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银行(600015)

搜索文档
鑫闻界丨上任不到仨月北银理财董事长方宜离任,刚领八千万罚单的华夏银行将迎新首席风险官
齐鲁晚报· 2025-09-13 12:48
公司高管变动 - 北银理财董事长方宜因工作调动辞去所有职务 距其6月28日获批任职仅两个半月 董事长职责暂由总经理郭振涛代行 [1] - 北银理财年内第二任董事长辞任 首任董事长步艳红于6月4日公告离职 此前于5月初已传出回归北京银行总行担任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的消息 [1] - 方宜职业生涯轨迹显示 2016年11月任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 后调任总行投资管理部总经理 2021年9月起任北京银行石家庄分行行长 [1] 高管人事调整 - 方宜下一站拟加盟华夏银行任首席风险官 华夏银行现任首席风险官刘小莉将转任首席运营官 [2] - 华夏银行2025年上半年高管多次调整 包括1月首席风险官刘小莉和首席合规官杨宏任职资格获准 4月首席审计官刘春华和董事会秘书宋继清到龄退休 副行长杨伟兼任董事会秘书 5月首席信息官吴永飞到龄退休 龚伟华获聘首席信息官 [2] - 华夏银行管理层中多人来自北京银行 包括董事长杨书剑 [2][3] 监管处罚 - 华夏银行因多项违规被金融监管总局罚款8725万元 违规事项包括相关贷款 票据 同业业务管理不审慎和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 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处罚款合计20万元 [3] - 该笔8725万元罚单是2025年以来金融业金额最大的罚单 [3]
中国银行业正迎来重要拐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0:27
行业核心趋势 - 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1.43%)首次低于不良贷款率(1.51%) 二季度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42% 不良率1.49% 净息差为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1] - 42家上市银行中超五分之一出现净息差低于不良率现象 包括2家国有大行 2家股份行 4家城商行和2家农商行[1][6] - 行业面临收益端收缩与风险端承压的双重挤压 净息差可能难以覆盖信用成本 运营成本和资本成本[5] 净息差与不良率指标分析 - 净息差为流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 反映银行盈利能力[8] - 不良贷款率为存量指标 计算公式为不良贷款余额/总贷款 衡量信贷资产质量[8] - 二者直接对比存在统计口径差异 但动态背离趋势反映行业经营压力[4][5] 净息差收窄驱动因素 - 资产端受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制约 2025年1-5月住户贷款占新增贷款比例仅5.36% 企业贷款占比91.76%[10] - 市场利率走低带动LPR下降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1.29% 净息差较年初下降8BP至1.53%[10] - 负债端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 尽管42家上市银行付息负债成本率较年初下降28BP 但优化速度不及资产端收益率下滑[11] - 债券市场对银行贷款产生替代效应 2025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发行再融资专项债1.8万亿元 新增专项债2.16万亿元同比增45%[12] 资产质量状况 - 2025年二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342亿元 较一季度减少24亿元 不良率1.49%环比降0.02个百分点[15] - 拨备覆盖率211.97% 较上季提升3.84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计提拨备1.1万亿元同比多增579亿元[15] - 不良生成率0.48%同比微升0.6个基点 贷款逾期率1.67%较2024年底上升3.5个基点[16][17] - 零售贷款不良率较年初上升16BP至1.58% 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显著[18] 银行应对策略 - 多家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策略 通过加强大类资产配置 优化负债结构和压降成本提升净息差管理水平[13] - 招商银行在零售贷款需求较弱时加大公司贷款投放 兴业银行从抓存款 优结构和降成本三方面对冲压力[13] - 银行业加速转向中间业务 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6.97% 中收同比增长3.06%[21] - 银保业务强势回归 上半年银保渠道收入占比重回50% 招商银行零售代销保险存量保费突破1万亿元 平安银行代理个人保险收入同比增长46.1%[2][22] 未来展望 - 下半年息差有望维持稳定 零售新发利率降幅预计小于LPR调整幅度 消费贷和按揭贷利率维持在3%以上[13] - 对公领域资产质量度过最艰难时期 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发行缓解隐性债务压力 制造业和科技创新领域贷款受政策支持[19] - 零售不良生成率有望逐步企稳 银行已通过收紧审批标准和加强贷后管理控制新增风险[18][19]
服贸会秀“绿”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23:06
绿色金融规模与结构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 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 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 两项指标全球领先 [1] - A股37家上市银行绿色信贷合计规模达29.22万亿元 平均余额超8000亿元 同比增长41.79% [1][4] - 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过1.38万亿元 [1] 国有大型银行表现 - 六大国有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合计超20万亿元 占A股上市银行总量近半数 [5] - 工商银行以6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居行业首位 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均达5.72万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8.25%和19.17% [5] - 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9586.39亿元 同比增长38.31% 中国银行境内绿色信贷余额45391.45亿元 同比增长23.82% [5] 股份制银行与农商行发展 -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股份制银行绿色贷款余额总额超3万亿元 [6] - 渝农商行、沪农商行绿色贷款余额分别为802.19亿元和643.07亿元 张家港农商行以30.25%增速位列农商行首位 [7] - 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实现跨越式扩张 西安银行、绍兴瑞丰农商行和郑州银行2024年绿色贷款增速分别达202.75%、144.63%和123.73% [8] 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 - 银行业绿色金融产品体系覆盖清洁能源、环境整治、绿色网点建设等领域 [2] - 建设银行推出《银行绿色网点建设标准》 西二环支行通过物联网控制系统实现能耗监测与碳减排 获首张金融机构"碳减排证书" [6] - 民生银行展示绿色供应链金融、碳权金融创新等产品 交通银行开展航运领域转型金融业务 [6] 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成效 - 32家上市银行披露碳减排贷款信息 其中16家披露2025年二季度数据 [9] - 2025年二季度16家银行碳减排贷款总金额近240亿元 带动碳减排当量超700万吨 [9] - 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项目数分别达107个和185个 邮储银行、兴业银行和中信银行位列碳减排贷款金额前五 [9] - 江苏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超6亿元 宁波银行超2亿元 其他城商行规模多在1亿元以下 [9] 未来发展方向 - 碳减排支持工具当前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 未来可能扩展至低碳农业、绿色建筑等需求较大领域 [10] - 中小银行需发挥本土化优势 开发适合中小企业及农户的绿色金融产品 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8]
金融监管总局一个星期开出近2.7亿罚单,涉及17家机构,多人遭禁业
新浪财经· 2025-09-12 22:13
罚款总额及批次 - 金融监管总局9月公布两批罚单 罚款总额达2.69亿元[2][11] - 第二批罚单涉及罚款金额1.66亿元[2] 受罚机构类型及整改情况 - 受罚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地方银行、银行集团子公司及保险公司[2] - 多家金融机构表示罚单涉及案由发生在几年前 已完成整改[2][3] 主要银行罚款详情 - 广发银行因贷款、票据、保理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670万元[2] - 恒丰银行因贷款、票据、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150万元[2] - 华夏银行因贷款、票据、同业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8725万元[10] - 浙商银行因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不审慎被罚1130.8万元[11] - 民生银行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等被罚590万元[4] - 中信银行因理财回表风险分类不准确等被罚550万元[5] - 光大银行因科技外包管理不足等被罚430万元[5] - 建设银行因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不充分被罚290万元[5] - 招商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罚60万元[6] - 中国进出口银行因国别风险管理不到位被罚130万元[7] 非银金融机构罚款详情 - 华夏理财因投资运作不规范等被罚1200万元[7] - 信银理财因产品名称不规范等被罚220万元[7]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因服务价格管理不规范被罚40万元[9] - 交银保险资管因投资不合规等被罚115万元[9] - 太平洋资管因产品管理不合规被罚100万元[9] -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因债转股项目不审慎被罚85万元[10] - 恒大人寿因资金运用不合规等 相关责任人被集体处罚282.5万元[7][8] 监管重点领域 - 信贷、票据业务合规及资金运作是监管重点[1][11] - 监管数据报送合规性为普遍处罚事由[2][5][7] - 信息科技系统管理及外包管控成为新型监管关注点[4][5] 人员问责情况 - 两批罚单共32名责任人被处罚 包括警告、罚款及禁业措施[11] - 恒丰银行4名责任人被罚25万元[2] - 广发银行2名责任人被罚10万元[2] - 华夏理财2名责任人被罚10万元[7] - 原工行员工因违规理财被禁止从事银行业[11] - 恒大人寿梁栋被终身禁入保险业 3人被禁业5-10年[8]
三家机构被罚超千万,最新回应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16:19
金融机构处罚概况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9月12日对10家金融机构处以罚款 总金额达1.629亿元[2] - 广发银行 恒丰银行 华夏理财分别被罚6670万元 6150万元 1200万元[2][3] - 其他被罚机构包括中信银行 光大银行 建设银行 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进出口银行 信银理财[2][9][10][11][12] 主要违规机构处罚详情 - 广发银行因贷款 票据 保理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670万元 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4] - 恒丰银行因贷款 票据 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6150万元 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25万元[4] - 华夏理财因投资运作不规范 系统管控不到位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被罚1200万元 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10万元[4] 其他机构违规事由 - 民生银行因系统使用管控不到位 基础软件版本管理不足被罚590万元[9] - 中信银行因理财回表资产风险分类不准确 同业投资投后管理不到位被罚550万元[9] - 光大银行因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足 监管数据错报被罚430万元[10] - 建设银行因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不充分 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足被罚290万元[10] - 信银理财因理财产品名称不规范 投资比例不符合监管要求被罚220万元[10] - 进出口银行因国别风险管理不到位 薪酬支付管理不到位被罚130万元[11] - 招商银行因数据安全管理不到位被警告并罚款60万元[12] 机构整改回应 - 恒丰银行公告称已落实问题整改问责 将全面提升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水平[6] - 广发银行表示已完成处罚相关问题整改 正在优化长效风险管理机制[7] - 华夏理财宣称已全面落实整改要求 理财产品运作有序 业绩稳健[7] 监管趋势分析 - 近期千万级罚单频现 包括9月5日华夏银行被罚8725万元 浙商银行被罚没1130.8万元[12] - 监管呈现"长牙带刺"态势 从业务合规到管理机制全面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12]
央行:调整后的一级交易商考评办法将从2025年启用,考评期内行为不当的一级交易商将被暂停参与公开市场操作
搜狐财经· 2025-09-12 10:45
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考评机制调整 - 央行于2004年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年度考评调整机制 并于2018年进行调整 近期为平稳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有力支撑[1] - 为适应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转型和金融市场发展 央行进一步优化简并考评指标 明确对各类型机构分类实施考核 并加强与债券做市商考核联动[1] - 调整后一级交易商考评办法将从2025年启用 2025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维持不变[1] 考评指标体系构成 - 考评指标包含货币市场传导 债券市场做市 研究和创新业务 合规稳健经营四大维度[3] - 具体考核内容包括稳定融出和合理定价交易 稳市表现 资金紧张时期表现 事故及流动性安全问题等[3] 2025年度一级交易商机构名单 -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3] - 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 -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兴业银行 华夏银行 平安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广发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浙商银行 恒丰银行 渤海银行[3] - 城市商业银行包括北京银行 宁波银行 上海银行 江苏银行 南京银行 长沙银行 广州银行 杭州银行 厦门国际银行 徽商银行 成都银行 贵阳银行 河北银行 郑州银行 西安银行[3][4] - 农村商业银行包括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成都农村商业银行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3][4] - 外资银行包括三菱日联银行(中国) 汇丰银行(中国) 德意志银行(中国) 渣打银行(中国) 花旗银行(中国)[4] - 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信证券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4] 考评结果应用机制 - 考评期内行为不当的一级交易商将被暂停参与公开市场操作[1] - 情节严重的将在第二年被取消一级交易商资格[1]
华夏银行再添人事变动 首席风险官刘小莉转任首席运营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9:50
人事变动 - 华夏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小莉已出任首席运营官一职 首席运营官为近期新设职位 [1] - 华夏银行首席风险官一职将由北银理财董事长方宜接任 [1] - 今年以来多名北京银行高层调任华夏银行 包括董事长杨书剑、副行长唐一鸣、首席信息官龚伟华 [1] - 北京银行中层干部于近日加入华夏银行 [1] 管理层背景 - 新任首席风险官方宜工作风格以效率优先著称 [1]
北银理财董事长方宜离任下一站华夏银行
新浪财经· 2025-09-12 09:03
北银理财管理层变动 - 董事长方宜因工作调动于2025年9月10日辞去所有职务 距其6月28日获批任职仅过两个多月 [1] - 总经理郭振涛暂代董事长职责 方宜拟加盟华夏银行任首席风险官 [1] - 首任董事长步艳红于2025年6月4日因工作调动离任 转任北京银行总行投资管理部总经理 [2] - 2024年2月首任总裁琚泽钧辞任 后转任北京银行资金运营中心总经理 [2] 北银理财经营状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总资产28.61亿元 净资产27.72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71亿元 同比增长12.2% [2] - 管理资产规模达4,300亿元(注:原文未明确单位 根据上下文推断为亿元) [2] 华夏银行管理层调整 - 2025年以来高管多次变动:1月首席风险官刘小莉及首席合规官杨宏就任 4月首席审计官刘春华及董秘宋继清退休 5月首席信息官吴永飞退休 [3] - 方宜拟任首席风险官 刘小莉拟转任新设立的首席运营官职务 [3] - 管理层中三名成员来自北京银行(董事长杨书剑、副行长唐一鸣、待核准首席信息官龚伟华) 方宜将成为第四位 [3] 华夏银行合规与风险问题 - 2025年9月5日因贷款、票据、同业业务管理不审慎及数据报送违规被罚8,725万元 [3] - 2025年内至少17家分支机构被处罚 累计罚没金额超1,570万元 [4] - 不良贷款余额386.70亿元 不良贷款率1.60%在上市股份行中居末位 [4] - 拨备覆盖率156.67% 较2024年末下降5.22个百分点 [4] 华夏银行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55.22亿元 同比下降5.86% [4] - 归母净利润114.70亿元 同比下降7.95% [4] - 公司表示将落实整改措施并强化资产质量精细化管理 [4]
华夏银行跌2.05%,成交额5.4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3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2 06:30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2日盘中下跌2.05%至7.16元/股 总市值1139.51亿元 成交额5.46亿元 换手率0.49%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34亿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8187.45万元(占比14.99%) 卖出1.90亿元(占比34.79%) 大单买入1.37亿元(占比25.02%) 卖出1.62亿元(占比29.73%) [1] - 年内累计下跌5.85%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下跌2.45%/8.56%/8.15% [2] 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4.70亿元 同比下降7.95% 营业收入未披露具体数值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607.94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186.52亿元 [3] - 股东户数8.15万户 较上期增加3.46% 人均流通股188,707股 减少3.34% [2] 机构持仓与股东结构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股5.13亿股 较上期增加4065.50万股 [3]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510300)为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1.13亿股 较上期增加902.65万股 [3] - 公司属于股份制银行板块 概念包括长期破净、破净股、低市盈率、证金汇金、融资融券等 [2] 公司基本信息 - 总部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2号华夏银行大厦 1992年10月14日成立 2003年9月12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涵盖存贷款、结算、票据、债券、外汇、银行卡、担保、保管箱等商业银行全牌照业务 [2]
A股银行股走弱,浦发银行跌超3%
格隆汇APP· 2025-09-12 05:51
银行股市场表现 - A股银行板块整体走弱 浦发银行领跌超3% 齐鲁银行跌2% 渝农商行 成都银行 光大银行 江苏银行 民生银行 青岛银行 厦门银行 南京银行均跌超1% [1] - 浦发银行跌幅最大达3.68% 总市值4148亿元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36.18% [2] - 光大银行年初至今表现最差为-1.80% 华夏银行年初至今跌幅达5.49% [2] 个股市值与涨幅 - 总市值最高为浦发银行4148亿元 最低为厦门银行172亿元 [2] - 青岛银行年初至今涨幅最高达36.69% 厦门银行年初至今涨幅18.16% [2] - 江苏银行总市值1943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13.27% 民生银行总市值1922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7.4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