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减重宝典

搜索文档
服用司美格鲁肽期间,如何搭配饮食?营养需求建议?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6 03:02
核心观点 - 司美格鲁肽等GLP-1减重药物需结合营养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才能实现有效减重 单纯依赖药物难以达到理想效果[4] - 服用GLP-1药物时需重点关注营养密度和关键营养素补充 以避免肌肉流失和长期健康风险[6][7] - 药物使用者应避免高脂肪 高糖 高钠 精制碳水化合物及酒精类食物 以减轻胃肠不适和血糖波动[9][11][12] 饮食营养建议 - 需确保每餐包含85-113克优质蛋白质 170克非淀粉类蔬菜和85克淀粉类食物以支持减重期间营养需求[7] - 推荐补充纤维(蔬菜 水果 豆类 传统谷物) 水分和复合维生素以弥补摄入减少导致的营养缺口[7] - 若无法摄入均衡膳食 可改用蛋白质奶昔(含维生素矿物质)搭配炒鸡蛋和30克蔬菜作为替代方案[7] 应避免的食物类别 - 高脂肪食物:油炸食品和重油菜肴可能引发胃肠不适 影响药物效果[9] - 反式脂肪与饱和脂肪:全脂乳制品 黄油 冰淇淋和红肉会加重消化问题 建议改用橄榄油 坚果和低脂鱼类[9] - 高糖食物:烘焙食品 糖果 苏打水 奶茶及甜点可能导致血糖剧烈波动 尤其对糖尿病患者有害[9] - 高钠食物:薯片 腌制品 罐头会提高血压和心脏病风险 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危险[11] - 精制碳水化合物:精白米面 饼干 蛋糕等应减少摄入 推荐全麦 糙米 燕麦及天然碳水化合物[11] - 高糖淀粉蔬菜:土豆 玉米 胡萝卜需适量摄入 建议改用西兰花 西葫芦等低糖蔬菜[11] - 酒精:可能加重消化不良并增加低血糖风险 建议减重期间避免饮用[12]
体重超标危害远超想象!NEJM子刊重磅研究揭示肥胖与16种重大疾病的密切关联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6 03:02
以下文章来源于内分泌早知道 ,作者关注内分泌的 内分泌早知道 . 深度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专业解读并紧跟国内外内分泌领域前沿进展,「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当前社会,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隐形杀手。国家卫健委近期特别强调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维持健康体重是预防疾病的 第一道防线。然而现实情况令人担忧,全球范围内肥胖人群持续扩大,这种看似普通的体重问题实则暗藏致命风险。 传统研究虽已证实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存在关联,但存在明显局限性。这些研究往往聚焦单一疾病,缺乏系统性评估; 研究样本代表性不足,尤其忽视了三度肥胖(BMI≥40)、女性群体、少数族裔及低收入人群等关键群体。为突破这些研究瓶颈, NEJM Ev i de nc e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不同级别肥胖与健康结局的关联性分析》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研究依托美国"全民健康计 划"(All of Us)的大规模人群数据,首次全面揭示了肥胖程度与16种重大健康问题的剂量-效应关系。 这项突破性研究不仅量化了各级肥胖(I级、II级、III级)的健康风险梯度,更填补了特殊人群研究空白。研究发现,随着BMI指数攀 升,健康风险呈指数级增 ...
瘦身奇效,糖患重获健康!顶级医刊曝光重磅研究:体重降幅与二型糖尿病逆转率惊人相关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5 09:48
以下文章来源于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作者肥胖世界 肥胖世界ObesityWorld . 《肥胖世界》Obesity World - 同步传真肥胖及代谢国际新学术进展,为医学减重临床、教研人员搭建一座与国际接轨的桥梁,「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柳叶刀糖尿病和内分泌学子刊》最新发表的一项突破性Meta分析揭示了减重与糖尿病缓解之间的精确关联: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中,体重下降与疾病缓解呈现强劲的剂量反应关系。这一关键发现与患者年龄、性别、种族背景、病程长短、初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体重指 数或减重方式均无关联。 研究团队对PubMed、Embase和临床试验注册库中截至2024年7月30日的全部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系统筛查,最终精选出22项高质量研 究,包含29个完全缓解和33个部分缓解评估指标。研究采用严格标准:完全缓解定义为干预一年后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0%或空腹血糖低于 5.6mmol/L且不使用任何降糖药物;部分缓解则为糖化血红蛋白低于6.5%或空腹血糖低于7.0mmol/L且不使用降糖药物。 数据分析结果令人震撼:干预一年后,不同减重幅度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呈现戏剧性差异——体重减轻 ...
速递|礼来:替尔泊肽、Retatrutide同时启动脂肪肝三期临床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5 09:48
礼来GLP-1药物临床研究进展 - 公司于2025年9月10日登记替尔泊肽与Retatrutide用于MASLD(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三期临床研究,计划纳入4500名患者,预计2030年完成初步结果 [4] - 试验同时评估两种药物在MASLD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主要观察指标为MALO复合终点 [4] 多靶点GLP-1药物研发优势 - 替尔泊肽为全球首个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Retatrutide为全球首个GLP-1/GIP/GCG三靶点激动剂 [6] - Retatrutide已开展多项三期研究,覆盖肥胖和2型糖尿病治疗领域,新增MASLD适应症进一步扩展其应用范围 [6] - Retatrutide同时评估对慢性肾病(CKD)等疾病的潜在疗效 [6] GLP-1药物作用机制 - GLP-1(胰高糖素样肽-1)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产生的肠促胰素类激素 [16] - 通过激活GLP-1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并抑制胰高糖素分泌 [16] - 可延缓胃排空并通过中枢性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实现降血糖与减重作用 [16]
平均减重22.8公斤!医学专家是如何评价替尔泊肽的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5 09:48
核心观点 - 替尔泊肽作为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在减肥和代谢健康领域展现出突破性疗效,通过多途径调节食欲和血糖,实现可持续减重并改善多种并发症 [4][6][7] 临床试验数据 - SURMOUNT-5的3b期头对头试验显示,替尔泊肽组患者在72周时平均减重50.3磅(22.8公斤) [6] - 专家评价该数据具有开创性意义,是现代肥胖治疗的基石 [6] 作用机制 - 替尔泊肽同时靶向GIP(胃抑制多肽)和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两种激素,通过多途径调节食欲、血糖控制和脂肪减少 [6][7] - 双靶点机制提供更全面的体重管理支持,帮助患者长期维持饱腹感并减少暴饮暴食冲动 [6][7] 健康益处 - 对心血管代谢指标(血压、血脂、BMI、腰围)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7] -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已获批,通过减重缓解气道压迫 [9] - III期SUMMIT研究显示替尔泊肽降低肥胖伴心力衰竭患者风险38%,并改善心衰症状和运动能力 [9] - II期SYNERGY-NASH研究实现73%患者MASH消退且纤维化未恶化,59%患者纤维化改善至少一个阶段 [9] 应用拓展 - 慢性肾病治疗处于II期临床阶段,酒精和药物滥用研究拟明年启动 [10] - 专家认为其从根源干预肥胖相关代谢紊乱,可能大幅降低慢性病医疗负担 [10] 社会与健康影响 - 肥胖与多系统并发症相关(代谢紊乱、躯体异常、精神健康问题),增加社会经济压力 [10][12] - BMI 40-50 kg/㎡群体仅50%活到70岁(正常BMI群体为80%),且预期寿命随BMI上升显著缩短 [12] - 有效减重干预可降低并发症风险,例如从1级肥胖减至超重状态可使2型糖尿病或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减少超过50% [12]
婚姻是男性"发福催化剂"?最新研究揭示惊人数据!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5 09:48
以下文章来源于内分泌早知道 ,作者关注内分泌的 内分泌早知道 . 深度分享内分泌用药经验、病例剖析、指南专业解读并紧跟国内外内分泌领域前沿进展,「每医健」旗下内容平台。 欧洲肥胖大会(ECO 2 025)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让众多已婚男士直呼"扎心"——婚后男性肥胖风险激增3.2倍,而女性却能巧妙避开这 场"甜蜜的负担"。这项研究不禁让人思考:为何婚姻的围城,成了男士的"体重增长器"? 波兰华沙国家心脏病研究所的专家团队通过深入分析发现:已婚男性超重概率比单身男性高出62%,肥胖风险更是飙升3.2倍。相比之 下,已婚女性仅面临39%的超重风险增幅,肥胖概率则基本保持不变。 ( 以下为详细研究数据 ) 研究团队对波兰WOBASZ II调查中的2405名参与者(平均年龄50岁,男性占比46%)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考察了婚姻状况、年龄及 心理健康因素与体重变化的关系。 数据显示:参与者中35.3%体重正常,38.3%超重,26.4%肥胖。值得注意的是, 在体重正常、超重和肥胖人群中,分别有12%、18% 和28%患有心血管疾病。 深入分析表明:婚姻状况与男女超重均有关联,但与男性肥胖的关联尤为显著。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Nature》权威发布:胖瘦之谜——顶尖研究团队破解人体脂肪构造变革密码!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4 03:08
全球肥胖健康挑战 - 全球超10亿人罹患肥胖症 近几十年持续攀升[7] - 肥胖与多种慢性疾病紧密关联 包括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特定癌症及早亡风险[7] - 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风险较正常体重者高5倍以上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7] 脂肪组织研究核心发现 - 脂肪组织不仅储存能量 还参与调控全身代谢和免疫反应[8] - 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异常重构引发代谢功能紊乱 减重能显著改善这种状况[8] - 研究通过单细胞核测序分析超17万个细胞基因表达谱 精确描绘不同生理状态下脂肪组织构成[8] 实验设计与技术方法 - 研究选取70名受试者 包括25名肥胖患者减重手术前后和45名健康瘦人对照组[8][10] - 运用单细胞核测序 空间转录组学和代谢通量分析等技术整合[11] - 高精度分析方法揭示脂肪组织在肥胖和减重过程中的动态变化[8][11] 肥胖状态细胞变化特征 - 肥胖患者脂肪组织中多种细胞类型呈现显著变化 包括脂肪细胞 免疫细胞和血管细胞[10] - 这些细胞在肥胖状态下展现更高应激反应和衰老特征[10][11] - 脂肪细胞 前体细胞和血管细胞表现出更高衰老标志物表达[11] 减重手术改善效果 - 减重手术后脂肪细胞体积缩小 代谢灵活性增强[10] - 免疫细胞的炎症反应明显下降[10][11] - 减重能明显改善脂肪组织代谢功能 包括激活脂肪酸循环和支链氨基酸代谢等关键途径[11] 临床研究进展 - 《柳叶刀》子刊揭示减重手术效果 68%患者手术后体重减半[17] - 研究对比三大减重手术术式 其中一种效果领先[17] - 《柳叶刀》发布权威方法分析七大减肥药疗效[19]
速递|国产竞争者+1,太极集团司美格鲁肽获批临床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4 03:08
公司研发进展 - 太极集团全资子公司涪陵制药厂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开展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试验 [2] - 临床试验适应症包括二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后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以及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 [6] - 累计研发投入约4418.34万元人民币 采用酵母高效分泌表达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 [7][8] 产品特性与市场定位 - 司美格鲁肽为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食欲实现降糖减重 [5] - 产品直接对标原研企业诺和诺德 在质量与生产工艺方面具备竞争优势 [7] - 公司通过布局GLP-1靶点加速向现代生物医药领域转型 [9]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目前仅有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批上市 2021年获中国上市许可 [7]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4年全球收入达292.96亿美元 反映巨大市场需求 [7] - 太极集团成为国内该领域潜在新竞争者 打破原研垄断格局 [7] 药物作用机制 - GLP-1药物通过激活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 [17] - 机制包含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及中枢性食欲抑制 [17] - 临床作用涵盖降血糖、减肥等多重代谢调节功能 [17]
为什么使用司美格鲁肽等GLP-1药物减肥期间一定要多喝水?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4 03:08
GLP-1药物使用中的补水重要性 - 食物约占每日总水摄入量的20% 使用GLP-1减少进食量可能面临脱水风险 尤其饮水量下降时[4] - 大鼠研究证据显示减肥药除抑制食欲外 还可抑制水的摄入量[4] - 适当补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创造更好环境让药物发挥最佳作用 减轻副作用并增强疗效[4] 补水对消化和药物代谢的作用 - 补水影响消化过程每个部分 确保足够消化液如唾液胃酸酶帮助食物通过和分解[6] - 水帮助将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输送全身 在大肠中使粪便更软易排出[6] - 喝水不足导致便秘 粪便停留时间越长产生胀气腹胀机会越多 看起来更胖[6] - 多喝水帮助药物在胃肠道溶解吸收 分布均匀 减少胃肠道刺激等副反应 高效发挥调节食欲功效[6] 脱水症状及风险 - 使用GLP-1药物人群常出现轻度脱水 导致头痛肌肉痉挛身体疼痛恶心便秘疲劳头晕睡眠困难[7] - GLP-1减缓消化 保持水分有助消化系统顺畅运转 防止便秘胃部不适[7] - 缺水加剧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便秘 呕吐腹泻副作用人群脱水风险更大 需补充电解质[7] - 脱水导致短期血压心率变化 更严重问题如尿路感染肾脏问题[7] 水在减肥过程中的功能 - 减肥时身体分解脂肪细胞释放储存毒素 水帮助将毒素排出体外防止积聚减慢新陈代谢[8] - 无水时身体无法有效清除废物 可能导致减肥进度停滞[8] - 脂肪细胞收缩释放储存脂肪后分解排出 身体需要足够水有效进行该过程[9] - 无适当补水身体难以代谢脂肪 从而减慢进度[9] 水对能量和运动的影响 - 疲劳是脱水和减肥药物的常见副作用 喝水可帮助恢复能量水平[11] - 锻炼纳入减肥计划时 补水对肌肉功能耐力和恢复至关重要[11] 补水需求指南 - 无GLP-1使用者具体喝水指南 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建议女性每天91盎司约2.7L 男性125盎司约3.7L[12] - 更通俗说法是每天8杯水 个人需求因体型其他药物室外温度运动等因素而异[12] - 慢性健康疾病如肾病心脏病患者应咨询医生液体摄入量具体建议[12] 补水充足判断方法 - 检查尿液颜色 淡黄色表示足够水 深黄色或琥珀色需增加摄入量[13] - 注意喝什么及喝的方式 随身携带饮料不同时间进食饮水避免感觉过饱[13] - 跟踪补水情况确保达到每日液体目标[13]
权威解析:腰高比何以成为肥胖疾病评估的金标准?
GLP1减重宝典· 2025-09-14 03:08
中国胰岛代谢学术盛会 - 2025年4月11日至13日在南京举行 聚焦胰岛代谢与免疫机制、功能调控及细胞间通讯等前沿领域 汇聚国内顶尖专家学者研讨重大科学难题和临床转化问题[5] 腰高比指标临床价值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赵家军教授系统论证腰高比在肥胖相关疾病评估中的三大优势:与肥胖疾病关联性最显著 更准确反映内脏脂肪堆积 覆盖更广泛代谢异常疾病谱且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6] - 腰高比有效弥补BMI评估中心性肥胖的固有缺陷 应作为评估肥胖相关代谢异常的首选人体测量学指标[6] 肥胖疾病防控现状 -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率已突破50% 预计2030年将攀升至61%[8] - 肥胖引发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脂质异位沉积等代谢紊乱 并通过慢性炎症、脂肪因子分泌异常等途径诱发慢性肾脏病、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及恶性肿瘤[8] 肥胖评估指标对比 - 常用指标包括BMI(全身性肥胖评估)和腰围/腰高比/腰臀比(中心性肥胖评估) 后者与代谢性疾病风险相关性更强[9] - BMI存在局限性:5.1%人群BMI正常但体脂超标(隐性肥胖) 15.8%人群BMI超标但体脂正常(假性肥胖)[10] 腰高比临床优势 - 腰高比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显著强于腰围、腰臀比、体脂率和BMI 在女性群体中表现更突出[10] - 腰高比能识别更多种类肥胖相关疾病 疾病检出数量远超BMI和体脂率 且随风险等级提升鉴别能力更显著[10] - 腰高比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 BMI正常但腰高比超标人群的26种肥胖相关疾病发病风险显著高于BMI超标但腰高比正常者[10] 国际肥胖诊断标准更新 - 2024年《自然·医学》指南提出:BMI≥30 kg/m²或BMI≥25 kg/m²合并腰高比≥0.5时应诊断为肥胖 标志肥胖评估向代谢风险综合评估转变[12] - 2025年《柳叶刀》细化三种确诊路径:BMI超标合并任一腰围/腰臀比/腰高比异常 或三项中心性指标至少两项超标 或通过影像学直接测定脂肪含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