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APP

搜索文档
各板块ETF名单大集合来了!
格隆汇APP· 2025-09-13 06:24
ETF板块分类 - 各板块ETF名单大集合提供全面的投资工具分类 [2] 投资工具覆盖 - 涵盖行业ETF、主题ETF等多种交易所交易基金类型 [2] 市场投资机会 - 通过板块ETF集合可快速布局特定行业或主题投资机会 [2]
影视版块持续爆火!能否诞生下一个十倍股?
格隆汇APP· 2025-09-12 07:45
影视行业热度提升 - 2024年影视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年初哪吒2热映带来影视股集中爆发 [2][3] - 《南京照相馆》点燃暑期档 "21条"政策出台拯救影视市场 未上映的《731》收获4000万预售票房再次点燃板块 [4][5] - 柠萌影视上半年扭亏为盈仅盈利0.11亿元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超70% 慈文传媒无作品产出但股价涨58.8% 稻草熊娱乐净利润同比下滑118.42%却股价上涨20% [9][11] 行业结构变化 - 院线市场份额向头部集中 万达/中影/大地等头部院线占据超四成市场份额 [13] - 资金流向幸福蓝海/金逸影视等市场份额稳定增长的头部院线企业 [14] - 广电总局取消剧集制作限制后 多家影视制作公司出现涨停 [12] 奈飞成功模式分析 - 奈飞股价自年初累计上涨超40% 2022年至今上涨7倍 [16] - 第二季度营收1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超出预期2282万美元 每股收益7.19美元同比增长47.3% 超出预期0.10美元 [28] - 产生22.7亿美元自由现金流 较去年同期的12.1亿美元大幅增长 [29] - 2025年用户数超3.016亿 占据全球最大流媒体市场份额 [24] - 原创内容占比超60% 《西线无战事》《犬之力》等作品提名奥斯卡奖 [33][34] 内容为核心竞争力 - 奈飞通过增加广告/打击共享账户/提升会员定价提升营收 国内平台正采取类似策略 [17] - 平台现象级爆款繁多 内容潜力无限 [20] - 采用数据驱动的内容推荐模型预测用户偏好 《纸牌屋》上线首月新增用户300万 全球播放量突破10亿次 [42] - 内容投入持续加大 2015年预算50亿美元 2020年170亿美元 2024年预计突破200亿美元 [42] 国内行业困境 - 国内影视公司多数在亏损线挣扎 奈飞市值约为国内公司的百倍以上 [21][30] - 视频平台内容库缺乏深度 被迫采用日更模式维持用户留存 [32][33] - 用户增长见顶 市场饱和 年轻人进场率下降 中老年人成为影院主力 [36] - 平台内容缺乏深度与院线投资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37] 破局方向 - 需建立工业化制作体系 利用技术推动优质内容产出 [38] - 好莱坞成功基于工业化制作体系 奈飞通过互联网技术赋能传统体系 [39][40] - 长剧和电影具有更大的公共影响力和穿越周期能力 长尾效应愈发突出 [45] - 投资逻辑正从"赌爆款"转向业绩确定性和技术赋能 [46]
山东青岛冲出一家羊奶粉IPO,年入超17亿,毛利率约50%!
格隆汇APP· 2025-09-12 07:45
格隆汇新股 山东青岛冲出一家羊奶粉IPO,年入超17亿,毛利率约50%! 原创 阅读全文 ...
十几年的故事即将走向终局,还有2倍往上的机会,干吗?
格隆汇APP· 2025-09-12 07:45
最近无论 A 股还是美股,市场热点都是算力算力,还是算力,但其实也有不少方向在悄悄演 绎自己的故事。 比如我们 8 月初提到的美股两房(房地美和房利美)。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涨了近 80% ,然而离我们的目标市值依然还很远。 但你去看房地美, 92 亿美元,这还是连续大涨后的结果。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想不想马上梭哈身家? 但是看官别急,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美股两房的故事已经讲了十几年了,是美股里最最正宗的特朗普概念股,而随着两房的 IPO 提上议程,两房也即将由概念股转变为现实。 目前的两房状况 01 我相信,你如果现在去翻两房的财报,一定会大吃一惊。 拿房地美( FMCC )来说, 2024 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是 116 亿,过去这么多年虽然 有些波动,但整体是稳健中有增长。 一个一年归母利润 116 亿的公司,且还是美国叫得上号的大公司,在行业里有举足轻重地位 的公司,给 15 倍估值不夸张吧,那么怎么着也得值个 1000 亿美元往上吧。现在美国政府打 算让共重新上市,两家合计估值是 5000 亿到 7000 亿,这并不是一个随便拍脑袋的数字, 是它真有这个利润。 大家再沿着财报看下去,就会发现 ...
AI算力下半场,具备预期差的方向
格隆汇APP· 2025-09-11 12:40
文章核心观点 - ASIC芯片行业正在崛起 从AI算力需求的配角转变为主角 成为科技投资不可忽视的新势力[2] - 博通等ASIC厂商表现强劲 涨幅甚至超过英伟达 反映出科技投资格局的重大变化[2] - 全球ASIC芯片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2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3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34%[2] ASIC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ASIC芯片市场规模达120亿美元[2] - 预计2024-202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30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34%[2] - AI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推动ASIC从配角变身主角[2] 博通公司业绩表现 - 博通三季度AI芯片营收同比暴涨63%[5] - 获得第四家大客户价值100亿美元的定制AI芯片(XPU)订单[5] - 采用模块化ASIC架构 开发周期缩短 从谈判到落地仅用9个月[6] ASIC与GPU技术对比 - ASIC像定制菜刀 为特定任务优化 GPU像多功能瑞士军刀 能应对各种场景但不够极致[6] - ASIC在AI大模型推理场景中优势明显 过去设计周期18-24个月 现在压缩至6-12个月[6] - 成本降低60%以上 得益于IP核复用和云设计平台等技术革新[6] 海外巨头布局动态 - AWS Trainium2在同等预算下完成推理任务速度比英伟达H100更快 性价比提升30%-40%[8] - 谷歌第七代TPU Ironwood支持10MW级液冷机柜 FP8算力超越英伟达B200芯片[8] - Meta的MTIA系列ASIC计划采用170kW高功率液冷机架 专为短视频推荐算法优化[8] - 2024年云厂商自研ASIC占其算力采购量的25%[13] 技术优势指标 - AWS Trainium2的TOPS/W(每瓦算力)比英伟达H100高40%[9] - 谷歌TPUv4的三年总拥有成本(TCO)比GPU低55%[9] - 针对Transformer架构优化的ASIC 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的延迟比GPU低30%[9] 国内厂商发展状况 - 寒武纪推出思元590芯片 采用Chiplet技术实现算力灵活扩展[7] - 某电信运营商使用寒武纪芯片搭建边缘计算节点 AI推理成本降低45%[7] - 中芯国际14nm FinFET工艺良率提升 支撑国内50%以上的ASIC量产需求[14] - 长电科技2.5D封装技术使ASIC互联带宽提升3倍[14] 产业链投资机会 设计端 - IDM巨头博通在数据中心互联场景占据60%份额[13] - 专业设计公司芯原股份ASIC定制服务收入从2022年8亿元增至2024年2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70%[10] 制造与封装端 - 北方华创刻蚀机已用于ASIC生产[14] - 中微公司薄膜沉积设备进入ASIC产线[14] - 通富微电提供Chiplet封装服务[14] 配套产业 - 液冷系统在ASIC服务器中成本占比达15%-20% 是普通服务器的3倍[11] - 光互联部件价值量随算力提升呈指数级增长[11] - 英维克提供浸没式液冷方案 单机柜液冷价值量是风冷的5倍[14] - 高澜股份冷板式液冷产品进入博通供应链 2024年相关收入增长翻倍[14] - 太辰光为博通XPU提供MPO连接器 每机柜光模块需求从16个增至48个[14] - 中际旭创光模块在ASIC集群中渗透率行业领先[14] 投资逻辑框架 - 看订单能见度 优先选择有长期大客户的厂商[17] - 看技术壁垒 关注拥有自主IP核和快速设计能力的公司[17] - 看配套弹性 液冷和光互联环节能获得更高业绩增长[17]
“0-1”爆发在即!资金提前布局
格隆汇APP· 2025-09-11 12:40
市场表现 - 创业板指数大涨5.15%收报3053.75点,时隔3年重返3000点 [2] - 全市4220只个股上涨,近百只个股涨停 [2] - AI算力产业链(CPO、PCB、服务器、半导体)持续受资金追捧,近期调整后再度强势上涨 [2] - 新能源板块表现亮眼,创新能源指数上涨3.12%,上证科创板新能源指数上涨1.90% [3] - 电池产业链自4月7日底部以来,超60只个股股价翻倍,包括超10只涨幅超2倍,220多只涨幅超50% [4] - 科创新能源ETF(588830)连续7日净流入,年内净流入6.61亿元,近20日流入5.8亿元,基金份额增长1.5倍,规模达12.08亿元 [4]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面"反内卷"推动锂电和光伏行业转变,多晶硅期货价格从3万元/吨涨至5.67万元/吨,涨幅90% [6] - 碳酸锂价格期间上涨超60% [6] - 储能需求爆发式增长: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86.7GWh(同比+54%),中国新型储能装机222GWh,新增备案665GWh(同比+120%),含122个GWh级项目 [7] - 8月国内储能系统招标容量47.2GWh(同比+2158%,环比+1142%),EPC规模22.2GWh,另有13.3GWh储能电芯和直流侧采招落地 [7] - 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激增,工厂满产,出现"一芯难求"局面 [9] - 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落地,行业利润指标从三季度起显著飙升 [9] 固态电池发展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将于2025年9月召开固态电池团体标准审查会及标准项目启动会 [13] - 头部企业启动新增产能建设,多家车企计划2027年搭载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 [15] - 企业规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2026年量产能量密度350Wh/kg版本,2028年推出能量密度超1000Wh/L版本 [16] - 2027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达614GWh,全固态比例近30%(约180GWh),实现规模化量产 [17] - 固态电池技术迭代带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导电剂等环节技术升级,设备企业受益 [16] 投资机会 - 新能源板块进入估值修复回升态势,业绩景气拐点来临 [20] - 核心龙头股价翻倍后估值仍显低估,电池与能源管理产业链收入同比恢复增长,材料环节单位盈利进入上升通道 [21] - 科创新能源ETF(588830)聚焦光伏、储能、风电赛道,固态电池标的权重18.9%,成分股包括晶科能源(6.67%)、天合光能(6.46%)、大全能源(5.94%)等 [22][23] -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覆盖新能源全产业链龙头,成分股总市值3万亿,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50%,包括宁德时代(14.05%)、阳光电源(13.81%)、汇川技术(13.21%)等,固态电池含量超30% [24] 行业前景 - 新能源板块处于周期与成长交汇点,未来数年产能优化、技术迭代和场景拓展将释放发展动能 [25] - 头部企业在海外市场布局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实现突破 [26] - 产业链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增长逻辑持续验证,资金长期信心升温 [27]
5000亿订单压舱!甲骨文要改写AI云格局?
格隆汇APP· 2025-09-10 12:12
公司近期表现 - 股价从2024年3月的110美元飙升至310美元附近 市值直逼9000亿美元 [2] - 待确认订单(RPO)达4550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 环比增长3170亿美元 相当于去年全年营收的8倍以上 [6] - 第一季度营收149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调整后EPS为1.47美元 同比增长6% 营业利润62.4亿美元 同比增长7% [5] 业务与技术优势 - 推出全球首个商用关系型数据库 在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保持市场份额领先 [4] - OCI(甲骨文云基础设施)成为OpenAI、Meta、xAI等AI巨头的算力支撑 被誉为"AI算力的隐形支柱" [4] - 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卓越 GPU超级集群性能出色 速度翻倍使客户成本减半 [10] - 批量采购GPU和网络设备 获得优惠付款条件 财务抗风险能力强 [10] - 高效交付能力突出 某大型数据厅项目仅用1周完成交付(客户原预期数月) [10] - 推出"蝴蝶方案":将全功能云服务集成在3个机架内 成本仅600万美元 远低于其他云厂商 [11] AI战略布局 - 将于10月OracleAIWorld大会推出"甲骨文AI数据库" 实现数据与AI深度融合 [8][9] - AI数据库支持企业数据向量化处理 使ChatGPT、Gemini等模型可直接理解企业数据 [13] - 实现与大模型安全连接 客户可联合私有数据与公开数据提问(例如分析原材料涨价对利润的影响) [13] 增长目标与资本投入 - RPO预计突破5000亿美元 本季度已获4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级别的超级大单 [6][17] - FY26总营收目标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16% 突破670亿美元 OCI业务目标增长77%达180亿美元 [17] - 未来四年OCI规划营收分别为320亿、730亿、1140亿、1440亿美元 [17] - FY26资本开支预计350亿美元 较上季度计划增加100亿 主要用于快速产生收益的设备 [16] - 计划建设71个多云数据中心 将数据库嵌入AWS、Azure等竞争对手云服务实现快速盈利 [16] 财务与运营策略 - 第一季度资本开支85亿美元超过营运现金流81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为-3.62亿美元 属为未来增长投资的策略 [16] - 非GPU业务呈现增长 云应用中ERP业务增长16%-17% 表明业务根基稳固 [16]
阿里分拆220亿独角兽,冲击港股IPO,遭前CFO吐槽“上市圈钱”
格隆汇APP· 2025-09-10 12:12
公司分拆与上市计划 - 阿里巴巴分拆旗下估值220亿美元的独角兽业务冲击港股IPO [1] - 分拆业务规模达220亿美元 属于大型独角兽企业 [1] 市场争议与舆论反应 - 前CFO公开批评此次上市行为是"圈钱"举动 [1] - 上市计划引发外界对融资动机的质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