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汽集团(600104)
icon
搜索文档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近1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吸金”7.25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5 02:18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截至2025年9月5日9:42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上涨0.1% 成分股安孚科技上涨7.79% 华域汽车、横店东磁、大洋电机、春风动力等跟涨 [1]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7.95% 包括上汽集团(10.18%)、中国海油(9.81%)、美的集团(9.28%)、格力电器(7.56%)、洛阳钼业(5.08%)、中国铝业(4.49%)、厦门国贸(3.01%)、正泰电器(2.95%)、上海电气(2.90%)、中国动力(2.66%) [4][6] ETF资金流动 - 自由现金流ETF近14天获得连续资金净流入 合计7.25亿元 [1] - 杠杆资金连续3天净买入 最高单日净买入1057.71万元 最新融资余额达5449.18万元 [3] - ETF最新份额达41.11亿份 创成立以来新高 [1] ETF交易表现 - 近1月日均成交额3.49亿元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1] - 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14.93% 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7% 最长连涨月数4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16.68% [3] ETF运营特征 - 管理费率0.15% 托管费率0.05% 为可比基金最低 [3] - 近1月跟踪误差0.066% 在可比基金中跟踪精度最高 [3] - 历史持有6个月盈利概率100% 月盈利概率81.2% [3] 产品基本信息 - 自由现金流ETF(159201)跟踪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 反映沪深北交易所自由现金流水平较高且稳定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表现 [4] - 场外联接基金包括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发起式联接A(023917)和联接C(023918) [6]
多维度透视沪深2025年中报:谁在领衔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3:09
核心观点 - 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整体业绩稳健 营收合计34.92万亿元 净利润合计2.99万亿元 其中深市营收同比增长3.64% 净利润同比增长8.88% 沪市营收微降1.3% 净利润增长1.1% [1] - 新兴产业(电子、医药、新能源等)成为增长新引擎 传统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展现韧性 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码 出海竞争力提升 分红回购力度增强 [2][9][11][12] 整体业绩表现 - 深市公司上半年营收10.24万亿元(同比+3.64%) 净利润5954.56亿元(同比+8.88%)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9.78% [1] - 沪市公司营收24.68万亿元(同比-1.3%) 净利润2.39万亿元(同比+1.1%) 第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环比分别增长6.1%和0.1% [1] - 创业板营收2.05万亿元(同比+9.03%) 净利润1505.42亿元(同比+11.18%)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4.95% 净利润环比增长9.9% [1] 新兴产业发展 - 深市电子行业营收9847.6亿元(同比+14.1%) 净利润454.57亿元(同比+24.59%) 超八成公司盈利 境外收入4871.85亿元(同比+14.64%) [3] - 深市电力设备行业营收8384.48亿元(同比+8.51%) 净利润569.01亿元(同比+17.62%) 境外收入2220.35亿元(同比+15.85%) [3] - 深市计算机行业营收5012.47亿元(同比+13.74%) 净利润122.85亿元(同比+26%)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3.64% [5] - 深市通信行业营收1938.25亿元(同比+14.19%) 净利润185.32亿元(同比+24.08%) 境外收入643.39亿元(同比+32.59%) 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20.96% [5] - 沪市集成电路行业营收2466.75亿元(同比+14%) 净利润189.43亿元(同比+57%) 138家公司覆盖全产业链 [6] - 沪市生物医药行业营收2511.09亿元(同比+1%) 净利润318.62亿元(同比+14%) 17款创新药国内获批 20单出海交易总额超264亿美元 [6] 消费与传统产业升级 - 深市家电行业营收5492.38亿元(同比+7.38%) 净利润518.05亿元(同比+13.9%) 境外收入1989.16亿元(同比+13.76%) 沪市家电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10% [7] - 深市汽车行业营收9044.7亿元(同比+8.45%) 净利润392.27亿元(同比+1.93%) 境外收入2754.02亿元(同比+17.83%) 沪市汽车营收同比增长6%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近30% [7] - 沪市钢铁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35% 机械设备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21% 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8] - 深市农林牧渔行业营收5144.2亿元(同比+9.12%) 净利润230.56亿元(同比+199.79%) 牧原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1169.77% 温氏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159.12% [8] 研发投入与创新 - 深市公司研发投入3529.68亿元 6家公司研发超50亿元 47家公司研发超10亿元 409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9] - 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924.62亿元(同比+22.36%) 研发强度6.22%(同比+0.39个百分点) [9] - 沪市实体企业研发投入4326亿元(同比+1%) 科创板研发投入841亿元(同比+6%) 研发强度中位数13% [9] - 恒立液压、纽威股份等通过技术突破实现业绩增长 [10] 出海竞争力提升 - 沪市制造业海外收入1.1万亿元(同比+5%) 民营企业海外收入7400亿元(同比+6%) 占比近七成 [11] - 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境外收入4346.56亿元(同比+23.59%) 占比29.22%(同比+3.61个百分点) [11] - 小商品城、厦门象屿、宁波舟山港等通过多元化市场拓展海外空间 [11] - 华友钴业三元正极材料出口占全国57% 移远通信境外收入同比增长49% [12] 分红与回购 - 沪深两市794家公司中期分红6438.05亿元 深市分红数量同比增18.04% 金额同比增49.51% 沪市分红数量同比增12% 金额同比增5% [12] - 深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230单 计划回购金额上限682.07亿元 [13]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半年报总结:竞争加剧,分化加剧!
2025-09-04 14:3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行业 包括乘用车 客车 货车 商用车及智能驾驶零部件等细分领域[1][2] - 公司包括理想汽车 小鹏汽车 比亚迪 赛力斯 上汽集团 吉利汽车 领跑汽车 长城汽车 德赛西威 经纬恒润 宇通客车等[1][2][4][5][12][15][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乘用车行业收入增长11.2% 较第一季度提升3个百分点 但业绩同比下滑25%[1][2] - 客车领域收入增长5.3% 利润增长22.7% 主要得益于出口占比增加和销售结构改善[1][2] - 货车领域销量增速为2.3% 但利润增速为-51.6%[1][2] - 零部件行业二季度收入增速7.3% 利润增速7.1% 但内部分化严重 大型零部件公司业绩承压 中型公司表现超预期[1][2][3][11] - 商用车板块整体业绩优于乘用车和零部件 预计三季度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特别是重卡领域[2][15][16] **主要公司业绩与展望** - 理想汽车二季度业绩承压 预计四季度L8和I8系列大规模放量将带来明显改善[1][4] - 小鹏汽车二季度销量达10.3万辆 同比增长200%以上 环比增长近10% 单车亏损缩窄 有望四季度实现单季盈利[1][4] - 比亚迪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低于市场预期 毛利率受价格战影响 预计三四季度随规模放量好转[1][4] - 赛力斯二季度表现亮眼 毛利率和单车净利润显著提升 新车型M7和M8将推动业绩增长[1][4] - 上汽集团二季度扣非净利润25亿元 加回11亿元减值后为36亿元 通过去库存 调整通用业务和管理改进实现费用节省和效率提升 下半年新车上市将提升收入规模[1][5][7] - 吉利汽车通过内部整合极氪和领克释放额外盈利贡献 发展趋势向好[1][8] - 领跑汽车二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 在10-20万元区间具有明显竞争优势[1][9] - 长城汽车二季度销量结构提升 俄罗斯市场结算积极影响业绩 坦克500智驾版市场反应良好 预计三四季度业绩继续向好[2][10][17] **零部件与智能驾驶** - 德赛西威二季度盈利增速达41% 收入增长16% 费用率显著降低[2][12] - 经纬恒润实现单季度盈利 收入规模超过15亿元[2][12][13] - 激光雷达公司速腾与禾赛表现不错 智能驾驶零部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13] - 智能驾驶硬件设施市场格局基本确定 头部公司业绩释放趋势明显[2][14] **投资机会与风险** - 乘用车行业竞争加剧 分化明显 建议关注阿尔法强劲的公司如上汽和长城汽车[17] - 港股可关注吉利 小鹏和理想汽车[2][18] - 零部件领域关注福耀玻璃及中型企业中阿尔法较强的博俊科技 无锡振华和松原[2][19] - 客车领域看好宇通客车 出口业务持续放量 股息率高[2][20][21] 其他重要内容 - 江淮汽车因减值影响二季度仍处亏损状态 但随着S800车型放量 下半年业绩有望逐步改善[4] - 长安汽车二季度业绩相对正常 没有显著变化[4] - 除一汽解放外 大部分重卡公司如福田 重汽等在H1的盈利表现良好[15]
8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普涨,多个品牌同比翻倍
经济观察报· 2025-09-04 12:07
行业整体表现 - 8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普遍增长 新造车企业中除理想汽车和极氪汽车外均实现同比增长 部分品牌同比增幅超100% 传统车企中除广汽埃安外均实现销量同比增长 [2] - 比亚迪8月新能源车销量达37.4万辆 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1-8月累计销售286万辆 同比增长24% [7] - 吉利汽车8月新能源销量14.7万辆 同比增长95% 增速最快 长安汽车销售8.8万辆 同比增长80% 奇瑞汽车和长城汽车增速均超50% [8] 新造车企业排名及表现 - 零跑汽车8月交付5.7万辆 同比增长88% 创销量新高 1-8月累计销售32.9万辆 同比增长136% 位居新造车企业榜首 [2][3] - 鸿蒙智行8月交付4.5万辆 同比增长32% 1-8月累计29.2万辆 同比增长7% 其中问界系列贡献4万辆 [3] - 小鹏汽车8月销售3.8万辆 同比增长169% 1-8月累计27.2万辆 同比增长252% 主销车型MONA M03售价低于15万元 [3][4] - 蔚来汽车8月交付3.1万辆 同比增长55% 乐道品牌销售1.6万辆 成为主力军 [3][4] - 理想汽车8月销售2.9万辆 同比下降41% 1-8月累计26.3万辆 同比下降9% 公司调低第三季度销量指引 [3][4]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表现 - 深蓝汽车(长安旗下)8月销售2.8万辆 同比增长40% [3][6] - 阿维塔(长安旗下)8月销售1.1万辆 同比增长185% [3][6] - 岚图汽车8月销售1.4万辆 同比增长119% 1-8月累计8.2万辆 同比增长92% [3][6] - 极狐汽车8月销售1.1万辆 1-8月累计7.5万辆 同比增长111% [3][6] - 智己汽车8月销售0.7万辆 同比增长43% 1-8月累计3.2万辆 同比增长1% [3][6] - 极氪汽车8月销售1.8万辆 同比下降2% 1-8月累计12.5万辆 同比增长3% [3][6] 重点企业动态 - 零跑汽车上半年营收242.5亿元 净利润0.3亿元 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主销车型定位15万元以下 [2] - 小米汽车连续两个月销量超3万辆 1-8月累计约22万辆 第二季度汽车业务收入213亿元 毛利率26.4% [5] - 理想汽车计划年底在高端纯电市场实现"保五争三"目标 预计纯电车型月销量稳定在1.8-2万辆 [4][5] - 广汽埃安8月销量2.7万辆 同比下降24% [7][9]
跑输大盘!新能源车要歇歇脚?私募这样看
中国证券报· 2025-09-04 09:41
板块近期表现 - 新能源车板块受政策面利好消息兑现影响冲高回落 出现放量震荡和小幅回调 [1] - 通达信新能源车板块指数日内一度逆势下探逾1% 收盘时涨幅仅0.43% [3] - 比亚迪下跌2.32%至164.08元 成交金额109.6亿元 宁德时代下跌1.58%至256.02元 成交金额46.8亿元 [7] - 新能源车板块指数11月以来上涨3.44% 四季度以来上涨15.79% 今年以来上涨44.61% 均跑赢主要股指 [7] 机构观点与驱动因素 - 多家私募机构看好新能源车板块前景 认为短期仍可积极介入 长期有望成为主流资金关注的第四大人气板块 [2]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被券商视为长期利好 有望加速电动车普及和成本下降 [8][9] - 驱动因素包括需求端超预期增长和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目标20% 较目前5%的渗透率有约3倍增长 [10] - 比亚迪单日成交金额多次过百亿元 被私募比作A股的特斯拉 [9]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重点聚焦以特斯拉为首的产业链 关注相关中游细分行业龙头 [10] - 中游企业业绩增速可能加快 如氟化工 电解液 电极材料等细分领域 [10] - 零部件(汽车玻璃 座椅 轮毂)投资逻辑未被充分发掘 [11] - 传统造车企业的科技赋能及电动化转型带来的衍生需求 [11]
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研究之八:汽车轻量化进入“镁”时代,车企竞逐百亿镁合金蓝海
五矿证券· 2025-09-04 09:14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看好 [2] 核心观点 - 镁合金市场空间达397.58亿元 单车用量潜力达164.5kg 是2023年国内镁合金压铸件产量的7倍 [1][11][30] - 自2024年镁价低于铝价后 镁合金相比铝合金成本优势显著 [1][11] - 耐蚀性技术突破推动镁合金应用从密闭区域向开放区域扩展 如电驱壳体及一体化压铸后车体 [1][11] 镁合金技术突破与应用拓展 - 耐蚀性提升使镁合金应用从仪表盘支架等密闭区域零部件扩展至电驱壳体等开放区域零件 [11] - 车企已在一体化压铸后车体等大型开放区域零部件试用镁合金 [11] - 小米汽车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发超高强耐热压铸镁合金 优化合金成分兼顾成本与性能 [18][19] 试用阶段零部件市场空间 - 一体化压铸后地板:赛力斯已装车验证 减重21.8% 单件材料降本281.24元 潜在年用量51.46万吨 市场规模96.67亿元 [14][15] - 减震塔:一汽开发产品减重30%以上 单件降本43.15元 潜在年用量9.08万吨 市场规模17.06亿元 [17] 换装阶段零部件市场空间 - 电驱壳体:上汽L7等车型批量应用 小米汽车新型镁合金提升性能 单件降本171.1元 潜在年用量18.27万吨 市场规模34.32亿元 [18][20] - 座椅骨架:属于换装阶段零部件 预计单车用量39.76kg [30] 成熟应用零部件市场空间 - 仪表台横梁 方向盘骨架和中控支架等密闭区域零件已成熟应用 单车用量8.97kg [21] - 潜在年用量11.54万吨 市场规模21.69亿元 [21] 规划阶段零部件市场潜力 - 车门内板:宝马iX5已应用 宜安科技产品减重75% 四门降本54.66元 潜在年用量13.48万吨 市场规模25.33亿元 [22] - 电池包壳体:减重57% 单件降本683.2元 潜在年用量29.59万吨 市场规模55.59亿元 [23] - 控制臂:单件降本21.45元 潜在年用量7.87万吨 市场规模14.79亿元 [24][25] - 副车架:潜在年用量12.87万吨 市场规模24.17亿元 [25] 产业链供应格局 - 原镁产能集中度低 前八企业产能占比35.27% 宝武镁业 物产中大和府谷京府煤化为2023年产量前三 [33] - 镁合金产能集中度高 前五企业产量占比93.57% 宝武镁业产量18.74万吨占比54.29% 山西瑞格占比25.35% [34] - 中游零部件制造头部企业包括宝武镁业 万丰奥威和星源卓镁 [35][36] 下游车企布局 - 上汽:智己车型批量使用镁合金电机壳体 2024年发布第二代产品 [37] - 吉利:银河M9量产使用镁合金双轮边电机 [38] - 特斯拉:方向盘骨架和后座椅扶手箱骨架应用镁合金 [39] - 华为赛力斯:与重庆大学 宝武镁业开发镁合金一体化压铸后车体 [39] - 长城汽车:联合宝武镁业试制半固态注射成型镁合金减震塔 [39]
一周一刻钟,大事快评(W122):重点公司中报总结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04 06:43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汽车行业投资机会 基于科技+国央企改革两条主线 [3][4] 核心观点 - 推荐国内强α主机厂如比亚迪、吉利、小鹏 [4] - 智能化趋势关注华为鸿蒙高端智能代表如江淮汽车、赛力斯 推荐理想汽车、科博达、德赛西威、经纬恒润 [4] - 国央企整合推荐关注上汽集团、东风集团股份、长安汽车 [4] - 具备强业绩增长、机器人布局或海外拓展能力的零部件企业推荐福耀玻璃、新泉股份、福达股份、双环传动、银轮股份、无锡振华等 关注敏实集团、拓普集团 [4] 重点公司中报总结 - 比亚迪Q2毛利率显著低于预期 单季度波动约4pct 海外销量今年有望达100万辆 [5][6] - 吉利汽车整体业绩良好 极氪9X、银河M9等高端产品放量 结构改善明显 [5][6] - 上汽集团自主与海外增长显著 华为赋能管理优化 若改善全面兑现有望重回200亿元利润水平 [5][6] - 经纬恒润Q2扭亏为盈 费用控制与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改善 [5][6] - 福耀玻璃Q2业绩超预期 营收保持18%以上复合增速 利润有望更快增长 [5][7] - 星宇股份Q2符合预期 25H2有望维持双位数增长 海外拓展成效显著 [5][7] - 理想汽车上半年符合预期 下半年指引低于预期 新车型提供产品力 [5][8] - 长安汽车启源减亏明显 深蓝有望扭亏 阿维塔与华为合作深化 [5][8] - 无锡振华下半年尚界、小米yu7及英飞凌项目放量 增速有望加快 [5][10] - 贝斯特老业务稳健增长 机器人丝杠投产 具备tier1潜力 [5][10] - 福达股份Q2高增符合预期 曲轴产能稀缺 机器人业务多点推进 [5][10] - 隆盛科技Q2符合预期 短期利润承压 机器人传感器及电机业务具备增量 [5][10] - 双环传动Q2超行业beta 盈利能力长期稳定 海外与智能执行机构带来增量 [5][11] - 银轮股份三曲线并进 液冷与机器人业务进展顺利 [5][11] - 长城汽车半年报符合预期 下半年高端化车型发力 利润持续改善 [5][12] - 小鹏汽车毛利率与ASP均超预期 下半年有望稳步提升 [5][12] - 零跑汽车新系列车型驱动收入快速增长 海外与非车业务助力盈利改善 [5][14] 业绩与估值数据 - 上汽集团当前市值约2,200亿元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38.6亿元 [6][15] - 比亚迪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417.2亿元 同比增长4% [15] - 赛力斯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87.3亿元 同比增长47% [15] - 小鹏汽车2025年预计实现盈利4.4亿元 同比增长108% [15] - 零跑汽车2025年预计实现盈利1.6亿元 同比增长105% [15] - 福耀玻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99.5亿元 同比增长33% [15] - 双环传动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2.8亿元 同比增长25% [15]
8月多家车企销量创新高 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表现成亮点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04 05:00
行业整体表现 - 8月车市淡季不淡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呈现集体冲高特点 多家车企当月销量创历史新高 [1] - 新能源汽车和海外市场良好表现成为传统车企大集团销量增长的重要支撑 [1] 比亚迪 - 8月汽车销量37.36万辆 与去年同期37.31万辆基本持平 [1] - 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86.4万辆 同比增长23% [1] - 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8.08万辆 [1] 上汽集团 - 8月整车销量36.34万辆 同比增长41.04% [1]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2.98万辆 同比增长49.89% [1] - 8月海外市场销售8.8万辆 同比增长10.5% [1] - 1-8月海外累计销售66.4万辆 同比增长2.3% [1] 吉利汽车 - 8月销量25.02万辆 同比增长38% [1]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14.73万辆 同比增长95% 占比达59% 创历史新高 [1] 奇瑞集团 - 8月销售汽车24.27万辆 同比增长14.6% [2]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7.12万辆 同比增长53.1% [2] - 8月出口汽车12.95万辆 同比增长32.3% 连续4个月出口突破10万辆 [2] - 1-8月累计销量172.73万辆 累计出口79.88万辆 同比增长10.8% 保持中国车企出口量第一 [2] 长安汽车 - 8月销量23.3万辆 [2] - 8月新能源汽车销量8.8万辆 同比增长80% [2] - 8月海外销量5.6万辆 同比增长23% [2] 北汽集团 - 8月整车销量突破13.5万辆 同比增长3.3% [2] - 1-8月累计销量107万辆 同比增长5.3% [2] - 北汽新能源汽车1-8月累计销量9.54万辆 同比增长83.2% [2] 长城汽车 - 8月销量11.56万辆 同比增长22.33% 为历史同期最佳 [2] - 8月新能源车型销售3.75万辆 同比增长50.92% [2] - 8月海外销量4.52万辆 同比增长11.65% 创历史新高 [2] 新势力车企 - 8月小鹏汽车 零跑汽车 蔚来汽车 小米汽车交付量均突破3万辆 [3] - 零跑汽车交付5.71万辆 同比增长88% 连续6个月稳居新势力品牌月交付领先位置 [3] - 小鹏汽车交付3.77万辆 同比增长169% 环比增长3% 单月交付量再创历史新高 [3] - 蔚来汽车交付3.13万辆 同比增长55.2% 创历史新高 [3] - 小米汽车连续第二个月突破3万辆大关 [3] - 理想汽车交付2.85万辆 已连续3个月出现交付量环比下滑情况 [3]
荣威“大乘用车”M7 DMH亮相 上汽乘用车体系化重构成果落地 |聚焦2025成都车展
华夏时报· 2025-09-04 04:43
行业背景与市场痛点 - 国产家轿市场处于技术迭代与用户需求升级的十字路口 十万级赛道价格战白热化与体验割裂矛盾凸显 [2] - 插混市场存在伪内卷现象 部分厂商为压低价格缩小电池容量 导致纯电续航仅数十公里 充电频次高且亏电行驶时油耗升高 形成省油不省钱悖论 [3] - 用户对真实场景能效 品质保障的期待持续攀升 行业需从参数竞争转向体验革命 [2][7] 公司产品与技术突破 - 上汽荣威推出长续航中大型豪华轿车M7 DMH 搭载自研DMH 6.0超级混动系统 实现CLTC纯电续航160km 综合续航2050km 百公里油耗2.57L [2] - 采用行业首创21合1混动管理架构PICU 以单一芯片集成管理动力系统与座舱耗能单元 动力响应速度提升至微秒级 较传统架构降低30%能量损耗 [4] - 系统由设计大师约瑟夫·卡班操刀 采用发动机与P1电机同轴 P1与P3电机平行轴布局 优化动力性 经济性与NVH性能 [4] - 提供零自燃保障与三电终身质保服务 基于魔方电池30万辆零热失控实证及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6] 公司战略与管理变革 - 上汽启动大乘用车一体化改革 将荣威等自主品牌整合为统一作战体系 推行一个目标 一个预算 一张表管理模式 [5] -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兼任大乘用车事业群总经理 推进干部年轻化与竞聘上岗机制 深度互锁研发 营销与供应链 [5] - 明确只做长续航 真混动战略定位 以设计平权 技术平权 安全平权推动越级配置普惠下沉 [5][7] 市场表现与行业影响 - 2024年上汽乘用车零售超81.4万辆 荣威 飞凡 MG品牌下半年起实现月环比连续稳健上涨 [6] - 2025年上半年上汽乘用车销售36.8万辆 同比增长9.8% 国内市场销量同比上涨54.7% [6] - 2025年7月荣威与MG双品牌零售超72000辆 同比增长超23% 新能源零售同比增长超27% [6] - M7 DMH推动插混市场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 体验和价值全方位竞争 行业将向更高纯电里程 更低能耗与更广场景适配发展 [7] 设计与服务创新 - 荣威邀请前布加迪威龙设计师约瑟夫·卡班主导M7 DMH设计 突破大众化与无脸化主流风格 强调品牌独特性 [6] - 专属开发荣威M网服务网络 结合零自燃保障与三电终身质保 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与技术壁垒 [6] - 产品定义围绕用户真实场景需求 如纯电续航满足一周通勤 综合续航满足长途出行 智能座舱无缝连接手机等 [7]
荣威“大乘用车”M7 DMH亮相,上汽乘用车体系化重构成果落地 |聚焦2025成都车展
华夏时报· 2025-09-04 04:39
行业背景与市场痛点 - 国产家轿市场处于技术迭代与用户需求升级的十字路口 十万级赛道价格战白热化与体验割裂矛盾凸显 [2] - 插混市场存在"伪内卷"现象 部分厂商通过缩小电池容量压低价格 导致纯电续航仅数十公里 充电频次高且亏电油耗上升 形成"省油不省钱"的悖论 [3] - 用户对真实场景能效 品质保障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关注持续攀升 [2][3][8] 公司产品与技术突破 - 上汽荣威推出长续航中大型豪华轿车M7 DMH 搭载自研DMH 6 0超级混动系统 实现CLTC纯电续航160km 综合续航2050km 百公里油耗2 57L [2] - 采用行业首创21合1混动管理架构PICU 通过单一芯片集成管理动力与座舱系统 动力响应达微秒级 较传统架构降低30%能量损耗 [4] - 系统由技术团队突破工程难题实现高集成度 在能效管理和适用场景广度上形成代际优势 [5] 公司战略与管理变革 - 上汽启动"大乘用车一体化"改革 整合自主品牌为统一作战体系 推行"一个目标 一个预算 一张表"管理模式 [6] - 由集团总裁兼任事业群总经理 推进干部年轻化与竞聘上岗机制 深度互锁研发 营销与供应链 [6] - 战略定位"只做长续航 真混动" 聚焦设计平权 技术平权与安全平权 [6][8] 市场表现与服务体系 - 2024年上汽乘用车零售超81 4万辆 2025年上半年销售36 8万辆同比增长9 8% 其中国内市场销量同比上涨54 7% [7] - 2025年7月荣威与MG双品牌零售超72000辆同比增长超23% 新能源零售同比增长超27% [7] - 提供行业唯一"零自燃保障"与"三电终身质保" 基于魔方电池30万辆零热失控实证及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 [7] 产品设计与用户定位 - 车型由前布加迪威龙设计师约瑟夫·卡班操刀 强调差异化设计语言 [7] - 产品定义围绕用户真实场景:纯电续航满足一周通勤 综合续航覆盖长途出行 智能座舱无缝连接手机 [8] - 目标为用户提供放心 信赖 超值且体面的体验 推动行业从参数竞争转向体验革命 [2][8]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插混市场需技术迭代与新评价标准 长续航技术对成本与效率具决定性意义 [8] - 竞争从单纯价格战转向技术 体验和价值的全方位维度 更高纯电里程 更低能耗与更广场景适配成为关键 [8] - 家庭用户理性选择趋向综合成本与体验优化 非最低价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