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协鑫科技(03800)
icon
搜索文档
【生态环境周观察】阳光电源计划在埃及建厂;两大光伏龙头隆基、晶科达成专利诉讼和解;中东主权基金注资协鑫科技
搜狐财经· 2025-09-22 09:58
政策动态 - 中国发布光伏能耗强制性国标征求意见 涉及硅多晶和锗产品、晶硅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硅单晶及硅单晶片 单位产品能耗不达标企业将面临整改或关停 预计调整后硅料产能减少31.4% [3] - 英国公布《太阳能路线图》 目标2030年太阳能装机容量达45-47GW 理想情况下可能达到57GW [6] - 广州发布V2G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目标2025年底建成智能有序充电站600座 换电站130座 充电桩2.8万个 车网互动聚合资源达43万千瓦 V2G放电量目标2025年150万千瓦时 2026年200万千瓦时 2027年250万千瓦时 [5] - 生态环境部表示将持续促进"人与生物圈计划"和"昆蒙框架"协同增效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4] 企业合作与产能布局 - 阳光电源计划在埃及建设年产能10GW的储能电池工厂 推动产业本地化 [7] - 隆基绿能与晶科能源达成全球专利诉讼和解 签署核心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结束在多国的专利纠纷 [8][9] - 协鑫科技获得中东主权基金背景机构54.46亿港元战略投资 通过定向增发47.36亿股 资金将用于多晶硅产能结构调整和设立产业基金整合低效产能 [10] - 宁德时代与理想汽车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协议 将提供三元锂电池 M3P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等产品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 续航超500公里 预计明年批量供货 [11] 项目进展与技术发展 - 内蒙古能源乌拉特中旗150万千瓦风储基地投运 采用150台10兆瓦风电机组 年发电量54.4亿度 减少标准煤164万吨 二氧化碳排放498万吨 [12] -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导致加拿大北极海域面临外来物种入侵风险 发现致密纹藤壶遗传物质 [13]
交银国际:料协鑫科技(03800)受惠于硅多晶国家标准新规 列为首选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7:52
政策新规 - 国家标准委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对多晶硅能耗标准提出更严格要求 实施三级分级标准 较7月行业会议标准进一步收紧 [1] - 新规实施后未达三级标准企业需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达二级标准企业将被强制关停 [1] 产能影响 - 新规实施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从现有350万吨大幅减少至约240万吨 降幅达31.4% [1] - 政策展示政府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的决心 [1] 技术受益 - 能耗最低的颗粒硅生产技术商将受益 [1] - 协鑫科技(03800)被列为首选受益股 [1]
大行评级|交银国际:预计颗粒硅生产技术商将受惠于硅多晶国家标准新规 首选协鑫科技
格隆汇· 2025-09-22 03:42
政策新规 - 国家标准委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对多晶硅能耗标准提出更严格要求 能耗标准分为三级制 新规较7月行业会议时提出的标准进一步收紧 [1] - 新规实施后未能达到三级标准的企业须在限期内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达二级标准的企业将被强制关停 [1] 产能影响 - 新规实施后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从现有350万吨大幅减少至约240万吨 降幅达31.4% [1] 政策目标 - 政府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 推动光伏行业"反内卷" [1] 受益技术 - 能耗最低的颗粒硅生产技术商将受益 [1] 重点企业 - 协鑫科技被列为受益首选股 [1]
国际资本深度参与中国公司再融资凸显信心
证券日报· 2025-09-21 15:24
国际资本投资中国企业 - 协鑫科技获得无极资本7亿美元战略投资 [1] - 微盟集团获得无极资本2亿美元认购 [1] - 药明康德和比亚迪H股配售吸引多家海外机构参与 [1] 再融资投资特点 - 再融资以定向增发和配股方式进行 资金规模较大且设有严格锁定期 [1] - 对投资者尽调能力 资金实力和产业理解要求更高 [1] - 国际资本着眼于长期投资而非短期套利 看好中国企业基本面和成长潜力 [1] 外商投资政策支持 - 商务部 证监会和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鼓励外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2] - 《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 [2] - 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完善对外开放格局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通知便利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外汇资金使用 [2] - 国家外汇管理局允许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利润境内再投资 大幅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度 [2] 中国科技研发投入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4] -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4] -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 [4] - 524家中国大陆企业进入全球工业研发投入2000强 占上榜企业比重26.2% [4] - 高新技术企业超50万家 较2020年增加83% [4] 科技创新成果 - 在量子科技 生命科学 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 [4]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 [4] - 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十四位提升至2024年第十位 [4] 创新成果商业化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 多笔交易金额超过10亿美元 [5] - 部分药企通过创新药海外授权实现业绩大增 [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数量超过83个 合同金额合计近3.3亿元 [5] - 优必选和智元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公司相继斩获大单 [5] 国际资本角色转变 - 国际资本从财务投资者转向战略合伙人 融入中国经济创新发展 [5] - 除了资金注入 还在公司治理 技术合作和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为企业赋能 [5] - 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5]
光伏“反内卷”值得期待,多管齐下行业迎布局机遇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19 11: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光伏行业评级为"增持",认为当前处于底部区间,值得重点关注 [4] 报告核心观点 - 国家高度重视光伏行业恶性竞争现象,"反内卷"政策对板块产生积极影响 [4] - 通过行业整合、政策规范、需求端发力等多方面措施,光伏板块将迎来困境反转 [4] - 产业链价格有望上涨,带动基本面逐步改善 [2][4] - 光伏板块处于历史低位,随着政策和业绩拐点临近,估值有望改善 [4] 光伏是"反内卷"的重点行业 行业现状 - 光伏行业非理性竞争严重,2025年初至7月初产业链价格连续下跌10周,各环节价格均低于历史最低水平 [7] - 2024年光伏板块研发费用257.96亿元,环比下降8.6%;资产减值484.72亿元,同比增长45.1% [10] - 长期"内卷式"竞争导致行业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10] 政策推进 -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7] - 2025年8月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座谈会,部署规范光伏产业竞争秩序工作 [4][12]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和《价格法》修订为反内卷提供法律保障 [12][50] 出口情况 - 2024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320.3亿美元,同比下降33% [17] - 电池片出口额同比下降37.3%,出口量增长41.5%;组件出口额同比下降29.2%,出口量增长9.9% [17][20] - 机电商会发布自律倡议,反对不正当竞争,维护行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18] 多管齐下促进行业改善 行业整合与自律 - 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计570GW-630GW,对应组件需求684GW-756GW [22] - 多晶硅需求量约160-180万吨,可匹配700GW光伏需求 [22] - 行业整合计划出清120-130万吨产能,剩余产能降至200万吨左右 [30] - 头部企业现金成本范围2.5-3.9万元/吨,全成本3.8-5.2万元/吨 [30] 价格分析 - 多晶硅合理含税售价需达到4.7-6.5万元/吨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33] - 9月10日致密料价格4.7-5.2万元/吨,仍有上升空间至6.5万元/吨 [33] - 组件合理价格应达到0.83元/W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40] - 多晶硅价格从7月开始反弹,涨幅达36.9% [36] 政策规范 - 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明确低价倾销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标准 [50] - 多晶硅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标准拟修订,从≤7.5/8.5/10.5调整为≤5/6/7.5,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51] 需求端支持 - 机制电价政策为光伏项目收益提供稳定性,通过"多退少补"方式增厚发电收益 [52] - 截至9月4日,8地已出台正式稿,12省市处于征求意见阶段 [55] - 新技术加速应用,华能集团6GW组件采购对转换效率提出更高要求(23.8%及以上) [58] 光伏板块投资价值 估值水平 - 25Q2光伏设备板块公募基金持仓市值239.4亿元,占流通盘比例仅2.1%,回落至2018年水平 [4][59] - 光伏指数市净率处于历史15%分位,通威股份、隆基绿能、TCL中环分别处于21%、9%、12%历史分位 [61][63] 推荐标的 - 多晶硅企业: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关注新特能源 [4][64] - 储能企业:阳光电源、上能电气、德业股份、艾罗能源、固德威;关注通润装备、昱能科技 [4][64] - 各环节龙头:TCL中环、钧达股份、福斯特、福莱特、聚和材料;关注爱旭股份、弘元绿能、双良节能 [4][64] - 组件一体化: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阿特斯、天合光能、横店东磁 [4][64]
交银国际:多晶硅能耗新国标大幅收紧 行业产能或关停超30%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7:37
多晶硅能耗新国标收紧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硅多晶和锗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征求意见稿 棒状硅1/2/3级综合能耗标准为5/5.5/6.4 kgce/kg 颗粒硅为3.6/4.0/5.0 kgce/kg [1] - 新标准相比7月24日行业会议透露的5/6/7.5 kgce/kg版本大幅收紧 现有企业需符合3级标准 新建或改扩建企业需符合2级标准 [1] 行业产能影响 - 新国标实施后不符合3级标准企业将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未达标企业将被关停 [2] - 中国内地多晶硅有效产能将从350万吨降至240万吨 减少31.4% [2] - 产能仍超出2026年预计需求150万吨约60% 但产能过剩程度大幅缓解 [2] - 受影响产能目前绝大多数处于停产状态 标准有12个月过渡期 对短期供应影响较小 [2] 新增产能限制 - 预计仅协鑫科技和通威股份符合2级及以上标准可新增产能 未来行业新增产能将十分有限 [2] 行业政策导向 - 多晶硅能耗标准超预期收紧反映政府对光伏行业反内卷的坚定决心 以提高技术标准作为淘汰落后产能主要手段 [3] - 继续看好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 首选能耗最低的颗粒硅龙头协鑫科技 [3]
协鑫科技(3800.HK):引入战略投资者 增资约7亿美元
格隆汇· 2025-09-19 04:36
战略融资协议 - 公司与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 通过定向增发配售约47.36亿股 每股价格1.15港元 募集资金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1] - 认购股份相当于扩大后总股本的14.26% 无极资本具有中东主权基金背景 双总部设于香港和阿布扎比[1] - 融资资金将用于强化收储资金储备 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以及优化资本结构和补充营运资金[1] 资金用途与业务发展 - 资金重点投向三个方面:供给侧改革资金储备 硅烷气第二曲线发展 以及资本结构优化[1] - 硅烷气产能全球第一 主要用于半导体、光伏和锂电领域 旨在实现海外替代[1] - 公司颗粒硅成本与能耗优势显著 市占率有望稳步提升[1][2] 行业供给侧优化 - 硅料是光伏反内卷的核心环节 Q4供给侧优化可期 价格仍有向上空间[2] - 能耗管控加强 国家标准委收严硅料能耗标准 各地需在9月底报送能耗结果 高能耗产能或面临管控整改[2] - 产能收储与市场化减产并行 Q4枯水期企业开工率下降 低开工率导致单位折旧和费用上升 可能推动价格回升[2] 盈利与估值展望 - 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3.04亿元、12.76亿元和21.40亿元[2] - 基于2026年45倍PE估值 结合港元兑人民币汇率1:0.91 维持目标价2.22港元[2] - 行业自律效果良好叠加供给侧政策落地 公司盈利弹性较大 半导体和钙钛矿IPO可能贡献投资收益[1][2]
交银国际:看好内地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 首选协鑫科技
智通财经· 2025-09-19 03:31
行业政策 - 多晶硅能耗标准超预期收紧 反映出政府对光伏反内卷的坚定决心 并以提高技术标准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主要手段 [1] - 棒状硅1/2/3级综合能耗标准定为5/5.5/6.4kgce/kg 相比7月会议透露的5/6/7.5kgce/kg进一步大幅收紧 [1] - 标准正式实施后 不符合3级标准的企业将被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符合2级标准的企业将被关停 [1] 行业影响 - 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 相比已建成产能350万吨大幅减少31.4% [1] - 继续看好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 [1] 公司观点 - 首选能耗最低的颗粒硅龙头协鑫科技(03800) [1]
交银国际:看好内地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 首选协鑫科技(03800)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03:26
行业政策变化 - 多晶硅能耗标准超预期收紧 棒状硅1/2/3级综合能耗标准分别定为5/5.5/6.4 kgce/kg 较7月会议透露的5/6/7.5 kgce/kg进一步大幅收紧[1] - 新标准实施后不符合3级标准企业将限期整改 逾期未改或整改后未达2级标准的企业将被关停[1] - 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从350万吨降至约240万吨 大幅减少31.4%[1] 政策影响分析 - 能耗标准收紧反映政府对光伏行业"反内卷"的坚定决心 通过提高技术标准淘汰落后产能[1] - 继续看好光伏行业"反内卷"推进进程[1] 企业投资机会 - 首选能耗最低的颗粒硅龙头企业协鑫科技(03800)[1]
协鑫科技拟募资逾50亿港元 将设专项基金整合低效低质产能
中国经营报· 2025-09-18 12:47
战略融资 - 公司通过定向增发约47.36亿股募集54.46亿港元(约7亿美元)资金 与无极资本达成战略融资协议 [2] - 融资用途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资金储备 以及推进多晶硅产能结构性调整 [2] - 双方将联合发起设立专项产业基金 聚焦整合行业内低效低质过剩产能 通过市场化收购、专业化重组及创新性升级推动资源向高质量产能集中 [2] 反内卷行动 - 公司积极推进多晶硅领域供给侧改革 支持光伏行业反内卷 [2] - 头部企业正牵头推进多晶硅收储计划 践行反内卷行动 [2] - 多晶硅限价限产、能耗管控、收储并购等措施相继推出 多晶硅价格出现快速反弹 释放供需格局改善信号 [2] 能耗新规影响 - 多晶硅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新规发布 规定现有限定值和新建准入值 不符合新标产能有望退出市场 [3] - 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降至约240万吨/年 较2024年底下降16.4% 与已建成装置产能相比减少31.4% [3] - 能耗新标严格执行将实质性改善多晶硅供需格局 [3] 第二增长曲线 - 融资将用于强化以硅烷气为核心的第二曲线 公司拥有全球第一的硅烷气产能和产量 [3] - 硅烷气需求提升源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对电子特气需求增加、TOPCon电池向BC电池转型、锂电行业固态/半固态电池应用及显示面板对高品质要求 [3] - 通过硅烷气打造新增长极 形成颗粒硅、硅烷气等多业务协同发展格局 [4]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57.35亿元 净亏损17.76亿元 [5] - 同期EBITDA约3.8亿元 同比增长325.8% [5] - 颗粒硅平均生产现金成本(未含税)降至25.31元/公斤 较一季度降低6.5% [5] 行业展望 - 随着生产成本持续降低和产业链价格企稳回升 公司有望在多晶硅企业中率先实现扭亏为盈并获得超额收益 [5] - 多晶硅领域仍普遍呈现亏损局面 降本增效成为企业应对市场竞争和提升利润的重要措施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