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瑞医药(600276)
icon
搜索文档
医药行业:2024年、2025H1总结:下半年业绩有望企稳回升,看好创新产业浪潮持续
华源证券· 2025-09-11 11:13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下半年业绩有望企稳回升 看好创新产业浪潮持续[1] - 行业持续分化 创新药+原料药+CXO表现较好[2][3][9] - 医药已较长时间内处于历史底部 部分赛道基本面向好 近期关注度提升[7] - 医药行业有望迎来企稳回升[7][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453家医药公司实现营收2.46万亿元 同比下滑0.55%[2] - 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486.5亿元 同比下降8.8%[2] - 2025H1实现营收1.22万亿元 同比下降2.5%[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 同比下降2.1%[2] - 2025H1整体毛利率为32.44% 较2024H1下降0.55pct[89] - 2025H1整体归母净利率为8.35% 与2024H1基本持平[89] 细分领域表现 创新药 - 2025H1创新药公司实现营收269.64亿元 同比增长11.78%[2] - 国内创新药企业已大面积走过研发周期 核心品种正处在商业化高速放量阶段[2] - A股创新药企业正逐步迎来扭亏为盈的拐点[2] - 出海授权已成为Biotech业绩第二增长曲线[2] - 2025H1毛利率从2020年的80.40%提升至86.00%[113] - 研发费用率从2020年的211.03%降至2025H1的46.65%[113] 化药 - 2025H1化药公司实现营收1980.57亿元 同比下降3.83%[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21.39亿元 同比下降0.11%[2] - 传统仿转创药企表现较好 如恒瑞医药、海思科、信立泰等[2] - 2025H1整体毛利率为51.29% 较去年同期51.13%略有增加[134] - 2025H1归母净利率为11.18% 较去年同期提升0.44pct[134] 医疗器械 - 2025H1医疗器械公司实现营收1068.2亿元 同比下滑5.32%[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75.8亿元 同比下滑18.07%[2] - 25Q2实现收入551.1亿元 同比下滑5.71%[2] - 25Q2归母净利润为86.8亿元 同比下滑24.32%[2] - 医疗设备、体外诊断行业公司业绩端承压[2] - 高值耗材整体业绩表现较好[2] 生物制品 - 血制品:2024年实现营收241.8亿元 同比下滑1.4%[2] - 血制品: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2.3亿元 同比增长14.47%[2] - 血制品:2025H1实现营收113.7亿元 同比增长0.6%[2] - 血制品: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下滑13.1%[2] - 疫苗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407.7亿元 同比下滑45.3%[2] - 疫苗公司: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2.0亿元 同比下滑72.0%[2] 中药 - 2025H1中药公司实现营收1743.76亿元 同比下降4.57%[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24.79亿元 同比增长0.70%[2] - 25Q2实现收入839.51亿元 同比下滑1.49%[2] - 25Q2归母净利润为102.99亿元 同比增长6.95%[2] 原料药 - 2025H1实现营收478.6亿元 同比-2.90%[2]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81.0亿元 同比+20.61%[2] - 高景气赛道如多肽链、VE/VA表现亮眼[2] - 纵向延伸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部分个股业绩表现亮眼[2] 医药商业 - 2025H1医药商业公司实现营收5178.6亿元 同比持平[5]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20.9亿元 同比增长7.6%[5] - 线下药店实现收入577.7亿元 同比增长0.1%[5] - 医药流通实现营收4600.9亿元 同比持平[5] 医疗服务 - 2025H1医疗服务公司实现营收363.60亿元 同比下滑4.93%[5]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23.52亿元 同比下滑11.17%[5] - 5家眼科公司2025H1实现营收161.02亿元 同比增长6.75%[5] CXO&科研服务 - 2025H1实现营收506.4亿元 同比+13.05%[5] - 2025H1实现归母净利润119.1亿元 同比+60.6%[5] - 2025Q2实现营收267.4亿元 同比增长14.5%[5] - 2025Q2实现归母净利润68.1亿元 同比增长53.9%[5] - CXO龙头韧性较强 业绩持续高增[5] 二级市场表现 - 2024年至今医药指数上涨约8%(截至2025.8.29)[7][16] - 2025年以来医药指数上涨约28.4% 跑赢沪深300约10.6%[7][16] - 截至2025Q2 A股医药公司总市值为6.6万亿元 占A股总市值6.3%[16] - 化学制剂和化学原料药板块表现亮眼 涨跌幅分别为38.4%和27.9%[7][24] - 生物制品和医疗商业板块有所回调 涨跌幅分别为-14.1%和-10.8%[7][24] 公募基金持仓 - 2025Q2全市场主动公募基金的医药重仓合计市值为1881亿元 占公募基金总重仓占比11.47%[7][32] - 医药持仓环比增长1.5pct[7][32] - 医药主题基金对创新药的持仓比例达到69% CXO持仓占比达到15%[7][43] - 非医药主动基金对创新药的持仓比例达到40% 医疗器械达到21%[7][43] 医疗活动及医保情况 - 2024年全国总诊疗人次101.1亿人次 同比增长约6%[7][58] - 2024年出院人次3.1亿人次 同比增长约2.7%[7][58] - 2024年医保基金总收入34809.95亿元 总支出29675.92亿元[7][62] - 医保收入增速4.4% 支出增速5.5%[7][62] - 全国医保统筹基金2024年当期结余0.47万亿元[7][62] 行业宏观数据 - 2024年中国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达2.53万亿 同比基本持平[7][67] - 2024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3421亿元 同比下降1.1%[7][67] - 2025年1-7月医药制造业累计收入达14011亿 同比下滑1.7%[7][67] - 2025年1-7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为1948亿元 同比下滑2.6%[7][67]
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月度跟踪(2025年8月):信心十足,回购增持预案金额大幅增长-20250911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1 10:16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A股回购和增持活动显著增强 其中回购预案金额环比增长102%至77.9亿元 增持预案金额环比激增1393.67%至118亿元 反映上市公司信心大幅提升[4]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稳步推进 截至8月底回购增持再贷款申请总额达1452.6亿元 其中回购申请占比63%(916.9亿元) 增持申请占比37%(535.7亿元)[3][7] - 港股回购活动同步升温 8月实施回购金额达114.6亿港元 环比增长14% 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和中国宏桥为前三大回购公司[4][20]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情况 -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本月无新操作 历史两次操作金额分别为500亿元(2024年10月)和550亿元(2025年1月) 质押品范围逐步扩大至限售股和港股[3][7] - 回购增持再贷款8月申请总额环比下降59%至31.1亿元 其中增持申请金额骤降85% 与当月A股主要指数上涨7.97%-24.13%形成对比[3][8] - 两项工具总申请金额占比达53.8% 较上月提升0.4个百分点 显示工具使用率持续提高[3] A股回购动态 - 8月实施回购金额285.3亿元 环比增长36% 涉及98笔交易 其中86%资金来自自有/筹资 14%含专项贷款[4][10] - 回购预案金额77.9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102% 30笔预案中以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为目的占比最高(22家) 其次为注销(8家)[4][10] - 恒瑞医药(10-20亿元)、大秦铁路(10-15亿元)和盛屯矿业(5-6亿元)为预案金额前三大的公司[10] A股增持动态 - 控股股东实施增持金额16.6亿元 环比增长64% 涉及13笔交易 全部资金来自自有/筹资[4][17] - 增持预案金额118亿元 较7月的7.9亿元大幅增加110.1亿元 环比暴涨1393.67% 6项预案均无专项贷款参与[4][17] - 长江电力(40-80亿元)、贵州茅台(30-33亿元)和华熙生物(2-3亿元)为预案金额前三大的公司[17] 港股回购动态 - 8月回购金额114.6亿港元 环比增长14% 主要因股价回调促使公司稳定股价[4][20] - 腾讯控股(55.1亿港元)、汇丰控股(32.3亿港元)和中国宏桥(13.0亿港元)为回购金额前三大的公司[20] - 港股回购后均直接注销 与A股模式存在差异[20] 值得关注的公司组合 - A股重点关注盛屯矿业(拟回购5-6亿元)、招商南油(拟回购2.5-4亿元)和宏润建设(拟回购1.5-3亿元)等具有高回购比例的公司[22][23] - 港股重点关注中国宏桥(本月回购13.0亿港元)、北森控股(本月回购0.2亿港元)和IGG(本月回购0.2亿港元)等活跃回购公司[26] - 筛选标准综合考量基本面、估值水平及回购/增持金额占市值比例等因素[21]
恒瑞医药(600276) - H股公告-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11 09:15
股份数据 - 2025年9月4日已发行股份(不含库存)6,370,380,964,库存8,621,310,总数6,379,002,274[3] - 2025年9月11日购回股份235,000,占比0.004%,每股购回价67.77元[3] - 2025年9月11日结束时,已发行(不含库存)6,370,145,964,库存8,856,310,总数6,379,002,274[3] 购回情况 - 2025年9月11日购回付出总额15,926,550元,最高68.41元,最低67.2元[11] - 合共购回235,000,付出15,926,550元,拟持作库存235,000[11]
恒瑞医药(01276)9月11日斥资1592.66万元回购23.5万股A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09:01
公司回购操作 - 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斥资1592.66万元人民币回购股份 [1] - 回购数量为23.5万股A股 [1] - 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67.2至68.41元人民币 [1]
恒瑞医药9月11日斥资1592.66万元回购23.5万股A股
智通财经· 2025-09-11 08:59
公司回购操作 - 公司于2025年9月11日斥资1592.66万元人民币回购A股股份 [1] - 回购数量为23.5万股A股 [1] - 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67.2-68.41元人民币 [1]
恒瑞医药(01276.HK)9月11日耗资1592.7万元回购23.5万股A股
格隆汇· 2025-09-11 08:55
公司回购动态 - 2025年9月11日耗资1592.7万元人民币回购23.5万股A股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每股67.2-68.41元人民币 [1] - 回购股份类型为A股 [1]
万亿巨头,涨停,“两连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4:57
算力板块市场表现 - 算力板块出现新概念组合"达谷文链" 其中"达"指英伟达概念股 "谷"指谷歌概念股 "文"指甲骨文概念股 [1] - 板块内多只大市值龙头股集体大涨 胜宏科技上涨8.36% 工业富联涨停并实现两连板 股价创历史新高 市值达1.17万亿元 海光信息20%涨停 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上午成交额排行榜前七名均被算力概念股包揽 胜宏科技 新易盛 工业富联 中际旭创 寒武纪 海光信息 中芯国际成交额均超百亿元 [1] 个股表现数据 - 新易盛上涨12.08% 成交额187.5亿元 总市值3731亿元 [2] - 中际旭创上涨13.98% 成交额184.9亿元 总市值4876亿元 [2] - 胜宏科技上涨8.36% 成交额184.2亿元 总市值2717亿元 [2] - 寒武纪上涨10.76% 成交额167.1亿元 [2] - 工业富联涨停10.01% 成交额149.7亿元 总市值1.17万亿元 [2] - 海光信息涨停20% 成交额148.9亿元 总市值5133亿元 [2] - 中科曙光涨停10% 成交额75.63亿元 总市值1347亿元 [2] - 东山精密涨停10% 成交额66.40亿元 [2] 板块驱动因素 - 美股算力龙头隔夜大涨 甲骨文涨幅超35% 博通 英伟达同步上涨 [5] -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将于2025年9月10日-12日在深圳举办 汇聚超3800家参展企业 覆盖光电全产业链 [5] - 海外科技龙头与国内云厂商2023-2025年资本开支持续上行 人工智能产业链呈现"算力先行-模型跟进-应用爆发"梯度 [5] 机构观点 - 广发证券指出科技巨头持续加大算力投入 资本开支指引乐观 博通财报强化ASIC需求叙事 算力集群中"连接"重要性提升 [6] - 人工智能产业围绕上游算力供给 MaaS平台化与行业级Agent解决方案三条主线布局 [5] 科技板块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1.12% 深证成指上涨2.63% 创业板指上涨4.31% [3] - 光模块 PCB 铜缆高速连接等细分板块涨幅居前 [4] - 消费电子 半导体板块同步活跃 立讯精密上涨3.95% 中芯国际上涨7.08% [7] 医药板块表现 - 医药股出现调整 CRO 创新药等板块下跌 [8] - 百济神州 恒瑞医药下跌3.16% 药明康德下跌2.04% [8][10] - 诺思格下跌5.85% 汇宇制药下跌5.81% 泰格医药下跌5.48% [10] 创新药中长期前景 - 财信证券认为国内创新药产业迎来"收获期" 创新产品陆续获批 对外授权大幅增加 业绩呈现快速增长 [12] - 建议关注四强能力突出的创新药企 CXO板块受益下游需求改善 建议关注ADC领域布局领先的龙头企业 [12] - 若海外开启降息周期 投融资环境改善 全球创新药产业可能出现新突破 国内企业将受益于全球创新周期 [12]
医疗创新ETF(516820.SH)重挫后拉升逾2%,优质资产获资金坚定抄底
搜狐财经· 2025-09-11 03:41
市场表现 - 医疗创新ETF(516820 SH)早盘震荡走高 拉升逾2.7%后跌幅收窄至0.97% [1] - 成分股海思科(002653)领涨2.42% 新产业(300832)涨2.12% 爱尔眼科(300015)涨2.04% [1] - 恒瑞医药(600276)领跌3.30% 药明康德(603259)跌2.87% 科伦药业(002422)跌2.46% [1] 资金动向 - 医疗创新ETF近3天获连续资金净流入 合计2511.47万元 日均净流入837.16万元 [1] - 单日最高净流入达1286.83万元 [1] - 杠杆资金持续布局 最新融资买入额553.14万元 融资余额达4545.07万元 [1] 机构观点 - 创新药强主线属性不变 九月份可能成为新一波行情起点 [1] - 支撑因素包括中报出清后重建业绩预期、9-10月国际学术会议中国数据集中发布、多家企业关键数据读出及BD持续达成 [1] - 美国降息预期提升将强化全球流动性 利好科技股趋势 [2] - 建议踏空行情投资者通过医疗创新ETF布局医药核心资产反弹 [2]
A股、港股医药股大跌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1 03:32
市场表现 - 9月11日A股及港股医药板块大幅下跌 A股创新药概念股超80%个股下跌 港股医疗保健板块50只个股跌幅超4% 百济神州与恒瑞医药A/H股跌幅均超4% [2] - 下跌直接诱因是美国政府拟限制中国实验性药物与临床数据的行政命令草案 内容包括将美企收购中国新药纳入CFIUS强制审查 提高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的FDA审核门槛 鼓励药品本土生产与采购 [2] 行业交易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456笔同比增长32% 首付款总额118亿美元激增136% 交易总金额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 [3] - 涉及中国的交易贡献近50%总金额和超30%交易数量 显示中国创新药全球价值获认可 新药授权出海助企业提前获得研发回报并增加研发投入 [3] 潜在政策影响分析 - 若政策实施将对中国和美国医药界均构成利空 中国需要更大市场 美国需要中国高效低成本的研发 政策可能推高美国企业成本并延缓新疗法上市 [3][4] - 当前在中国扫货的包括美国和欧洲跨国药企 若美国企业无法获取中国创新药管线 将削弱其与欧洲企业竞争力 引发美国跨国药企发展焦虑 [4] - 政策尚处早期探讨阶段 牵涉跨国药企、生物科技企业及多国药企 博弈复杂 推动生效前景不乐观 [4][5] 行业长期发展路径 -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医药市场 中国药企直接占领难度大 需继续做大本土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仍与美国存在差距且与医疗需求不匹配 需提供更好创新药发展土壤和商业化回报 [5] - 中国药企应拓展美国之外市场 推动与其他国家监管数据互认 国内医保改革、需求释放及国际合作多元化将降低对美市场依赖 [5] - 资本市场利空已初步释放 中长期为中国药企留出国际拓展应对空间 中国创新药发展得益于国内政策、资本、人才和需求 内需托底作用强化 [5]
A股、港股医药股大跌
第一财经· 2025-09-11 03:23
市场反应 - 2025年9月11日A股及港股医药板块大幅下跌 八成以上A股创新药概念股下跌 港股超50只医疗保健个股跌幅超4% 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A/H股跌幅均超4% [3] 传闻政策内容 - 美国政府拟出台行政命令限制中国实验性药物与临床数据 计划将美企收购中国新药纳入CFIUS强制审查 提高中国临床试验数据的FDA审核门槛 并鼓励药品本土生产与采购 [3] 行业交易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交易数量达456笔同比增长32% 首付款总额118亿美元同比激增136% 交易总金额1304亿美元同比增长58% [4] - 中国交易贡献全球近50%交易金额和超30%交易数量 显示中国创新药全球价值获认可 [4] 潜在政策影响 - 政策若实施将同时利空中美医药界 中国研发效率高且成本低 美国若限制进口将推高其研发成本并延迟新疗法上市 [5] - 美国跨国药企若无法获取中国创新药管线 将削弱其与欧洲药企的竞争力 [6] - 政策仍处早期探讨阶段 涉及多方利益博弈 后续推动生效可能性较低 [6] 行业应对策略 - 中国需继续做大本土医药市场 目前市场规模与美国存在差距 且与人口医疗需求不匹配 [7] - 药企应拓展美国之外市场 推动与其他国家监管数据互认 [8] - 国内医保改革和内需释放可降低对美市场依赖 国际合作多元化成为长期趋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