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信证券(香港)

搜索文档
县域金融和零售金融成效明显,业绩保持较好增长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5-07 06: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公司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31] 报告的核心观点 县域金融和零售金融成效明显,业绩保持较好增长 1) 县域金融和零售金融空间广阔,公司业绩实现较好增长。2023年营收248亿元(YoY,+8.5%),归母净利润75亿元(YoY,+9.6%)。2024年一季度营收66亿元(YoY,+7.9%),归母净利润21亿元(YoY,+5.8%)。[1] 2) 公司净息差管控较好,2023年净息差为2.31%,同比仅收窄10bps。存款成本管控成效明显,2023年存款成本2.02%,同比下降10bps。[1][18] 3) 公司规模增长稳健,2023年末和2024年3月末总资产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1.2%,贷款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4.6%和14.3%。[1] 不良率稳定,拨备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1) 2023年末不良率1.15%,2024年3月末持平,不良贷款生成率1.55%,保持稳定。[3] 2) 拨备计提力度充分,2023年末拨备覆盖率314%,2024年3月末维持在313%。[3][18] 县域金融和零售金融经营成效明显,发展空间广阔 1) 湖南全省71%的常住人口在县域,2022年县域GDP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6%,县域金融空间广阔。[7] 2) 公司将县域金融战略确立为全行发展"一号工程",构建"县域支行+乡镇支行+农金站+湘村在线"的四级渠道。[8][9] 3) 截至2023年末,公司县域存款余额达2046亿元,较年初增长16.01%;县域贷款余额达1697亿元,较年初增长19.25%。[10] 4) 公司零售金融转型成效明显,2023年末零售存款达3361亿元,占存款总额的51.01%;零售贷款达1848亿元,占贷款总额的37.84%。[10][12][13] 5) 子公司长银五八消金业绩亮眼,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2.33亿元,净利润6.83亿元。[14] 财务分析 1) 2023年全年营收248亿元(YoY,+8.5%),归母净利润75亿元(YoY,+9.6%)。2024年一季度营收66亿元(YoY,+7.9%),归母净利润21亿元(YoY,+5.8%)。[18] 2) 公司净息差2.31%,同比仅收窄10bps,存款成本管控成效明显。[18] 3) 2023年末不良率1.15%,拨备覆盖率314%,资产质量稳定。[18] 4) 总资产2023年末和2024年3月末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1.2%,贷款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4.6%和14.3%,规模增长稳健。[1][18]
市场资讯晨报:乐观预期支持市场反弹,巴菲特赞扬苹果但仍减持股份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5-06 09:0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4月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失业率上升,引发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提前 [1][3] - 标普500指数80%的成分股公司财报好于预期,特别是苹果公司的强劲表现提振了市场情绪 [2]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第一季度减持了部分苹果公司股份,但巴菲特仍然高度赞扬苹果公司 [4] -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达到1890亿美元,巴菲特表示不介意积累现金 [5][6] - 伯克希尔哈撒韦集团的营业利润增长39%,主要得益于保险业务的改善 [7] - 巴菲特提到了公司的继任问题,暗示格雷格·阿贝尔和阿吉特·贾恩是未来的关键人物 [8] 报告分类总结 宏观经济和市场概况 - 4月非农就业数据低于预期,失业率上升,引发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提前 [1][3] - 标普500指数80%的成分股公司财报好于预期,提振了市场情绪 [2]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 公司在第一季度减持了部分苹果公司股份,但巴菲特仍然高度赞扬苹果公司 [4] - 公司的现金储备创历史新高,达到1890亿美元,巴菲特表示不介意积累现金 [5][6] - 公司的营业利润增长39%,主要得益于保险业务的改善 [7] - 巴菲特提到了公司的继任问题,暗示格雷格·阿贝尔和阿吉特·贾恩是未来的关键人物 [8]
航空运输行业:回归常态化增长,供需状态或趋向紧平衡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4-24 07:3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民航旅客周转量同比2019年连续3个月正增长,行业整体运营已回归常态化增长轨道[1] - 2024年一季度,民航旅客周转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8.6%,其中国内航线增长20.2%,国际航线下降23.2%[1] - 国航、南航、东航2024年3月旅客周转量较2019年同期合计增速为8.4%[2] - 国际航线加速恢复,主要原因包括居民商务、旅游和探亲等需求持续恢复,春节前后海外出行需求集中释放,以及中美航班量继续增加[3] - 预计2024年航空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全面提升,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持续好转带动整体航空出行需求稳步增加,国际航线继续恢复,以及供需状态将逐步趋向紧平衡[3] 报告内容总结 行业运营情况 - 2024年1-3月,民航旅客周转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8.6%,其中国内航线增长20.2%,国际航线下降23.2%[1] - 国航、南航、东航2024年3月旅客周转量较2019年同期合计增速为8.4%[2] - 国际航线加速恢复,主要原因包括居民商务、旅游和探亲等需求持续恢复,春节前后海外出行需求集中释放,以及中美航班量继续增加[3] 行业盈利能力 - 预计2024年航空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全面提升,主要原因包括经济持续好转带动整体航空出行需求稳步增加,国际航线继续恢复,以及供需状态将逐步趋向紧平衡[3] 投资建议 - 自2023年底以来,港股航空主要品种持续回落,目前股价已处于非常低的位置,是较好的布局机会[4] - 建议关注运力提升相对较大,业绩弹性较高的中国国航,以及业务规模最大效率较佳的中国南方航空[4] 风险提示 - 国际航线恢复进度不及预期 - 宏观经济好转不及预期 - 油价出现大幅上涨[4]
2024年二季度银行股投资策略:高股息稳健,高成长跑出超额收益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4-06 16: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银行行业"超配"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二季度市场对于政策和经济的预期会朝着有利方向变化,加上海外流动性改善,有利于助推A股估值提升,看好二季度银行板块的绝对收益 [4] - 选股策略上,建议重点关注业绩高成长确定性高的优质银行,同时考虑到不会是强复苏的环境,高股息策略对于追求稳定收益的长线资金仍具备配置价值 [4] - 预计一季度之后,银行业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业绩压力缓解 [6][7] 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 高股息策略会继续向基本面稳健的中小行扩散,建议关注渝农商行、浙商银行和江苏银行 [8] - 对于追求超额收益的资金,建议关注估值处在较低水平的高成长优质银行股,包括招商银行、宁波银行,以及以中小微客群为主的小型农商行如常熟银行 [8][9]
海外银行镜鉴系列: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如何生存?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3-14 16: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维持银行行业"超配"评级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日本银行业在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表现 - 日本银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一度陷入亏损 [16][17] - 银行大量处置不良资产,付出巨大成本 [19][20][21][22] - 净息差大幅收窄,贷款规模连续7年负增长 [23][24][26][27] 日本银行业的转型 - 掀起兼并重组浪潮,提升抗风险和经营能力 [29][30][31] - 加大海外资产配置,强化国际化战略 [32][33][34] - 转向中间业务和交易业务,风险偏好下降 [35][36][37][38][39] 根据报告目录分别总结 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长期低利率低增长 - 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被刺破,此后居民和企业持续去杠杆 [11] - 为刺激经济,日本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长期陷入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 [11][12] 泡沫破灭后日本银行业资本市场表现 - 东证银行指数长期跑输大盘,仅2003-2006年有一波大反弹 [12][13] - 日本大型银行在盈利和估值上都优于中小银行 [14][15] 日本银行业陷入亏损,不良处置损失巨大 - 2000-2003年日本银行业连续4年亏损,直到2004年才扭亏为盈 [16][17] - 银行大量处置不良资产,损失巨大,不良率一度达8.4%峰值 [19][20] 日本银行如何在负利率环境中实现盈利 - 掀起兼并重组浪潮,提升抗风险和经营能力 [29][30][31] - 加大海外资产配置,强化国际化战略 [32][33][34] - 转向中间业务和交易业务,风险偏好下降 [35][36][37][38][39]
打造科创金融特色标签
国信证券(香港)· 2024-03-10 16:0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杭州银行的投资评级为"增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目前深耕浙江省、北上深以及南京市和合肥市,布局的都是我国创新经济最活跃的区域[11][12] 2.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长期立足于"打造中国的硅谷银行",目前正在向数据与行业专业化驱动的"科创3.0"模式进阶[13][40] 3.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采用"行业+数字+泛科技+交易银行+投资银行"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成效明显[47] 4. 截至2022年末,杭州银行科创企业融资敞口余额达到481亿元,创业股权投资基金托管规模超过1512亿元[38][48] 5. 杭州银行已初步形成"6+1"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生命阶段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62][71] 6. 杭州银行采用"行业+被投+团队+技术+政策"的五维评价体系,对客户实行分层精细化管理[75][76] 7. 杭州银行在客户准入机制、授信审批机制等方面对科创企业实行独立运作[79][80][8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1. 杭州银行是一家总部位于杭州市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做精杭州、深耕浙江"的战略定位[8] 2.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目前深耕浙江省、北上深以及南京市和合肥市,这些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众多,为杭州银行科创金融创新提供了优质土壤[11][12] 硅谷集团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借鉴 1.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长期立足于"打造中国的硅谷银行",借鉴了硅谷银行的投贷联动业务模式[13][18][19][20][21][22][23] 2. 硅谷银行的客群定位包括科技和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等科技创新型企业、PE/VC客群以及高端红酒客户和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客户[25][26][28][29]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的进阶之路 1. 杭州银行科创金融经历了以银政合作为主的"科创1.0"模式、以银投合作投贷联动为主的"科创2.0"模式,目前正在向数据与行业专业化驱动的"科创3.0"模式转型[40][41][43][44][45] 2. 杭州银行不断深化科创业务体制机制改革,从科技支行到科技文创金融事业部,再到整合打造科创金融事业总部[51][52][53] 3. 杭州银行初步形成了"6+1"产品体系,满足不同生命阶段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62][63][64][65][66][67][68][69][70] 4. 杭州银行采用"行业+被投+团队+技术+政策"的五维评价体系,对客户实行分层精细化管理[75][76][77] 5. 杭州银行在客户准入机制、授信审批机制等方面对科创企业实行独立运作[79][8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