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交易所(00388)

搜索文档
“北向互换通”,上新!
证券时报· 2025-09-22 15:28
北向互换通扩容 - 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丰富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 [1] - 业务推出首日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累计交易53笔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1] - 香港场外结算将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CNY NDIRS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便利境外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 [2] 互换通运行成效 - 自2023年5月15日上线以来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名义本金合计8.15万亿元人民币 [2] - 覆盖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 包括银行、证券公司及资产管理机构 [2] - 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 交易持续平稳且日趋活跃 [2] 市场机制与未来发展 - 通过两地清算所互联机制 保留两地监管规则与市场结构 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渠道 [1] - 三方基础设施将继续丰富产品种类 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共同发展 [2] - 扩容举措有助于满足境外投资者多样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2]
(机遇香港)伦敦金属交易所批准在香港新增3个认可仓库
搜狐财经· 2025-09-22 15:18
行业影响 - 伦敦金属交易所扩充在港仓储设施 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香港大宗商品交易生态圈 巩固香港国际金融 航运及贸易中心的地位[2] - 新增3个仓库可即时投入运作 为业者参与国际金属交易提供高效的交割选项 同时带动香港海运及其他服务的发展[2] 公司动态 - 伦敦金属交易所批准香港元朗3个仓库设立为认可仓库的申请 该交易所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1][3] - 连同此前已批准的8个仓库 伦敦金属交易所在港认可仓库总数已增加至11个 有助于将香港打造成为该交易所在亚洲的重要交割枢纽[2]
“北向互换通”下新增LPR标的利率互换
新华财经· 2025-09-22 14:14
产品创新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银行间清算所合作 在"北向互换通"下新增以一年期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 新业务推出首日完成53笔交易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1] - 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提升境外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3] 市场意义 - LPR利率互换合约丰富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 满足多样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1] - 新机制使国际投资者可无缝对接境内利率衍生品市场 强化内地投资资产利率风险管理 [2] - 优化措施有助于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内地资本市场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 运行成效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持续平稳运行 已成为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 [1] - 截至2025年8月底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累计达成1.5万余笔交易 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 [1] - 香港银行可为企业提供更多元化人民币对冲工具 包括参考在岸商业和个人贷款常用基准利率的产品 [2]
互联互通再扩容!港交所最新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14:04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宣布在"北向互换通"下新增以一年期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同时将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4][7] 产品创新与优化 - 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LPR在我国贷款定价领域应用广泛 [4][5] - 将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CNY NDIRS)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 使境外投资者能更好地管理长期利率风险 [2][7] 市场参与情况 - 业务推出首日有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累计交易53笔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4] - 自2023年5月15日上线以来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参与 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合计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 [7] 战略意义 - 满足境外投资者多元化需求和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补齐中国国债风险管理工具不够丰富的短板 [4] - 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渠道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4][5][7] - 三方基础设施将继续丰富产品和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共同发展 [7]
互联互通再扩容!港交所最新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9-22 14:03
产品创新 - 北向互换通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1][2] - 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CNY NDIRS)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1][4] 市场参与 - 业务推出首日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完成53笔交易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2] - 自2023年5月上线以来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4]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参与交易[4] 战略意义 - 丰富境外投资者可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 满足多样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2][3] -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助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3][4] - 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渠道[4] 基础设施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上海清算所三方联合开展业务[2] - 通过两地清算所互联 保留两地监管规则和市场结构[4] - 业务和系统运行正常平稳 三方基础设施完成首日交易清算与结算[2]
“桦加沙”考验港交所“打风不停市”新规
智通财经· 2025-09-22 13:46
台风动态 - 超强台风"桦加沙"正以每小时20公里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7级以上(62米/秒)[1] - 台风中心位于香港东南偏东约870公里处 最高持续风速达每小时230公里[4] - 预计23日进入南海东北部后向西偏北移动 登陆时可能维持强台风至超强台风级别[5] 香港应对措施 - 香港天文台已发出一号戒备信号 预计当晚8-10时改发三号强风信号[4] - 港交所正与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保持密切沟通 强调员工和市场参与者安全为首要考量[3] -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将防风应急响应从Ⅳ级提升至Ⅱ级 要求落实"六个百分百"防御要求[5] 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 港交所去年9月实施"打风不停市"新规 规定8号以上台风时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维持交易[3] - 新规涵盖沪深港通、衍生产品假期交易和收市后交易时段 但上市仪式延期[3] - 银行分行在恶劣天气下关闭 所有服务改用电子方式处理[3] 市场影响评估 - 台风与"打风不停市"新规的碰撞是对交易系统技术韧性的实战测试[7] - 事件成为检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危机应对能力的重要案例[7] - 台风呈现"移速快、强度强"特点 巅峰强度接近2024年重创华南的台风"摩羯"[5]
香港场外结算与上海清算所联手在“北向互换通”下新增LPR1Y利率互换合约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2:18
产品创新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与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以一年期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 新增LPR利率互换合约将丰富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并满足多样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1] - 人民币不交收利率掉期合约最长期限从5.5年延长至11年以提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2] 市场表现 - 业务首日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达成53笔交易,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1]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上线后累计达成1.5万余笔交易,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人民币 [2] - 截至2025年8月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参与交易 [2] 战略意义 - 新合约推出有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1] - 互换通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参与渠道 [2] - 三方基础设施将继续丰富互换通产品并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2]
董事会主席唐家成增持香港交易所0.2万股 每股均价452.6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22 12:11
公司股权变动 - 董事会主席唐家成于9月18日增持香港交易所0.2万股 每股均价452.6港元 总金额90.52万港元 [1] - 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为0.5万股 [1] 市场交易信息 - 此次增持涉及香港交易所(00388)股份 [1]
董事会主席唐家成增持香港交易所(00388)0.2万股 每股均价452.6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12:11
公司股权变动 - 董事会主席唐家成于9月18日增持香港交易所(00388)0.2万股 每股均价452.6港元 总金额90.52万港元 [1] - 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增至0.5万股 [1] 市场交易数据 - 本次增持交易每股作价452.6港元 涉及金额90.52万港元 [1]
“北向互换通”再次扩容 新增LPR利率互换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11:17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北向互换通于2025年9月22日新增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Y)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 首日业务吸引31家境内外机构参与 完成53笔交易 名义本金规模达64.6亿元人民币 [1] - LPR利率互换合约将丰富境外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 满足多样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1] 市场运行成效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15日上线后持续平稳运行 交易日趋活跃 [2] - 截至2025年8月底 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金融机构参与 [2] - 累计完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 合计名义本金约8.15万亿元 [2] 基础设施与机制优势 - 外汇交易中心通过境外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支持境内外投资者便捷完成交易 [2] - 上海清算所和香港场外结算有限公司作为中央对手方通过双CCP互联和单一资源池安排降低参与复杂度 [2] - 机制在保留两地监管规则和市场结构前提下 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跨境金融衍生品交易渠道 [2] 未来发展计划 - 三方基础设施将继续丰富互换通产品并完善风险管理框架 [3] - 推动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共同发展 助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