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济神州(06160)
icon
搜索文档
“十四五”结硕果:我国创新药研发数量全球第二,细分赛道领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2: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创新药研发实力显著提升 在研新药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20% 跃居全球第二位 国产创新药陆续上市并填补空白 国际化进程加速 对外授权金额达660亿美元 行业呈现"创新+国际化"趋势 [1] - 中国创新药具备高效率低成本开发优势 在ADC 双抗 细胞治疗等热门技术赛道已形成竞争优势 全球大药企从中国企业引入分子数量占比快速提升 [1] - 行业增长动力来自科技进步和全球竞争力提升 但需理性规划资源分配和核心赛道押注 以应对长期竞争 [2] 研发成果与上市情况 - "十四五"期间共批准创新药210个 创新医疗器械269个 且保持加速增长态势 [1] - 2018年至2024年累计批准上市创新药197个 年批准数量从2018年11个上升至2024年48个 覆盖近二十个治疗领域 [2] - 2025年上半年批准创新药43个 同比增长59% 刷新历史同期纪录 其中40个由中国企业研发 仅3个为跨国公司进口 [3] - 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获批6款1类创新药和6个新适应症 先声药业获批2款创新药并有2款候选药物进入NDA阶段 [4] 企业业绩表现 - 恒瑞医药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7.61亿元 同比增长15.88% 创新药收入95.61亿元 占总营收60.66% [3] - 复星医药同期营收195.14亿元 制药业务收入139.01亿元 创新药品收入超43亿元 同比增长14.26% [3] - 百济神州营业总收入175.18亿元 同比增长46.0% 核心产品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125.27亿元 同比增长56.2% [3] - 信达生物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2.13亿元 首次扭亏为盈 主要受PD-1抑制剂和GLP-1类减肥药驱动 [5] 治疗领域与技术突破 - 抗肿瘤药物占创新药主导地位 2025年上半年18款获批 占比约40% [5] - 硫酸艾玛昔替尼片成为首个国产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 玛仕度肽成为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减重药物 [5] - 肿瘤临床试验数量占全球总数39% 远超2009年2%和五年前24% 领先美国和欧洲 [7] - ADC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百利天恒双抗ADC被纳入优先审评 维立志博双特异性抗体完成Ⅱ期临床首例患者入组 [9] 政策与审评体系支持 - 国家药监局计划将临床试验审评时限从60日缩短至30日 进一步优化创新药研发环境 [6] - 正在修订附条件批准程序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已完成实验数据保护管理规定起草 [6] - 政策红利高效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支持多联疫苗 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研发创新 [6] 研发投入与方向 - 2025年上半年化学制剂板块前十家药企合计研发费用176.36亿元 同比上涨12.66% [7] - 百济神州研发费用72.78亿元 同比增长9.8% 占总营收41.54% 恒瑞医药 复星医药等企业研发投入均超10亿元 [7] - 肿瘤新药是核心布局领域 免疫系统药物成为热门赛道 智翔金泰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临床试验获批 [8] - 百济神州除BTK抑制剂外 还有两款后期产品有望成为全球同类最佳药物 [8] 行业发展趋势与挑战 - 国产创新药从"跟随式创新"向"同类最佳"和"全球首创"转型 部分管线头对头挑战全球一线药物 [10] - ADC PD-(L)1双抗 TCE CAR-T等细分领域研发进展已居全球前列 [10] - 源头创新和新靶点发现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 需向"2.0版本"升级 构建产学研协同体系 [10]
创新药“深V”行情再上演!后市怎么走?多位医药基金经理最新解读!
天天基金网· 2025-09-12 01:55
核心观点 - 创新药板块在利空消息冲击下展现出显著韧性 日内走出深V反弹行情[3][4] - 行业基本面持续向好 多家公司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盈利拐点已现[7] - 中国创新药资产具备全球竞争力 政策扰动难改长期产业逻辑与BD合作趋势[4][6][9] - 短期情绪波动或带来布局机会 投资主线向业绩确定性强的中大型企业切换[8][9][10] 行情表现与市场韧性 - 9月10日港股创新药板块大幅低开后强势反弹 相关ETF日内反弹超5% 恒生医药板块拉升尤为明显[3][4] - 创新药ETF早盘跌超5.7% 收盘仅跌0.51% 创新药50ETF收盘微跌0.13%[4] - 港股通创新药ETF早盘跌超8% 收盘跌幅收窄至2%以内[4] 政策影响解读 - 外媒报道特朗普政府拟限制中国药品 但基金经理普遍认为政策方向已提前体现 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3][4] - 政策核心指向美国对海外药品引进审查趋严及临床试验数据要求提升[4] - 医疗器械板块受政策影响较小 因医疗设备更新政策推动招采数据高景气 且集采降价压力减小[6] 行业基本面支撑 - 2025年上半年39家港股创新药样本企业总收入1520.61亿元 同比增长7.66% 归母净利润282.66亿元 同比大增54.37%[7] - 恒瑞医药、百济神州-U等多家企业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7] - 行业跨越盈利拐点 国内医保放量及出海加速成为核心驱动因素[7][8][9] 竞争力与全球地位 - 中国创新药资产在全球范围内具备显著竞争力 跨国企业引进的创新药中31%来自中国[4][8] - 大型药企通过BD合作引进中国创新药已成行业常态 政治噪声难逆转长期趋势[4][5] - 中国药企具备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 若美国限制准入或将削弱其全球制药行业领先地位[6] 投资逻辑与方向 - 创新药企盈利进入爆发阶段 AI医疗及低位细分龙头成为重点布局方向[7] - 投资需关注产品已上市贡献业绩或临床阶段居后、BD确定性高的中大型企业[3][9] - 估值消化将随业绩兑现加速 行业处于长达几年的上升周期[8] 短期风险与机会 - 外资机构对政策敏感可能导致港股资金短期流出[8] - 情绪性回调往往带来加仓机会 建议把握震荡中的配置窗口[10] - 行情仍处于估值修复第一阶段 中长期趋势未发生改变[9]
智通港股通持股解析|9月12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0:35
港股通持股比例排行 - 中国电信持股比例最高达72.05%,持股数量100.01亿股 [1] - 绿色动力环保持股比例69.19%位列第二,持股数量2.80亿股 [1] - 中国神华持股比例67.94%排名第三,持股数量22.95亿股 [1] - 前20名公司持股比例均超56%,包括凯盛新能(67.53%)、中远海能(65.47%)等企业 [1] 港股通近期增持情况 - 阿里巴巴-W增持额最高达126.42亿元,持股数增加8821.99万股 [1] - 地平线机器人-W增持37.06亿元位列第二,持股数增加36188.76万股 [1] - 比亚迪股份增持23.82亿元排名第三,持股数增加2264.25万股 [1] - 前十名增持额均超8亿元,包括美团-W(+18.86亿元)、中国平安(+16.81亿元)等 [1] 港股通近期减持情况 - 盈富基金减持额最大达19.72亿元,持股数减少7380.10万股 [3] - 中国电信减持13.62亿元位列第二,持股数减少23330.40万股 [3] - 快手-W减持10.29亿元排名第三,持股数减少1402.51万股 [3] - 前十名减持额均超5亿元,包括泡泡玛特(-7.89亿元)、美图公司(-7.62亿元)等 [3]
百济神州获The Capital Group增持88.26万股
格隆汇· 2025-09-12 00:20
股东权益变动 -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于2025年9月9日以每股均价348.12港元增持百济神州88.26万股[1] - 本次增持涉及资金约3.07亿港元[1] - 增持后持股数量达77,379,268股,持股比例由4.96%上升至5.02%[1][2] 股权结构变化 -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突破5%的重要阈值[1] - 持股数量增加882,648股[2] - 权益披露日期为2025年9月11日[2]
百济神州(06160) - 翌日披露报表
2025-09-12 00:09
股份数据 - 2025年7月31日,港交所上市普通股已发行股份1,424,804,043股[3] - 2025年9月11日,港交所因股份奖励或期权发行新股818,506股,每股125.06港元[3] - 2025年9月11日,港交所上市普通股已发行股份1,425,622,549股[3] - 2025年7月31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普通股已发行股份115,055,260股[4] - 2025年9月11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普通股已发行股份无变动[4] - 2025年5月21日向子公司发行133,000,000股,截至9月11日29,781,817股已发行予承授人[4] 人员信息 - 呈交者为执行董事、主席兼CEO欧雷强[14]
百济神州(06160.HK)获The Capital Group增持88.26万股
格隆汇· 2025-09-11 23:27
公司股权变动 -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 于2025年9月9日以每股均价348.12港元增持百济神州88.26万股股份[1] - 本次增持涉及资金约3.07亿港元[1] - 增持后持股数量达77,379,268股,持股比例由4.96%上升至5.02%[1] 股东持股信息 -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 通过场内交易完成此次增持操作[1] - 披露日期范围为2025年8月12日至2025年9月12日[2] - 持股性质为长期投资(标注代码L)[3]
道指开盘涨0.2%,标普500涨0.3%,纳指涨0.4%
新浪财经· 2025-09-11 14:01
牛津工业业绩表现 - 公司股价上涨17.0% 因第二季度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1] Adobe产品动态 - 公司股价上涨1.1% 推出首个AI智能体套件产品 [1] 联合包裹评级调整 - 公司股价下跌1.8% 美国银行下调该股投资评级 [1] 百济神州行业影响 - 公司股价上涨3.2% 高盛认为美国拟加强审查中国创新药的政策影响有限 [1] 网易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上涨1.5% 昨日盘中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旗下《命运》手游连续多日占据美国iOS手游下载榜首位 [1]
9月11日南向资金净买入189.89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3:32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9月11日下跌0.43%至26086.32点 [1] - 南向资金通过港股通全天净买入189.89亿港元 [1] 交易规模 - 港股通全天合计成交金额达1722.14亿港元 [1] - 沪市港股通成交金额1037.37亿港元 净买入80.73亿港元 [1] - 深市港股通成交金额684.77亿港元 净买入109.16亿港元 [1] 个股交易活跃度(沪市) - 阿里巴巴-W成交额80.75亿港元居首 净买入29.46亿港元 股价上涨0.35% [1] - 美团-W成交额61.84亿港元 净卖出9.36亿港元 股价下跌5.06% [1] - 中芯国际成交额49.10亿港元 净买入4.17亿港元 股价上涨4.97% [1][2] 个股交易活跃度(深市) - 阿里巴巴-W成交额43.57亿港元居首 净买入7.84亿港元 [2] - 中芯国际成交额31.32亿港元 净买入5.15亿港元 [2] - 信达生物成交额25.38亿港元 净买入8.47亿港元 股价下跌2.51% [2] 重点个股资金流向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 沪市净卖出9.23亿港元 深市净卖出2.29亿港元 股价下跌0.63% [1][2] - 百济神州获深市净买入8.27亿港元 股价下跌6.92% [2] - 药明生物获沪市净买入3.39亿港元 股价下跌4.26% [2] - 长飞光纤光缆沪市成交18.94亿港元 股价大涨11.81% [2]
南向资金今日成交活跃股名单(9月11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3:13
南向资金整体流向 - 9月11日南向资金全天成交总额1722.14亿港元 其中买入成交956.01亿港元 卖出成交766.12亿港元 实现净买入189.89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成交金额684.77亿港元 净买入109.16亿港元 港股通(沪)成交金额1037.37亿港元 净买入80.73亿港元 [1]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阿里巴巴-W为当日成交额最高个股 达124.32亿港元 美团-W和中芯国际紧随其后 成交额分别为84.52亿港元和80.43亿港元 [1] - 南向资金净买入个股共10只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37.30亿港元居首 信达生物和中芯国际分别获净买入9.57亿港元和9.32亿港元 [1]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11.51亿港元 为当日净卖出金额最高个股 康方生物和美团-W分别遭净卖出3.90亿港元和9658.14万港元 [1] 重点个股资金动向 - 阿里巴巴-W连续15日获净买入 期间累计净买入371.43亿港元 中芯国际连续3日净买入 累计净买入15.76亿港元 [2] - 康方生物 腾讯控股和美团-W遭连续净卖出 累计净卖出金额分别为17.48亿港元 14.61亿港元和10.28亿港元 [2] - 百济神州获净买入8.27亿港元但股价下跌6.92% 石药集团获净买入2.67亿港元但股价下跌7.50% [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关联 - 阿里巴巴-W获大额净买入37.30亿港元 股价上涨0.35%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9.32亿港元 股价大幅上涨4.97% [1][2] - 腾讯控股遭净卖出11.51亿港元 股价下跌0.63% 美团-W遭净卖出9658.14万港元 股价下跌5.06% [1][2] - 信达生物获净买入9.57亿港元但股价下跌2.51% 药明生物获净买入3.39亿港元但股价下跌4.26% [2]
资金动向 | 北水净买入港股189.89亿港元,加仓阿里巴巴、信达生物
格隆汇· 2025-09-11 12:36
南下资金流向 - 南下资金净买入阿里巴巴-W 37.3亿港元,连续15日累计净买入371.4389亿港元 [1][4] - 净买入信达生物9.56亿港元,成交额19.04亿港元 [1][4] - 净买入中芯国际9.32亿港元,连续3日累计净买入15.7644亿港元,成交额49.10亿港元 [1][4] - 净买入百济神州8.26亿港元 [1] - 净买入泡泡玛特4.86亿港元,成交额16.59亿港元 [1][4] - 净买入药明生物3.39亿港元,成交额21.01亿港元 [1][4] - 净买入中国生物制药3.24亿港元 [1] - 净买入石药集团2.66亿港元 [1] - 净买入三生制药2.14亿港元 [1] - 净卖出腾讯控股11.51亿港元,连续3日累计净卖出14.6076亿港元,成交额26.33亿港元 [1][4] - 净卖出康方生物3.89亿港元,连续3日累计净卖出17.4844亿港元,成交额27.97亿港元 [1][4] 个股市场表现 - 阿里巴巴-W股价上涨0.4%,净买入额29.46亿港元,成交额80.75亿港元 [4] - 美团-W股价下跌5.1%,净卖出9.36亿港元,成交额61.84亿港元 [4] -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5.0%,净买入额4.17亿港元 [4] - 康方生物股价下跌4.3%,净卖出7.55亿港元 [4] - 腾讯控股股价下跌0.6%,净卖出9.23亿港元 [4] - 药明生物股价上涨4.3% [4] - 小米集团-W股价上涨0.6%,净买入0.44亿港元,成交额19.98亿港元 [4] - 信达生物股价下跌2.5%,净买入1.10亿港元 [4]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价上涨11.8%,净卖出0.57亿港元,成交额18.94亿港元 [4] - 泡泡玛特股价下跌0.7%,净买入4.87亿港元 [4] 公司动态与行业分析 - 阿里巴巴高德扫街榜上线单日用户超4000万人,大众点评8月日均活跃用户3260.57万人,高德成为线下本地服务主要入口,与饿了么、支付宝产生协同效应 [6] - 特朗普政府拟限制中国实验性药物,可能面临美国药企诉讼挑战 [7] - 中芯国际受益于AI算力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加速,半导体行业呈现AI驱动与自主可控双主线发展 [7] - 泡泡玛特万圣节新品与15周年纪念系列上市,圣诞销售旺季成为短期催化剂 [7] - 腾讯控股以5.5亿港元回购87.4万股,考虑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或为首次发行点心债 [8] 机构观点与评级 - 摩根大通维持阿里巴巴H股增持评级,目标价165港元 [6] - 瑞银重申泡泡玛特买入评级,目标价432港元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