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抑制剂

搜索文档
百济神州宣布索托克拉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
格隆汇· 2025-08-29 11:25
核心观点 - 公司新一代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在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1/2期临床研究中取得积极结果 达到主要终点总缓解率并呈现多个次要有效性终点的积极数据 安全性特征总体耐受且毒性可控 计划在学术大会公布全部数据并向全球监管机构寻求潜在批准 [1][2] 临床研究设计 - 研究为全球多中心单臂开放性1/2期临床研究(BGB-11417-201) 共入组125例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和抗CD20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1] - 第1部分22例患者每日接受160毫克或320毫克剂量以评估安全性和确定推荐剂量 第2部分103例患者接受每日推荐剂量320毫克以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 [1] 有效性数据 - 达到由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总缓解率主要终点 显示具有临床意义的缓解 [2] - 完全缓解率 缓解持续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等多个次要有效性终点均呈现积极结果 [2] 研发进展与监管沟通 - 正在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全球监管机构递交数据以寻求套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潜在批准 [2] -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受理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新药上市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2] - 3期确证性CELESTIAL-RRMCL研究(BGB-11417-302)正在进行中 首例患者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入组 [2] -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授予索托克拉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2] 战略意义 - 若获得批准将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提供首个BCL2抑制剂治疗选择 [1] - 是公司在血液肿瘤产品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在该领域已布局三款主要产品以满足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需求 [2] - 公司核心产品BTK抑制剂在过去五年内对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革新发挥重要作用 [1]
百济神州:索托克拉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
智通财经· 2025-08-29 11:17
临床研究结果 - 新一代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和抗CD20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的1/2期临床研究取得积极结果 计划在学术大会上公布全部数据 [1] - 研究入组125例患者 其中第1部分22例患者每日接受160毫克或320毫克治疗以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 第2部分103例患者接受每日320毫克推荐剂量治疗以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 [1] - 研究达到由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总缓解率主要终点 显示具有临床意义的缓解 次要终点包括完全缓解率 缓解持续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均呈现积极结果 安全性特征总体耐受且毒性可控 [2] 产品潜力与战略意义 - 索托克拉有潜力为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显着且持久的缓解 若获批将成为该类患者首个BCL2抑制剂治疗选择 [1] - 该成果是公司血液肿瘤产品布局的重要里程碑 目前已在血液肿瘤领域布局三款主要产品 旨在满足各类B细胞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需求 [2] - 公司在过去五年治疗B细胞恶性肿瘤方面取得显着进展 核心产品BTK抑制剂在治疗革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1] 监管进展与全球布局 - 公司正向美国FDA及全球监管机构递交数据 寻求索托克拉在套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潜在批准 [2] - 索托克拉用于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2] - 3期确证性CELESTIAL-RRMCL研究正在进行中 首例患者已于今年早些时候入组 此前FDA已授予索托克拉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孤儿药资格认定 [2]
百济神州(06160) - 自愿性公告- 业务发展最新情况
2025-08-29 10:06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索托克拉治疗MCL的1/2期临床研究有积极结果[2] - 索托克拉治疗MCL和CLL/SLL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并优先审评[5] - 3期确证性CELESTIAL - RR MCL研究已入组首例患者[5] 数据相关 - 索托克拉研究入组125例既往经治MCL成人患者[3] - MCL约占全球NHL病例5%,影响28,000人[6] - MCL患者五年生存率约50%[6] - 近2,000例患者入组索托克拉全球开发项目[7] 其他 - 公司在全球六大洲有超11,000人团队[9]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29日[11] - 公司董事会有11人[11]
国内BTK抑制剂一线治疗药物增至4款 临床医生:慢淋患者仍面临耐药和长期管理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4:53
BTK抑制剂市场发展 - 2017年首款进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在国内获批上市,开启B细胞淋巴瘤靶向治疗时代[1] - 2024年前国内仅2款BTK产品获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一线疗法,2024年新增阿斯利康、诺诚健华各1款获批[1] - 国内获批的4款CLL一线治疗BTK抑制剂中,3款为第二代产品(阿可替尼、奥布替尼、泽布替尼)[1][3] 临床需求与治疗现状 - 全球每年新增19.1万CLL病例,死亡6.1万例,中国患者发病中位年龄65岁[2] - CLL患者五年生存率达80%-90%,低危患者中位生存期近20年[2] - BTK抑制剂通过精准靶向BTK蛋白降低治疗副作用,取代传统化疗药物"留可然"[2] 产品竞争格局 - 国内已获批5款BTK抑制剂:3款进口(伊布替尼、阿可替尼、匹妥布替尼),2款国产(奥布替尼、泽布替尼)[3] - 伊布替尼为第一代,阿可替尼/奥布替尼/泽布替尼为第二代,匹妥布替尼为第三代[3] - 奥布替尼和泽布替尼被纳入《2025版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I级推荐[3] 产品差异化优势 - 第二代BTK抑制剂安全性优于第一代,奥布替尼靶点结合力维持超24小时,每日仅需口服1次[3] - 奥布替尼III期临床试验显示一线治疗完全缓解率(CR)达12.1%,显著高于传统化疗的3%-5%[4] 行业研发方向 - BCL2抑制剂成为新研发方向,诺诚健华ICP-248获突破性疗法认定,其III期临床加速推进[5] - 亚盛医药和百济神州各有1款BCL2抑制剂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5] - 人口老龄化加剧将增加老年慢淋患者数量,对长期用药管理提出更高要求[5]
索托克拉新适应症申报上市获CDE受理
环球网· 2025-05-13 10:27
药品审批进展 - 百济神州的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片新药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 拟用于治疗既往接受抗CD20和BTKi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1] - 索托克拉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申报也已获受理并被纳入优先审评 [1] 疾病背景与临床需求 - 套细胞淋巴瘤是中国发病率约六十二万分之一的B细胞淋巴瘤 中位发病年龄60岁 男性发病率略高且随人口老龄化呈上升趋势 [1] - 当前免疫化疗和BTK抑制剂治疗失败的患者缺乏标准治疗方案 中位总生存期仅1-2年 复发后面临无药可用的困境 [2] 药物机制与研发价值 - BCL2蛋白在套细胞淋巴瘤中普遍过表达 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癌症进展 与疾病侵袭性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2] - 索托克拉通过特异性抑制BCL2蛋白重新激活癌细胞凋亡程序 降低对正常细胞损害 实现精准打击 [2] - 该药物具备与其他药物在信号通路阻断、凋亡诱导及耐药克服方面的协同作用潜力 为联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基础 [3]
INNOCARE(09969) - 2024 FY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4-01-10 18: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自成立至2022年,包括上市前融资,总共筹集资金13.4亿美元,目前仍有21亿美元资金,显示出有效且高效的运营 [5] - 2021年至去年第三季度,公司累计收入达3.1亿美元 [1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血液肿瘤业务线 - 公司在液体肿瘤领域有全面覆盖,已获批BTK抑制剂和tafasitamab作为基石产品,还有小分子BCL2抑制剂、E3连接酶、大分子CD3、CD20抗体和CCR8抗体等产品 [13] - 伊鲁布林尼是已上市的BTK抑制剂,具有潜在的同类最佳临床优势,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表现良好,有三个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被医保覆盖,也是唯一获批用于边缘区淋巴瘤的BTK抑制剂,2024年有三项新药申请提交 [14][15] - BCL2抑制剂ICP - 248消除了活性代谢物,减少了药物相互作用潜力,早期临床结果显示出优异疗效,与伊鲁布林尼在动物模型中有良好协同作用 [21][22] - 其他分子如tafasitamab、CD3、CD20抗体、CCR8等在相关癌症治疗中也有积极表现 [23] 自身免疫疾病业务线 - 公司自身免疫疾病资产覆盖B细胞和T细胞通路,BTK抑制剂伊鲁布林尼在SLE、MS、ITP、NMOSD等疾病的临床试验中有积极结果,T细胞通路有两种TYK2抑制剂 [24][25] - TYK2抑制剂332完成特应性皮炎II期试验并获阳性结果,488正在进行肝硬化II期试验 [26] 实体瘤业务线 - 公司实体瘤业务有精准医学和免疫肿瘤学一流资产,SHIB0 II处于I期,显示出优异疗效和安全性,CCR8在液体和实体瘤中均有单药疗效 [3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伊鲁布林尼在新加坡获批用于MCL,在中国获批用于MZL,所有在中国获批的适应症均被医保覆盖 [7] - 2024年,公司有三项伊鲁布林尼的新药申请,分别针对美国的MCL、中国的一线CLL/SL和新加坡的MZL [15]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愿景是成为为全球患者开发和提供创新疗法的全球制药领导者,治疗重点为肿瘤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4] - 公司建立了从基础研究、发现、临床开发、制造到商业化的完全集成且高效的药物创新平台,大部分资产来自内部发现 [9] - 短期到中期,公司将有五到六种药物上市,持续推进伊鲁布林尼在国内外的开发,优先在中国和全球开发248,努力开发抗体产品,同时推进临床管线,拓展新平台和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领域 [40][41]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自身免疫疾病有巨大的未满足医疗需求,全球有超过150种适应症、5亿患者,中国也有超过4000万患者 [26] - 特应性皮炎全球患者超200万,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超20亿美元 [30]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2015年下半年由Jasmine Tui博士和施一公教授创立,2020年3月在香港上市,2022年在中国大陆科创板上市 [4][5] - 公司首个药物伊鲁布林尼项目始于2015年,从首例患者入组到新药获批上市仅用2.5年 [6][7] - 2021年,公司首个生物制品新药申请在中国获批,与K Med合作,引进tafasitamab用于DLBCL治疗 [8] - 公司拥有13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资产,其中12项来自内部努力,有两款上市产品,超过30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已提交超过350项专利,建立了两个符合GMP标准的制造设施 [9]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文档中未提及问答环节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