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米汽车SU7
icon
搜索文档
雷军的敌人正在变多
盐财经· 2025-09-28 09:48
作者 | 吴阳煜 编辑 | 江江 视觉 | 顾芗 置顶微博从《勇气》换成了《改变》,雷军的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在9月25日晚到来。 今年的演讲聚焦在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按雷军事前透露的,造车同时,重启造芯,把 小米前十年攒下的家底全押上了,他的压力巨大。 ,, 9月25日,雷军进行了2025年度演讲 在年度演讲上,雷军回顾了小米汽车造车历程,称"造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从连续两年将自家汽车产品定为演讲主题,再到近期小米二季度财报公布后,雷军在微博单拎出来特别 表扬——不难看出,曝光度更高的汽车业务,正成为小米流量的突破口。 小米2025年二季度财报公布后,雷军在个人社媒上谈及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数据 然而,9月26日,年度演讲结束后的第二天,市场的反应却很冷淡—— 其股价一度跌超8%,市值蒸发超 千亿港元。 另一边,从官宣造车伊始,在互联网上,伴随着小米汽车泼天流量而来的,还有关于"抄袭还是致敬"等 诸多关注。 尤其是小米在9月以远程OTA升级的方式,对超过11万辆SU7标准版宣布召回,在车圈内外,又引起了关 于小米汽车产品质量和品控的热议。 雷军转发小米汽车召回SU7相关回应 回顾过去,一 ...
当「悦己」走入汽车市场,小米定制服务想要玩点不一样的
36氪· 2025-09-27 13:34
行业现状与问题 - 主流汽车市场在30-40万元价格区间陷入"效率优先"的规模化竞争 导致产品高度同质化 [2][3] - 车企为控制成本和快速交付 普遍采用单一外观、内饰和配置的固定套餐模式 [3] - 行业普遍仅提供4-5种车身颜色选择 且以黑白灰银等安全色为主 [4][18] - 汽车设计语言因过度追求风阻系数而日趋相似 [4] - 定制服务长期被保时捷、法拉利、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垄断 普通消费者需额外支付30-50万元选装费用 [12][13][14] 小米汽车定制服务创新 - 在30-40万元区间首次推出超豪华品牌级别的定制服务 打破行业空白 [5][15] - 首批推出26项个性化配置 涵盖车漆、车标、座椅、饰板材质、轮毂配色、卡钳等 [5][25] - 量产版提供8-9种车漆选择 定制服务目标提供超100款色漆 [18] - 采用手工精细工艺 如紫水晶配色需5次人工打磨抛光 整个工艺耗时近50小时 [20][21] - 单款车漆开发成本超200万元 [18] 技术挑战与供应链管理 - 车漆开发涉及艺术审美、材料科学和工业制造的复杂工程 [19] - 需实现柔性生产模式 在自动化产线中穿插定制化生产 [26] - 定制服务SKU零碎化且供应链更长 对供应商管理和质量验收要求极高 [26] - 公司凭借手机、智能设备及家电领域的制造经验 具备强韧的工业管理能力 [27] 市场战略与消费趋势 - 消费决策核心从"是否实用"转向"是否悦己" 情绪价值和个性表达成为新消费支点 [32][33] - SU7打破国外品牌在2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领域的垄断地位 [36] - YU7车型1小时大定量超28万单 创中国汽车工业史纪录 [36] - 通过定制服务挖掘产品价值点 重构行业竞争逻辑 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赛 [52][55] 商业模式创新 - 在效率性价比与高溢价稀缺性之间寻找第三条发展路径 [52] - 将奢侈品经营模式、材质用料和服务体验与消费品融合 [54] - 通过提升产品价值替代压低价格 超越传统爆品逻辑 [54] - 为行业提供转向"价值竞赛"的新发展范式 [55]
雷军:大家对我们有一个巨大的误解
北京青年报· 2025-09-27 06:53
小米17产品战略 - 小米跳过16直接发布17系列 旨在通过改名让市场重新认识小米手机 产品力实现跨代升级 [1][3] - 小米17在电池技术 屏幕技术 散热 VC均热板 传感器 潜望镜和空间堆叠等多方面超越iPhone17全系列 [3] - 公司五年前提出对标苹果 如今从完全跟随转向全面对标 正面对垒世界第一 [3]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重返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 中国市场六大主要玩家平均市场份额为15%-16% [3] - 手机市场竞争难度超过汽车行业 全球对手包括苹果 三星 华为等科技巨头 [3] - 公司采取持久战策略 目标每年增长1%市场份额 计划用五年时间达到20%市场份额 [5] 品牌定位转型 - 小米从以男性为主导的极客品牌转型为大众潮牌 女性用户比例显著提升 小米汽车SU7近一半为女车主 [1][5][6] - 五六年前推动高端化战略 用户结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高端化被证明是正确决定 [1][6] - 小米汽车含税均价达28.9万元 与BBA价位相当 Ultra车型五六十万价位实现大量销售 [8] 汽车业务进展 - YU7车型在两个月20天内交付超过4万辆 生产效率快速提升 [8] - 推出26项个性化定制服务 涵盖车漆 轮毂 内饰等 旨在让大众客户享受百万豪车专属体验 [6] - 小米汽车进入行业不到一年半 去年4月3日交付第一辆车 [8] 研发投入与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坚持技术立业 过去五年完成1000亿元研发投入 [9] - 新五年计划投资2000亿元 2025年研发投资达300多亿元人民币 [9] - 芯片研发历时四年多 前前后后共11年 汽车等产品也是完成才说 给市场突然感 [11] 行业环境挑战 - 小米汽车成为全网被黑得最惨的品牌之一 六部门联合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11] - 公司支持打击黑水军和黑公关 呼吁风清气正的行业发展环境 [11]
雷军自爆曾严重内耗!现场发布小米17,硬刚苹果!
搜狐财经· 2025-09-25 17:33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2024年战略主题定为"改变" 直面行业质疑并坚定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的发展路径[2] -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研发 包括自主制造电机等核心部件以摆脱"组装厂"偏见[2][4] - 通过SU7、YU7等产品成绩改变市场对手机公司造车的质疑[10] 汽车业务发展 - 造车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目标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3] - 自主研发V8S超级电机并自主生产 未采用代工厂模式[4] - YU7车型取得惊人市场表现 3分钟大定超20万辆 18小时锁单超24万辆[6] - YU7项目承担力挽狂澜使命 在22年夏季纯电轿车普遍不被看好的背景下开发[8] - 详细对比Model Y焕新版空间数据:前排头部空间100mm对93mm 后排横向空间1452mm对1351mm[10] 手机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搭载7000mAh金沙江电池[10][12] - 采用1.18mm极窄四等边设计 小米龙晶玻璃强度比普通玻璃提升10倍[10][12] - 三款配置定价:12GB+256GB售4499元 12GB+512GB售4799元 16GB+512GB售4999元[12][13] - Pro系列新增妙享背屏功能 支持自拍预览及多镜头协作[17] - Pro Max独占超级像素技术 采用全RGB像素排列 子像素间距突破17μm[19] - Pro系列电池容量达6300mAh-7500mAh 支持100W有线及50W无线充电[23] 高端化与行业关系 - 5年前提出高端化战略 全面对标苹果[32] - 将小米16更名为小米17 彰显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33] - 呼吁打击汽车行业黑水军和黑公关 强调合作共赢理念[34] - 承认作为后来者享受行业红利 有责任推动整个行业进步[34]
对话雷军:今天国产汽车都在进步之中,没必要搞的很难看
新浪科技· 2025-09-25 15:58
专题:雷军2025年度演讲:谈造芯坎坷、造车争论、赞ModelY、抢苹果用户 责任编辑:王翔 新浪科技讯 9月25日晚间消息,在今日的2025雷军年度演讲活动结束后,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与 媒体对话。 雷军表示,"SU7发布会时,我跟大家介绍过小米汽车是后来者,发自内心感激新能源汽车行业所有先 行者。2023年年底,我们用非常认真的方法致敬了行业的先行者,非常感谢大家所做的贡献。小米作为 后来者,还是享受了很多时代红利,有责任帮助整个行业进步。所以加入汽车行业后,我们一直强调合 作共赢。过去一年半里,大家看到我们还是有效推动了行业之间的合作。我觉得今天国产汽车都在进步 之中,其实没必要搞的很难看。" ...
雷军演讲回溯小米造车路:连cue理想特斯拉,“安全”只字未提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48
2025.09. 25 微信编辑 | 雨林 "这点他们(理想)真的很了不起,不少车厂摸着理想过河也干得不错。"雷军表示。当时小米汽车 内部曾因YU7路线的选择争论激烈,最终拒绝"抄(理想的)作业",决定开发运动型SUV。"理想这 类大空间的SUV,各家车厂一哄而上,很快就有几十款车上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市场需求 的总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也做一款同样的车的话,肯定没前途。"雷军称。 除了理想汽车外,雷军还提到了特斯拉。他表示,小米曾买了三辆Model Y进行拆解学习。"一个个 零部件拆,一个个零部件学。如果各位不选YU7,也可以考虑Model Y或理想i6。"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回顾造车历程的演讲中,雷军未提及任何与"汽车安全"相关的内容,既未回 应过往争议,也未针对近期召回事件作出进一步回应。 约一周前的9月19日,小米汽车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 汽车,总计116887辆。召回原因具体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开启的某些情况下,对极端特殊 场景的识别、预警或处置可能不足,若驾驶员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增加碰撞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9月17日,工信部就《智能网 ...
小米17系列4499元起 雷军:电池容量是iPhone17的两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3:44
芯片战略 - 公司视自研手机SoC芯片为成功必由之路 至少需坚持10年且投入至少500亿元 [1][3] 汽车业务进展 - 小米SU7 Ultra项目于2021年12月立项 对标保时捷和特斯拉 目标打造全球最强纯电性能车 [4] - 为确保SU7成功 公司于2022年初暂停Ultra项目 5月因SU7取得突破进展而重启Ultra项目 [4] - 公司公开表示若消费者不选小米YU7可考虑特斯拉Model Y 同时认可Model Y产品力 [5] - 公司将小米YU7定位为汽车业务最终底牌 强调50岁仍是闯荡阶段 [5] 新产品发布 - 小米17系列手机起售价4499元(12GB+256GB) 高配版16GB+512GB售价4999元 [6] - 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 采用第三代3nm制程 主频达4.6GHz [6] - 搭载7000mAh小米金沙江电池 容量为苹果17系列两倍 [6] - 小米17 Pro较标准版溢价500元 较iPhone 17 Pro便宜4000元 [6] - 同场发布Xiaomi Pad 8系列平板及多款科技家电新品 [2]
雷军称五十来岁正是闯的年纪:改变,任何时候都不晚
搜狐财经· 2025-09-25 03:34
公司战略与业务进展 - 小米近五年在核心赛道持续攻坚 包括造车 芯片和高端化三大领域 [8] - 公司2024年4月启动首款车型SU7交付 全年交付量达13.5万辆 超额完成目标 [8] - 2025年规划推出第二款车型YU7 目标交付量冲刺30万辆 [8] 芯片研发成果 - 从澎湃C1 P1等细分领域芯片突破 到2025年发布自研3nm工艺SoC芯片"玄戒O1" [8] - 构建覆盖多场景的芯片矩阵 累计研发投入超135亿元 [8] - 雷军将在演讲中重点介绍玄戒芯片背后的发展故事 [4] 高端化战略成效 - 4000元以上机型销量同比激增48% [8] - 小米15 Ultra等旗舰机型凭借卫星通信 徕卡影像等技术站稳高端市场 [8] 企业领导力与品牌传播 - 雷军将于2025年9月25日19:00举办第六次年度演讲 主题为《改变》 [1][4][6] - 演讲将聚焦小米汽车和芯片业务的发展历程 [1][4] - 雷军强调"五十来岁正是闯的年纪" 体现公司持续创新的决心 [1]
雷军自曝“豪赌”心路:押上小米十年家底,造车造芯全线冲锋!
金十数据· 2025-09-24 07:58
公司战略与投资 - 公司几乎同时决定造车和重启芯片研发 将十年家底几乎都押进去 压力巨大[2] - 过去5年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 未来5年将翻倍至2000亿元[5] - 公司通过手机 汽车和芯片三驾马车实现增长 改变已成为实实在在的增长动力[6] 汽车业务进展 - 从2023年底亮相至今一年多时间 SU7 SU7 Ultra和YU7相继问世[5] - 2025年前8个月汽车累计销量达22.48万辆 完成全年目标的64%[5] - SU7在8月卖出19848辆 稳居中大型轿车榜首 YU7以16548辆位列中大型SUV销量第一 几乎供不应求[5] - 外界猜测可能在演讲中抛出重磅新车 如传闻中的YU9增程版或SU7L[5] 芯片研发突破 - 今年5月22日发布基于3nm制程的玄戒O1芯片 已搭载在小米15S Pro和小米平板7 Ultra上 性能进入行业第一梯队[6] - 截至今年4月底玄戒累计研发投入已超135亿元 研发团队扩充到2500人 今年研发投入还将超60亿元[6] - 下一步玄戒O2芯片路线图有望揭晓 覆盖手机 平板和汽车领域[6] 产品发布与业绩 - 9月25日晚将举行年度演讲并发布小米17 小米17 Pro和小米17 Pro Max[3] - 全新17系列搭载小米澎湃OS3 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小米17被称为史上最强标准版旗舰 Pro版本主打小尺寸影像科技 Pro Max被冠以史上最强巅峰科技影像旗舰称号[5] - 2025年二季度营收1159.6亿元 同比增长30.5%创历史新高 调整后净利润108.3亿元 同比增长75.4%[6]
小米YU7带给行业哪些启示?
平安证券· 2025-09-24 07:43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小米YU7上市后表现现象级,18小时锁单量超24万台,交付周期超50周,锁定25-35万元价格带潜在市场需求[5][20] - 小米汽车盈利节奏超新势力,预计2025年下半年扭亏,从首款车上市到盈利不足两年[39][40] - 小米汽车业务2026年营收有望超手机业务,长期目标全球前五车企,需实现营收超1.2万亿元、销量超600万台[47][51] - 高端新能源车竞争格局重构,产品定义需强化长板、敢做减法,SKU将简化,智驾配置统一[30][32] - 车企战略重心转向经营质量提升,资源聚焦与效率优化成为行业新趋势[62][63] 小米YU7用户特征 - 用户平均年龄30.3岁,85.1%用户年龄在35岁以下,90后占比65.4%,00后占比19.7%[9][10] - 女性用户比例30%,较SU7同期高4.5%[9] - 用户学历较高,本科占比58.5%,硕士占比23.0%,超三成用户从事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10][13] - 家庭平均年收入39.7万元,56.0%用户家庭年收入超30万元[10][14] YU7核心卖点与市场影响 - 外观是用户选择首要因素,占比超40%,品牌因素其次[15][18] - 用户对空间要求不高,48.7%未婚,已婚用户以无孩或一胎家庭为主[17][19] - 18小时锁单24万台,相当于2024年25-35万元价格带总销量(353万台)的6.8%[20][21] - 订单量接近特斯拉2025年上半年在华销量(26.3万台)[20][21] 对竞争格局的影响 - 主要影响同价位(25-35万元)及定位相近品牌,如特斯拉、极氪、理想、小鹏、蔚来[22][27] - 以家庭空间体验为核心的品牌(如理想)受影响较小,用户群体差异显著[25] - 部分品牌推出应对措施:蔚来报销YU7定金5000元,极氪提供积分奖励,智界购车立减2万元[27][28] - 细分场景品牌(如坦克)因用户粘性强、技术壁垒高,受影响可控[29] 高端新能源车产品定义启示 - 高端用户关注情绪价值,产品需强化长板、敢做减法(如牺牲空间保外观)[30] - 未来SKU逐步简化,通过电机数量、电池容量区分,智驾配置统一[31][32] - 舒适性配置"应配尽配",智驾不再作为配置区分项[32] 渠道运营策略 - 小米采用"1+N"渠道模式:自营交付中心(直营)+代理销售(小米之家、销服2S店)[35] - 交付环节全部自营,保障用户体验与价格统一[35] - 车企加强渠道把控,如鸿蒙智行推行分网、长城规划2025年底直营门店扩至600家[36][37] 小米汽车业务潜力 - 2025年二季度营收212.63亿元,毛利率26.4%,单车ASP升至26.2万元[40][41][43] - 预测2025-2027年销量分别为40万/75万/120万台,营收1019亿/2066亿/3283亿元[47][49] - 2026年汽车业务营收有望超过手机业务(手机年营收约2000亿元)[46][47] - 全球前五目标需营收超1.2万亿元,对应年销量600万台以上(单车ASP 20万元)[51] 发展节奏与出海规划 - 先高端后经济型,先国内后海外,优先抢占2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54] - 2027年正式进军欧洲市场,凭借全球品牌基础与成熟销售网络优势[57][58][61] 车企战略重心变化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资源聚焦与效率提升[62] - 品牌整合案例:吉利将几何、翼真、雷达并入银河,领克并入极氪;奇瑞设立四大事业部[63] - 研发资源整合重点在智驾领域,如吉利整合智驾团队至千里智驾,奇瑞成立智能化中心[64][65] 投资建议 - 推荐小米集团,因连续两款车型成功证明竞争力[68] - 推荐长城汽车、赛力斯、理想汽车,因高端市场产品定义独特且盈利质量较高[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