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见闻

搜索文档
首款折叠屏iPhone要来了?定价1800美元起
华尔街见闻· 2025-07-15 10:16
苹果折叠屏iPhone发布时间与定价 - 苹果首款折叠屏iPhone预计2026年下半年发布 定价1800美元起 [1] - 物料成本(BOM)预计759美元 较三星Z Fold SE低4% 最终定价可能在1800-2000美元区间 [2] - 初期产量限制在1000-1500万台 反映技术复杂性和高价格定位对大规模采用的制约 [3] 供应链格局变化 - 苹果采用三星显示器(SDC)的无折痕设计方案 而非自家方案 [1] - Fine M-Tec作为SDC显示器金属板供应商成为最大受益者 预计2026年出货量1300-1500万个 占据80%以上供应比重 [2][5] - 显示器金属板单价约30-35美元 远超传统产品的约20美元 [5] - 三星显示器将成为7英寸可折叠OLED面板主要供应商 年产能1500万片 LG显示器可能作为备选供应商 [5] - 苹果可能采用钛金属外壳和液态金属铰链 蓝思科技、安费诺和鸿海等供应商将受益 [5] - 鸿海预计负责初步组装 立讯精密作为次要合作伙伴 [5] 资本市场反应 - Fine M-Tec股价在韩国KOSDAQ市场大涨29.97%至9280韩元 [6] - 美林证券给予Fine M-Tec"买入"评级 目标价8200韩元 [7] - 苹果折叠iPhone推出预计对整个供应链产生积极连锁反应 包括安费诺、广濑、TDK、欣兴电子和三星SDI等公司 [8] 全球折叠屏市场现状 - 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 2025年预计出现下滑 [9] - 高价格和对耐用性、易用性的担忧仍限制主流市场接受度 [9] - 三星在该细分市场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拥有最全面的折叠产品线 [9] - OPPO、一加、谷歌、摩托罗拉、荣耀和vivo等品牌各自推出独特的可折叠设计 [9] - 更多品牌正推出"Fan Edition"和入门级折叠屏产品以扩大市场覆盖 [9]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华尔街见闻· 2025-07-15 04:30
城市发展总体要求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 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 [2]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坚持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以建设创新 宜居 美丽 韧性 文明 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 [2] - 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 [2] - 推动城市结构优化 动能转换 品质提升 绿色转型 文脉赓续 治理增效 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 [2] 城市发展阶段变化 - 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 [2] - 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 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转变城市发展理念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2] -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更加注重集约高效 转变城市发展动力 更加注重特色发展 [2] 重点任务部署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 - 提高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 发展组团式 网络化的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3] -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继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3] -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 建设创新城市 - 精心培育创新生态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 [4] - 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城市动能 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4] - 充分发挥城市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 [4] 建设宜居城市 - 坚持人口 产业 城镇 交通一体规划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4]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4] - 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4] 建设美丽城市 - 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解决城市空气治理 饮用水源地保护 新污染物治理等问题 [4] - 推动减污降碳扩绿协同增效 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 [4] 建设韧性城市 -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 [4] - 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 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平 [4] - 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 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 [4] 建设文明城市 - 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 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 [4] - 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 人文地理 自然景观 [4] - 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4] 建设智慧城市 - 创新城市治理的理念 模式 手段 用好市民服务热线等机制 [5] - 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5] 党的领导与落实 - 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全面领导 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增强城市政策协同性 [5] -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 [5] - 加强城市工作队伍素质和能力建设 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 担当作为 [5]
黄仁勋:将开始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
华尔街见闻· 2025-07-15 02:51
英伟达最新动态 - 美国政府已批准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 公司创始人黄仁勋表示将很快开始发货[1] - 公司宣布将发布一款名为RTX Pro的新显卡 该产品专为计算机图形 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设计[1] H20芯片详情 - H20是为遵守美国出口限制而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加速器 基于Hopper架构 采用CoWoS先进封装技术[1] - 该芯片适用于垂类模型训练和推理 但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 整体性能略高于910B[1] 背景信息 - 美国政府曾于今年4月决定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1]
上半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华尔街见闻· 2025-07-15 02:42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60536亿元 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 3% [1] 居民收入情况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同比名义增长5 3% 实际增长5 4% [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 名义与实际增速均为4 7% [2]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36元 名义增长5 9% 实际增长6 2% [2] - 居民收入中位数18186元 名义增长4 8% [3] 收入结构分析 - 工资性收入增速领先 名义增长5 7% [2] - 经营净收入与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5 3%和5 6% [2] - 财产净收入增速最低 仅2 5% [2]
特朗普新政“告别戒毒所,拥抱金三角”,美银Hartnett:全球股市All In!直到债券崩溃
华尔街见闻· 2025-07-14 10:07
核心观点 - 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认为当前市场正经历一场由政策驱动的全球股市融涨,投资者应采取"All In"策略直至长期债券收益率突破关键水平引发崩盘 [1] - 市场逻辑已从财政紧缩转向无节制支出模式,将通过制造"美丽的大泡沫"为巨额账单买单,风险资产已明确接收这一信号 [1][2] - 建议保持对风险资产的全面敞口,直到关键长期国债收益率突破"越狱"水平(美国30年期5.1%、英国5.6%、日本3.2%) [2][3] - 美元的长期熊市刚开始,建议在后半段增加对大宗商品、加密货币、国际市场及新兴市场的配置 [11] 市场现状 - 市场对政策风险极度漠视,MOVE与VIX指数处于2月19日以来最低水平 [2] - 当前市场情绪可概括为"买入选举,卖出就职典礼,买入关税日",投资者应轮换而非撤退 [4] - 债券成为最不受青睐资产类别,"除了债券,一切皆可买"的交易逻辑正从美国走向全球 [4] - 过去十年黄金涨幅114%表现最佳,美国国债下跌1%表现最差 [4][5] 资产表现 - 过去十年资产回报率:黄金114%、标普500指数111%、大宗商品71%、MSCI EAFE 56%、MSCI新兴市场29%、全球高收益债24%、REITs 18%、现金16%、全球投资级债6%、美国国债-1% [5] - 欧洲股市与债券比率突破2000年高点,日本测试1989年历史峰值,标志欧洲和日本长期通缩时代结束 [5] 政策与债务 - 美国债务发行量激增将推动总债务在2032年前突破50万亿美元 [8] - 特朗普政府无法削减开支和债务,唯一办法是制造"美丽的大泡沫",将释放"史诗级赤字融资债务冲击" [9] - 市场共识认为美国关税上调的负面宏观影响可被迅速调低,这种隐含政策看跌期权为风险偏好提供支撑 [14] 泡沫信号 - 投资者普遍乐观且漠视风险,无人担心经济或谈论估值 [12] - 美国银行基金经理调查(FMS)成为绝佳逆向指标,若7月调查显示极度乐观(现金水平低于4.0%、超90%预期经济"软着陆"或"不着陆")将构成获利了结信号 [12] - 价格走势开始无视可靠交易规则是泡沫标志,贪婪比恐惧更难逆转 [13] - 市场内部分歧明显:宏观策略师认为政府债券处于无序抛售边缘,而股票和信贷市场客户对此熟视无睹 [13] 短期展望 - 投资者普遍预期Q2财报超预期,相信上涨将持续至8月美联储杰克逊霍尔会议 [14] - 只要政策环境保持宽松且无"政策恶龙"出现,风险偏好将持续 [14] - 2026年启动的减税计划及欧洲和北约日益增长的财政刺激将有效对冲美国财政刺激减弱的影响 [14]
这一刻,港交所等了5年
华尔街见闻· 2025-07-14 10:07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额达1067亿港元,是去年同期的近8倍,重返全球第一[4] - 同期超过纳斯达克712亿港元的募资额[12] - 创下港交所史上首次六锣齐鸣的盛况[2] 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和三花智控4家A股公司合计贡献718亿港元募资额,占上半年港股IPO总规模的近7成[13] - 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成为全球募资王[14] - 蓝思科技从递表至挂牌仅用100天,创上市速度纪录[17] - 立讯精密、石头科技、牧原股份等A股龙头正筹划赴港上市[20] 外资投行重返港股承销市场 - 2025年上半年港股IPO承销金额前十名中,外资投行占6席[8][35] - 摩根大通凭借宁德时代单项目179亿港元承销额跃居第2名[37] - 美林通过蜜雪集团和宁德时代两单项目以164亿港元承销额排名第4[37] 中资投行竞争策略 - 中金公司以248.99亿港元承销额和20个项目位居榜首[43] - 中信里昂承销17个项目但单项目最高金额仅26亿港元,不足摩根大通的1成[38] - 中信证券正加派内地投行人员赴港拓展业务[39] 港股IPO市场特点 - 96%的香港主板新股获得超额认购,平均超额认购倍数达687倍[24] - 布鲁可和蜜雪集团超额认购超5000倍,创历史纪录[24] - 前十大IPO项目基础承销费率均值仅1.16%,宁德时代低至0.2%[40][41] A股IPO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A股IPO募资额373.55亿元,与2024年持平[45] - 6月沪深北交易所合计受理150单IPO项目,同比增加超百家[10][46] - 华润新能源拟募资245亿元,有望刷新深交所纪录[51] - 大普微成为创业板首单未盈利上市案例,采用第三套标准[52] 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 - 香港拟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28] - 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获准按政策在深交所上市[55] - 深圳明确鼓励H股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回流深交所[55]
关于货币政策、汇率,央行最新发声
华尔街见闻· 2025-07-14 10:07
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 上半年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明显,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8.9%,M2同比增8.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7.1% [2][16] - 5月7日宣布的一揽子共10项货币政策措施已在一个月内全部落地实施,对提振市场信心、稳定预期发挥了积极作用 [3][22] - 2020年以来累计降准12次,累计下调政策利率9次,带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降115个和130个基点 [15] - 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16] 信贷结构优化 - 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8%,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16] - 上半年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1.57万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89.5%,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7.17万亿元 [28] - 5月末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10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科技贷款余额43.3万亿元,绿色、普惠、养老、数字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7.4%、11.2%、38%和9.5% [29][30] 债券市场发展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各类债券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债券净融资8.8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38.6% [33] - 截至6月30日,债券市场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发行超过4000亿元 [11][52] - 银行间市场共有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53.5亿元,其中5家民营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利率处于1.85%-2.69%的较低水平 [53] 消费金融支持 - 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住宿餐饮、文旅体娱、教育养老等服务领域 [7][42] - 服务消费是提振消费关键,我国商品消费占GDP比重与国际水平相当,但服务消费相对不足,发展空间较大 [7][42] - 5月末绿色、科技、普惠贷款分别同比增长27.4%、12%、11.2%,保持了较快增速 [23] 汇率政策 - 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具有坚实基础,中国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9][47] - 市场预期美联储下半年重启降息,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将改善,中美利差趋于收窄 [10][46] - 2024年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为2.2%,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前5个月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约1000亿美元 [46] 中小银行债券投资 - 中小银行基于自身资产配置考虑增持债券是合理的,银行自发买卖债券对市场起到稳定器作用 [34] - 中小银行债券投资需要保持合理"度",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 [6][35] - 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占全部政府债券比重为70%,持有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占全部公司信用类债券比重约20% [34]
德银:“鲍威尔被迫离职”是重大且被低估的风险
华尔街见闻· 2025-07-13 12:13
核心观点 - 德银策略师警告特朗普迫使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离职的风险被市场严重低估 可能引发美元和美国国债大幅抛售 [1][3] - 若鲍威尔被免职 美元贸易加权指数24小时内可能下跌3%-4% 固定收益市场面临30-40个基点抛售 [3] - 该事件将被视为对美联储独立性的直接冲击 后果将波及全球美元货币体系 [4][5] 市场反应与机构观点 - 博彩平台Polymarket显示鲍威尔被免职概率不足20% 美元近期保持稳定 [3] - 荷兰国际集团预测鲍威尔离职将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欧元/日元/瑞郎受益 [6][7] - 德银指出美国经济处于"脆弱外部融资地位" 可能引发远超预期的破坏性波动 [8] 政治博弈与争议焦点 - 特朗普以25亿美元美联储总部装修项目为借口施压鲍威尔 指控包含VIP餐厅/电梯等不实内容 [9][10][11] - 该策略被类比1972年尼克松政府破坏美联储信誉的做法 特朗普团队试图制造法律依据 [12][13] - 美联储官网明确否认VIP设施指控 解释成本增加源于设计修改/材料涨价/石棉清理等客观因素 [14][15][16]
达利欧:国家“破产”方式是货币贬值,现在最需要担心的是滞胀环境,黄金是唯一持续保值资产
华尔街见闻· 2025-07-13 12:13
国家债务危机 - 国家"破产"的方式不是违约而是货币贬值 国家拥有印钞和征税的特殊能力 未来几代人将用贬值后的美元偿还当前债务 [1][3][70] - 美国将采用日本模式应对债务问题 通过印钞 货币贬值和人为压低利率来解决 [1][69] - 美国当前财政状况令人震惊 总债务约36-38万亿美元 年度赤字约2万亿美元(支出7万亿 收入5万亿) 年度债务发行需求12万亿美元(1万亿利息+9万亿本金偿还+2万亿新增赤字) [3][48][58] - 政府支出结构问题严重 60%用于社会福利项目(占收入85%) 利息支出占收入20% 国防支出近1万亿 刚性支出总计占预算85% 相当于收入110% [3][62] 3%解决方案 - 达利欧提出将预算赤字降至GDP3%的方案 需削减支出4% 增加税收收入4% 降低利率1% [2][33] - 该方案实现可能性仅5% 因政治环境绝对化 国会议员虽认同但不敢公开支持 选民要求承诺"不增税"或"不削减福利" [2][45] - 若实施该方案 利率下降将改善供需关系 导致资产价格上涨 对经济有利并产生更多税收收入 [34] 投资建议 - 黄金是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 具有独特避险属性 与其他资产负相关 在极端压力时期表现良好 不代表任何人债务 历史上80%货币已消失 黄金持续保值 [75][93][95] - 建议投资组合配置10-15%黄金作为分散化工具 通胀指数债券是最安全投资 避免房地产因对利率敏感且易被征税 [89][124][126] - 自1750年以来80%货币已消失 剩余货币也经历严重贬值 当前环境类似1970年代滞胀时期 [93][111] 个人财务建议 - 计算无收入情况下能生存多长时间 强制储蓄非常重要 投资能改善生活的资产如住房 [161][163] - 让工作与激情合二为一 不要仅为赚钱而工作 幸福感与收入水平相关性很低 [174][177] - 建立多元化投资组合 可降低风险80%而不降低回报 "15个良好的非相关收益来源"是理想策略 [13] 历史比较 -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 开启纯信用货币时代 随后迎来滞胀十年 当前挑战与1970年代有诸多相似之处 [108][110] - 美国建国以来几乎从未无债务 二战以来几乎每年都是赤字支出 仅极少数年份预算持平或略有盈余 [21][25] - 当国家拥有全球唯一储备货币时往往会过度借债 荷兰盾和英镑历史表明这可能最终导致失去储备货币地位 [156][158]
过度装修?美联储罕见发文否认:没有VIP餐厅、没有VIP电梯、没有新水景
华尔街见闻· 2025-07-13 12:13
美联储总部装修争议 - 美联储与特朗普政府就25亿美元总部装修项目爆发公开争议,白宫指控项目存在"严重管理不当"并计划展开调查 [1] - 装修预算超支约7亿美元,原计划包括现代化改造俯瞰国家广场的三栋历史建筑 [1] 美联储对指控的回应 - 官网FAQ页面明确否认存在VIP餐厅、VIP电梯及新水景等奢华配置 [2] - 澄清Eccles大楼仅翻新原有会议室(兼用餐功能),修复历史电梯并改善无障碍设施 [4] - 取消1951年宪法大道新水景计划,仅修复原有喷泉,"花园露台"实为地面前草坪 [4] 成本超支原因 - 主因包括建筑设计修改、材料人工成本高于预估、石棉污染超出预期等"不可预见情况" [5] - 项目涉及1930年代建筑的石棉清除、老旧电气管道系统更换及安全标准升级 [6] 政治博弈升级 - 白宫预算主管Vought致信鲍威尔,试图寻找其国会证词矛盾点以制造罢免依据 [7] - 特朗普政府策略被指效仿1972年尼克松破坏美联储信誉的做法 [1][7] - 白宫在联邦建设项目审批委员会安插三名顾问强化施压 [7] 项目背景与资金 - 美联储强调装修费用通过证券利息和银行服务费自筹,不涉及纳税人资金 [6] - 鲍威尔6月国会听证会已否认媒体关于奢华配置的报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