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济神州(06160)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资本集团增持百济神州约88.26万股 每股作价348.12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1 11:25
公司股权变动 - 美国资本集团于9月9日增持百济神州88.2648万股[1] - 每股作价348.12港元 总金额达3.07亿港元[1] - 增持后持股数量增至7737.93万股 持股比例达5.02%[1]
美国资本集团增持百济神州(06160)约88.26万股 每股作价348.12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1:25
公司股权变动 - 美国资本集团于9月9日增持百济神州88.2648万股 [1] - 每股作价348.12港元 总金额达3.07亿港元 [1] - 增持后持股数量达7737.93万股 持股比例升至5.02% [1]
智通港股通活跃成交|9月11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1 11:05
沪港通南向交易活跃度 - 沪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80.75亿元、美团-W(03690)61.84亿元、中芯国际(00981)49.10亿元 [1] - 阿里巴巴-W同时以29.46亿元净买入额位列沪港通净买入首位 美团-W和腾讯控股分别录得9.36亿元和9.23亿元净卖出 [2] - 沪港通十大活跃股中包含四只生物科技企业(康方生物、药明生物、信达生物)及三只科技硬件企业(中芯国际、小米集团、长飞光纤) [2] 深港通南向资金偏好 - 深港通南向成交额前三为阿里巴巴-W(09988)43.57亿元、中芯国际(00981)31.32亿元、信达生物(01801)25.38亿元 [1] - 深港通净买入集中流向生物医药板块 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分别获8.47亿元、8.27亿元、3.65亿元净买入 [2] - 美团-W在深港通录得8.39亿元净买入 与沪港通9.36亿元净卖出形成显著差异 [2] 行业资金流向特征 - 半导体行业中芯国际在两大通道均获资金青睐 合计成交80.42亿元且净买入额达9.32亿元 [1][2] - 生物医药板块成交活跃度突出 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等企业在两大通道合计成交额超130亿元 [2] - 科技巨头出现分化 阿里巴巴合计成交124.32亿元且净买入37.3亿元 腾讯控股合计成交43.72亿元但净流出11.52亿元 [1][2]
特朗普或对中国药品“动刀”,A股H股医药板块走低
36氪· 2025-09-11 09:53
资本市场反应 - 9月11日A股和H股创新药概念股集体下跌 涉及百济神州 益方生物 新诺威 华海药业 微芯生物 荣昌生物 药明康德等多只个股 [1] - 美国当地时间9月10日在美上市中国创新药企股价下跌 包括百济神州 再鼎医药 I-Mab 天演药业 传奇生物等 [1] 政策背景与内容 - 特朗普政府正研议行政命令 拟严格限制来自中国的实验性药物与临床数据 以应对中国生物科技崛起对美国产业的威胁 [1] - 行政令草案提出两项措施:美国制药公司从中国药企收购药物权益的交易需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强制性审查" 以及要求FDA进行更严格审查并收取更高费用 阻止依赖中国患者临床试验数据 [2] 潜在影响分析 - 若政策落地 中国药企与美国大型制药公司之间的授权合作(License-out)可能面临更高壁垒 导致交易成本增加 审批周期延长 不确定性大增 [2] - 跨国药企(MNC)的收购意愿和出价可能会降低 影响中国创新药企回笼研发资金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方式 [2] - 政策可能对美国制药业造成冲击 美国大型制药公司依赖中国研发的创新药物充实研发管线 政策可能导致其研发成本上升 供应链中断 延迟新药上市并推高药品价格 [3] - 政策是地缘政治风险首次冲击国内创新药企依托"低成本研发+海外授权"模式实现快速发展的潜在可能 [4] 行业现状与数据 - 2024年中国首次批准93种创新药创十年新高 其中42%为国产创新药 [4] - 2024年中国在全球首次获批创新药数量占比达到39% 成为全球第二大地区 仅次于美国 [4] - 2024年中国在世界卫生组织ICTRP平台登记的临床试验超过7100项 美国登记约6000项 [4][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 赶超2024全年BD交易总额 [5] - 2024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MNC的海外授权交易超过70笔 首付款总额近30亿美元 交易总额达531.36亿美元 [5] 企业应对与长期趋势 - 中国创新药企业需要做更扎实的全球临床数据以应对政策变化 坚持原创新药的创新 临床及市场价值延伸 [6] - 尽管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但不会逆转中国创新药出海的整体趋势 中美生物科技合作可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 - 政策可能倒逼中国企业改善供应链 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更大优势 同时可能促使国内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 在医保谈判和创新支付体系等方面给予创新药企更多扶持 [3][4]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36氪· 2025-09-11 09:08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上市创新药企中55家仍处于亏损状态 占比79% [1][2]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1]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其余盈利企业依赖生物类似药销售或授权许可收入 [1][8][9] 企业商业化进展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其中21家企业营收主要来自创新药销售 [2][3]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达58% 2020年后上市企业盈利比例显著降低 [2] - 整体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企业占比53% 2022年及之前上市企业多数已具备商业化产品 [2][3] 盈利模式分析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其中泽布替尼销售额125.27亿元(海外占比90.6%)[7][14] - 信达生物营收59.5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87.9% 主要依赖中国市场(占比88.76%)[7][15] - 非创新药销售盈利路径包括: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生物类似药收入18.62亿元占比66%)、授权许可(和铂医药许可收入9370万美元占比92.7%)、模式动物销售(百奥赛图占比44.2%)[7][9][11] 头部企业表现 - 百济神州归母净利润6.84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28.77亿元) 泽布替尼海外销售额113.35亿元同比增长56.2% [7][14] - 信达生物归母净利润8.343亿元 产品收入52.34亿元同比增长37.3% [7][15] - 艾力斯凭借伏美替尼实现营收23.7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7][9] 医保目录影响 - 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单抗和依沃西单抗进入医保后销售额同比增长49.2% 但上半年亏损扩大至5.7亿元 [4] - 云顶新耀IgA肾病药物进入医保后预计全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上半年亏损收窄至2.498亿元 [5]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调整药品价格 导致上半年药品收入同比减少80.5%至2.54亿元 [5] 研发投入与风险案例 - 康方生物研发投入7.31亿元 超过营收半数(14.02亿元)[4] - 歌礼制药曾推出两款丙肝创新药(2018年达诺瑞韦销售收入7230万元) 后因市场竞争失利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08.1万元(主要来自研发服务)[4]
百济神州美股盘前拉升超3%,高盛称美国创新药审查影响有限。
新浪财经· 2025-09-11 08:56
公司股价表现 - 百济神州美股盘前拉升超3% [1] 行业监管影响 - 高盛称美国创新药审查对公司影响有限 [1]
港股收评:止步4连涨!恒指险守26000点,创新药重挫!
格隆汇· 2025-09-11 08:44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恒生指数跌0.43%至26086.32点 国企指数跌0.73%至9260.25点 恒生科技指数跌0.24%至5888.77点 均止步4连涨[1][2] 科技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普遍走低 美团跌5.06%至96.55港元 哔哩哔哩跌2.46%至194港元 百度跌2.38%至106.5港元 京东跌1.74%至129.8港元 快手跌1.08%至73.35港元 腾讯跌0.63%至629.5港元[5][6] - 部分科技股逆势上涨 网易涨0.44%至230港元 阿里巴巴涨0.35%至143.3港元[6] 半导体与芯片板块 - 半导体芯片股涨幅强势 芯智控股涨8.99% 上海复旦涨5.37%至36.88港元 中芯国际涨4.97%至63.35港元 华虹半导体涨4.63%至50.2港元[6][7] - OpenAI与甲骨文签署3000亿美元算力采购协议 推动AI产业链发展[6] 苹果概念股 - 苹果概念股大涨 鸿腾精密涨12.79%至4.94港元 富智康集团涨9.48%至17.32港元 高伟电子涨8.64%至34.72港元[7][8] - 苹果发布iPhone 17系列等新产品 市场预期将推动换机潮[7] 有色金属板块 - 有色金属股走强 金力永磁涨6.04%至22.84港元 洛阳钼业涨4.79%至12.69港元 中国宏桥涨3.64%至25.08港元 中国铝业涨3.35%至7.1港元[8][9] - 美国8月PPI环比下降增强美联储降息预期 美元走软支撑金属价格[8] 生物医药板块 - 生物医药股集体重挫 歌礼制药大跌19.66%至11.4港元 翰森制药跌8.76%至35.2港元 石药集团跌7.5%至10.12港元 百济神州跌6.92%至193.8港元[9][10] - 特朗普政府考虑对中国药品实施限制 但白宫回应称未"积极考虑"该草案[9] 钢铁与影视板块 - 钢铁股走低 奥威控股跌8.77%至0.26港元 找钢集团跌6.25%至2.4港元 中国东方集团跌4.76%至1.4港元[10][11] - 8月中国钢材出口环比下降3.3%至951万吨 1-8月累计出口同比增长10%[10] - 影视娱乐股下跌 传递娱乐跌6.67%至0.042港元 大麦娱乐跌2.56%至1.14港元 猫眼娱乐跌2.06%至8.07港元[11][12] 资金流向与市场展望 - 南向资金净买入189.89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80.73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109.16亿港元[12] - 美联储宽松预期为港股估值提供支撑 港股互联网板块AI芯片与云业务扩张强化业绩确定性 低估值资产具备吸引力[14]
美股异动丨百济神州盘前涨超3%,高盛称“美国拟加强审查中国创新药”影响有限
格隆汇APP· 2025-09-11 08:27
股价表现 - 百济神州盘前上涨超3%至324.4美元 [1] - 公司前一日收盘跌幅超10% [1] 政策影响分析 - 美国政府拟限制中国原创新药进入美国市场 [1] - 已建立全球布局的企业受政策短期影响有限 [1] - 百济神州和传奇生物等公司在美国市场拥有稳固根基 [1] - 市场对上述公司新增交易预期较低 [1]
70家创新药上市公司 3家靠自身造血盈利
经济观察报· 2025-09-11 08:19
行业整体盈利状况 - 2025年上半年70家港股18A及科创板创新药企中55家未盈利 占比79% [3][5][6] - 15家企业实现盈利 其中6家为首度扭亏为盈 包括百济神州和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 [2][19] - 仅3家企业真正依靠创新药销售实现盈利 [3][23] 商业化创新药进展 - 36家企业已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占总体的53% [10][12] - 55家未盈利企业中有28家已拥有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4][12] - 2022年及之前上市的公司大部分已具备商业化创新药产品 [1][12] 分年度上市企业表现 - 2018-2019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达58% [11] - 2018年上市企业商业化创新药覆盖率达100% 盈利比例60% [10] - 2020年上市企业商业化创新药覆盖率78% 但盈利比例仅11% [10] - 2023-2025年上市企业盈利比例均为0% [10] 盈利模式分析 - 百济神州上半年营收175.18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超99% 其中泽布替尼销售额125.27亿元(海外占比90.5%)[20][28] - 信达生物上半年营收59.53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87.9% 主要依赖中国市场 [20][29] - 复宏汉霖等企业通过生物类似药盈利 其生物类似药销售收入占比66% [20][23] - 和铂医药等企业通过BD交易盈利 许可收入占比92.7% 净利润同比暴涨4936.38% [20][25] 典型企业案例 - 歌礼制药持续亏损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08.1万元 主要来自研发服务而非药品销售 [13] - 康方生物上半年营收14.02亿元 创新药销售占比99% 但亏损扩大至5.7亿元 研发投入达7.31亿元 [14] - 云顶新耀因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47.96% 亏损收窄至2.498亿元 [15] - 艾力斯依靠肺癌创新药伏美替尼实现盈利 上半年销售收入23.6亿元 占比超99% [20][23] 医保目录战略价值 - 进入医保目录成为企业提升营收的关键路径 如云顶新耀预计相关药物年销售额达12-14亿元 [15] - 基石药业为申报医保目录主动调整价格 导致短期收入减少80.5% [16]
美股中概股盘前多数上涨,百济神州涨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08:15
美股中概股盘前表现 - 多数中概股呈现上涨态势 百济神州领涨3% 蔚来和阿里巴巴均上涨2% [1] - 小鹏汽车和携程分别上涨1% 拼多多上涨0.6% 京东小幅上涨0.2% [1] - 理想汽车成为少数下跌个股 跌幅为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