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平(00966)

搜索文档
保险业:织密防汛“安全网”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1
行业应急响应机制启动 - 保险业全面启动大灾应急预案 提前部署查勘力量 救援资源及应急物资 全员进入24小时备战状态 [1] - 各保险机构第一时间成立工作组 紧急筹集物资 强化受灾地区机构队伍和资源保障 做好跨省跨区支援准备 [2] - 中国平安旗下公司实施24小时无差别社会救援 设立灾区便民理赔服务点 快速推进抢险救灾和预赔快赔工作 [3] 企业具体救援行动部署 - 人保财险紧急组建4个现场工作组赴一线 储备60名全国跨省支援理赔骨干 依托500多个乡镇服务网点开展预警 设置4个出险报案登记点 调动40辆救援车实施无差别拖车 [2] - 中国人寿财险启动预警前置防汛机制 通过朋友圈和短信推送天气预警 重点向高风险区域居民发送避险指南 及时排查低洼路段风险 [2] - 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累计派驻理赔人员近300人次 理赔车辆近200台次 救援车辆近200台次 为近1000人次受灾村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和应急物资 [3] 理赔服务优化措施 - 保险业坚持应赔尽赔 能赔快赔 合理预赔原则 太平财险开通24小时接报案通道 开放绿色通道 简化理赔手续 推行三免四快服务 实施现场免材料快赔及预付先行赔付 [4] - 中国太保产险北京分公司接到车险报案154笔 调度救援车53台 出动理赔人员105人 查勘车10台 现场与客户达成赔付方案 [5] - 多家保险公司在密云 怀柔等地建立临时理赔点 现场受理咨询和报案需求 [5] 风险减量与灾后保障工作 - 保险业加强客户风险监测排查 运用技术手段监测农田水利 防汛工程 城市基础设施等重要风险点 引导客户紧急避险 [6] - 密切监测运营指标与涉灾业务数据 合理配置服务资源 确保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做好涉灾报案和救援引导 [7] - 人保95518北方中心与多地分公司对接 确定报案应急流程和事故拖车政策 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大灾案件处理效率 [7]
保险业加力支持绿色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08 07:27
政策与监管框架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与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要求保险公司研发针对性风险保障方案并完善绿色保险体系[1] - 方案提出未来5年目标包括基本建成制度完善 监管有力 标准领先的绿色金融体系 并在优化产业结构 改善环境质量 推动能源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 目标还包括显著增强银行保险机构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 并提升绿色金融业务在机构业务规模中的比重[1] 行业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 - 保险业聚焦重点领域和行业 积极提供绿色保险风险保障 挖掘对接行业风险特点和保障需求 加强产品创新开发和复制推广[2]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抽水蓄能电站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和《电化学储能电站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 以精准对接新能源储能产业风险保障需求[2] - 行业创新了林业碳汇指数保险 碳交易损失险 航运脱碳保险等产品 例如首单上海碳普惠碳资产损失保险落地 为碳资产持有者提供风险保障[3] - 建议以"保险+数据+科技+产业"为路径 实现新型能源体系的风险减量管理[2] 投资与资金支持 - 保险业通过多种形式扩大绿色项目投资 为绿色产业注入资金 例如太平资产参与投资"国家电投—渝恒1号"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3] - 太平资本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落地华能新能源引战项目 助力水电 光伏电站基地建设 促进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3] - 中国太平2024年绿色保费同比增长27.4% 绿色投资同比增长16.9%[3] 发展挑战与建议 - 行业存在绿色保险创新基础薄弱 发展动力不足 定价风控难度高等问题[4] - 建议进一步优化激励约束政策 监督评价体系 信息共享机制 以促进绿色保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4]
中国太平实现净利润84.32亿港元 同比增长36.2%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26
核心财务表现 - 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113亿港元 同比增长3.5% [1] - 净利润达84.32亿港元 同比增长36.2% [1] - 集团总资产突破1.7万亿港元 较2023年末增长14.9% [1] - 股东应占溢利84.32亿港元 同比增长36.2% [1] - 董事会建议派发年度末期股息每股0.35港元 [1] 寿险业务 - 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9%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19.9% [1] - 境内寿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6% 保险服务业绩同比增长23.5% [1] - 价值转型推动经营质效显著提升 [1] 财险业务 - 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3.5% 综合成本率98.1% [1] - 车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8% 续保率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1] - 非车险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增长4.8%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1] 再保险业务 - 保险服务收入同比下降8.4% 受汇率下行及业务结构优化影响 [2] - 产险综合成本率92.7% 保持良好承保盈利水平 [2] - 继续保持香港产险专业再保市场首位 [2] 投资表现 - 投资资产规模达15621亿港元 较上年末增长15.8% [2] - 实现净投资收益503.36亿港元 同比增长12.0% [2] - 债券利息收入高于上年同期推动收益增长 [2]
新能源车险增量市场如何开拓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26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行业合理降低维修使用成本 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和平台 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 [1] - 政策导向鲜明有力 新能源车险发展面临良好机遇 国家推动支持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3] 市场前景与规模预测 - 2025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规模预计达到1900亿元左右 增速保持在30%以上 占车险总保费比例将提升至20%左右 [3] - 新能源车险是未来车险市场增量的主要来源 将会保持高速增长 [3] - 国内车险已经进入存量市场阶段 需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 [4] 险企发展策略与创新实践 - 重点关注风险定价能力以管控经营成本 深化与车企等相关机构合作提升盈利水平 [1] - 建立垂直化经营管理模式 简化原有流程实现更低运营成本和更高效运营服务 [2] - 建立集中化理赔模式 与车企利用科技手段实时互联互通理赔标准 配件价格和出险数据 降低理赔成本提升维修经济性 [2] - 牵头开发L3级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专属车险产品 提前布局智能驾驶技术升级带来的新型保险风险和需求 [3] - 协助纾解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部分国家和地区车险保费贵 投保难问题 形成"聚焦香港 探索亚洲 规划全球"三步走地区策略 [4] 技术模型与风险管控 - 搭建新能源车专属定价数据库 依据车辆信息和使用特征等风险因子开发新车分类模型 [2] - 基于从车因子 电池系统和动态因子建立旧车评分模型 将不同客群风险区分度提升至两倍以上支持差异化定价 [2] - 与新能源车主机厂 电池厂商开展合作优化运营和维修成本 推动风险减量 [2] - 承保车辆出险率逐年下降 2024年同比下降8.2% 2025年前两个月同比下降15.1% [2] 产品创新与行业合作 - 智能驾驶汽车保险产品定制化 专属化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2] - 作为唯一保险公司配合制定《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保险赔偿判定技术规范》为智能网联汽车事故定责提供行业标准 [3] - 与多家车企建立应用实验室充实人才 满足市场智驾产品和保障需求 [3]
大型险企:以实际行动体现耐心资本担当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26
政策调整内容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 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5% 简化档位标准并拓宽权益投资空间[1][3] - 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 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 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3] -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 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3] - 政策释放"宽稳新"信号 "宽"体现在提高险资权益仓位上限 "稳"体现在鼓励长期资本增量入市 "新"体现在定向引导投资创新创业型基金[3] 资金规模测算 - 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3.3万亿元[1] - 调整后保险业权益资产配置上限为10.4万亿元 较调整前提高5528亿元[4] - 偿付能力较强的大型保险公司有释放千亿元资金的潜力 将直接增强市场流动性[3] 行业机构响应 - 中国人保 中国人寿 中国太平 中国平安 中国太保 新华保险等多家头部险企发声 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5] - 中国人保将秉承"长期投资 价值投资 审慎投资"理念 积极把握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机遇[5] - 中国人寿表示坚定看好A股配置价值 旗下资产公司将持续遵循"长期投资 价值投资 稳健投资"理念 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5] 投资信心依据 - 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 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 综合国力持续增强[6] - 2024年9月以来出台的重磅政策举措显著提升投资者对国内经济企稳回升的信心[6] - 超常规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对冲"对等关税"影响 支持经济企稳回升和企业盈利改善[6] - 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 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进展有利于海外资金重新认识中国 中国科技资产估值体系将得到重塑[6] 实际投资行动 - 中再资产近期加仓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优质资产[8] - 阳光保险在4月7日 8日连续增持权益类资产[8] - 中国太保4月7日增持宽基ETF等产品 未来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 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8] - 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4月8日提议以自有资金回购公司部分普通股股票 用于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8] - 中国平安表示将灵活运用综合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 持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 新型基础设施及价值型品种等领域投资[8]
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 更好发挥险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作用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24
政策核心调整 - 财政部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方式由"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3年周期指标+5年周期指标"组合 权重分别为30% 50% 20% [1][2] -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考核同步调整为相同多周期模式 权重分配与净资产收益率一致 [2] - 新规要求保险公司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注重期限结构 成本收益及现金流匹配 [1][8] 行业影响与机构反馈 - 考核机制优化有望缓解险资"长钱短投"问题 引导资金发挥长期资本"压舱石"作用 [1][3][4] - 中国人保认为新规可提升对投资收益短期波动的包容性 促进基于中长期视角筛选优质个股 [3] - 中国人寿指出调整契合寿险经营属性 降低短期波动对绩效评价影响 [3] - 中国太平强调新规有助于淡化短期考核 聚焦大类资产配置能力 [4] - 中国再保认为此举完善"长钱长投"制度环境 提升资本市场稳定性 [4] 资金入市潜力与政策支持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4.93万亿元 人身险与财产险公司股票投资占比仅8.43%和7.56% 远低于25%政策上限 [6] - 若保险资金增配1%股票资产 预计为市场带来约3500亿元增量资金 [7] - 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 大型国有险企年保费超万亿元 可带来3000亿元以上增量资金 [7] - 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10月调降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至0.3 科创板股票至0.4 2024年5月宣布进一步调降股票风险因子10% [6] 投资策略与资产布局方向 - 国有险企将加大长期战略性权益资产配置 重点布局收益稳健 风险可控且具升值潜力的优质标的 [8][9] - 通过基础设施REITs 绿色债券 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拓展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投资 [8] - 中国人保构建以资负匹配为基点 绝对收益为指引的投资管理体系 中国人寿发挥头雁引领作用 中国太平优化长期价值投资考核体系 [9]
太平人寿吕梁中支违规被罚 保险销售内控管理不规范
中国经济网· 2025-08-08 07:05
行政处罚事件 - 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吕梁中心支公司因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内控管理不规范被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1万元 [1][2] - 时任公司银保部内勤张鹏辉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警告并罚款3000元 [1][2] - 处罚依据为《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五十五条及第六十九条 [1][2] 监管依据 -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五十五条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及严格内部控制制度 [1] - 《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第六十九条规定对违规行为可采取警告、罚款(最高3万元)或移交司法机关等措施 [1] - 处罚决定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吕梁监管分局于2025年7月18日作出 [2]
划重点!多家险企下半年这么干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05
主要业绩指标增长 - 中国人保集团管理总资产突破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1.3% 承担保险责任金额1780万亿元 [2] - 中国太平集团总资产达1.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4% 管理投资资产2.5万亿元 总保费收入1556.7亿元 [2] - 中国人寿集团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 合并总资产突破8万亿元 管理总资产超15万亿元 新增保险保障金额超450万亿元 [2] - 新华保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1212.62亿元 同比增长23% [2] - 中国太保实现保费收入2820.08亿元 同比增长5.94% [2] - 众安在线实现保费收入166.59亿元 同比增长9.3% [2] 下半年工作重点 - 多家公司聚焦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加强资负联动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1][3] - 中国人保重点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服务稳外贸扩内需 服务兜底普惠民生 服务韧性安全建设 [3] - 中国太平着力提升服务国家大局质效 聚焦主责主业做优做强 强化经营特色优势 提升数智化运营水平 [3] - 中国人寿集团主动加大对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保险保障 提升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质效 服务资本市场稳定与健康发展 [3] - 浙商保险加速车险业务优质发展 加快培育非车业务特色 全力增厚投资收益 [3] - 财信人寿坚持资产负债管理 加强利率趋势研判 强化分账户资产管理能力 稳定偿付能力 [3] - 光大永明人寿完善产品体系 推进分红型及保障型产品备案 深化科技赋能推动AI应用 优化资产配置及资本补充 [4]
透视保险公司年中工作会议:规模质效“双升”为改革创新蓄力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04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上半年呈现稳中有进、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主要险企在资产规模、保障金额、经营效益等方面实现显著增长 并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金融"五篇大文章" [1][2][3] - 下半年行业将聚焦主责主业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科技赋能和风险防控 推动高质量发展 [6][7][8][9] 规模与质效表现 - 中国人保管理总资产突破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1.3% 承担保险责任金额1780万亿元 [2] - 中国人寿新增保险保障金额超450万亿元 赔付支出2372亿元(同比增长14.7%) 集团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4% 合并总资产突破8万亿元 管理总资产超15万亿元 [2] - 中国人寿核保智能审核率达95.8% 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75% 平均时效0.2天 [2] - 光大永明人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 原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 新单保费同比增长64% [2] - 东吴人寿新业务价值5.6亿元 同口径下同比增长28.6% [2] 服务国家战略成效 - 中国人寿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5万亿元 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900亿元 [4] - 光大永明人寿保险资金运用投资实体经济规模1099.60亿元 [4] - 中国太平科技保险保费收入增长7.3% 科技领域存量投资规模698.8亿元 绿色保险保费增长17.4% 绿色领域存量投资规模583.6亿元 [4] - 光大永明人寿绿色金融投融资存量规模178.50亿元 科技金融投融资存量规模53.91亿元 [4] - 中国太平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人群超3700万人 惠民保覆盖超1000万人 长护险覆盖1400万人 [5] - 中国太平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保费收入304.2亿元 存量投资规模840.6亿元 承保跨境车辆2.4万辆(同比增长4.8%) [5] 下半年战略部署 - 中国人保推动"六项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 [7] - 中国人寿锚定"333战略" 加快培育三大新增长极 推动三大新上市平台建设 [7] - 东吴人寿强调长期主义 强化盈利基础和合规风控能力 [7]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加强科技基础支撑能力 提升数智化水平 [8] - 光大永明人寿推动"AI光小助"应用 加速智能化转型 [8] - 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大力发展普惠、养老金融 加强健康险和商业保险年金产品供给 [9] - 光大永明人寿推进分红型、保障型及商保年金产品备案 [9] - 各公司均强调风险防控 中国人保要求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 东吴人寿坚守合规底线 光大永明人寿优化资产配置和资本补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