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T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新能源汽车材料论坛日程发布丨岚图、延锋、中通客车、巴斯夫、中石化、宝理、道默、博雅聚力、丰汇......
DT新材料· 2025-08-28 16:04
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2024年销量高达1286万辆,同比增长35.5%,在新的可持续发展+新四化产业链模式下,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既 是硬杠杆,也是突破口。 更安全、更智能、更低成本和更加低碳可持续 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全球趋势和需求,其中创新材料、制造工艺的开发将起到决定作用。这为零部件制造与 集成的设计优化,原材料性价比的提升,高阻燃、耐候等助剂材料的革新,智能制造设备以及第三方服务提出了挑战。 日程安排 为此, DT新材料 将于 2025年9月10-12日 在 安徽·合 肥 举办 2025(第七届)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联合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材料及 设备解决方案商等单位,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共同探讨创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车内外饰和三电系统领域的创新应用和挑战,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 10:15 | 庄方东,宁波博雅聚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 | --- | --- | | 10:15 | 茶歇 & 展区交流 | | 10:45 | | | 10:45 | 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新技术动态 | | 11:10 | 王 晶,延锋国际助理副总裁 | | 11:10 | PA1 ...
风扇×微泵!华为、OPPO、一加手机厂商掀开主动散热新趋势
DT新材料· 2025-08-28 16:04
智能手机散热技术演进 - 华为可能在Mate80系列采用主动风扇与微泵液冷双轨散热架构 探索手机散热新方案[2] - 行业从被动散热转向主动散热 主流厂商开始认真对待主动散热可能性[4][10] - 微泵液冷技术从外围配件转向整机集成 代表手机散热架构的全新范式转变[6] 主动散热技术应用与优势 - 微型风扇通过主动气流快速带走热量 提升散热速率 适用于高负载游戏和短时性能冲刺[16][15] - 微泵液冷通过压电驱动液体循环高效导热 适用于长时间高负载和多任务运行 具有静音优势[15][20] - 旗舰SoC峰值功耗可达15W以上 散热不佳会导致芯片降频 影响性能释放和用户体验[17] 行业厂商动态与技术验证 - OPPO在中端机K13系列引入内置主动散热风扇 结合VC和石墨层打造Storm Engine系统[8][18] - 一加11概念版全球首发Active CryoFlux微泵主动液冷散热 首次将液冷技术微型化并放入手机[10] - 华为在Mate60尝试微泵液冷手机壳 作为技术初步验证 Mate80有望实现整机集成[6][20] 散热技术供应链与核心企业 - 成都汇通西电开发射流风扇 尺寸小风速高达20m/s 风量大且贴近热源散热[22] - 谐振精密专注压电驱动产品 核心产品包括微型压电马达 压电气泵和R-jet散热模组[24] - 威图流体专注压电微泵 微阀和微流道装置 是国内首先实现压电微泵大规模商业化的企业[30] - 南芯科技推出19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芯片SC3601 可在移动终端实现低功耗液冷散热[34] - 艾为电子发布超低功耗高压180Vpp压电微泵液冷驱动产品 是国产芯片在该领域的首个自主突破[36] 技术拓展与未来应用 - 微泵液冷和主动风扇组合有望扩展到AI眼镜 AR设备和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6][38] - 压电微泵驱动芯片技术逐渐成熟 供应链正在加速量产验证 推动主动散热成为智能终端标配解决方案[21][38] - 热管理技术系统性升级推动消费电子产业进入高功耗 高性能时代新格局[38] 行业活动与展会信息 - 第六届热管理产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2025年12月3-5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39][47] - 展会预计吸引专业观众30000人 参展企业300多家 展览面积20000平方米[42][43][45] - 展品布局聚焦材料主题展示 数据中心服务器热管理 消费电子热管理和新能源热管理等关键领域[48]
金发科技:机器人塑胶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DT新材料· 2025-08-28 16:04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2] - 材料轻量化是未来机器人减重主攻方向 以塑代钢趋势愈发明显[2] - 轻量化对提高运动灵活性 降低能源消耗 延长电池续航时间具有重要意义[2] 金发科技战略布局 - 通过金石成长基金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42%股份 战略投资切入行业核心供应链[3] - 已成立机器人材料项目研发团队 依托汽车行业技术经验与客户开展联合开发[3] - 具备自主研发PEEK材料聚合能力 全球率先实现PA10T产业化[3] - 拥有年产2.1万吨PA10T/PA6T能力 年产2.1万吨LCP树脂能力[3] 材料解决方案 - 开发高抗冲 耐候及特殊美学材料用于外壳与面罩[3] - 推出薄壁阻燃 高绝缘及高耐热特种工程塑料用于电子电气部件[3] - 建立玻璃纤维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体系实现以塑代钢[3] 行业活动参与 - 金发科技幸泽佳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合肥高分子产业年会发表主题报告[4] - 报告主题为"金发科技机器人塑胶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涵盖材料性能及应用案例[4] - 幸泽佳担任机器人行业技术经理助理及仿真工程师 负责材料解决方案研究[8] 产业年会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设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聚焦轻量化 智能化材料解决方案[8] - 同期举办低空经济 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 AI 先进通信等应用专场[8][12] - 大会立足全球视野 探讨新兴产业材料技术装备新机遇[12]
道恩股份,净利增长41.69%,机器人弹性体材料取得重大进展
DT新材料· 2025-08-28 16:0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08%,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8.93%,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67%,净利润同比增长26.14%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1.69% [3] 弹性体业务 - 实现营业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16.94% [4] - 低充油超高分子量EPDM制备的TPV产品完成零件级批量验证,将在玻璃导槽非外观面替代进口材料 [4] - 硬质TPV单层管替代传统尼龙管路成本降低40%以上,已在多家新能源汽车龙头车企的畅销车型批量应用 [4] - 开发有卤/无卤阻燃TPV和TPE电缆料,包括105℃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等多款产品 [4] - HNBR产品产销量同比大幅增加,正积极开拓国内外战略客户 [4] - 与知名轮胎企业合作开发高气体阻隔层新型热塑性弹性体(DVA),正在推进成品胎路跑测试 [5] - 超软人工肌肉TPE邵氏硬度可达0A,人工皮肤用SiTPV肤感强强度高,导电TPE电阻率低至Ω·m级 [5] - 温感变色和光感变色TPE可实现机器人面部表情仿真,减少传感器应用 [5] 改性塑料业务 - 实现营业收入21.29亿元,同比增长22.35% [6] - 开发阻燃、低气味及高光泽免喷涂PCR材料,实现PCABS、聚丙烯等PCR材料高端产品研发应用 [6] - 多款牌号进入量产阶段,经济型耐候材料在建筑领域大量使用 [6] 色母粒业务 - 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32.76% [6] - 在工程塑料用功能母料、特殊纤维功能母料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6] 共聚酯业务 - 围绕PBAT、PETG等产品重点攻关,完成PBAT催化剂及生物基聚酯材料开发验证 [6] - 开发三种不同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材料并完成中试生产应用评价 [6] - PCTG重点开发电子烟和医疗领域客户,TPU开发差异化产品 [6] - 推进10万吨TPU、6万吨多元醇及新型高温共聚酯材料(一期)项目建设 [6] - 对PBAT装置进行柔性化技术改造,生产出高品质PETG产品销售 [6] 研发与产学研合作 - 开展导电塑料载带项目、导热增强PPS项目、新型生物基可降解聚酯材料等新项目研究 [7] - 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开展抗疲劳聚氨酯弹性体技术等三项攻关课题 [7] - 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同进行热塑性硫化胶技术开发及淀粉改性项目研发 [8] - 与山东科技大学进行阻燃产品开发,与株式会社中化学日本综合研究所成立首个海外联合实验室 [8] - 成功申报山东省新型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备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8] 行业会议与趋势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0-12日在合肥举办,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材料机遇 [13] - 会议设立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具身机器人材料论坛、新能源汽车材料论坛等七大平行论坛 [21][23][25][28][29][30][33] -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将引领高分子下个十年发展 [13]
万华化学,两大材料突破!
DT新材料· 2025-08-28 16:0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引领高分子材料产业下一个十年发展 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 无人机 机器人 5G/6G通信 人工智能和AI领域的新材料机遇 [1][2] - 万华化学作为行业代表实现车规级光导PC材料国产化突破 成为首家进入吉利汽车车灯导光级材料核心供应链的中国企业 [4] - 万华化学在显示面板专用MDI模压托盘领域实现跨界突破 在国内头部显示面板企业完成规模化量产应用 [11] 万华化学技术突破 车规级光导PC材料 - 实现车规级光导聚碳酸酯材料国产化突破 成为首家进入吉利汽车车灯导光级材料核心供应链的中国企业 [4] - 产品Clarnate® LED1355针对PC易黄变难点优化聚合工艺 显著提升产品纯净度与抗老化性能 在光学特性 加工稳定性及长期耐候性方面达行业领先水平 [5] - 材料已成功应用于极氪 吉利等多款车型灯组设计 [5] - 公司今年3月已通过全球第三大汽车制造商韩国现代起亚集团的车灯面罩材料认证 [4] 车灯材料战略合作 - 与常州星宇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高性能PC PMMA等关键材料创新研发与应用 开发下一代车灯解决方案 [7] - 星宇股份是中国车灯行业领军企业及首家车灯领域上市公司 具有年产各类车灯8000万只生产能力 客户涵盖鸿蒙智行 奇瑞 吉利 大众 理想 宝马 蔚来 小鹏 奔驰 比亚迪等 [7] - 星宇股份2024年实现营收132.53亿元 同比增长29.32% [7] 车灯材料产品布局 - 除PC外 车灯材料常用PMMA COC/COP 透明ABS 透明PP 透明PA等 [8] - 前大灯和转向灯选择PC 尾灯和氛围灯选择PMMA 按键选择ABS 透明PP为降本选择 COC被视为未来汽车标配 [8] - 公司同时拥有PC PMMA和COC/COP产品线 去年首发WANCOP™品牌 [8] - 通过专利技术优化COP聚合物性能 在降冰片烯主链引入带环己基侧基的弹性体单元 侧链多环上添加柔性脂肪族烷基单元 赋予优异力学性能同时保持光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8] - 今年6月申请"双活性中心茂金属配合物"专利 可高效催化乙烯/α-烯烃与环烯烃共聚 [9] MDI模压托盘创新 - 全MDI模压托盘在国内头部显示面板企业实现规模化量产应用 完成从原料供应 定制生产 性能测试到批量交付的全流程验证 [11] - 采用创新开发的WANNATE® 9131FC生态胶粘剂及WANALYST® KC201高效脱模剂 以回收木料 木材加工剩余物等可再生材料为主原料 通过高温高压模压工艺成型 [11] - 改性MDI胶与木质原料中的水分反应形成聚脲交联结构 使托盘内部致密无隙 实现性能全面提升 [11] - 与传统模压托盘相比 在防潮性 结构稳定性和洁净度方面显著提升 支持后期拆解重组与重复利用 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 符合检疫豁免 出口无需熏蒸 [11] 行业会议信息 会议概况 - 2025年高分子产业年会定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办 [17][25] - 大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蹇锡高担任 [17][27] - 终端用户覆盖eVTOL 无人机 大飞机 人形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服务与消费级机器人 特种作业机器人 汽车主机厂 3C电子 家电 光伏新能源等需使用工程塑料制造的企业 [27] 会议日程 - 9月11日上午举行高分子产业年会全体大会及2025"新塑奖"评选颁奖盛典 [19] - 9月11日下午举行第十届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 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 [19] - 9月12日全天举行第三届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论坛 第七届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19] 技术专题安排 - 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新技术动态专题包括:PA12汇流排绝缘层材料新能源高压轻量化时代创新解决方案 LCP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 工程塑料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车系统方案 汽车用尼龙管路技术开发与应用等专题报告 [16] - 演讲嘉宾来自延锋国际 丰汇新材料科技 宝理工程塑料贸易 中通客车 巴斯夫中国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等机构 [16]
商务部:对进口苯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DT新材料· 2025-08-28 16:04
行业政策动态 - 商务部决定自2025年8月29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实施期限为5年 [2] - 美国公司反倾销税税率最高达287.2%(英力士美国公司及其他美国公司) 欧盟公司税率为30.4% 韩国公司税率区间为12.5%-23.7% 日本公司税率区间为19.3%-27.0% 泰国公司税率区间为10.6%-28.6% [3][4] 产业会议信息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1-12日在安徽合肥举办 聚焦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无人机、机器人、5G/6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材料应用领域 [1][7] - 会议覆盖终端用户包括eVTOL、大飞机、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汽车主机厂、3C电子、光伏新能源等工程塑料制造企业 [9] 产业服务平台 - 新材料科技服务平台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等一站式服务 包括企业专访、品牌推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等具体业务模块 [10] - 平台由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获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及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机构支持 [9][10]
5000吨项目延期!PEEK龙头,从暴涨6430%到大降80%
DT新材料· 2025-08-27 16: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128.24万元,同比下降2.10% [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69万元,同比下降59.89% [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80.55% [2][4] - 第二季度营收6671.75万元,环比微涨,但较2024年第四季度的8383.05万元和2024年第二季度的9492.34万元降幅明显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48.76万元,同比下降509.10% [4][7]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综合毛利率为44.42%,较去年的40.16%有所提升 [2] - 营业成本为7296.86万元,同比下降9.06% [7] - 原材料价格下降,但期间费用增加导致净利润下降 [2]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费用约1887万元,同比增长22.88%,占营收的14.38% [4][7] - 研发人员从58位增加到106位,总薪酬增加约556万元 [4] - 重点研究项目包括医疗级聚醚醚酮(PEEK)开发,已完成ZR3G、ZR7G等牌号产品及生物相容性评价 [5] - 在研项目涵盖航空、汽车、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5] 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超越英国威格斯成为中国市场销量最大的PEEK企业和中国PEEK年产量最大的企业 [2] - 核心原料氟酮占PEEK粗粉生产成本的54%,主要由兴福新材和新瀚新材供应 [6] - 正在开发高纯原料碳酸钠以替代进口 [6] 投资项目与战略布局 - 年产5000吨聚醚醚酮(PEEK)深加工系列产品综合厂房(二期)项目和创新与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延期至2026年9月 [9] - 上海碳纤维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研发中心项目实施方式从借款变更为增资,涉及金额11020.40万元 [9] - 对鼎研化工增资4500万元,对中研上海增资7000万元,对中研深圳增资2000万元 [9] - 成立二级子公司中研复材(上海)航空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 [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PEEK应用场景集中于高端领域,全产业链技术壁垒高,与国外巨头存在较大差距 [10] - 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尚未出现市场预期的爆发式需求 [10]
万亿赛道开启,气凝胶产业发展加速(附最新产能盘点)
DT新材料· 2025-08-27 16:04
行业机遇与政策驱动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绿色建筑政策落地推动气凝胶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 新能源车电池安全刚需和绿色建筑是万亿级市场 未来气凝胶市场空间巨大 [2] - 2025年初江苏 山东 重庆 北京 深圳等多地住建部门发布绿色建材推荐目录及入围标准 纳米孔气凝胶复合绝热板频繁出现于政策文件中 [2] - 江苏省2025年绿色建材推荐目录要求导热系数≤0.020的气凝胶绝热制品 山东省鼓励超低导热系数新型纳米级材料用于被动式建筑与旧改项目 深圳市住建局将气凝胶复合材料纳入超低能耗建筑核心材料 [2] 企业规模与区域分布 - 截至2025年8月27日 气凝胶相关企业注册数量达3263家 [2] - 企业注册数量Top5省份为江苏省558家 河北省357家 广东省345家 浙江省243家 山东省241家 Top5省份企业注册数量占全国53.45% [3] - 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气凝胶企业注册规模普遍高于内陆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2] 产能规模与建设规划 - 国内约有超20万方气凝胶产能 [3] - 华陆新材规划建设年产30万方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总投资约50亿元 一期年产5万方已投产 二期新增10万方/年 三期新增15万方/年 [4] - 航天乌江产能为20000立方米/年 年产值3亿元 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30% [5] - 爱彼爱和具备年产10000立方米氧化硅气凝胶能力 拟投资2.6亿元建设新项目 建成后总产能将达22500立方米气凝胶及2500立方米复合材料 较现有产能提升约125% [5] - 晨光新材气凝胶规划7.7万吨 为目前国内最大规划的产能 同时布局6万吨正硅酸乙酯产能 [6] - 宏柏新材总产能将达1万立方米/年 一期已建成3000立方米/年功能性气凝胶产能 [6] - 泛亚微透设计年产能约25万平米复合隔热膜 在建30万平米/年无机固态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 [7] - 阳中新材现有产能为2万方/年气凝胶毡 1000吨/年气凝胶粉体 规划产能为28万方/年气凝胶绝热毡 1.9万吨/年气凝胶粉体 [8] - 纳诺科技现有产能为36000立方米/年气凝胶超级绝热材料 规划年产200万片气凝胶隔热片材项目和26000立方米气凝胶绝热材料技术改造项目 [8] - 凌玮新材规划产能2万吨/年超细二氧化硅气凝胶产品 目前达到设计产能的30% 2027年前后实现全面达产 [9] - 埃力生现有气凝胶材料年产能5万立方米 启动年产20万立方米气凝胶及气凝胶复合材料扩产建设项目 [9] - 金纳科技目前产能为年产高性能气凝胶毡2万立方米 最终规划产能为年产气凝胶8万立方米 [10] - 弘大科技总年产能超40000立方米 其中武汉基地10000立方米 常州基地30000立方米 [11] - 中科润资具备年产1100吨气凝胶粉体 年产气凝胶毡375万平方米以及10万立方米气凝胶绝热产品能力 [12] - 江瀚新材规划2000吨/年气凝胶复合材料产能 预计2025年底建成投产 [13] 技术优势与应用案例 - 气凝胶导热系数低2-3个数量级 厚度减半 寿命翻倍 正加速替代传统材料 [2] - 雪佛兰畅巡在电芯间使用气凝胶进行隔热 宁德时代 中航锂电 国轩高科等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厂商均有采购气凝胶产品 [2] - 航天乌江计划制定首个气凝胶复合玻璃的国家标准 并建立国内首个产业化基地 [5] - 泛亚微透配套气凝胶技术的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项目年产150万平米 预计2025年投产 [7] 行业活动与学术交流 - 2024先进凝胶材料及产业应用论坛于10月21-23日举行 包括先进凝胶青年科学家论坛和平行论坛等议程 [18] - 会议设置学术海报展示环节 墙报尺寸115cm高*85cm宽 会后颁发海报参与证书 [19]
2025 Carbontech 新品发布 | 汇聚全球顶尖创新力量,助力碳材料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
DT新材料· 2025-08-27 16:04
平台战略定位 - Carbontech致力于打造技术产品化和产品商品化的产业赋能平台 通过促进产业链信息互通与上下游协同合作加速创新成果商业化进程 助力碳材料行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高质量发展[2] - 平台通过搭建高规格发布平台助力企业彰显实力 挖掘潜在客户并链接商业资源 推动碳材料行业技术创新与进步[2] 新品发布活动 - 2025年新品发布申请通道已开启 面向全球优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征集碳材料领域具有行业引领性的技术突破与创新产品[2][4] - 组委会将从技术前瞻性、产业化潜力和市场价值等维度严格筛选 最终入围20项创新成果获得专属发布席位[4] - 入围权益包括Carbontech全媒体矩阵宣传1次和碳材料展会免费参会权益(所有应用端论坛限3人)[4][13] 参与单位范围 - 覆盖半导体、新能源和高端装备碳材料相关单位 包括上下游企业、高端装备制造商、应用型企业和科学仪器及检测方[7] - 涵盖碳材料相关研究高校及科研院所[7] 新品范围分类 - 材料类包括高性能低成本材料:金刚石、超硬材料、多孔碳、硅碳、电容炭、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及各类复合材料[7] - 制造类聚焦生产增效和智能制造:金刚石合成设备、超精密加工装备、高温设备及科学仪器[7] - 应用类兼顾创新性与实用性:金刚石工具、培育钻石、电极材料、导电添加剂及复合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等领域的应用[7][9] 申请要求 - 发布时间要求:申请项目需为2024年以来推出的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10] - 先进性质要求:项目需具备创新性、可重复性、高附加值和推广前景[12] - 价值体现要求:项目应对碳材料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满足高性能、经济性、安全性及可持续性[12] - 注意事项:项目不得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 不得是涉密项目[12] 活动时间节点 - 报名开始时间:2025年3月21日(参与单位扫码填写表单后经会务组沟通填写新品信息表)[10] -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9月30日[10] - 公开投票时间:2025年6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10] - 入围新品公布:2025年10月10日(公布20项入围创新成果)[10]
液冷材料龙头,大涨147%
DT新材料· 2025-08-27 16:0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3.31亿元,同比增长10.3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6.97% [2]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因素为核心产品氟制冷剂价格持续恢复性上涨及主要产品产销量稳定增长 [2] 制冷剂行业地位 - 制冷剂是空调、冰箱、冷链的基础材料,也是数据中心液冷和动力电池冷却等新兴热管理场景的关键工质 [3] -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冷剂核心生产基地,公司被视为行业风向标和全球氟制冷剂供应链重要一环 [3] 冷却液产品布局 - 公司形成完整冷却液产品矩阵,包括JHT高沸点型、JHLO低粘度型和JX浸没式系列 [4] - JX系列浸没式冷却液已进入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科技企业数据中心供应链 [4] - 产品突破体现国产高端冷却液加速替代趋势 [4]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JX系列全氟聚醚基冷却液由控股子公司浙江创氟高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产业化 [5] - 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高端冷却液材料空白 [5] - 为公司在新兴热管理材料领域自主可控注入新动能 [5]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 制冷剂产品正逐步进入数据中心液冷和动力电池等新兴热管理领域 [5] - 公司加快低GWP冷媒布局,未来可能在行业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