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600036)

搜索文档
招商银行大宗交易成交5.70万股 成交额242.82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3:30
大宗交易情况 - 8月28日发生一笔大宗交易,成交量5.70万股,成交金额242.82万元,成交价42.60元,较当日收盘价折价0.88% [2] - 买卖双方营业部均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柳汀街证券营业部 [2] - 近3个月内累计发生9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47.28亿元 [2] 股价及资金表现 - 当日收盘价42.98元,下跌0.05%,日换手率0.40%,成交额35.30亿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6亿元,近5日累计下跌1.13%,资金合计净流出11.20亿元 [2] 融资交易数据 - 最新融资余额87.10亿元,近5日增加6.44亿元,增幅达7.98% [2]
招商银行今日大宗交易折价成交5.7万股,成交额242.8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09:38
交易概况 - 2025年8月28日招商银行发生大宗交易,成交5.7万股,成交金额242.82万元,占当日总成交额0.07% [1] - 成交价格42.6元,较市场收盘价42.98元折价0.88% [1] 交易细节 - 买方营业部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柳汀街证券营业部 [2] - 卖方营业部为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柳汀街证券营业部 [2] - 证券代码600036,交易通过同一营业部双向操作 [2]
2025“银行家论道”研讨会暨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发布会成功召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28 09:26
会议概况 - 2025年8月28日举办“银行家论道”研讨会暨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发布会 主题为“拥抱AI技术变革 服务实体经济——以金融提质增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会议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主办 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1] - 会议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和各大银行领导嘉宾围绕数智化发展 AI赋能金融等话题进行交流分享 [1] 会议议程与嘉宾 -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 院长助理 《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代表主办方致辞 [4] - 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 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欧阳卫民做主旨演讲 [4] - 高端对话环节聚焦“AI时代下银行经营管理之道” 参与嘉宾包括中国工商银行现代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李向品 恒丰银行总行普惠部副总经理史鹏飞 广西北部湾银行副行长叶友 [4] - 主题论坛围绕“银行数智化发展探索与应用” 中国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推进办公室副主任汪下烟 招商银行信息技术部数据资产与平台研发中心总经理杜志明 浙商银行总行小企业信贷中心副总经理石亚灵发表观点 [4] 榜单发布 - 北京清控金媒金融评论事业部副总经理秦婷发布“2025中国银行业排行榜200强”榜单 包括“资本实力总榜单”和“竞争力总榜单”两个分榜 [5] - 资本实力总榜单根据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单项指标评价 竞争力总榜单运用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5] - 同时颁发“紫荆奖” 获奖银行机构28家 依据客观数据及银行综合表现评选 [5] - 颁发“2025中国银行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 获奖银行机构41家 从公开征集案例中遴选优秀样本 [5] 主办方背景 - 《清华金融评论》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业界的沟通桥梁和研究成果宣传平台 [6] - 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 由教育部主管 清华大学主办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 [6] - 2013年11月正式创刊 每月5日发刊 [6]
招商银行依法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工作
金投网· 2025-08-28 02:28
政策背景与目的 - 公司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提振消费和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决策部署 [1] - 政策目标为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并助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1] - 政策依据为《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知(财金〔2025〕80号) [1] 公司行动与实施 - 公司正依法有序推进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 [1] - 公司将按照市场化与法治化原则优化办理流程并简化办理手续 [1] - 公司将加强资金合规使用并推动政策尽快实施 [1] 信息发布安排 - 具体办理渠道和操作指引等实施细则将通过招商银行官方网站发布 [1] - 实施细则将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 [1]
贴息前消费贷市场调查: 系统进行最后测试 9月起“自动减息”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20:21
消费贷贴息业务模式 - 消费贷贴息业务通过借款人主动授权、银行系统自动提取消费信息、定期自动扣减利息的方式进行[1] - 贴息资金获取方式为收息时直接扣减利息[5] - 贴息适用于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或超过5万元用于买车、装修、旅游等项目的消费支出[6] 银行产品额度与利率 - 消费贷市场已有百万元级授信额度产品出现[1] - 部分抵押类消费贷额度可达千万元[1][3] - 建设银行建易贷产品最高贷款额度为100万元[3]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房产抵押类消费经营组合贷产品最高授信额度可达千万元级[4] - 多家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仍为3%[1][3] - 贴息后借款人实际承担利率有望降至2字头[1][3] - 招商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为3.05%,贴息后实际利率降至2字头[3] - 工商银行抵押类组合贷优惠利率可达2.85%[4] 银行推广与客户准备 - 恒丰银行建议客户先测额度,待9月1日贴息业务正式开办后提款以享受贴息政策[2] - 民生银行通过上门办理和赠送小礼品方式留存客户[3] - 招商银行为优质客户提升贷款额度,可从30万元升至50万元甚至更高[3] - 建设银行对白名单企业客户提供3%-3.3%利率[3] 系统建设与操作流程 - 技术准备工作处于系统最后测试阶段[1] - 专属端口预计本周上线[5] - 客户需主动申请并授权银行查询交易记录[6] - 农业银行客户需签署补充协议并授权查询贷款发放账户[6] - 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并进行贴息,未识别部分可通过发票等材料人工审核[6] - 贴息政策不适用于信用卡业务、分期产品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6] 政策影响与市场意义 - 财政贴息定向支持有助于提振私人部门生产消费,推动信用活动扩张[8] - 对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形成量价双重支撑[8] - 财政贴息有利于降低银行体系负担,避免非理性竞争下的"畸低"利率[8] - 财政贴息后贷款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每100亿元财政贴息金额能够支持1万亿元消费和服务业贷款投放[8] - 个人消费贷支持性政策有助于加强消费贷增长稳定性[8] 业务合规与风险防范 - 银行需做好借款人身份和消费信息识别,防止挪用到投资等非消费领域或套取贴息资金[9] - 银行需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消费贷贴息政策,不可诱导居民进行借贷[9] - 银行办理消费贷及贴息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办理[7]
贴息前消费贷市场调查:系统进行最后测试 9月起“自动减息”
中国证券报· 2025-08-27 20:17
消费贷贴息业务模式 - 消费贷贴息业务通过借款人主动授权、银行系统自动提取消费信息、定期自动扣减利息的方式进行[1] - 贴息资金获取方式为收息时直接扣减利息[3] - 系统自动识别消费交易信息并贴息 未识别部分可通过发票等材料人工审核[4] 产品额度与利率 - 消费贷市场已有百万元级授信额度产品 部分抵押类消费贷额度达千万元[1][2] - 建设银行建易贷产品最高贷款额度100万元 其中50万元可用于提现转账[2]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房产抵押类消费经营组合贷最高授信额度达千万元级[3] - 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维持3% 贴息后实际利率降至2字头[1][2] - 招商银行消费贷最低利率3.05% 贴息后实际利率降至2字头[2] - 工商银行抵押类组合贷优惠利率可达2.85%[3] 政策实施进展 - 技术准备工作处于系统最后测试阶段 专属端口预计本周上线[1][3] - 贴息业务正式开办时间为9月1日[1] - 贴息政策不适用于信用卡业务、分期产品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5] 行业影响分析 - 财政贴息定向支持有助于提振私人部门生产消费 推动信用活动扩张[5] - 每100亿元财政贴息金额能够支持1万亿元消费和服务业贷款投放[6] - 政策对银行零售信贷业务形成量价双重支撑 在提振需求同时保护银行息差[1][5][6] - 有利于降低银行体系负担 避免非理性竞争下的"畸低"利率[5] 风险管控要求 - 银行需做好借款人身份和消费信息识别 防止挪用到非消费领域或套取贴息资金[6] - 银行需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落实政策 不可诱导居民借贷[6] - 银行办理业务不收取任何费用 也不委托任何第三方机构[5]
带路LOF: 鹏华中证一带一路主题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5年中期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5:37
基金概况 - 鹏华中证一带一路主题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LOF)为股票型指数基金,采用被动式指数化投资方法,紧密跟踪中证一带一路主题指数 [1] - 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18日,于2021年1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基金主代码160638,场内简称"带路LOF"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份额总额为147,738,722.40份,资产净值277,183,096.75元,其中A类份额141,005,758.27份,C类份额6,713,306.39份,I类份额19,657.74份 [1][14] 投资策略 - 基金采用完全复制法跟踪标的指数,按照成份股在标的指数中的基准权重构建投资组合,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1] - 投资目标为日均跟踪偏离度控制在0.35%以内,年跟踪误差控制在4%以内 [1] - 基金可投资股指期货、权证等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并可参与融资业务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以提高收益 [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0.74%,C类份额为-0.89%,I类份额为-0.7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2.02% [3] - 过去一年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3.27%,过去三年为10.85%,自基金合同生效以来A类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0.91% [3] - 基金2025年上半年实现投资收益4,922,116.95元,股利收益3,004,534.52元,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8,861,744.06元 [15][25] 资产配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股票投资市值262,494,318.33元,占基金资产净值的94.70% [14][22] - 货币资金15,560,113.34元,占基金资产净值的5.61%,无债券及其他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 [14] - 股票投资成本252,986,046.98元,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508,271.35元 [22] 基金管理 - 基金管理人为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基金托管人为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 - 基金经理罗英宇先生具有18年证券从业经验,管理多只指数型基金产品 [4] - 鹏华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达12,513亿元,管理359只公募基金、12只全国社保投资组合和8只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组合 [4] 市场展望 - 2025年上半年A股呈现"N型"走势,上证指数累计上涨2.76%,科技板块表现突出,随后银行板块和新消费领域接棒市场热点 [7][8] - "一带一路"主题受到国内基建投资、AI算力建设和海外基建发展的多重影响,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9][10] - 展望2025年下半年,国内基建投资预计仍将受益于政策支持,AI算力建设有望继续保持高速扩张,海外"一带一路"项目预期乐观 [11]
高铁LOF: 鹏华中证高铁产业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LOF)2025年中期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5:37
基金概况 - 鹏华中证高铁产业指数型证券投资基金(LOF)为股票型指数基金,采用被动式指数化投资方法跟踪中证高铁产业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力争日均跟踪偏离度控制在0.35%以内,年跟踪误差控制在4%以内 [1][2] - 基金分为A类、C类和I类份额,报告期末总份额为52,837,383.28份,其中A类44,242,744.82份,C类8,592,635.50份,I类2,002.96份 [1][4] - 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27日,托管人为招商银行,管理人为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截至报告期末鹏华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达12,513亿元 [1][4][5] 投资策略与运作 - 基金采用完全复制法构建股票投资组合,根据标的指数成份股及权重变化进行调整,同时考虑流动性管理需要可投资政府债券及金融衍生品 [2] - 为降低跟踪误差,基金在特殊情况下可调整投资组合,包括成份股调整、申购赎回影响及流动性不足等情形 [2] - 基金可参与融资业务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以增强收益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4.63%,C类为-4.77%,I类为-4.5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30% [4][8] - 基金本期利润为-2,565,996.08元,其中A类-2,090,807.08元,C类-475,254.24元,I类65.24元 [4] -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为51,339,690.62元,较期初57,381,346.98元下降,主要源于投资亏损及份额赎回 [4][14] 行业与市场环境 - 高铁产业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同比增长5.5%,新开通运营线路301公里,装备采购力度加大,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11] - 铁路客运量1-5月达18.6亿人次,同比增长12.2%,货运量21.21亿吨,同比增长1.73%,反映"公转铁"政策及多式联运体系持续推进 [11] - A股市场上半年呈"N型"走势,科技板块先扬后抑,大金融及小微盘股接棒表现,高铁产业板块因稳健业绩和估值吸引力维持上行态势 [9][11] 基金经理与运作管理 - 基金经理罗英宇具有18年证券从业经验,管理多只指数基金,采用严格风险控制流程确保基金合规运作 [5][7] - 基金运作中严格执行公平交易制度,未发现利益输送行为,投资组合调整以跟踪误差最小化为目标 [7][8] - 估值流程由估值委员会监督,采用可靠估值系统并与托管人核对,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利益冲突 [12]
落实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银行加码“科创人才贷”
中国经营报· 2025-08-27 15:35
政策背景与指导意见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推动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定制信贷融资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1] - 指导意见鼓励创业投资基金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高校院所 创业孵化平台等合作 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3] 银行产品与实施案例 - 交通银行推出"科创人才贷" 面向初创期科创类小微企业 目标客户为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及优质企业高校人才 单户最高额度1000万元 [2] - 招商银行"科创人才贷"额度最高300万元 覆盖中高层次学术人才及四大青年人才项目 拓展至院士群体 [2] - 北京银行试点"中关村科创人才贷" 支持科研人员 科技企业家及股权激励等场景融资 对象涵盖专精特新企业 科创板/北交所上市企业核心高管 [2] - 合肥市瑶海区推出特色化"科创人才贷" 以合肥市ABCDE五类人才划分为依据 人才层次越高额度越大 单个主体最高800万元 无须额外抵押担保 [2] 产品设计逻辑与痛点解决 - 破解轻资产无抵押融资难题 以人才资质 技术专利 研发能力等软实力作为信用评估核心 替代传统资产抵押模式 [3] - 缓解轻资产无抵押授信问题 将高层次人才无形资产转化为信用资本 实现"人才即资产"授信逻辑 [3] - 化解初创期经营数据缺失问题 构建综合性评价体系 纳入人才价值 技术潜力等非财务指标 [4] - 扭转融资周期长时效差问题 依托线上操作简化流程 压缩放款时效 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5] 人才价值评估体系 - 金融机构从单纯依赖人才资质转向"资质+技术+市场"综合授信标准 整合政府科技补贴数据 企业研发投入等客观信息 [6] - 建立三维评估体系:构建人才能力量化模型考察学术成果技术转化行业经验 引入技术成熟度评估判断商业化潜力 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防止单一机构承担过高风险 [6] - 推动地方政府开放人才认定数据库 知识产权登记系统 提供多维交叉验证渠道破解信息不对称 [6] 未来政策支持方向 - 完善人才信用转化机制 建立全国统一人才资质认证平台 将科研成果技术转化纳入信用评估体系 [7] - 构建风险补偿基金 政府出资设立专项基金对银行贷款提供一定比例风险补偿 [7] - 强化动态监管 建立人才贷项目跟踪系统监测资金流向和技术转化进度 及时纠偏套取补贴行为 [7]
科技LOF: 鹏华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2025年中期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15:17
基金基本信息 - 鹏华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由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托管,基金合同生效于2021年12月7日,运作方式为上市契约型开放式(LOF)[1] - 基金场内简称为科技LOF,主代码为160646,报告期末基金份额总额为53,449,959.75份,分为A类、C类和I类份额,其中A类份额21,045,704.28份,C类份额32,306,901.00份,I类份额97,354.47份[1][4] - 基金投资目标为紧密跟踪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控制日均跟踪偏离度在0.35%以内,年跟踪误差在4%以内[1] 投资策略与运作 - 基金采用被动式指数化投资方法,按成分股权重构建投资组合,并根据指数变化调整,策略包括股票组合构建、调整及债券、衍生品等辅助工具运用[1][2][3] - 在特殊情况下如成分股调整、流动性不足时,基金管理人可灵活调整组合以降低跟踪误差,确保实现投资目标[1] - 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沪港深科技龙头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基金属于股票型,风险收益特征高于货币市场、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1] 财务表现与净值 - 2025年上半年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2.79%,C类为12.68%,I类为12.58%,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11.72%,全部跑赢基准[4][9] - 本期利润A类为1,410,793.37元,C类为3,265,834.52元,I类为4,070.49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分别为0.0733元、0.0963元和0.0904元[4] - 期末基金资产净值A类为19,348,999.58元,份额净值0.9192元;C类为29,318,512.16元,份额净值0.9075元;I类为108,730.67元,份额净值1.1168元[4] 管理人与基金经理 - 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2月22日,注册资本15,000万元人民币,管理资产总规模达12,513亿元,包括359只公募基金和多个社保、养老金组合[5] - 基金经理闫冬先生自2021年12月7日起管理本基金,拥有15年证券从业经验,负责多只指数基金,采用被动化指数投资方法跟踪标的指数[5][6][8] - 报告期内基金管理人严格遵守法规,执行公平交易制度,无异常交易行为,基金运作合规,未发生利益输送情况[7] 市场分析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科技板块经历经济预期下行、AI技术突破和关税战冲击,但随中美谈判推进,A股和港股科技板块企稳回升,基金跟踪误差得到有效控制[8][9] - 展望下半年,A股与港股有望迎来基本面改善驱动的趋势性机会,估值处于历史偏低水平,资金情绪回暖,建议关注AI、创新药、国防军工等科技赛道及供给侧改善的低位板块[10] - 基金自2025年4月2日至6月30日期间多次出现连续20个以上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管理人正在探讨论证解决方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