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体育(02020)

搜索文档
厦门首富,投了一家韩国独角兽
36氪· 2025-09-03 04:22
合资公司成立 - 安踏集团与韩国时尚集团MUSINSA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MUSINSA中国",安踏持股40%,MUSINSA持股60% [1][2] - 合资公司将主导自有品牌"MUSINSA STANDARD"和多品牌集合店"Musinsa Store"等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1][2] - 交易尚待监管机构批准,预计2025年9月底前完成 [2] MUSINSA业务规模与估值 - MUSINSA是韩国最大时尚电商平台,2023年估值超10亿美元,成为韩国首家时尚独角兽 [2] - 2023年7月C轮融资后估值约3.5万亿韩元(约197亿元人民币) [2] - 2024年平台年交易额突破4万亿韩元(约204.8亿元人民币) [2] - 平台汇聚约8000至10000个品牌,拥有1600万会员 [3] MUSINSA商业模式与扩张计划 - 商业模式为"平台+自有品牌"双轮驱动,平台端包括MUSINSA主站、29CM等,自有品牌端2017年推出Musinsa Standard [3][6] - 2021年起加速海外扩张,进入日本、中国香港等11个市场 [3] - 计划以中国市场为核心,2030年前在华开设100家门店,目标中国区销售额52亿元人民币 [3] 目标客群与产品定位 - 主要面向10-30岁追求街头、休闲、当代时尚的年轻人 [4] - 价格带集中在30-70美元(约200-500元人民币),少量设计师款约150美元(约1000元人民币) [4] - 依托早期球鞋社区数据实现"设计师直连制造"的高效供应链,月活跃用户300万 [4] 线下业务与用户数据 - 韩国现有仓储式集合店Musinsa Store与自营品牌店,累计进店人数2024年超1000万人次 [7][9] - 首尔圣水洞门店中国游客交易额单季暴涨257% [9] - 2022年试水直播电商,单天销售额冲至10亿韩元 [7] 战略协同与投资逻辑 - 安踏通过合资公司以轻资本方式切入潮流服饰市场,直接分享千亿级增量蛋糕并触达Gen-Z客群 [5] - 安踏以约2.64亿元收购MUSINSA 1.7%股权,再用40%合资比例锁定中国区运营权,控制投资风险 [5] - 安踏成熟的DTC、供应链等全价值链能力可降低MUSINSA在华扩张成本,加速盈利兑现 [5] 运动品牌升级路径 - 品牌升级需从文化叙事、科技产品、DTC渠道、可持续体系到全球化路径全面落地 [11][14] - 安踏2024年靠DTC模式实现全年营收7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 [12] - 全球化需先聚焦东欧、东南亚等竞争较弱市场,再通过文化输出提升品牌影响力 [14]
安踏体育(02020.HK):户外品牌增长靓丽 精细化运营管理效果显现
格隆汇· 2025-09-03 03: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85.44亿元,同比增长14.3% [1] - 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同比下降8.9%,但剔除Amer上市一次性收益影响后实际同比增长14.5% [1] - 拟派中期股息137港分/股,派息率达50.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09.31亿元,期末净现金余额315.39亿元 [4] 分渠道表现 - 电商渠道收入同比增长17.6%,占集团收入比重提升1.0个百分点至34.8% [1] - 安踏品牌电商收入61.3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该品牌收入36.2% [2] - 安踏DTC渠道收入94.13亿元,同比增长5.3%,传统批发渠道收入下降10.6% [2] 品牌细分表现 - 安踏品牌收入169.5亿元,同比增长5.4%,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23.3% [2] - FILA品牌收入141.8亿元,同比增长8.6%,经营利润率27.7% [3] - 其他品牌(迪桑特/可隆等)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61.1%,经营利润率大幅提升3.3个百分点至33.2% [3] 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 整体毛利率63.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电商业务及鞋类产品占比提升影响 [4] - 销售费用率34.4%,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广告推广费用率下降0.9个百分点至6.6% [4] - 存货周转天数136天,同比增加22天 [4] - 安踏品牌毛利率54.9%(降1.7个百分点),FILA毛利率68.0%(降2.2个百分点),其他品牌毛利率73.9%(升1.2个百分点) [2][3] 门店网络布局 - 安踏成人门店7187家(净增52家),儿童门店2722家(净减62家) [2] - FILA门店2054家(净减6家),其中大货门店1266家(净增2家) [3] - 迪桑特门店241家(净增15家),可隆门店199家(净增8家) [3]
安踏体育(2020.HK):H1户外品牌表现优异 多品牌拓展细分市场
格隆汇· 2025-09-03 03: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4.3%至385.4亿元 经营利润同比增长17.0%至101.3亿元 归母净利润70.3亿元 [1] - 可比口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 不包含分占联营公司损益和亚玛芬上市一次性利得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1%至66.0亿元 [1] - 集团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归母净利率18.2%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 可比口径下持平 [2] 品牌运营 - 安踏品牌收入同比增长5.4%至169.5亿元 毛利率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至54.9% 经营利润率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至21.0% [1] - FILA品牌收入同比增长8.6%至141.8亿元 毛利率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至68.0% 经营利润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25.3% [1] - 其他品牌收入同比增长61.1%至74.1亿元 毛利率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至73.9% 经营利润率同比上升3.3个百分点至33.2% [1] 渠道发展 - 电商收入同比增长17.6% 占比34.8%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2] - 安踏成人门店7187家较年初增加52家 儿童门店2722家较年初减少62家 [2] - FILA大货门店1266家较年初增加2家 FILA Fusion门店198家减少8家 FILA Kids门店590家持平 [2] 费用管理 - 销售费用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率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财务费用率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2] - 员工成本比率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至15.7% 广宣开支比率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6.6% 研发成本比率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至2.6% [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89.9亿元、870.8亿元、953.8亿元 同比增长11.5%、10.2%、9.5% [3]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0亿元、151.1亿元、170.3亿元 同比变化-13.4%、+11.9%、+12.7% [3] - 预计EPS分别为4.81元、5.38元、6.07元 [3]
安踏体育(02020.HK):运营能力铸就增长势能 全球化打开长期空间
格隆汇· 2025-09-03 03:07
行业趋势 -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 疫情前复合增速达17% 渗透率从2010年7.3%提升至2024年15.3% [1] - 行业经历三轮增长周期:2008-2010年专业运动与运动休闲共同崛起 2014-2019年高端运动时尚风潮兴起 2021年至今专业与户外运动主导多元化发展 [1] - 欧美以大众运动及硬核户外为主 日韩侧重时尚运动 中国市场品牌集中度高且多元化发展趋势延续 [1] 公司概览 - 公司2024年收入708亿元 毛利率高达62% 旗下三大品牌群包括专业、户外、时尚协同发展 [2] - 安踏主品牌定位大众专业运动 FILA以全直营模式运营 迪桑特与可隆高速增长 [2] - 通过收购MAIA ACTIVE、狼爪扩充品牌矩阵 与亚玛芬体育形成全球化双轮驱动 [2] 品牌竞争力 - 休闲需求专业化:安踏主品牌以科技赋能大众商品 依托高效零售体系和性价比优势 [3] - 专业需求细分化:安踏跑鞋/篮球鞋矩阵覆盖竞速至大众需求 迪桑特聚焦滑雪/高尔夫装备 始祖鸟与萨洛蒙满足户外极限需求 [3] - 社交需求运动化:FILA借联名强化时尚调性 迪桑特以会员分层运营绑定高端客群 始祖鸟采用奢侈品策略 萨洛蒙跨界打造潮流爆款 [3] 成长空间 - 品牌矩阵化是中期提升市场份额主要抓手 始祖鸟与萨洛蒙带动国内冲锋衣、户外鞋等品类市场翻倍增长 [4] - 旗下品牌社媒互动量2025年同比增80%-200% 抖音搜索指数持续攀升 [4] - 海外运动市场规模为中国6倍 始祖鸟/萨洛蒙/威尔胜全球搜索指数年增显著 出海成功有望复制国际品牌估值溢价 [4] 盈利预测 - 安踏主品牌通过拉宽价格带和多元化渠道模型 驱动中高单位数复合增速和稳定利润率 [5] - FILA品牌聚焦优雅运动实现稳健增长 迪桑特/可隆等其他品牌预计维持30%以上复合增速 [5] - 亚玛芬贡献净利润从今年10亿元以上快速增长到第三年超20亿元 [5]
纺织服饰行业2025H1总结:运动户外景气成长,服饰制造格局优化
国盛证券· 2025-09-03 01:20
行业投资评级 - 纺织服饰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10] 核心观点 - 运动户外景气成长,服饰制造格局优化,港股运动鞋服板块基本面表现稳健,A股品牌服饰收入平稳但利润承压,服饰制造受关税政策扰动,黄金珠宝需求偏弱但具备产品力公司表现突出[1][2][3][4][15][17] H股运动鞋服 - 2025H1运动鞋服重点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1%至659亿元,扣除一次性收益和亏损后归母净利润增长8.2%至105.4亿元[1][20] - 渠道端门店数量保持平稳,加大差异化门店拓展力度,如安踏冠军店、超级安踏,361度超品店等[1][28] - 产品端聚焦跑步赛道强化跑鞋性能,逐步布局户外新品类,李宁跑步流水增长15%,安踏集团其他品牌分部流水增长65%~70%[1][18][33] - 2025H1毛利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56.6%,净利率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至16%,剔除一次性因素后净利率基本平稳[22] - 截至2025H1末存货同比增长21.5%至169.8亿元,终端库销比保持在4-5的健康水平[24] A股品牌服饰 - 2025H1收入同比-0.1%,归母净利润同比-17.5%,其中Q1/Q2收入同比分别-2.6%/+2.9%,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9.7%/-29.8%[2][40] - 毛利率为57.9%,同比+0.6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37.1%,同比+3.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0.2%,同比-2.6个百分点[2][58] - 库龄结构正常,折扣压力较小,2025H1存货周转天数258天,同比+15.5天,资产减值损失占收入比例约2.2%[53] - 加盟渠道弱于直营,家纺品类需求稳定,时尚休闲服饰公司运营分化[2][59] - 展望2025H2,费用率及利润率同比压力或有减轻[2][40] 服饰制造 - 2025H1纺织制造重点公司收入同比+2.7%,归母净利润同比-9.8%,其中Q1/Q2收入同比分别+1.1%/-0.6%,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17.7%/-6.4%[3][73] - 成衣制造龙头表现优于行业,申洲国际/华利集团/晶苑国际收入同比分别+15%/+10%/+11%[3][73] -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扰动行业格局,2025年1~6月美国从中国进口服装同比-18%,从越南/印度/孟加拉国/柬埔寨进口同比分别+19%/16%/25%/24%[3][83] - 毛利率为22.1%,同比+0.1个百分点,净利率为8.7%,同比基本持平[78] - 具备一体化和国际化产业链的龙头公司预计享受份额提升[3][101] 黄金珠宝 - 2025H1居民金饰需求较弱,Q1/Q2金饰消费量同比-27%/-24%[4][17] - 板块公司业绩分化,老凤祥/周大生归母净利润同比-13.1%/-1.3%,老铺黄金/潮宏基归母净利润同比+285.8%/+44.3%[4][17] - 当前市场竞争以产品力和品牌力为核心要素,品牌公司加大产品开发和推广力度[4][17] 投资建议 - 港股运动鞋服推荐安踏体育(2025年PE 18倍)、李宁(2025年PE 19倍)、特步国际(2025年PE 12倍),关注滔搏和波司登[5][38] - A股品牌服饰推荐海澜之家(2025年PE 14倍)、稳健医疗(2025年PE 23倍),家纺板块关注罗莱生活(2025年PE 14倍)[5][70] - 纺织制造推荐申洲国际(2025年PE 13倍),关注华利集团(2025年PE 17倍)和伟星股份(2025年PE 19倍)[5][104] - 黄金珠宝关注周大福(FY2026 PE 19倍)、潮宏基(2025年PE 27倍)[5] 行业走势 - 纺织服饰行业走势数据涵盖2024年9月至2025年8月,与沪深300对比显示行业表现[7]
运动童装,不再只讨好“爸妈”
36氪· 2025-09-02 23:26
行业趋势:运动童装市场聚焦青少年群体 - 运动品牌在童装市场越来越多使用“少年”“Youth”等特指青少年的词语,替代“儿童”“Kids”等传统称谓 [1] - 李宁青少运动店、斯凯奇Youth少年概念店相继开出,特步儿童正式更名为“特步少年” [1] - 运动品牌童装业务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安踏儿童全年流水突破100亿元,成为运动行业首个百亿儿童品牌 [1] - 过去运动童装客群年龄跨度超过十岁,如今基于不同年龄段群体在兴趣爱好、功能需求和消费决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 - 运动品牌拥抱“少年”存在人口红利、市场变化和行业纵深突破等多重原因 [1] 消费群体变化:α世代拥有独立决策权和潮流敏感度 - 运动品牌将3岁前定义为婴幼儿、6岁前为小童、7岁以上为中大童,资源向基数更大的青少年群体倾斜 [2] - α世代(2010年后出生)儿童在消费决策中参与占比超过60%,父母完全决策不到30% [2] - 青少年对成人潮流风向变得敏锐,如竞速跑鞋顶碳技术和Sabrina系列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 [4] - 青少年消费出现喜好细分化、运动场景复杂化、功能需求专业化等趋势 [5] - “精致育儿”概念流行推动消费侧进步,倒逼品牌深层变革 [5] 渠道策略:线下成为青少年生意主要承接地 - 安踏CEO徐阳表示将儿童和婴幼童业务分开,前者放在线下做好店效,后者做成线上门店 [6] - 不同于成人生意向线上倾斜的趋势,线下逐渐成为青少年生意主要承接地 [6] - 运动品牌出现超级店、球鞋店、单一运动专门店、性别店、博物馆店等多种店型 [8] - 李宁落地青少运动店,特步升级为“特步少年”,斯凯奇Youth预计全国布局40多家门店 [8] - 安踏发布少年店、校园店等面向青少年的店型,安踏校园已有44家店 [8] 产品与门店创新:扩大年龄覆盖和细分场景 - 运动品牌将产品线扩宽至16岁左右,李宁青少运动店聚焦13-18岁中学生群体 [8] - 运动服装尺码覆盖至175公分,鞋码拓宽至42码,达到成年人可穿尺寸 [9][11] - 安踏校园店和361°儿童超品店面积远大于普通门店,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 [11] - 安踏少年店包含艺术体操、花滑、击剑、滑雪等小众运动服饰和装备 [12] - 户外品牌The North Face、Helly Hansen和迪桑特等开始布局童装产品和门店 [12] 门店升级:场景化、专业化和科技化 - 品牌围绕具体运动项目构建专属场景,如FILA KIDS以网球、高尔夫搭建场景 [14] - 安踏儿童将变形金刚、奥特曼等IP合作款集中形成“IP区” [14] - 产品更加注重功能性和专业性,碳板用于儿童跑鞋、Vibram大底用于儿童越野鞋 [16] - 安踏要求成人业务专业篮球鞋从33码开始做,儿童店销售业绩计入成人业务 [17] - 特步在近500家门店引入AI智能检测仪,提供足弓测试、选鞋配垫等服务 [19] - 耐克儿童“好动体验店”打造草地、田径场地等多场景试鞋环境 [19][21]
港股运动鞋服四巨头:营收普增利润分化,折扣战致毛利率承压
36氪· 2025-09-02 23:26
营收表现与增长趋势 - 四大运动品牌2025年上半年营收均实现增长 安踏体育以385.4亿元领跑行业 增速达14.26% 李宁 特步国际 361度营收分别为148.2亿元 68.38亿元 57.05亿元 增速依次为3.29% 7.14% 10.96% [2] - 过去三年中报周期除安踏外均呈现增速下滑 特步国际从14.76%降至7.14% 361度从18.00%波动降至10.96% 李宁从12.98%降至3.29% [2] - 安踏体育连续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但主品牌与FILA增速降至个位数 超10%整体增速主要由迪桑特 可隆等户外品牌拉动 [2] 线上渠道发展 - 线上渠道成为共同增长亮点 安踏体育 李宁 361度线上营收增速分别为17.6% 7.4% 45% 特步主品牌电商占比超30% [2] - 线上业务已成为重要营收支柱 安踏体育 李宁 361度线上营收占比分别为34.8% 29% 31.8% [3] - 线上扩张拖累毛利率 安踏体育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37% 特步主品牌毛利率降0.3个百分点 李宁毛利率下降0.4个百分点至50.04% [3] 毛利率与成本结构 - 361度毛利率逆势增长0.2个百分点至41.5% 但通过"以价换量"策略实现 成人及儿童服装平均批发售价分别下调4.5%和6.3% 销量增长4.2% [3] - 线上业务成本大幅增加 361度销售费用率提升0.34个百分点至17.67% 电商平台佣金和费用同比增长45.3%至1.21亿元 物流开支增40.2%至1750万元 [4] - 线上获客成本非固定且转化率走低 导致服饰品牌线上业务毛利率难以提升 与线下刚性成本结构形成对比 [4] 净利润表现 - 净利润呈现分化态势 李宁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同比减少10.99% 安踏体育归母净利润70.31亿元同比下降8.9% [5] - 若剔除2024年Amer Sports上市权益摊薄利得 安踏体育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5% 但较2024年同期62.62%增速大幅回落 [5] - 361度净利润8.58亿元同比增长8.61% 低于去年同期12.23%的增速 [5] 产品专业化升级 - 跑鞋市场竞争激烈 四大品牌均依托原创研发打造核心IP并持续迭代 安踏C系列 李宁飞电系列 特步竞速160X系列 361度飞燃系列 [7] - 品牌聚焦细分场景与人群 推出精准细分款跑鞋 如安踏马赫5se适配夏季短训 李宁飞电5C定位国民碳板赛训鞋 [7] 渠道战略转型 - "开大店"成为行业共同选择 旗舰店面积普遍超1000平方米 布局核心商圈或运动主题街区 [8] - 大店功能转向"体验+服务+社交"复合模式 安踏"超级安踏"整合多品类 李宁旗舰店设智能跑步体验区 特步X—STREET设DIY定制专区 361度侧重全家庭运动场景 [8]
智通ADR统计 | 9月3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22:42
恒生指数ADR表现 - 恒生指数ADR收报25485.70点 较前日下跌10.85点 跌幅0.04% [1] - 当日最高价25496.61点 最低价25284.62点 振幅0.83% [1] - 成交量达9584.38万股 平均交易价格25390.61点 [1] 蓝筹股ADR价格差异 - 汇丰控股ADR报100.038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99.75港元溢价0.288港元 [2][3] - 腾讯控股ADR报603.227港元 较港股收盘价600.50港元溢价2.727港元 [2][3] - 香港交易所ADR报451.64港元 较港股443.60港元溢价8.04港元 溢价幅度最大 [3] 金融板块ADR表现 - 建设银行ADR报7.684港元 较港股7.70港元折价0.016港元 [3] - 工商银行ADR报5.811港元 与港股5.81港元基本持平 [3] - 招商银行ADR报48.146港元 较港股48.16港元微跌0.014港元 [3] 科技股ADR价格对比 - 阿里巴巴ADR报135.185港元 较港股134.70港元溢价0.485港元 [3] - 京东集团ADR报123.252港元 较港股119.60港元溢价3.652港元 [3] - 网易ADR报211.863港元 较港股213.80港元折价1.937港元 [3] 消费及医药板块表现 - 小米集团ADR报56.030港元 较港股55.85港元溢价0.180港元 [3] - 百济神州ADR报199.370港元 较港股202.80港元折价3.430港元 [3] - 安踏体育ADR报93.577港元 较港股93.30港元溢价0.277港元 [3]
港股运动鞋服四巨头:营收普增利润分化 折扣战致毛利率承压
经济观察报· 2025-09-02 11:42
行业竞争与财务表现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折扣力度普遍加大 影响利润增速和毛利率 [2][3] - 2025年上半年四大运动品牌营收均增长但利润分化:安踏体育营收385.4亿元(增速14.26%)、李宁148.2亿元(增速3.29%)、特步国际68.38亿元(增速7.14%)、361度57.05亿元(增速10.96%) [4] - 过去三年中报周期除安踏外其余三家增速下滑:特步从14.76%降至7.14%、361度从18%波动降至10.96%、李宁从12.98%降至3.29% [4] 线上渠道影响 - 线上渠道成为共同增长亮点:安踏线上增速17.6%、李宁7.4%、361度45% 特步主品牌电商占比超30% [4] - 线上业务占比提升但拖累毛利率:安踏毛利率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37%、李宁下降0.4个百分点至50.04%、特步主品牌下降0.3个百分点 361度逆势增长0.2个百分点至41.5%但通过降价策略实现(成人服装批发价降4.5% 儿童降6.3%) [5] - 线上扩张导致销售费用率上升:361度销售费用同比增13.2%至10.37亿元 电商平台佣金增45.3%至1.21亿元 物流开支增40.2%至1750万元 [6] 净利润表现 - 净利润增长放缓或下滑:李宁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同比减少10.99%)、安踏70.31亿元(同比下降8.9% 若剔除亚玛芬权益摊薄影响则同比增长14.5%)、361度8.58亿元(增速8.61% 低于去年同期12.23%) [7] 产品与渠道战略 - 跑鞋市场竞争激烈 品牌依托原创研发打造IP系列:安踏C系列、李宁飞电系列、特步竞速160X系列、361度飞燃系列 并推出细分场景款(如安踏马赫5se、李宁飞电5C) [9] - "开大店"成为渠道升级共同选择:旗舰店面积超1000平方米 功能从销售转向"体验+服务+社交"复合模式(安踏超级店、李宁中心旗舰店、特步X-STREET、361°超品店) [10]
安踏体育(02020):收入利润双增长,户外板块持续贡献高增长
国证国际· 2025-09-02 11:07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116港元 [1][4][7] 核心观点 - 2025H1收入同比增长14.3%至385.44亿元 股东应占溢利(不包括Amer上市利得影响)同比增长14.5%至70.3亿元 [1][2] - Amer实现扭亏 贡献利润约4.3亿元(24H1为亏损0.2亿元) [1][2] - 宣派股息1.37港元/股 股息率约50% [1] - 上调2025-2027年EPS至4.84/5.36/5.88元 参考2025年22倍PE估值 [1][4] 财务表现 - 毛利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63.4% 剔除Amer上市利得影响的归母净利润率18.2%同比持平 [2] - 2025E营业收入预计789.67亿元 同比增长11.5% [5][12] - 2025E扣非归母净利润135.82亿元 同比下降12.9% [5][12] - ROE预计从2024A的25.4%降至2025E的19.2% [13] 品牌分部表现 - 安踏主品牌收入169.5亿元同比增长5.4% 毛利率下降1.7个百分点至54.9% 经营利润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至23.3% [2] - FILA收入141.8亿元同比增长8.6% 毛利率下降2.2个百分点至68.0% 经营利润率下降0.9个百分点至27.7% [3] - 其他品牌收入74.1亿元同比增长61.1% 毛利率提升1.2个百分点至73.9% 经营利润率提升3.3个百分点至33.2% [3] 业务战略 - 安踏主品牌打造多店型策略 安踏冠军针对中高收入人群 ANTA SNEAKERVERSE针对年轻潮流群体 超级安踏聚焦重性价比人群 [2] - 迪桑特和可隆为代表的高端户外板块同店增长快速 迪桑特持续迭代线下高端零售模式 可隆坚持高端户外定位并加大南方市场投入 [3]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94.85港元 总市值2662.64亿港元 [7] - 2025E市盈率17.95倍 市净率3.27倍 [5] - 2025E股息收益率2.2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