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00966)

搜索文档
引导长期稳健投资 险资长周期考核指标权重达70%
证券日报· 2025-07-13 15:53
政策发布与背景 - 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国有商业保险公司2025年度绩效评价据此执行,其他商业保险公司可参照执行 [1] - 《通知》是对此前一系列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有关要求 [1] - 多家国有保险公司表示《通知》有利于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压舱石"作用 [1] 考核方式调整 - 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 - 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和5年周期指标的计算权重分别为30%、50%和20%,长周期指标权重合计达70% [2] - 长周期考核机制将显著降低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对国有险企的影响,提升险企对市场波动的容忍度 [2] 行业影响与公司反应 - 中国太平集团表示《通知》有助于保险机构淡化短期业绩考核,聚焦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的优势 [2] - 中国人保认为加强长周期考核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加大权益市场布局,提升对投资收益短期波动的包容性 [3] - 中国人寿集团表示《通知》有利于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助力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4] 投资管理要求 - 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完善内部中长期考核机制 [5] - 中国人寿集团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长期稳健投资相关要求,积极发挥好头雁引领作用 [5] - 中国太平集团表示将持续优化以长期价值投资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提升专业能力和风控水平 [5] 监管趋势与市场展望 - 监管部门近年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动作频频,包括上调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上限至50% [6]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年内开展第二批、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批复试点资格总金额1720亿元 [6] - 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调降10%,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更大规模的长钱入市值得期待 [6]
保险行业点评:“1+3+5”长周期考核背后的深意
民生证券· 2025-07-13 08: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7月11日财政部下发《通知》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指标考核方式,自开展2025年度绩效评价工作开始执行,增设长周期考核指标引导长期稳健投资 [3] - 《通知》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调整为“当年+3年+5年”相结合,权重设定为30%、50%、20%;(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3年+5年”指标相结合,权重设定分别为50%、30%、20% [4] - 《通知》引领新的险资投资范式,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增厚长期稳定收益,红利策略和被动策略有望得到进一步重视,长期股权投资或有望得到更多实践 [5] - 长端利率中枢下行和鼓励险资长期资金入市背景下,险企有望加大权益投资提升投资弹性,《通知》的长周期考核有望引导险资着眼长期稳健收益,为资本市场提供增量资金,助力权益市场稳定,长期来看险资有望受益权益市场发展,头部险企更为受益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5年7月11日财政部下发《通知》,调整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相关经营指标考核方式,自开展2025年度绩效评价工作开始执行 [3] 增设长周期考核指标 - 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经营效益考核占比25%,主要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分红上缴比例三大指标,分别占比10%、8%、7% [3] - 《通知》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净资产收益率两大指标进行调整,形成“1+3+5”考核模式 [3] 指标调整情况 -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调整为“当年+3年+5年”相结合,权重设定为30%、50%、20%,占比总考核权重分别为1.6%、2.4%、4% [4]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3年+5年”指标相结合,权重设定分别为50%、30%、20%,占比总考核权重分别为5%、3%、2% [4] 投资范式变化 - 伴随《通知》发布,险企投资或更重视绝对收益回报水平,投资方式有望实现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结合,红利策略和被动策略重要性有望提升,长期股权投资或有望得到更多实践 [5] 投资建议 - 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太保、中国平安、阳光保险、中国太平 [6]
《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点评:拉长考核期限,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泰证券· 2025-07-12 13: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将引导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稳健经营 防止因单纯考核年度目标出现突增业绩、忽视风险的短期行为[5] - 《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稳定大市 拉长考核久期可在投资端引导险资“风物长宜放眼量”[5] - 拉长考核周期有助于险资长线长投 红利板块符合险资选股偏好 预计中小机构将逐步加大FVOCI权益工具的配置 红利资产有望迎来增量资金[5] - 《通知》有望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 间接提高险企提高权益配置比例的容忍度 建议关注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友邦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对中国人保(集团)、中国人寿(集团)等商业保险公司下发 以进一步加强长周期考核 并对其投资管理提出相关要求[5] 政策边际变化 - 此前《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明确保险类金融企业考核指标包括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指标、发展质量指标、风险防控指标、经营效益指标 本次调整将经营效益类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方式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相结合 权重分别为30%/50%/20% 同时强调国有商业保险公司要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等[5] 新准则影响 - 6月12日 财政部联合金监总局发布通知 明确除确有困难需暂缓执行的保险公司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他企业应自2026年1月1日起执行新保险合同会计准则 随着新准则全面实施 财政部对国有保险公司的考核有望全面拥抱新准则 《通知》有利于引导保险资金稳定大市 降低新准则下权益资产对利润表冲击给短期考核带来的负面影响[5] 险资投资情况 - 1Q25险资新进前十大流通A股行业集中在银行、通信等30个行业 1Q25保险资对股票配置比例稳步提升 截止1Q25末 产寿险公司合计持有股票余额达2.8万亿元 占比为8.4% 较2024年末季度环比增长16.0% 同期沪深300指数涨跌幅仅为 -2.8% 险资增配权益加仓高股息红利板块得到验证[5]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情况 - 三批次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合计规模达2220亿元 涉及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等多家险企 各批次有不同的投资方式和规模安排[12] 指数表现 - 2025年年初至7月11日 中泰非银重仓保险股指数表现显著跑赢大市 绝对收益率为13.17% 相对收益率为11.14% 保险股具备双面红利股属性[5]
超预期!迎来更大力度长周期考核,险资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7-11 15:30
财政部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 - 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自2025年7月11日起施行 [2] - 考核方式三大变化:新增5年周期指标考核、当年指标权重从50%降至30%、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实施长周期考核 [4][5] - 5年、3年、当年指标权重分别为20%、50%、30%,长周期指标合计权重达70% [4][9] 考核周期拉长 - 首次引入5年周期指标,相较此前3年以上考核周期进一步拉长 [6][7] - 中国人寿表示有利于完善投资战略布局,加大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力度 [7] - 中国太平认为有助于淡化短期考核,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发挥保险资金长期优势 [8] 考核权重调整 - 长周期指标权重合计70%,远超此前预告的"净资产收益率"长周期权重不低于60% [9][11] - 回应了业界对提高长周期权重的期待,此前部分险企长周期指标权重不高 [10] -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曾表示调整考核权重可增加中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11]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 - 首次对"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实施"5+3+1"长周期考核 [11][12] - 该指标近年成为国有险企考核痛点,因市场波动导致年度变化加剧 [12] - 长周期考核更契合险企经营实际,与引导长期投资的导向一致 [12] 国有保险公司反馈 - 中国人寿认为新规有利于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优势,提高权益类投资占比 [16] - 中国太平表示新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将优化长期价值投资考核体系 [18][19] - 两家公司均表示将贯彻落实政策要求,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发展 [17][19]
“爱和责任,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太平人寿积极开展“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系列活动
财经网· 2025-07-11 09:49
红色传承筑根基 - 公司将红色教育融入保险知识宣传活动 将党建力量与保险服务深度融合 通过红色景区宣传和沉浸式学习强化行业责任使命[2] - 湖南湘潭中支在韶山烈士陵园与毛泽东青年公园设立咨询点 结合革命历史解读保险民生作用[2] - 大连分公司组织党员寻访辽沈战役纪念馆等红色遗址 在革命精神学习中强化服务民生理念[2] - 北京分公司创新"党建+消保+反诈"三位一体金融宣教场景 通过社区便民集市提升居民金融安全防护能力[2] 健康守护惠民生 - 各级机构在中铁青岛中心 广西南湖公园等地开展公益健步行活动 结合保险知识问答互动传递行业正能量[3] - 四川绵阳中支联合太极大药房开展公益义诊 提供健康检查与咨询服务[5] - 黑龙江七台河中支开展儿童牙齿健康关爱活动 传授口腔保健知识[5] - 四川分公司组织爱心队伍参与公益献血 展现行业社会责任感[7] 基层服务拓广度 - 安徽分公司在定点帮扶村开展反诈知识讲座 通过趣味问答提升村民防骗意识[10] - 湖南郴州中支联合医院走进敬老院慰问 为银龄群体讲解金融反诈知识并赠送物资[13] - 福建龙岩中支深入建筑工地普及工伤保险知识 用实际案例帮助工人理解保障价值[13] - 湖北 河南等地机构开展"保险五进入"活动 覆盖校园 企业等多场景提升风险意识[13] 综合行动与社会影响 - 公司通过红色教育 健康活动 基层宣讲三维度践行"保险让生活更美好"年度主题[1] - 活动覆盖全国多地红色景区 公园 社区 敬老院等场景 形成立体化宣传网络[2][3][10][13] - 服务对象涵盖游客 居民 儿童 工人 老年人等重点群体 体现行业普惠性[5][10][13]
非银行金融行业研究:6月IPO受理同比高增452%,退出渠道畅通下利好创投行业
国金证券· 2025-07-06 09:4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证券板块6月IPO受理节奏显著加快,建议关注四条投资主线,包括香港交易所、多元金融、券商板块及四川双马等潜在机会 [2] - 保险板块非车险“报行合一”推进利好财险COR改善,寿险有价值重估机会,建议左侧布局并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回顾 - 本周A股行情沪深300指数+1.5%,非银金融(申万)-0.7%,跑输沪深300指数2.3pct,证券、保险、多元金融分别-0.7%、-0.3%、-2.7%,超额收益分别为-2.2pct、-1.8pct、-4.2pct [10] 数据追踪 - **券商**:经纪业务方面,本周A股日均成交额14414亿元,环比-3.0%,25年1 - 6月日均股基成交额16432亿元,同比+65.7%,25年1 - 6月新发权益类公募基金份额合计2401.2亿份,同比+117.8%;投行业务方面,2025年6月IPO/再融资累计募资规模分别374/7243亿元,同比分别+15%/+416%,2025年6月债券累计承销规模73290亿元,同比+19.7%;资管业务方面,截至25年5月末,公募非货公募19.3万亿元,较上月末+1.1%,权益类公募8.1万亿元,较上月末-0.1%,截至25年5月末,私募基金20.3万亿元,环比+0.2% [15] - **保险**:本周10年期、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0.29bps、+0.20bps至1.64%、1.85%,6月分别-2.43bps、-3.49bps;与保险公司配置风格匹配的中证红利指数本周、6月分别+1.93%、-0.65%,恒生中国高股息率指数本周、6月分别+1.34%、+4.72%;保险资金持续增持高股息标的,2024年至今保险资金举牌/增持共计37家公司,红利风格尤其是H股红利偏好明显 [31][36][37] 行业动态 - 2025年前5月,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06万亿元,同比增长3.7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61万亿元,同比增长3.97%,人身险保费收入2.45万亿元,同比增长3.72%,原保险赔付支出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91%,截至5月末,保险业总资产38.42万亿元,净资产3.6万亿元 [40] -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出台措施,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重点纳入创新药,推荐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参考使用,通过协商确定结算价,探索价格保密机制,目录内药品不计入相关指标范围 [41] - 今年上半年,完成增资或公布增资计划的险企数量达13家,涉及金额484.75亿,资本补充债券成重要融资渠道,“偿二代”二期过渡期及股票投资风险因子下调是资本补充需求增强的关键动因 [42] - 6月27日,中国人保保险部总经理彭钢表示,人保寿险将从三季度开始逐步加大分红险的销售,个险、银保渠道已制定方案并确定目标 [43] - 7月2日,众安保险发布“众民保百万医疗险2025版”,延续免健康告知,为慢病人群提供长期用药保障,拓展住院医疗保障范围 [44] - 7月1日,香港财库局局长许正宇称年初至今港交所IPO集资额位列全球第一,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科技企业赴港融资 [45] - 证监会党委会议提出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机制安排,推进“两创板”改革,维护市场稳定 [46] - 2025年6月A股新开户165万户,环比增长6%,同比增长53%,上半年A股累计新开1260万户 [47]
678万元!又有保险资管被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4:41
太平资产行政处罚事件 - 金融监管总局对太平资产罚款678万元 主要涉及部分高管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实际履职 向监管部门报送关联方信息档案不完整 保险资金投资非受托人自主管理信托产品等违规行为 [2] - 11名责任人员被警告并罚款共计76万元 包括董事副总经理李冠莹 副总经理徐钢 助理总经理林剑锋等核心管理层 [2] - 处罚涉及时间范围较长 被罚人员均曾担任高管或部门负责人职务 [2] 太平资产公司概况 - 成立于2006年9月 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 国内首批9家保险资管公司之一 [3] - 股权结构为中国太平控股80% 比利时富杰持股20% [3] - 业务涵盖保险资金受托管理 投资银行业务 第三方资产管理等领域 资质齐全 [3] 太平资产经营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51亿元 同比增长6.67% 净利润9.32亿元 同比下降4.36% [3] - 2024年管理规模超1.67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8.4% 主要得益于保险资金流入 [3] 保险资管行业监管动态 - 交银保险资管因7项违规行为被罚款115万元 相关当事人被罚11万元 [3] - 华夏久盈资管相关责任人员被警告并罚款266万元 涉及关联方报告虚假记载 协助虚增偿付能力等违规行为 [4]
678万元!又有保险资管被罚
中国基金报· 2025-07-04 14:17
太平资产行政处罚事件 - 太平资产因部分高管未经任职资格核准实际履职、关联方信息报送不完整、投资非受托人自主管理信托产品等违规行为被金融监管总局罚款678万元 [2] - 公司11名责任人员被警告并罚款共计76万元,包括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李冠莹、分管传统投资的副总经理徐钢等核心管理层 [2] - 处罚涉及时间范围较长,显示监管对历史违规行为的追溯力度 [2] 太平资产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旗下专业资产管理机构,为国内首批9家保险资管公司之一 [3] - 股权结构为中国太平控股80%,比利时富杰持股20%,是中国唯一总部在香港的中央金融企业旗下资管平台 [3]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51亿元(同比+6.67%),净利润9.32亿元(同比-4.36%),管理规模超1.67万亿港元(同比+8.4%) [3] 保险资管行业监管动态 - 交银保险资管6月因让渡主动管理职责等7项违规被罚115万元,相关责任人被罚11万元 [4] - 华夏久盈资管6月因关联方报告虚假记载、虚增偿付能力等违规被罚266万元 [5] - 监管连续处罚显示对保险资管行业"严监管"趋势持续强化 [4][5]
2024年度寿险公司新业务获取费率排行榜,是不是获取费用率越高,新业务利润率就越低呢?
13个精算师· 2025-07-03 09:43
寿险新业务获取费用率分析 - 新业务获取费用率计算公式为当期初始确认保险合同的保险获取现金流量除以当期初始确认保险合同未来现金流入现值,其中续期佣金是否计入保险获取现金流量存在会计政策争议[1][12] - 2024年12家寿险公司汇总的新业务获取费用率为8.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同期新业务利润率为8.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1][17][19] - 亏损合同的新业务获取费用率为5.7%,非亏损合同为8.7%,表明优质业务需要更高获取成本[3][19] 头部寿险公司表现 - 平安寿险以11.9%的新业务获取费用率位居榜首,太保寿险9.9%和太平人寿9.6%分列二三位[3][19] - 中国人寿2024年新业务获取费用达626.7亿元规模最大,平安养老仅1.0亿元规模最小[15] - 12家公司新业务保费收入现值为8120.9亿元,中国人寿规模最大[16] 渠道影响分析 - 受银保渠道"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新华保险、中邮人寿等4家公司新业务获取费用率下降2.5个百分点[3][22] - 银保渠道为主的公司如中邮人寿、阳光人寿获取费用率相对较低[21] - 头部公司主渠道仍以个代渠道为主,可能为优质业务投入更高市场成本[4][26] 费用率与利润率关系 - 新业务获取费用率越高并不意味着利润率越低,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6][7] - 2024年数据显示获取费用率高的公司新业务利润率也更高,与传统认知相悖[24][26] - 该现象可能与个代渠道环境下对优质业务的差异化投入策略有关[4][26]
分红险点燃行情?保险股集体起飞
国际金融报· 2025-06-25 14:38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齐涨 上证指数上涨1.04%创今年以来新高 [1] - 保险板块涨幅居前 新华保险、中国太保涨幅超3% 中国人寿涨超2% 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涨超1% [1] - 中国平安连续第四日上涨 股价创2024年11月以来新高 [1] - 港股保险股持续走强 中国太保涨超5% 新华保险、中国太平涨超4%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跟涨 [1] - 多只A股、港股保险股走出"四连阳" [1] 行业转型 - 分红险转型是保险公司商业模式质变的开始 盈利对投资收益率敏感性将大幅下降 [1] - 估值体系有望从PB走向PEV体系 上市保险公司均有较大配置价值 [1] - 2025年是行业推动产品结构向分红险为代表的浮动收益型产品转化的第一年 [2] - 受分红险转型、预定利率调整、个险报行合一等因素影响 行业保费增速一度承压 4月寿险累计保费增速实现转正 [2] - 预计7月底预定利率研究值将低于当前最高预定利率25bps以上 或触发预定利率调整 分红险地位或进一步提升 [2] 监管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下发文件要求人身保险公司稳健经营 坚持长期主义 贯穿资产负债管理理念 [1] - 禁止随意抬高分红水平搞"内卷式"竞争 扰乱市场秩序 [1] - 监管意见有助于规范分红险浮动成本水平范围 督促险企审慎确定分红水平 [2] - 2024年监管已指导行业降低万能险结算利率和分红险实际收益率 [2] - 监管意见进一步明确分红险收益率隐形上限 有利于降低负债端成本 防范"内卷式"竞争 [2] 基本面展望 - 下半年新单基数抬升 全年NBV增速较2024年有所回落 但经营质态有望持续提升 [3] - 个险报行合一和分红险占比提升利于降低负债端成本 [3] - 稳增长稳股市举措延续 看好低估值寿险标的 [3] - 保险资金具备长期配置属性 可承受市场波动 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3] - 利率逐步结束单边下行周期 走向低位震荡 主力目标客群为60后/70后富裕群体 [3] - 分红险保证收益+浮动收益机制有望成为财富管理市场主力产品 银保渠道增长潜力巨大 [3] - 客户定位、产品策略、渠道重心三位一体塑造新发展模式 保险公司新一轮高增长在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