式 通过认股权转让、行权拓宽收入来源[3] - "认股权+科技成果"模式探索技术资产证券化新路径 应用于技术作价入股、技术转移服务等场景[4] - 上海技术交易所与股交中心推动"科技成果+认股权"产品 通过认股权抵补科技成果转化风险[4] 估值与确权机制 - 科创企业估值认定是"认股权+贷款"业务核心要素 上海股交中心搭建估值模型为公允定价提供参考[4] - 上海技术交易所对科技成果进行确权和估值判断 与股交中心共同确定未来收益权[4] - 认股权模式允许企业在不立即稀释股权前提下 与成果团队深度绑定推动技术转化[4]
银行股再现普涨,已有银行年内涨幅超30%,未来行情如何演绎
北京商报· 2025-07-28 09:56
银行股市场表现 - 7月28日早盘银行股普涨 齐鲁银行盘中涨幅超5% 青岛银行涨超3% 江苏银行涨超2% [1] - 截至7月28日收盘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9家收涨 齐鲁银行涨幅1.94%居前 青岛银行涨1.65% 宁波银行等6家银行涨幅超1% [3] - 2025年A股银行板块稳健上涨 青岛银行等3家年内涨幅突破30% 兴业银行等7家涨幅超20% [3] 上涨驱动因素 - 基本面改善 银行业资产质量提升 不良贷款率下降 拨备覆盖率保持合理水平 经济复苏预期缓解净息差压力 [3] - 杭州银行等4家银行披露业绩快报 均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3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 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或持平 [4] - 政策环境边际改善 降准释放流动性 优化监管考核 为银行业创造更好外部环境 [4] - 估值修复需求推动行情 银行股市净率普遍低于1倍 基本面改善促估值修复 [4] 资金面支撑 - 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因低利率环境增加银行股配置 银行股稳定分红特性契合其需求 [5] - 银行板块作为宽基指数核心权重标的 受益于被动型基金规模扩容 [5] - 主动型基金逐步回补银行股仓位 北向资金二季度以来持续流入银行股 [5] 服务实体经济正向循环 - 银行股价上涨提升市值和市场形象 降低股权融资成本 减少增发配股对股东稀释 [6] - 良好资本市场表现增强银行信用形象 有利于发行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 [6] - 部分银行可转债触发强赎条款 加速转股补充核心资本 增强信贷扩张能力 [7] 未来走势展望 - 银行板块或呈现结构性行情 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支撑基本面改善逻辑 [7] - 资产质量优良 盈利能力强 数字化转型领先的大型银行和优质城商行具配置价值 [7] - 区域性银行中受益于地方经济发展 风险控制能力强的银行值得关注 [7] - 2025年下半年板块或震荡上行 低估值股份制银行和优质区域性银行获更多关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