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交易所(00388)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多项市场数据创新高
金融时报· 2025-08-26 01:2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创新高达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3] - 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达49.06亿港元 同比增长49.11% [3] - 结算及交收费31.55亿港元 同比增长48.47% [3] - 中期股息总额约76亿港元 近九成利润用于分红 [3] 市场交易数据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 同比增长118% [2] - 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超170万张 同比增长11% [2] - ETF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38亿港元 同比上升184% [2]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1713亿元 同比上升32% [2]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上升3% [2] 新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新增44家上市公司 同比增长716% 为2021年以来最强劲半年度表现 [4] - 宁德时代上市筹资410亿港元 为2021年2月以来最大规模新股 [4] - 排队等待上市企业达207家 再融资发行总额2448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最高纪录 [4] - 重夺全球交易所融资额榜首地位 [4] 战略举措推进 - 北向互换通利率互换合约期限延长至30年 提升人民币资产配置效率 [5] - 计划将人民币计价股票纳入港股通 深化互联互通机制 [5] - 与迅清结算合作探索发展亚洲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 [5] - 推出"科企专线"新增50家18A和18C申请 [6] - 新增6只股票期权类别及全球首只纳指100ETF互挂上市 [6] 市场结构特征 - 二级市场散户占比约10% 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比约23% [2] - 机构投资者主要来自中国香港、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地区 [2] - 国际发行人上市热情增加 多家东南亚公司选择在港上市 [4]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8月2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0:22
沽空比率排行 - 新鸿基地产-R和京东健康-R沽空比率均达100% [1][2] - 吉利汽车-R沽空比率为93.96% [1][2] - 中国海洋石油-R和华润啤酒-R沽空比率分别为70.62%和67.03% [2] 沽空金额排行 - 腾讯控股沽空金额31.72亿港元居首 [1][2] - 阿里巴巴-SW和美团-W沽空金额分别为24.95亿港元和19.39亿港元 [1][2] - 快手-W和小米集团-W沽空金额分别为12.64亿港元和12.54亿港元 [2] 沽空偏离值特征 - 吉利汽车-R偏离值61.47%位列第一 [1][2] - 京东健康-R和新鸿基地产-R偏离值分别为34.11%和32.65% [1][2] - 赣锋锂业和中电控股偏离值超29% [2] R类证券沽空特征 - R股标的在沽空比率前十中占据六席(新鸿基地产-R/京东健康-R/吉利汽车-R/中国海洋石油-R/华润啤酒-R/比亚迪股份-R) [2] - R股平均沽空比率达78.02% 显著高于市场均值 [2] - R股偏离值普遍高于正股 反映短期沽空压力集中释放 [2] 行业分布特点 - 地产板块(新鸿基/九龙仓/嘉里建设)沽空比率均超45% [2] - 能源板块(中国海洋石油/中电控股)沽空比率超53% [2] - 科技板块虽沽空金额大 但比率普遍低于30% [2]
智通ADR统计 | 8月26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22:40
核心观点 - 大型蓝筹股多数下跌,汇丰控股ADR较港股收市上涨0.40%,腾讯控股ADR较港股收市下跌0.65% [1] - 多数ADR价格较港股收市价出现折价,但部分公司如快手、中信股份、腾讯音乐等ADR表现优于港股 [2] ADR与港股价格对比 - 腾讯控股ADR换算价为610.534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下跌3.966港元,跌幅0.65% [2] - 阿里巴巴-W ADR换算价为121.433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下跌3.067港元,跌幅2.46% [2] - 汇丰控股ADR换算价为101.904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上涨0.404港元,涨幅0.40% [2] - 快手-W ADR换算价为83.592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上涨4.842港元,涨幅6.15% [2] - 中信股份ADR换算价为12.312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上涨0.642港元,涨幅5.50% [2] - 腾讯音乐-SW ADR换算价为100.467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上涨0.517港元,涨幅0.52% [2] - 网易-S ADR换算价为211.870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下跌5.730港元,跌幅2.63% [2] - 京东集团-SW ADR换算价为124.958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下跌1.642港元,跌幅1.30% [2] - 美团-W ADR换算价为120.779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下跌1.521港元,跌幅1.24% [2] - 中国平安ADR换算价为57.928港元,较港股收市价下跌0.722港元,跌幅1.23% [2] 港股市场表现 - 腾讯控股港股上涨14.500港元,涨幅2.42% [2] - 阿里巴巴-W港股上涨6.500港元,涨幅5.51% [2] - 网易-S港股上涨12.400港元,涨幅6.04% [2] - 香港交易所港股上涨14.800港元,涨幅3.30% [2] - 美团-W港股上涨3.900港元,涨幅3.29% [2] - 招商银行港股上涨1.300港元,涨幅2.69% [2] - 友邦保险港股上涨1.750港元,涨幅2.40% [2] - 百度集团-SW港股上涨5.350港元,涨幅6.25% [2] - 建设银行港股下跌0.020港元,跌幅0.26% [2] - 工商银行港股下跌0.020港元,跌幅0.34% [2] - 中国银行港股下跌0.010港元,跌幅0.23% [2] - 新鸿基地产港股下跌0.200港元,跌幅0.21% [2]
国泰海通计算机 | 计算机周观点第16期:DeepSeek V3.1发布,“制程突围”转向“生态协同”
DeepSeek V3.1模型发布 - 采用混合推理架构,同时支持思考与非思考模式 [5] - 相比R1-0528模型,V3.1-Think在更短时间内给出答案,思考效率更高 [5] - 通过Post-Training优化,新模型在工具使用与智能体任务中的表现有较大提升 [5] - 使用创新的"UE8M0 FP8",专为矩阵乘法等AI核心运算优化设计,在国产芯片上实现硬件级适配 [5] - UE8M0 FP8针对即将发布的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是实现算力自主的重要机遇和构建自主可控AI生态的关键支点 [5] 港交所交易机制研究 - 正审慎研究24小时交易机制和T+1结算机制 [6] - 技术系统在2024年底前将支持T+1结算周期,但实行时间需征求多方市场参与者意见 [6] - 延长交易时间旨在顺应"全天候交易"的国际趋势,避免因"时间错配"导致资本流失 [6] - 缩短结算周期至T+1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交易风险,并为延长交易时间提供制度支撑 [6] - 港交所明确"不吝啬资本开支"升级基础设施,落地将利好金融IT领域,包括炒股软件与证券IT系统供应商 [6] 集中式数据库安全可靠测评 -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发布数据库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2025年第2号) [7] - 三款集中式数据库产品通过测评,分别是大云海山数据库、神通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崖山数据库管理系统 [7] - 相较于2024年第2号测评结果,集中式数据库数量从6家降至3家,信创数据库准入壁垒有所提升 [7] - 在以高标准、高质量、高可靠性为核心导向的测评标准下,入围产品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少数头部厂商集中 [7]
港股IPO融资额全球第一 宝安7家“硬核”企业递表抢滩
深圳商报· 2025-08-25 06:44
港股IPO市场表现 - 港交所2025年上半年新上市44宗 集资额1094亿港元 同比激增8倍 创2021年以来半年度新高[2] - IPO融资额重登全球榜首 现货、衍生品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全线创新高[1] 宝安区企业赴港上市概况 - 宝安区已有7家企业递表港交所 包括立讯精密、欣旺达、兆威机电、创智芯联、卧安机器人、大行科工、海清智元 数量位居全市前列[1] - 企业多集中于消费电子、机器人、智能硬件等硬科技赛道 契合港股"科企专线"政策方向[1] 龙头企业出海战略 - 欣旺达募资用于扩展海外生产设施及全球销售网络[2] - 兆威机电募资用于全球技术研发与战略并购[2] - 立讯精密募资重点扩大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全球产能[3] 细分领域企业市场地位 - 海清智元在多光谱AI行业以3.5%市场份额居中国第一 多光谱AI大模型服务以11.8%份额居首[5] - 卧安机器人在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领域以11.9%份额居全球第一 海外收入占比超95%[5] - 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市场以26.3%份额居首 全球市场份额6.2%[5] - 创智芯联成为中国最大湿制程镀层材料与解决方案提供商[5] 区域产业培育体系 - 宝安动态储备超800家拟上市企业 拥有新三板挂牌企业51家、专精特新专板企业145家[6] - 建立千亿规模"基金矩阵" 参与设立23只子基金 引导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6]
港交所(00388)多頭排列格局
格隆汇· 2025-08-25 03:34
核心观点 - 港交所股价突破技术阻力位呈现上涨态势 技术指标与市场基本面均支持看多观点 [1][2][3][5] - 港股市场成交活跃及新股上市为港交所带来直接利好 [2] - 衍生工具产品在上涨行情中展现显著杠杆收益效应 [5][8][11] 技术走势分析 - 8月25日早盘股价达459.6港元 单日上涨2.54% 突破前阻456港元 [1][3] - 形成多头排列格局:股价高于10日线(438.38港元)/30日线(433.43港元)/60日线(422.03港元) [3] - RSI指标处于63水平 MACD与一目均衡表均发出看多信号 [5] - 即市支撑位为436港元与426港元 上方阻力位看465港元 [1][3] 市场基本面 - 港股单日成交额达2000多亿港元 近期曾超3000亿港元 [2] - A股两市总成交额突破2万亿人民币 推升整体市场情绪 [2] - 2021年多家大型IPO赴港上市 直接利好港交所业绩 [2] 衍生品表现 - 8月20日推荐牛证产品两日内涨幅达25% 认购证涨幅17% 显著跑赢正股1.54%涨幅 [5] - 法兴牛证57702与瑞银牛证58003表现突出 [5] - 当前推荐认购证16781(行使价484.08港元/杠杆12.3倍)与16698(行使价484.08港元/杠杆11.6倍) [8] - 牛证推荐56665(收回价400.5港元/杠杆9.6倍)与62570(收回价403港元/杠杆10.2倍) [11]
香港交易所(0388.HK):ADT延续高增 业绩再创新高
格隆汇· 2025-08-25 03:3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香港交易所总收入140.8亿港币,同比增长32.5%,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3.2%环比增长5.3%至72.2亿港币 [1] - 主要业务收入129.5亿港币,同比增长33.7%,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1.9%环比增长5.1%至66.4亿港币 [1] - 归母净利润85.2亿港币,同比增长39.1%,第二季度同比增长40.8%环比增长9.0%至44.4亿港币 [1] - EBITDA利润率79%,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中期股息每股6.0港元,同比增长37.6% [1] 收入结构分析 - 交易费、交易系统使用费、结算及交收费合计收入80.6亿港币(占营收57.3%),同比增长48.9%,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9.8%环比下降4.7% [1] - 投资收益净额28.8亿港币(占营收20.4%),同比增长14.0%,其中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10.4亿港币(年化回报率5.7%),保证金与结算所基金投资收益净额18.3亿港币(年化回报率1.6%) [2] - 联交所上市费收入8.2亿港币(占营收5.8%),同比增长12.6% [2] 市场交易数据 - 联交所股本证券日平均交易额2228亿港元(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122.1%,第二季度同比增长97.0%环比下降2.3% [3] - 衍生品市场日平均交易额174亿港元,同比增长72.3%,第二季度同比增长77.6%环比增长0.6% [3] - 北向交易日平均成交金额1713亿人民币(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31.6%,南向交易日平均成交金额1110亿港元(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196.0% [3] - 港股通日均交易额占联交所日均交易额比例达46.2%,同比提升12.2个百分点 [3] - 期交所衍生品合约平均每日成交83万张,同比略降0.6%,债券北向通每日成交459亿人民币(半年度新高),同比增长3.1% [3] 新股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上市公司44家(同比增加46.7%),募集资金1094亿港元(同比增加716.4%) [4] - 截至第二季度末共有207例上市申请排队,项目储备较上年末提升146.4% [4]
香港交易所(0388.HK):受益港股流动性改善 盈利续创新高
格隆汇· 2025-08-25 03:34
核心观点 - 受益于港股交投活跃度显著提振 公司半年度利润创历史新高 同时港股扩容及自身服务边界拓宽将提升中长期盈利中枢 [1][2][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0.8亿港元 同比+32.5% 净利润85.2亿港元 同比+39.1% 半年度利润创历史新高 [1] - 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同比+49% 结算及交收费同比+48% 分别贡献营收增长的47%和30% [2] - 投资收益28.8亿港元 同比+14% [2] - 香港现货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ADT)达2402亿港元 同比+118% [2] 业绩驱动因素 - 港股交投活跃度改善是业绩增长主因 资本市场信心提振带动流动性显著改善 [2] - 海外流动性预期改善及国内稳经济政策托底继续助推港股投融资活跃度 [1] 成长性分析 - 港股扩容推动盈利中枢提升 2015年至今营收与港股总市值比值稳定在万分之1.2 [3] - 内地企业出海需求及政策支持促使优质企业赴港上市 提升港股吸引力 [3] - 服务边界拓宽带来中长期盈利增长空间 [1][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上调2025-2027年净利润预测至180.1/215.0/233.9亿港元(原预测155.9/168.0/183.2亿港元) [1] - 基于35倍2025年市盈率 目标价调升至497港元 [1]
半年募资1049亿港元,港股IPO缘何重夺全球冠军?
搜狐财经· 2025-08-25 00:57
港交所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2.53% [2] - 净利润85.19亿港元 同比增长39% 创历史半年度新高 [2]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 同比上升1.18倍 [8] - ETF市场日均成交额338亿港元 同比上升1.84倍 [8] - 期货期权日均成交合约超170万张 同比上升11% [8] IPO市场表现 - 新股上市数量44家 募资总额1094亿港元 同比增长7.16倍 [2] - 处理中上市申请207宗 为2024年底84宗的两倍多 [2] - 全球IPO融资额前十中独占四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 [6][11] - 四家A股龙头企业共募资超718亿港元 占港股IPO总额近70% [6] - 再融资额1429亿港元 超过同期IPO规模 [8] 市场地位变化 - IPO规模超越纳斯达克/纽交所/上交所及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 荣登全球首位 [2] - 香港成为亚洲表现最好股票市场之一 恒生指数上半年涨幅22% [9] - 在港上市内地企业占市场总市值81% [8] - 沪深港通南北向成交额均创半年度新高 [8] - 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45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3% [8] 政策驱动因素 - 内地推出刺激措施包括资金支持与降息 支撑商业信心 [5] - 港交所推出FINI系统缩短结算周期 降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 [5] - 设立"科企专线"绿色通道 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5] - 宁德时代从递表到通过聆讯用时不足100天 [5] - 监管部门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赴港上市 [5] 行业结构特征 - 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消费行业IPO宗数并列第一 [5] - 工业(含先进制造业)IPO集资额跃居行业之首 [5] - "新消费+硬科技"成为港股新引擎 [5] - 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与人工智能企业加速赴港上市 [6] 资金流动趋势 - 南向资金与海外避险资金共同推动流动性改善 [8] - 欧美长线基金与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积极参与IPO基石投资 [9] - 宁德时代H股国际配售获23家国际机构认购92.5%份额 [9] - 国际投资者因规避地缘政治风险调整资产配置 [9] 创新企业影响 - DeepSeek发布低成本AI模型 推动中国科技股上涨 [7] - 人工智能和创新领域发展推动投资者兴趣回升 [4] - 企业通过"A+H"模式拓展国际化战略(如宁德时代90%募资投入匈牙利项目) [6] - 讯飞医疗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加速AI技术迭代 [6] 市场环境转变 - 从悲观论调到市场狂欢仅用一年时间 [10] -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和政策持乐观态度 [4] - 香港巧妙转化中美博弈压力为发展机会 [9] - 资本利得税豁免/自由资本流动等制度构成独特优势 [10]
开源证券:赚钱效应有望进一步催化资金面 继续战略性看多非银
智通财经网· 2025-08-24 12:39
核心观点 - 上证指数持续上涨 赚钱效应有望催化个人和机构资金流入 居民权益资产配置潜力较大 看好非银金融板块战略性增配机会 基本面持续改善 传统券商和保险板块估值仍偏低 关注交易量 中报和政策面催化 [1] 券商行业 - 本周日均股基成交额达3.01万亿元 环比增长21% 2025年累计日均股基成交额1.75万亿元 同比增长90% [2] - 证券公司分类评价新规正式实施 取消营业收入排名加分 提升ROE加分力度 多项业务加分门槛从TOP20放宽至TOP30 新增自营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比例 资管产品权益类规模占比 代销权益类基金保有量及基金投顾规模作为加分项 [2] - 国信证券获证监会批复成为万和证券主要股东 [3] - 市场交易活跃度持续抬升 两融规模扩张 权益自营加仓和海外业务高景气有望带来券商业绩超预期 投行 衍生品和公募业务有望接续改善 板块估值低位 机构欠配明显 [3] - 推荐关注零售优势突出的国信证券 海外业务优势突出的头部券商和香港交易所 金融科技主线 [3] 保险行业 - 保险资产管理业投资者信心调查显示 保险机构对下半年A股和债券市场信心明显回升 股票是下半年首选投资资产 其次是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 主要关注人工智能 红利资产 新质生产力 高分红高股息和创新医药等领域 [4] - 二季度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8.9% 险资继续增配股票和债券 减配银行存款 非标及基金 6月末险企配置股票+基金规模4.73万亿元 占比13.5% 较一季度末提升0.2个百分点 较年初提升0.8个百分点 一季度和二季度股票+基金规模分别环比增加3604亿元和2618亿元 [4] - 长端利率平稳 净资产压力缓解 权益资产提振资产端收益率预期 负债成本压降迎来拐点 险企利差中长期有望持续改善 带动ROE中枢改善 看好PB估值修复 [4] 推荐标的组合 - 包括国信证券(002736.SZ) 东方证券(600958.SH) 中国太保(601601.SH) 中国平安(601318.SH) 江苏金租(600901.SH) 香港交易所(00388) 东方财富(300059.SZ) 国泰海通(601211.SH) 财通证券(601108.SH) 指南针(300803.SZ) [5] 受益标的组合 - 包括中金公司(03908) 同花顺(300059.SZ) 九方智投控股(09636) 新华保险(601336.SH)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