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

搜索文档
王健林“限高”措施已取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01:14
记者丨郭聪聪 编辑丨曾芳 9月29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已经没有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限高"信息。同时,另据企查查信息,并未显示王健林"限高"风险。 9月28日,万达集团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限高)是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事实上之前双方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 协商解决,我们也正在了解具体情况,本次或因在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导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 截至目前,万达集团被执行总金额已超过5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 相关案件多数由北京、上海、成渝三家金融法院集中审理,这也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三家专门金融审判机构。从申请执行人来 看,也出现了中国银行、上海国际信托等多家金融机构的身影。 此外,作为万达旗下两大核心金融平台,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与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股权也相继被冻结,也为其金融业务 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中行、上海信托等机构与之对簿公堂 企业预警通信息显示,王健林近期新增 "限制高消费" 措施,此次限高与此前一起强制执行案件直接相关。案件流程显示,万达集团、万达地 产集团有限公司已因该案件被法院强制执行1.86亿元,目前相关执行程序仍在推进中。 | 被执行人 ...
美国债务危机 2025年的全球隐忧与重塑机遇
搜狐财经· 2025-09-28 17:01
[ 美国政府的债务结构以短期债务为主,超过22%的现有债务将在2025财年内到期,78%将在10年内到 期。 ] 债务问题作为当代全球经济体系的核心挑战,已深刻影响金融稳定、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市场动态。这一 问题并非突发事件,而是长期财政政策失衡、生产力下降以及货币体系脆弱性的结果。美国作为世界最 大经济体,其公共债务从20世纪中叶的相对可控水平,迅速膨胀至当今的庞大规模,不仅考验国内经济 韧性,还波及国际贸易、货币霸权和安全格局。2025年9月的数据显示,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达37.3万 亿美元,债务/GDP比率超过119%,远高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议的发达国家阈值 (60%~80%)。这一危机通过债券市场收益率上升、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以及地缘政治紧张显现,预示 着潜在的货币体系重置。理解债务危机的成因、表现和潜在后果,对于投资者、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 而言至关重要。 债务危机的成因分析 美国联邦债务的快速增长主要缘于长期的预算赤字。自2001年以来,美国政府几乎每年都出现赤字, 2025财年的预计赤字为1.9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6%。赤字的来源包括税收减少、支出增长和经济波 动。特朗普政府于201 ...
万达被执行超52亿,遭多家金融机构起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8 12:44
核心观点 - 万达集团面临严重金融司法危机 包括多项资产冻结和高额被执行金额 涉及多家金融机构和核心金融平台 [1][3][11] 金融司法案件 - 王健林被依法限制高消费 与1.86亿元强制执行案件直接相关 [5] - 集团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过52亿元 [3][6] - 2025年8月至9月涉及四起独立强制执行案件 金额分别为24亿元 3.3亿元 4.07亿元和4亿元 [7] - 案件集中由北京 上海 成渝三家专业金融法院审理 显示纠纷具有金融属性和复杂性 [3][7] - 中国银行成都锦江支行申请执行3.3亿元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申请执行4.07亿元 [7] 金融平台股权冻结 - 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85.62亿元股权被北京金融法院冻结 [11][12] - 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8.4亿元股权被冻结 合计冻结94亿元股权 [11][12] - 冻结期限均为三年 直接影响集团对核心金融子公司的控制权 [11][12] - 万达网络金融注册资本93.125亿元 业务涵盖互联网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 投资19家金融科技企业 [13] - 万达小贷注册资本10.5亿元 持有网络小贷牌照 运营"万达贷"和"快易花"两大信贷品牌 [18] 案件详情 - 上海国际信托起诉案件涉及万达地产集团 天津静海万达地产和大连万达集团 要求承担4亿元连带赔偿责任 [8][9] - 案件于2024年9月及11月两次开庭 目前已进入首次执行阶段 [8][9] - 集团内部回应称限高是因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 正通过协商解决 [20]
美国债务危机:2025年的全球隐忧与重塑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9-28 12:37
债务规模与结构 - 美国联邦债务总额达37.3万亿美元 债务/GDP比率超过119% 远高于IMF建议的发达国家60%-80%阈值 [1] -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以短期债务为主 超过22%的现有债务将在2025财年内到期 78%将在10年内到期 [10] - 2025年1月债务上限被设定为36.104万亿美元 财政部预计在1月14日至23日间将达到上限 [11] 财政赤字与支出 - 2025财年预计赤字为1.9万亿美元 相当于GDP的6% [2] - 联邦总支出预计达到6.9万亿美元 占GDP的23% 其中强制性支出占预算的72% [2][13] - 2025年第四季度财政部计划借入1.05万亿美元 2026年第一季度预计借入5900亿美元 [10] 利息成本与债务负担 - 2025年预计利息支出将达到9520亿美元 占联邦收入的18.4% 超过1991年历史高点 [3]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4.1% 与2020-2021年约3000亿美元利息支出相比成本激增 [3] - CBO预测到2035年利息支出将攀升至1.8万亿美元 占联邦预算比重进一步上升 [3] 债券市场动态 - 全球债券市场规模达50万亿美元以上 2025年9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4.06% [4][5] - 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3.15% 欧元区10年期债券收益率约为3.2% [4] - 2022-2025年美联储基准利率从近零升至5.5% 导致债券熊市 [5] 股市与贵金属表现 - 标普500指数从2020年低点上涨逾100% 2025年股市市值/GDP比率达195% 远超120%历史平均 [5] - 黄金价格从2020年1770美元/盎司升至2025年3682美元/盎司 年涨幅40.47% [5][6] - 2024年全球央行净购金超1080吨 中央银行黄金储备从2010年3万吨增至2025年3.9万吨 [5][15] 货币政策与资产负债表 - 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4万亿美元膨胀至2025年8.9万亿美元 [6] - 特朗普提议将联邦基金利率从4.5%降至1.5% 但可能引发通胀风险 [15] - 降低利率25个基点可节省250亿美元利息 远超支出削减收益 [13] 信用评级与市场信心 - 2025年5月穆迪将美国政府债务评级从Aaa下调至Aa1 反映对持续赤字和债务负担的担忧 [7] - 债务供应的增加推高国债收益率 2025年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达到4.8% [7] - 非美元贸易占比升至28%-30% 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 [8] 地缘政治与外汇储备 - 中国持有约7800亿美元美国国债 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8] - 沙特等国接受人民币结算 金砖集团扩展至10国推动非美元贸易 [8] - 2025财年国防预算约8950亿美元 但利息支出挤压国防支出空间 [8] 社会影响与财富分配 - 财富不均达历史高点 股市90%财富集中于前10%人口 [9] - 中产挫败感上升 社会动荡风险增加 [9] - 民调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联邦预算赤字是国家的"重大问题" [9] 解决方案与改革方向 - CBO建议减少非必要支出和提高高收入群体税收可有效降低赤字 [15] - 财政部计划2025年重启债券回购计划 提高市场流动性并稳定收益率 [14] - 通过投资基础设施、教育和研发促进长期经济增长 提高税收基础 [15]
美国经济站在悬崖边缘
搜狐财经· 2025-09-21 16:43
[ 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公共债务水平飙升与经济金融化加剧交织,构成了一场完美风暴的要素。任何一 次经济下滑都可能不再是普通的周期调整,而是会演变成一场由债务引发的深度危机。 ] 美国经济正站在潜在衰退的悬崖边缘。财政赤字持续扩大、公共债务水平飙升与经济金融化加剧交织, 构成了一场"完美风暴"的要素。任何一次经济下滑都可能不再是普通的周期调整,而是会演变成一场由 债务引发的深度危机。当前环境与历史截然不同:财政政策呈现顺周期特征、债券市场出现异常反应, 加之新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共同加剧了系统性风险。 财政基础的结构性脆弱 税收收入将呈现加速下降趋势。基于历史数据,中等程度的衰退可能导致联邦收入下降15%,使2025年 预期收入从4.92万亿美元降至4.2万亿美元,减少约7200亿美元。这一下降不仅来自经济活动收缩,更缘 于金融市场的剧烈调整,标普500指数在2008年和2020年分别下跌38%和30%,资本利得税随之大幅缩 水。 与此同时,政府支出将自动膨胀。失业保险、医疗补助等自动稳定器将在经济下行时启动,加上可能的 财政刺激计划,支出可能增加29%,从2025年预期的6.7万亿美元增至8.7万亿美元。收支两 ...
每日债券市场要闻速递(2025-09-19)
新浪财经· 2025-09-19 08:24
1. 中国7月减持美债257亿美元,持仓规模为2009年以来新低, 2. 桥水创始人警告:美国债务危机威胁 货币体系。 3. 分析师:英央行缩减长期国债抛售,变相承认此前操作损害公共财政。 4. 贝莱德:外资 涌入将推动印度债券迎来反弹行情。 5. 科技部:已有288家主体发行了超6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6. 厦 门市拟发行92.24亿地方债,含14.61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 7. 中国太保完成发行155.56亿港元零息可 转换债券。 8. 中国铁建地产成功发行10亿元公司债券,票面利率2.52%。 9. 广州港集团布2025年第二 期公司债券发行利率确定为1.96%。 10. 绿城10亿中票拟付息,本计息期债项利率为3.95%。 11. 华夏幸 福"20幸福01"公司债9月21日到期,正在制定偿付方案。 ...
央行印钞为什么不是救世良方?
虎嗅· 2025-09-19 07:10
债务危机往往是印钞的起点,但它的实现机制是什么? 这虽能保证货币储藏财富的能力,但也会直接导致大规模违约,引发通缩性萧条。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央银行面临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这个选择将极大地影响我们每个人的长期财富。 一、中央银行的两种药方 中央银行的第一种药方是保持货币的"硬性"。 这意味着中央银行将不会大规模地印钞来应对危机,而是让货币的供应受到硬资产(如黄金、白银,或比特币)的限制。 债务是"交付货币的承诺"。然而,债务是经济活动中自发产生的,其数量受到人们的心理预期和短期波动的影响,难以控制。而在现代国家中,货币的数 量则几乎完全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 即,"任何人都可以创造信用,但并非任何人都可以创造货币。"(《国家如何破产》第一章) 那么,一旦债务承诺,多于现有可以兑现的货币时,债务危机便不可避免。 在达利欧看来,硬性货币偿债将引发严重的市场衰退。经济活动低迷,抑制借贷和消费,资产价格暴跌。更糟的是,债务泡沫破裂,利率上升,债务更难 偿还。 第二种药方是使货币"软性"。 中央银行可以发动印钞大潮来应对危机。它凭借创造货币的超能力,大规模购买债券,向市场和政府注入流动性。印钞为债务人提供更多现 ...
经济学家警告:美关税负担或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5 06:23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扬·哈祖斯当地时间13日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和欧盟之间的新贸易协议虽已达成,但欧盟内部对此有很多不满 的声音。并且由于关税影响,协议将会导致欧盟输美商品价格上涨,而这部分关税负担最终可能将会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哈祖斯援引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称,即使欧盟不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美国也可能会"自吞苦果",因为美国加征关税目录中,很大一部分商品是美 国特别依赖欧盟供应的商品,这些商品在新贸易协议生效后,价格会上涨,而这些额外成本,最终都会落到美国消费者身上。目前美国对欧盟进口的核反应 堆部件、起重机、卡车等商品的依赖性较强,暂时没有更好的替代来源。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罗戈,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首席经济学家,他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称,未来5年美国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债务危 机,目前在美国投资不是一个安全的选择。 0:00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首席经济学家扬·哈祖斯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出加征关税政策之后宣称,这一关税政策只对美国有利,相关的负担完全由外国来承 担。但事实上,这一说法站不住脚。 哈佛经济学教授:美关税政策效果适得其反 罗戈说,目前美国国债飙升速度令人难 ...
全球最大的老赖:欠中国65000万亿,平均欠每人4600元,拒绝归还?
搜狐财经· 2025-09-14 11:50
很多人或许觉得,反正追责难度大,时间久,债务拖下去没什么大不了。这种心态背后,实际上是对诚信与责任的 严重忽视。逃避债务,显然是对社会公正与经济秩序的背叛,损害的是每个人的信任基础。 面对这个庞大的债务黑洞,如何解决?最直接的办法是"还钱"。但,要想让债务人承担责任并不容易。这不仅是一 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如果中国不通过法律途径去追责,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就会崩塌,债务危机将成 为常态。 当然,解决过程会非常艰难。追责不仅要涉及庞大的利益链条,还可能遭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复杂因素。但无论 如何,不能让这个"老赖"再逃下去。如果继续放任不管,后果将不堪设想。 你可能会想,这些问题和你无关。可是,4600元的债务,虽不算天文数字,但当它成为全体国民的共同负担时,后 果就不容小觑。这不仅仅是个数字游戏,而是关乎商业信誉、社会秩序甚至是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句话听起来耳熟能详,但偏偏有些人不打算按规则来。 65000万亿,这个数字比很多国家的GDP加起来还要多。为了形象点,你可以这样理解:2023年中国GDP大约是17 万亿,而这个债务是它的近4倍!如果把这些债务分摊到中国14亿人头上 ...
Markets have been acting ‘super weird’ lately. Just look at gold prices vs. the dollar and bonds
Yahoo Finance· 2025-09-13 21:30
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异常反应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释放降息信号后 美元未如预期走弱 反而维持稳定[1][3] - 标普500指数和商品价格未出现预期中的全面上涨 仅黄金价格大幅攀升近10%[2] - 比特币先跌后涨 回归至鲍威尔讲话前水平 与传统风险资产走势出现背离[4] 债券市场的反常表现 - 30年期国债收益率未在鲍威尔讲话后立即下跌 而是在两周后疲弱就业数据公布才转跌[3] - 长期利率对货币政策的延迟反应被解读为异常且令人担忧的市场信号[3] - 法国政治僵局和英国债务危机担忧推动全球债券收益率近期走高[4]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突出表现 - 黄金价格持续创出新高 周五收盘报每盎司3680.70美元[2] - 市场将黄金视为终极避险工具 特别是在美联储面临政治压力加剧的背景下[4] - 黄金近10%的大幅上涨成为本轮市场波动中最显著的资产价格变动[2] 法国信用评级下调的影响 - 惠誉将法国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 创该国欧元区内最低评级记录[5] - 评级机构认为法国财政纪律出现重大转变的可能性较低[5] - 法国债务危机可能推动部分避险资金流向美元资产 解释美元稳定性[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