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Optimus

搜索文档
节前就这样了!主力资金开启收尾模式,还有哪些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9-29 08:30
展望后续,市场短期博弈加剧,或将延续热点轮动格局,但向好趋势不改。投资者围绕政策预期展开布局,重点关注政策聚焦板块。在配置机会方面推荐: (1)"反内卷"概念:随着政策进一步落地,相关行业有望受益于供需格局改善与行业盈利修复预期。(2)内需消费方向: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 《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同时考虑到国庆黄金周临近,消费板块尤其是服务消费方向值得关注。(3)科技 自立方向:本周周内机器人概念出现上涨后的短期调整,显示资金博弈加大,但近期一系列事件正在进一步印证科技叙事逻辑,AI、机器人、半导体等板 块受益于国内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主力净流入行业板块前五:新能源汽车,大金融,券商,锂电池,新能源车零部件; 主力净流入概念板块前五:机器人,特斯拉,人工智能,储能,参股 基金; 主力净流入个股前十:东方财富、中信证券、三花智控、中际旭创、指南针、宁德时代、新易盛、拓普集团、贵州茅台、同花顺 短期大盘趋势偏弱 当日点评 短期大盘趋势偏弱,增量资金入场未见明显,市场赚钱效应 涨跌分布 近期,国际金价再创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COMEX黄金期货价格盘中突破。, ...
特斯拉Optimus量产将至,近70家产业链上市公司梳理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9-26 16:18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微 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正文: 缺乏核心催化事件的9月第四周,机器人板块真正走出独立行情! 总体来说,T链主流核心标的普跌或部分迎来一般 涨幅,新晋T链利好标的 大涨(一字涨停)且不持续,尤其是 电子皮肤、磁通电机等非主流标的,智元链、宇树链类似。 本周一(9月22日) :意料之内的修复,尤其是T链们 核心催化事件是源于上周末特斯拉及Optimus 相关利好事件催化 (小编在 上周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产业链周资讯有 提到并梳理T链利好企业) 。 小编周末(9月21日) 特斯拉Optimus Gen3订单"利空"被证伪,产业链上市公司迎催化! 文章中提到:伴随周 末部分利好消息,机器人板块有望在周一迎来修复 ,简单梳理: —— 特斯拉自身: 特斯拉上周五股价大涨,被误导的万台订单" 利空"小作文被证伪,大众已回归理性; 外部:1)潜在T链供应商WZXC最新交流 ...
搭上特斯拉,绍兴小厂狂飙成千亿巨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2:58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前身为1967年建立的乡镇农机修配厂,1984年转型制冷配件并逐步发展壮大[4] - 1994年正式成立浙江三花集团公司,1995年实现四通阀国产化并出口,1999年四通阀产量突破百万套[4] - 2006年四通阀全球市占率达50%(2100万套),2007年反向收购美国兰柯公司四通阀业务[5] 核心业务与业绩表现 - 制冷业务为基本盘,产品扩展至电子膨胀阀、电磁阀等核心部件,其中空调用电子膨胀阀为独家配套[5] - 2023年上半年制冷空调电器零部件业务营收103.89亿元,同比增长25.49%[5] - 汽车零部件业务营收58.74亿元,同比增长8.83%,增速受特斯拉交付量波动影响[9] 新能源汽车领域突破 - 2008年确定新能源赛道方向,2009年通过收购以色列公司间接接触特斯拉技术[7] - 2017年成为特斯拉Model 3一级供应商,提供热管理系统解决方案[8] -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需求远高于传统汽车,涉及电池散热、电机冷却等系统性技术[7][8] 人形机器人布局 - 2023年4月与绿的谐波战略合作,聚焦机器人机电执行器(含伺服电机、减速机构)[11] - 成立机器人事业部,配合客户研发试制,业内认为其汽车零部件系统理解能力具备优势[11] -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量产进度存在不确定性,2024年5000台目标尚未明确达成[12] 资本市场表现 - 公司总市值达1815亿元(截至2023年9月26日),2023年内股价涨幅接近100%[1] - 被资本市场视为机器人概念龙头,市值逼近2000亿元关口[1]
宇树王兴兴:下半年将推1.8米人形机器人!“全市场唯一两百亿规模”机器人ETF(562500)回调显现“黄金买点”!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06:53
机器人ETF市场表现 - 截至今日13点41分,机器人ETF(562500)下跌2.53%,盘中震荡下行并回踩十日均线整固蓄势,相对便宜的入场时机或已显现 [1] - 持仓股中夏厦精密领跌5.03%,云天励飞、东杰智能、伟创电气、天准科技、禾川科技等多股跌幅超4% [1] - 盘中成交金额达14.30亿元,换手率6.68%,市场交投火爆且买盘活跃,资金或可逢调整加码持仓 [1] 机器人行业动态 -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表示公司机器人算法今年已历几次迭代,预计下半年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1] - 2025年1-9月整机厂量产加速推动核心元件创新迭代和目标场景试点落地,产业生态呈现交融互通特点 [1] - 特斯拉Optimus项目完成换帅并引领新兴世界模型技术路线,国内积极落地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工厂 [1] 行业增长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达50%到100% [1] - Figure公司展示人类视频训练成果,具身智能大模型持续精进推动机器人产业加速商业化 [1] 产品特征 - 机器人ETF(562500)是全市场唯一规模超两百亿的机器人主题ETF,覆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细分领域 [2] - 成分股布局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场外联接基金包括018344(A类)和018345(C类) [2]
千台订单、数亿预营收,中国版“Optimus”全面启动量产交付!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9-26 00:02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微 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信:li_sir_2020); —— 全球人形机器人创企们目前普遍面临价值性场景商业化落地难题,退而求其次专注于科研、展示、表演场景;因 此,押注工业场景落地的开普勒K2"大黄蜂",本次量产交付意义重大,是对开普勒公司技术、产业链和工程化能 力的全方位考量,也预示公司将开启规模化量产交付新阶段。 随着K2"大黄蜂"量产交付,真正让人形机器人产品实现"买得到-用得起-干实事"的商业化闭环,打破人形机器人 是大玩具的枷锁, 推动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从技术竞争迈向实用主义与规模普及, 开启全球人形机器人落地新 篇章。 近日,公司还携手露笑科技(002617.SZ)共同推进新一代家庭AI具身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该合作以开普勒 为核心技术主导方,聚力实现 三年百万台 销售目标,共同打造中国家庭具身AI服务机器人,抢占全球市场制高 点。 正文: 24.8万元起、 数千台合同 意向订单 ...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AI应用之人形机器人:AI的“具身”时刻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9-25 09:48
■ 世界为什么需要类人形的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相较于传统专用机器人,展现出更为显著的产业化适配潜 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与现有基础设施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二是能够积累更丰富的场景数据;三 是可实现与生产力资源之间的高效协同;四是具备更高的社会接受度。经过多年技术演进,人形机器人已进入 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化加速落地阶段。预计到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年出货量将达到500万台,市场规模有 望突破4000亿元。 ■ 驱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因素是什么? 政策端, 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机器人产业布局较早,但近两年, 中国连续颁布一系列机器人相关政策,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需求端, 我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量减质变"的双 重冲击,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提供了刚性的需求基础; 资本端, 活跃的资本市场加速了技术迭代,已成为人 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技术端, 随着大模型训练算力成本下降及产业链资源整合加速,人形机器 人有望在制造、医疗、服务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的突破。 ■ 人形机器人的产业链准备好了么? 脑部: "大脑"负责顶层决策,主要依靠AI芯片与算法提供技术支撑;"小 脑"负责运动控制,核心支持来自控制器和 ...
券商晨会精华 | 8月国内工程机械“淡季不淡” 非挖品类内销景气度显著复苏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00:29
光大证券:8月国内工程机械"淡季不淡" 非挖品类内销景气度显著复苏 光大证券表示,2025年8月国内挖掘机内销"淡季不淡",非挖品类景气度显著复苏。两会政策支持力度 较大,工程机械中期需求持续复苏有保障。2025年8月挖掘机出口持续增长,工程机械出海仍大有可 为。2025年8月电动装载机销量维持大幅提升趋势,工程机械电动化有望加速。 本文转载自"智通财经",智通财经编辑:陈雯芳。 9月23日讯,市场昨日震荡拉升,三大指数均收涨。在芯片概念股的带领下,科创50指数盘中一度涨逾 4%。沪深两市成交额2.12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缩量2023亿。板块方面,贵金属、芯片产业链、消费 电子等板块涨幅居前,影视院线、旅游、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截至昨日收盘,沪指涨0.22%,深成指 涨0.67%,创业板指涨0.55%。 在今天的券商晨会上,中信建投表示,看好机器人重回科技成长配置主线;光大证券表示,8月国内工 程机械"淡季不淡",非挖品类内销景气度显著复苏。 中信建投:看好机器人重回科技成长配置主线 中信建投表示,特斯拉Optimus产业化加速,Figure完成高估值融资,机器人板块进入持续催化验证 期,继续坚定看多。当前O ...
「一页纸」吃透产业链之:人形机器人,Figure链与特斯拉Optimus链
36氪· 2025-09-22 03:38
行业拐点与商业化进程 -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在从研发演示向量产落地的关键拐点,2025-2026年被视为规模化验证与商业化加速的关键窗口期 [1] - 特斯拉Optimus计划2026年量产,Figure AI及国内优必选等企业同步推进量产规划 [1] - 当前呈现"硬件降本"与"软件增智"双轮并进态势,B端工业场景(尤其是汽车制造)率先驱动 [1] - 优必选Walker S1、小鹏Iron等已进入比亚迪、极氪、小鹏等车企工厂实训,验证产线应用价值 [1] 全球竞争格局 - 海外巨头(特斯拉、Figure AI)凭借AI算法、系统集成和端到端模型优势占据技术制高点 [2] - 国内企业依托汽车及3C产业链,在供应链协同、整机迭代和成本控制上形成优势,部分产品价格下探至10万元级别 [2]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划分为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和下游场景应用三大环节 [3] - 中游本体企业类比汽车"主机厂",负责技术集成、产品定义与规模化生产 [3] - 上游价值量高度集中于关节、减速器(谐波/行星减速器)、传感器(力/力矩、触觉、视觉)三大部件 [5] - 中游海内外企业加速布局,特斯拉、Figure AI引领技术前沿,优必选、智元机器人等国内初创企业及小鹏、小米等跨界巨头入局 [6] - 下游当前聚焦B端工业制造(汽车工厂)和物流仓储,未来向商业服务及家庭场景渗透 [6][7] 技术架构与挑战 - 采用"大脑-小脑-肢体"全栈式技术架构,通过模块化分工支撑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 [8] - 产业化取决于硬件(降本、量产、续航)与软件(智能泛化、数据稀缺、实时性)协同突破 [8] - 硬件挑战包括成本高昂(关节模组、灵巧手为核心)、标准化缺失、量产能力不足(2025年头部企业仅百至千台级交付)、续航限制(主流产品续航有限) [9][11] - 软件挑战包括智能泛化能力不足(未出现"ChatGPT时刻")、高质量数据稀缺(采集成本高、泛化难)、实时性与算力约束(模型动作频率需从50Hz提升至100Hz) [12][14] 解决方案与进展 - 硬件降本通过供应链协同(广汽GoMate核心零部件完全自研)和核心部件自主化(傅利叶智能谐波减速器量产测试、宇树科技自研M107关节电机)实现 [10][15] - 续航通过电池技术升级(广汽GoMate全固态电池实现6小时续航、普渡科技PUDU D7电池容量超1kWh支持8小时工作)提升 [11][15] - 软件智能泛化通过大模型架构创新(智元机器人GO-1模型任务成功率提升32%、Figure的Helix VLA分层决策)和合成数据(英伟达Cosmos平台、银河通用GraspVLA模型)解决 [12][13][14] - 实时性通过模型范式演进(从RT-1不足10Hz提升至Helix的200Hz)和开源生态(京津冀创新高地运动控制开源平台)优化 [14][16] 市场规模与预测 - 2025年被视为"量产元年",全球市场规模63-90亿元人民币,出货量1.24-2万台 [17][18] - 2030年B端场景扩张期全球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约1400亿元人民币),中国占25%(50亿美元),出货量接近34万台 [18] - 2035年多场景渗透期全球市场规模1500-4000亿元人民币,出货量180-500万台 [18] - 2045年及以后C端普及期全球市场规模或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德银预测超1万亿美元),出货量可能突破7000万台 [18] - 产业化路径遵循"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家庭服务"递进 [19] 应用场景案例 - 工业制造:优必选Walker S1进入比亚迪、东风柳汽产线实训(2025年Q2启动500台交付)、小鹏Iron在P7+车型总装线实训(2026年L3级量产成本目标低于12万元)、智元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工厂3小时无差错搬运超800个周转箱 [20][21] - 商业服务:银河通用Galbot G1在7家无人零售药店实现药物分拣补货常态化运营、普渡科技配送与清洁机器人累计出货超7万台 [21] - 家庭服务:星尘智能Astribot S1在养老护理院试点(国内首个进入养老院的人形机器人)、海尔HIVA海娃聚焦智慧家庭场景与家电联动 [21] - 新兴消费市场:宇树科技Unitree G1定价9.9万元人民币、众擎机器人PM01定价8.8万元人民币推动科研教育普及 [21] 主要参与者分类 - 海外巨头:特斯拉(Optimus端到端模型)、Figure AI(分层决策模型,GPT-4V视觉推理) [22] - 国内第一梯队初创企业:优必选(估值超百亿,进入车企实训)、智元机器人(估值超百亿)、宇树科技(C+轮融资7亿元,Unitree G1定价9.9万元) [23] - 跨界车企:小鹏汽车(PX5/Iron机器人2026年L3级量产成本目标12万元内)、广汽集团(GoMate核心零部件完全自研,2026年规模化落地)、比亚迪/奇瑞(直接投资或成立合资公司) [23] - 科技巨头:华为(盘古大模型赋能乐聚)、百度(文心大模型与优必选合作)、小米(自研Xiaomi Brain系统)、腾讯/阿里巴巴/京东(战略投资智元、宇树科技等)、美团(投资宇树科技聚焦即时配送场景) [24] 核心供应链焦点 - Figure AI在2025年9月C轮融资后估值390亿美元(较2024年2月26亿美元增长近15倍),获英伟达、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加持 [25] - 上游核心零部件占硬件成本70%以上,包括行星滚柱丝杠(成本占比19%)、无框力矩电机(16%)、谐波减速器(13%)、六维力传感器(11%)等 [26][27] - 特斯拉Optimus V3版本聚焦灵巧手(单臂26个执行器)和Grok语音大模型整合,产能规划2025年约5000台、2026年约5万台、2029年达100万台/年 [29][30]
又有两位智驾大牛联手入局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创业,已完成数亿元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9-20 00:03
温馨提示 :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运营团队最新原创报告(共235页) 说明: 欢迎约稿、刊例合作、行业交流 , 行业交流记得先加入 " 机器人头条"知识星球 ,后添加( 微信号:lietou100w )微信; 若有侵权、改稿请联系编辑运营(微 信:li_sir_2020); —— 正文: 最新资讯, [元璟资本]投资合伙人、原[理想汽车]CTO王凯已入局具身智能赛道创业,目前已完成约5000万美元融资。 创始人王凯(先生) :现 [元璟资本]投资合伙人,2020年9月-2022年3月期间,担任[理想汽车]CTO(M11),全面负责智能汽车先进 技术的研发工作,包括电子电气、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算力平台、LiOS(操作系统)等,曾带头创造了7个月智驾量产上车的奇迹;加入理想汽 车之前,曾在[伟世通]工作8年,最高担任伟世通全球首席架构师及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总监,是伟世通自动驾驶平台DriveCore的创始设计人;2002 年到2012年期间,先后在诺基亚、Detection Technology、大唐微电子、方舟科技等全球多家顶尖技术公司任职,从事研发工作。 另外一位联创则是来自于头部造车公司的辅助驾驶核心技术高管 ...
人形机器人应用加速落地 板块在四季度将迎来重磅催化(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9-18 23:54
行业政策与前景 - 科技部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电力巡检等场景加速落地应用 为未来万亿级产业奠定基础 [1] - 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为27.6亿元 2029年有望增长至750亿元(占全球市场32.7%) 2035年可能突破3000亿元 [2] 特斯拉Optimus进展 - 特斯拉CEO马斯克于9月12日买入超250万股公司股票 总价值约10亿美元 [1] - 特斯拉董事会授予马斯克最多4.237亿股限制性股票(占调整后总股本12%) 解锁条件包括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 [1] - Optimus采用纯视觉端到端架构 5月转向第三人称视频训练 本周发布AI5芯片 2026年量产条件成熟 [1] - 马斯克称特斯拉约80%长期价值将来自Optimus 下周产量会议将回应Gen3预期 [1] 产业链与技术环节 -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带来指数级增长空间 关注关节模组、腱绳材料、减速器及AI芯片等核心标的 [1] - 机器人产业链融资涉及视觉感知、灵巧手、关节模组、减速器、丝杠等关键环节 [2] - 推荐传感器、灵巧手、垂类应用端及国产供应链条等产业趋势更优环节 [3] 企业动态与资本运作 - 宇树科技2025年10-12月提交上市申请 2024年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销售额占比分别为65%、30%和5% [2] - 优必选完成配售3015.545万股 募集24.1亿港元(超10亿港元用于支付供应商) 为资本市场最大人形机器人配售融资 中标9051万元人民币机器人采购订单(全球金额最大) [4] - 港仔机器人签署全球首例10000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订单 2026年底至少交付1万台面向家庭康养的机器人 2025年完成原型开发 2026年实现5万台量产 [4][5] - 速腾聚创为全球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企业 向超310家汽车整车厂及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 [5] 市场催化与证券化进程 - 特斯拉Optimus为机器人行情核心 国产链条下半年资本运作与订单消息持续催化 [3] - 宇树科技四季度提交IPO材料 智元机器人入主上纬新材 乐聚机器人完成股改 头部企业证券化进程加速 [3] - 地平线机器人预计2025-2027年销售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5% 2028年实现盈亏平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