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里巴巴(09988)
icon
搜索文档
液冷冷却液+AI数据中心+氟化工,最全龙头公司产业链梳理(附名单)
搜狐财经· 2025-09-25 15:48
液冷技术背景与政策驱动 - 2025年算力中心规模持续扩张 AI服务器芯片功耗提升 传统风冷方案难以支撑高密度部署 [1] - 2024年全国算力中心总耗电量达1660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1.68% [1] - 多部门要求2025年起新建数据中心电能比需低于1.3 头部企业普遍推进液冷替代 [2] - 芯片功率超300W时风冷无法保证设备稳定 液冷依靠高比热容和导热性解决高能耗散热痛点 [2] 液冷技术类型与市场格局 - 冷板式液冷因成熟度高、兼容性好 占2022年市场份额91% 代表企业有超聚变、浪潮、中科曙光 [3] - 浸没式液冷解热能力最强 但设备维护成本高 占比约8% 典型公司为曙光数创、广东合一 [4] - 冷板式以水基冷却液为主 成本低、散热快、易维护 [5] - 浸没式依赖于含氟冷却液 具有绝缘与稳定性但成本更高 喷淋式仅在极少数场景应用 [6] 冷却液材料体系 - 主流冷却液分为水基、油基和含氟冷却液三类 [7] - 水基冷却液应用于单相冷板式液冷 由康普顿、统一股份等企业供应 [8] - 油基冷却液用于单相浸没式液冷 中国石油、统一股份、晨化股份、润禾材料等具备全产业链供货能力 [8] - 含氟冷却液解决高可靠性和极端物理条件 巨化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新宙邦、晨光博达等实现大规模量产 [8] - 2025年3M退出PFAS类氟化液生产 全球72%市场份额空缺加快国产替代 巨化股份、晨光博达通过PUE1.065实验室测试 [8] 微通道液冷技术突破 - 微通道冷板液冷成为AI芯片巨头技术布局重点 英伟达、微软推动MLCP标准 [9] - 国内高澜股份获H100/GB300认证 飞荣达服务于华为昇腾MLCP冷板 [9] - 英维克、铂力特、淳中科技、中石科技等布局材料、设备、检测工艺 [9] - 微通道技术使芯片热流密度突破1000W/cm² 扩展AI服务器高密度部署空间 [9] 市场规模与价格逻辑 - 2028年全球AI数据中心装机量有望达59GW 对应冷却液需求超8.9万吨 [10] - 中国市场液冷数据中心年复合增长率达51.4% 2027年行业规模有望突破1000亿元 [10] - 含氟冷却液售价高企 全氟聚醚单价40-50万元/吨 氢氟醚25-80万元/吨 [11] - 巨化股份、永和股份、东岳集团、新宙邦等持续扩大产能并完成应用验证 [12] - 油基、硅油冷却液国产化进程加快 润禾材料、晨化股份主攻新型改性硅油 [12] - 水基冷却液领域康普顿、统一股份、新安股份持续扩张产能 攻克低温与低电导率配方 [13] 头部项目应用案例 - 阿里巴巴建成5A级绿色液冷数据中心 PUE降至1.12 部署3万台服务器 [14] - 中科曙光实现全球首个大规模浸没相变液冷商业化落地 [15] - 华为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采用间接蒸发冷却 全年空调压缩机启用不到30天 PUE降至1.15 [16] - 多元技术路径驱动产业链公司市占率分化 龙头企业业绩弹性持续提升 [17] 全球数据中心规模与能效要求 - 2017年全球数据中心规模为465.5亿美元 2026年预计达1632.5亿美元 期间复合增长率13.4% [24] - 全国在用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达1.46 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55 [24] - 政策要求2023年底新建大型数据中心PUE降至1.3以下 国家算力枢纽节点PUE控制在1.25-1.2以下 [24] 液冷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 液体体积比热容是空气的1000-3500倍 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0-30倍 冷却能力远高于空气 [30] - 液冷允许芯片超频运行 性能可提升10-30% 节能20-30%以上 冷板式PUE低至1.2以下 浸没式低至1.1以下 [30] - 2027年我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或突破1000亿元 2019-2027年复合增速51.4% [25]
Alibaba Surges 107% After Boosting AI Budget Beyond $50 Billion And Reporting Strong Cloud Growth
Benzinga· 2025-09-25 14:50
公司战略与投资 - 阿里巴巴宣布将追加人工智能支出 超出此前披露的500亿美元以上目标[1] - 公司确认将在三年期3800亿元人民币(530亿美元)AI投资计划基础上继续增加投入[2] - 全球AI投资预计五年内达到4万亿美元 公司加大AI模型和基础设施投入[2] - 云业务部门将向巴西、法国和荷兰扩张新建数据中心[3] - 公司推出Qwen大语言模型和全栈AI服务[3] - 联合创始人马云重新主导公司战略 内部口号"让阿里再次伟大" 指导高层聚焦AI和云投资[4] - 公司通过T-Head部门自主研发半导体 近期获得中国联通采用平头哥AI加速器[6] 财务表现与股价 - 股价攀升至近四年最高水平 年内累计上涨107%[1] - 跑赢纽约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回报率超过12%[1] - 最新交易日股价下跌1.12%至174.53美元[6] - 云业务季度销售额增长26% AI相关产品实现三位数增长[4] 行业竞争环境 - 竞争对手腾讯、百度和京东预计2025年合计投入超过320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 较2023年大幅增长[5] - 面对美国芯片出口限制 公司同时集成英伟达AI开发工具到云服务中[6] - Ark Investment的Cathie Wood四年来首次披露新建阿里巴巴头寸 理由包括中国政府更支持的态度和公司全球扩张[5] 市场前景与需求 - AI发展速度快于预期 推动基础设施需求增长[3] - 公司云业务已覆盖美国至澳大利亚 正在向全球扩展[3]
阿里巴巴-W获南向资金连续25天净买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4:39
南向资金流向 - 港股通9月25日总成交额达563.55亿港元 净买入72.15亿港元 [2] - 阿里巴巴-W单日通过港股通成交182.84亿港元 净买入46.32亿港元 [2] 公司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连续25天净买入阿里巴巴-W 累计净买入金额720.86亿港元 [2] - 期间公司股价累计上涨48.66% [2]
港股通成交活跃股追踪 中国光大控股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4:39
港股通成交概况 - 9月25日港股通成交活跃股合计成交563.55亿港元 占当日港股通总成交金额36.05% [1] - 当日港股通净买入金额达72.15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以182.84亿港元成交额居首 小米集团-W和中芯国际分别以114.02亿港元和77.63亿港元位列第二、三位 [1] 个股活跃度排名 - 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中芯国际、小米集团-W及美团-W近一个月均上榜23次 为最受关注个股 [1] - 华虹半导体近一个月上榜18次 优必选上榜10次 [1] - 中国光大控股为近一个月首次上榜 当日成交额14.37亿港元 [1] 重点个股表现 - 中国光大控股当日收盘上涨25.89% 但遭港股通净卖出0.71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虽成交114.02亿港元 却遭净卖出8.02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获最大净买入46.32亿港元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1.11亿港元 [1] 股价变动情况 - 晶泰控股日涨跌幅5.63% 华虹半导体涨4.74% 小米集团-W涨4.48% [1] - 山高控股下跌4.39% 阿里巴巴-W下跌1.15% [1] - 多数个股收盘价呈现上涨态势 仅少数出现下跌 [1]
真实榜单带来真实生意增长 店主:上高德扫街榜后生意多了三成
中国经营报· 2025-09-25 14:38
核心观点 - 高德地图通过推出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扫街榜和免年费政策 显著提升餐饮商家入驻量和流量增长 构建AI驱动的线下服务信用体系 推动行业信息透明化[3][7][9][11] 商家入驻与响应 - 免一年入驻年费政策使当日商家入驻量环比暴增631% 创历史峰值[3] - 全国2000多家餐饮店在两周内挂出"高德扫街榜上榜餐厅"招牌[12] - 服务热线持续满载 团队加班保障入驻需求[3] 流量与业务增长数据 - 扫街榜上线一周后上榜烟火小店流量增长187%[11] - 广州胡椒猪肚汤康王店流量增长540% 上海湘菜人家增长3倍 北京贵州米粉店增长近300% 成都红兴冒烤鸭店超200%[4] - 日均向用户精准推荐生活服务点位超6300万个 每日AI搜索1.2亿次 导航总里程超15亿公里[9] 扫街榜机制特点 - 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 整合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多维数据[7][9] - 引入支付宝芝麻信用体系 按用户信用等级加权评价权重[9] - 每日更新分类榜单包括轮胎磨损榜/回头客榜/本地人爱去榜等[7] 行业影响与规模 - 高德拥有10亿用户 日活超1.7亿 扫街榜上线当日用户超4000万[12] - 大众点评2025年8月日均活跃用户为3260.57万人[12] - 全国餐饮店数量达800万家[13] 支持措施与扩展计划 - 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发放超10亿元补贴 目标每日为线下多带去1000万客流[12] - 烟火小店榜将扩展至海口/珠海/秦皇岛/湘潭/银川等22城[12] - 团购模块上线为商家搭建新增收通道[13]
港股通(深)净买入62.16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4:37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9月25日下跌0.13%至26484.68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净买入110.46亿港元 [1] - 港股通全天成交金额达1563.10亿港元 [1] 资金流向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985.59亿港元 净买入48.30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577.51亿港元 净买入62.16亿港元 [1] - 阿里巴巴-W获沪股通净买入24.69亿港元 深股通净买入21.63亿港元 [1][2] - 小米集团-W遭沪股通净卖出2.87亿港元 深股通净卖出5.15亿港元 [1][2] 个股交易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沪股通成交额119.69亿港元 深股通成交额63.15亿港元 [1][2] - 小米集团-W沪股通成交额71.78亿港元 深股通成交额42.24亿港元 [1][2] - 中芯国际沪股通成交额47.34亿港元 深股通成交额30.29亿港元 [1][2] 股价表现 - 阿里巴巴-W收盘下跌1.15% [1][2] - 小米集团-W收盘上涨4.48% [1][2] - 中芯国际收盘微涨0.07% [2] - 中国光大控股大幅上涨25.89% [2]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25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4:36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13% [1] - 南向资金全天成交金额1563.10亿港元 其中买入836.78亿港元 卖出726.32亿港元 净买入110.46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577.51亿港元 净买入62.16亿港元 港股通(沪)成交985.59亿港元 净买入48.30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成交额182.84亿港元居首 小米集团-W成交114.02亿港元 中芯国际成交77.63亿港元 [1] - 7只个股同时上榜港股通(深)和港股通(沪)活跃股 包括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中芯国际等 [2] - 净买入个股共10只 净卖出个股包括小米集团-W(净卖出8.02亿港元)、晶泰控股(净卖出1.20亿港元)和中国光大控股(净卖出7136.51万港元) [1] 重点个股资金流向 -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46.32亿港元 股价下跌1.15% 且连续25天获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720.86亿港元 [1][2]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11.11亿港元 股价上涨0.23% [1][2]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9.59亿港元 股价上涨0.07% 连续5天获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25.60亿港元 [1][2] - 小米集团-W虽股价上涨4.48% 但遭净卖出8.02亿港元 [1] 其他活跃个股表现 - 华虹半导体获净买入1.96亿港元 股价大涨4.74% [2] - 快手-W获净买入4.63亿港元 股价上涨1.69% [2] - 地平线机器人-W获净买入3.39亿港元 股价上涨3.31% [2] - 商汤-W获净买入2.77亿港元 股价持平 [2] - 美团-W获净买入1.84亿港元 股价微涨0.10% [2]
阿里巴巴(BABA):加大AI投入,ASI为终极目标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25 13:5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228美元/股 较当前股价176美元存在29%上行空间 [3][8][10]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战略定位升级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目标成为全球仅存的5-6家超级AI云平台之一 [10] - 持续加大AI投入 以通用人工智能(AGI)为起点 以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为终极目标 [2][10] - 三年计划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 预计将持续追加投入 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2032年将较2022年提升10倍 [10] - 通义大模型生态影响力领跑全球 累计下载量突破6亿次 衍生模型数量达17万个 稳居全球第一 [8][10] - 旗舰模型Qwen3-Max参数规模超万亿 性能超越GPT5与Claude Opus4 在Chatbot Arena排行榜位列全球第三 [8][10] 财务数据 - 维持FY26-FY28财年盈利预测:Non-GAAP归普净利润1255亿元/1553亿元/1788亿元 [8][10] - FY25营业收入9963.47亿元 同比增长5.9% FY28E预计达12281.65亿元 [8][11] - Non-GAAP归普净利润FY25为1583.93亿元 与FY24基本持平 FY27E预计增长23.8%至1553.19亿元 [8][11] 业务估值 - 淘天业务给予12x PE估值 对应市值23958亿元 [8][10] - 云业务参考海外云厂商估值体系 给予10x PS估值 对应市值15233亿元 [8][10] - 当前美股市值4206亿美元 流通股1.91亿股 [3] 技术进展 - 阿里云栖大会发布"七连发"大模型产品 包括Qwen3-Max、Qwen3-Next、Qwen3-Coder等系列模型 [8][10] - 合作英伟达布局Physical AI 集成Isaac Sim等全套软件栈 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开发周期 [8][10] - 钉钉推出AI钉钉1.0五大产品 构建软硬一体化办公生态系统 [8][10] - 据沙利文报告 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调用市场中 阿里通义市场份额位居第一 [8][10] 行业背景 - 全球AI领域投资总额将突破4000亿美元 未来五年累计投入预计超过4万亿美元 [10] - 行业Token消耗量每两三个月实现翻倍增长 AI基础设施需求大幅超预期 [10] - 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加速 新增巴西、法国、荷兰节点 扩建墨西哥、日本等数据中心 [10]
别再给港股大市值贴“老登”标签了 香港大盘30ETF(520560)已重仓阿里巴巴超18个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3:51
阿里巴巴股价表现及市场影响 - 阿里巴巴-W股价单日大涨9.16%创四年新高 反映港股科技行情及新质生产力资产吸引力[2] - 阿里云栖大会推动AI主题热度 公司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并计划投入3800亿元建设AI基础设施[14] - 华尔街基金方舟投资四年来首次买入阿里巴巴ADR 显示外资对中国科技龙头兴趣回归[14] 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特征 - 指数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73.71% 阿里巴巴以18.41%占比居首 腾讯控股占15.39% 小米集团占9.17%[4][6] - 指数覆盖互联网传媒、金融、电子、通信及消费行业 兼具新经济成长与高股息价值特性[6] - 华宝基金旗下香港大盘30ETF(520560)及LOF基金(501301/006355)跟踪该指数 提供港股核心蓝筹资产配置工具[3][6]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及ETF产品 - 阿里巴巴为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第一大权重股 占比18.11% 腾讯控股(15.29%)和小米集团(12.15%)居前列[9][7]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规模超115亿元 聚焦30只互联网成份股 可T+0交易且具高弹性科技属性[7][12] - 指数涵盖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及医药卫生等行业 包括美团(7.34%)、商汤(4.09%)等AI相关企业[9][11] 港股市场趋势与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1万亿港元 政策面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推动港股生态良性循环[15][16] - 互联网板块估值合理偏低 AI技术突破与云出海需求开启海外云计算蓝海市场机遇[15] - 华宝基金权益类ETF总规模达1256.16亿元 港股互联网ETF及香港大盘ETF等产品获市场认可[16]
别再给港股大市值贴“老登”标签了,香港大盘30ETF已重仓阿里巴巴超18个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9-25 13:50
阿里巴巴股价表现及市场影响 - 阿里巴巴-W股价单日大涨9.16% 创四年新高[1] - 阿里云栖大会点燃港股科技行情 推动AI主题资产受追捧[1][7] - 阿里巴巴宣布与英伟达开展Physical AI合作 覆盖数据处理及模型训练[7] - 阿里计划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 预测2032年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提升10倍[7] - 外资机构方舟投资四年来首次买入阿里巴巴ADR 显示国际资本回流[7] 恒生中国(香港上市)30指数特征 - 指数前十大成份股权重合计达73.71% 集中度高[3] - 阿里巴巴-W权重占比18.41% 为最大成份股[3] - 指数覆盖互联网传媒、金融、电子、通信及消费行业 兼具新经济成长与高股息价值属性[3] - 华宝基金旗下香港大盘30ETF(520560)及LOF基金跟踪该指数 预计10月初上市交易[2][3] 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及ETF产品 - 阿里巴巴-W为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第一大权重股 占比18.11%[4] - 港股互联网ETF(513770)规模超115亿元 可T+0交易[4][6] - 指数选取30家港股通互联网上市公司 反映行业整体表现[6] - 产品受益于AI科技突破及全球流动性宽松 年内规模快速增长[5][6] 港股市场整体趋势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超一万亿港元 资金加速涌入港股[8] - 港股互联网龙头估值合理偏低 性价比高[8] - 互联网行业从"外卖内卷"转向AI叙事 业绩弹性值得期待[8] - 政策面强化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港股生态良性循环[8] 华宝基金产品布局 - 公司权益类ETF规模合计1256.16亿元 港股产品线丰富[9] - 香港大盘30ETF与港股互联网ETF均聚焦30只成份股 分别体现蓝筹稳重型与科技锐性特征[6] - 产品覆盖创新药、红利低波、互联网及新消费等主题赛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