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杯子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省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食品抽检情况公示(第三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5 06:54
食品抽检总体情况 -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第三期食品抽检共涉及759批次样品 其中736批次合格 合格率为97% 23批次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3% [1] 不合格产品分布情况 - 不合格产品涉及餐饮食品 食用农产品 豆制品 肉制品 酒类等多个食品类别 [1][2][3] - 不合格项目包括大肠菌群 菌落总数 农药残留 食品添加剂 重金属等 [1][2][3] 具体不合格项目及产品 - 大肠菌群超标涉及6批次餐饮具 包括饭碗 杯子 筷子 味碟等 涉及椰匠餐饮店 逅湘庭餐饮管理公司 家宴餐饮店 食德福饭店等 [1][2] - 农药残留超标涉及8批次食用农产品 包括吡唑醚菌酯超标的小台芒 联苯菊酯超标的沃柑和叶橙 恩诺沙星超标的珍珠鱼 氯氟氰菊酯和吡唑醚菌酯超标的荔枝 孔雀石绿超标的鲫鱼 氟虫腈超标的小白菜 噻虫嗪超标的大葱 [2][3] - 食品添加剂问题涉及3批次 包括过氧化值超标的肥羊涮火锅肉片 柠檬黄超标的盐焗鸡翅 山梨酸及其钾盐超标的盐焗鸡腿 [2][3] - 质量指标问题涉及3批次豆制品 包括蛋白质含量不达标的客家腐竹和原浆腐竹 [2][3] - 其他问题涉及3批次 包括菌落总数超标的白玉菇鲜虾水饺 甜蜜素超标的围龙屋糯米白酒 镉超标的带子 [2][3] 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部门已要求对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进行调查处理 责令企业查清产品流向 采取下架 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 [1]
非遗技艺“活化”中国情
消费日报网· 2025-08-19 02:51
行业趋势 - 非遗技艺通过现代设计转化为文创产品 在礼品展中呈现多点开花态势 涵盖筷箸、篆刻、刺绣等多个品类 [1][2][3] - 文创产品积极拥抱婚嫁、谢师等当代生活场景 并承接企业、景区的深度定制需求 突破传统工艺品单一身份 [4] - 全球至少有18亿人使用筷子 形成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筷子文化圈" 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用筷习俗皆由中国传入 [3] 产品创新 - 上海攒珠工艺品有限公司推出黑酸枝木龙凤对筷礼盒 采用雕刻填金工艺 兼具婚嫁信物功能与太极哲学内涵 [2] - 仰山楼展台推出红木与黄铜结合的定制书画印章礼盒 包含如意造型U盘和窗棂纹样镂空书签 成为谢师季热门礼品 [3] - 洛阳市二方田纺织有限公司将刺绣工艺应用于团扇与灯笼 叁生淘器联合登峰坭兴陶推出古朴雅致的陶艺杯子 [3] 市场反响 - 生肖文化筷子系列成为可收藏艺术品 许多采购商在展台驻足询价 显示市场关注度较高 [2] - 篆刻艺术被年轻人重新拥抱 观众评价为"血脉觉醒" 反映传统美育的持续影响力 [3] - 非遗产品从"老气横秋"转变为"有温度、有故事的国礼新作" 实现创造性转化 [1][3]
“仅退款”风波再起, 用AI伪造证据竟成作弊利器
齐鲁晚报· 2025-08-05 02:16
AI技术滥用与电商"仅退款"乱象 - AI技术被恶意用于伪造商品破损图片/视频申请"仅退款",包括凭空出现第二只手、不一致的破损痕迹、明显AI水印等造假手段[1] - AI造假导致商家损失占营收5%-8%,部分品类如鞋边去黑剂、杯子、服装、生鲜等成为重灾区[1] - 50.36%的电商平台商家投诉涉及任意"仅退款"问题,居2025年上半年投诉榜首[2] 平台规则演变与漏洞 - "仅退款"机制原为解决运费高于商品价值、生鲜易腐等特殊场景的退货难题[2] - 2025年4月主流电商平台(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取消或优化"仅退款",改为商家自主处理[2] - 规则调整后出现手段升级:买家使用豆包、ChatGPT等工具扭曲商品图片进行索赔[2] 行业治理建议 - 技术反制:平台应增加AI图片识别功能,实施"分级举证制度"(实拍图+视频),高价值商品需专业机构鉴定[3] - 规则完善:建立跨平台协同治理机制,共享欺诈案例数据和模型,明确"仅退款"使用情形[5] - 法律震慑:AI造假可能构成《民法典》第577条违约或《刑法》第266条诈骗罪(3000元以上可判3年)[4] - 政策配套:《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将于2025年9月实施,严禁删除/篡改AI内容标识[4] 行业影响评估 - AI滥用可能降低公众对新技术接受度,破坏电商市场规则[3] - 需建立"规则完善+技术反制+法律震慑"三重机制根治乱象[5] - 电商平台需承担证据审查责任,建议设立"AI伪造"快速立案通道[5]
湖北省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示 (2025年5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4 06:47
食品安全抽检总体情况 -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6类食品共150批次进行抽检,合格144批次,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率为4% [3] - 餐饮食品抽检100批次,不合格6批次,不合格率6%,为问题最突出品类 [3] - 粮食加工品、淀粉制品、豆制品、蔬菜制品、食用农产品抽检全部合格,合格率100% [3] 不合格产品问题分析 - 6批次不合格产品均为餐饮单位自行消毒餐具,全部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残留 [4][5] - 崇阳深海渔港海鲜自助餐厅3批次餐具同时超标,餐碗残留量最高达0.086mg/100cm²,超出标准值3倍 [4] - 赤壁市北山幼儿园餐盘残留量0.032mg/100cm²,通城县金宝贝幼儿园餐具残留量0.042mg/100cm² [4][5] 被抽检单位分布特征 - 教育机构占比最高,涉及赤壁市北山幼儿园、咸宁龙翔技工学校等12所学校 [4][5][6] - 餐饮服务单位占比33%,包括崇阳深海渔港海鲜自助餐厅等4家 [4][6] - 检测机构均为湖北易安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采用统一标准 [6] 合格产品供应链信息 - 粮食加工品主要供应商包括赤壁永恒粮油商贸有限公司、湖北正和米业有限公司等 [8][10] - 农产品供应商覆盖湖北本地及山东、湖南等多省份,如烟台双塔食品、隆回军杰酱品等企业 [13] - 饮品店原料多采用自制模式,咸安区爱上饮品店等5家店铺奶茶制品均合格 [14]
关税博弈40日
虎嗅APP· 2025-05-26 00:05
全球贸易关税冲击下的中国企业应对 - 东亿洋山科技公司出口的咖啡豆烘焙设备在美国市场占比达35%,加征145%关税后设备价格从3000美元飙升至7000-9000美元,但德国同类设备价格更高(1.5万-3万美元)使中国产品仍具竞争力[2][3][12] - 义乌双童吸管公司通过FOB条款将关税成本转嫁给美国客户,吸管终端售价仅需上涨0.3美元即可覆盖145%关税影响,显示小商品货值低但韧性强的特点[9][10][11] - 青岛星源金属科技对美出口占比70%-80%,客户因无法找到替代供应商而承担40%关税成本,甚至采用空运方式紧急补货[15][17] 产业链重构与企业战略调整 - 天津重钢机械2024年承接1亿元美国采矿设备订单,虽采用FOB条款但客户仍承担20%额外成本,公司开始布局海外办事处和小工厂以应对供应链重构[17][18] - 国内船舶行业面临美国301调查威胁,拟对中资船舶征收每净吨位50-140美元费用,导致3月韩国造船业接单量短暂超越中国[19] - 东亿洋山科技计划开拓沙特、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市场,预计美国市场仍能保持5%增长[26] 中美贸易结构与美元体系困境 - 202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6882.8亿美元,中国对美顺差3610亿美元占全球顺差36%,反映美元本位制下美国结构性逆差问题[20][28][32] - 美国商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从2018年6210亿美元扩大至2024年9184亿美元,货物贸易逆差达1.21万亿美元创纪录,显示关税战未能扭转失衡[28][29] - 布雷顿森林体系遗留的特里芬悖论导致美国必须持续输出美元维持国际清算,同时面临黄金储备不足的困境[30][31] 企业应对策略与市场韧性 - 部分企业采用DDP(双清包税)方式降低关税影响,如咖啡机每台中间成本仅增150美元而非3000美元[12] - 义乌小商品通过终端价格调整消化关税,如吸管采购价从2元涨至4元后终端售价仅需从1美元调至2美元[11] - 美国零售商沃尔玛因关税压力拟在6月大幅涨价,尤其食品类将成重灾区,显示成本最终转嫁消费者[14]
户外品牌专家交流
2025-05-15 15: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户外行业 公司:博西河、柏星龙、博格华纳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博西河 - **发展历程与产品线定位**:2012 年成立,2019 年疫情期间高速发展,最初定位泛户外,后深度开发专业产品线,2019 - 2022 年各品类年增长约 40%,2023 - 2024 年销售额达 41 亿元,现涵盖专业、日常通勤和休闲品类,提升产品价格带,品牌力在国产户外品牌中排第二 [1][3] - **高端产品线表现与规划**:巅峰系列提升品牌力,非主推;600 - 800 元单冲锋衣表现好,800 - 1200 元一般,1200 - 1500 元及以上待布局,1800 元左右北极星系列反应良好,未来补充中间价位段,非专业产品线占比 70% - 80% [3][4][5] - **羽绒冲锋衣系列**:有该系列且获认证,继续推广销售,剥离 499 - 800 元三合一产品 [6][7] - **自研科技投入与合作**:自研科技投入占总收入约 3%,与供应商合作研发自主面料,计划加大国际科技面料采购,与伊雯特等深度合作 [1][8] - **面料合作与价格优势**:与动力面料等合作,低成本获高质量面料,加价倍率约四倍,低于始祖鸟和北面 [1][9] - **对标品牌与价格定位**:对标凯乐石等,线下重点开店,价格定位为凯乐石的 70% - 80%,逐年调整但不大幅提升 [1][11][12] 柏星龙 - **市场定位与渠道布局**:对标凯乐石等三个品牌,围绕其进行线下渠道布局并重点开店,价格定位为凯乐石的 70% - 80%,逐年调整价格 [11][12] - **线下门店运营**:联营店公司审批选址,统一管理陈列等,2025 年关闭低效店并新开,维持总量,2026 年目标 300 家门店 [2][13][17] - **门店陈列规划**:目前标准化展示,未来布局巅峰系列展示和探险系列场景化展示 [14] - **直营与联营门店发展**:2024 年底共 146 家店,直营店少且开设温和,联营店增长快,未来两年直营占比增但不超 30% [15][16] - **门店运营模型**:直营或联营店面积 150 平米购物中心或 200 平米奥莱,最低销售额 300 万元,租售比 1 比 4 以上盈利,奥莱普遍盈利,联营回报率 8% - 12% [21] - **定价策略**:线上线下定价分开,10%产品同价,90%产品渠道独立,线上定价高、倍率 7 倍,线下折扣 7 - 7.5 折(2025 年 8 - 9 折)、倍率 5 - 5.5 倍 [22][23] - **库存清理**:部分商品次年销售,部分交其他渠道打造爆款,奥莱 80%货品与正价相同,库销比 4.5 以内,售罄率 70%以上 [25] 博格华纳 - **产品策略**:全品类品牌,服装和鞋是核心业务,提升鞋类和裤子品类,邀请设计师并与供应商合作 [27] - **设计师背景**:鞋类设计师有 Columbia 等背景,服装设计师有凯乐石等背景 [28] - **发展历程**:创始人曾做外贸,2012 年成立品牌,2015 - 2016 年涉足户外产品线,2022 年左右形成完整产品线 [29][31] - **线上营销团队**:创业初期由外贸人员组成,2019 - 2020 年引入专业人才,2023 年引入最多 [32] - **产品销售占比**:防晒服占 16% - 17%,冲锋衣占 20%左右,其中三合一冲锋衣占 60% - 70%,其他服装品类各有占比 [33][35] - **销售情况与规划**:五月份舆情未影响销售,2025 年增速 40%左右,1 - 3 月规模增速 45% - 50%,618 和双十一贡献线上近 55%销售规模 [37][38][3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博西河设计团队约 40 多人,分组负责不同品类 [8] - 柏星龙联营店审批经详细调研,主导权在公司,提供较好联营政策,吸引客户 [13] - 博格华纳创始人爱人不参与管理事务 [30] - 博格华纳保暖系列包括 Power Tag 专业线产品和软壳服装 [36]
询盘量、订单量齐增 中国制造网2025超级出海季收官
经济网· 2025-05-09 09:48
活动表现 - 2025超级出海季活动期间询盘量和订单量增长近30% [1] - 2025年4月平台流量同比飙升52% [3] - 拉美地区流量同比增长89%,中东和南亚分别增长85%和84%,非洲与欧洲市场增幅超50% [3] 优势品类 - 制造加工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建筑装饰材料成为订单需求集中释放的"黑马"品类 [3] - 服装饰件(运动服饰、泳装、T恤)、消费电子(移动电话及附件、蓝牙设备、可穿戴设备)、轻工日用品(园艺产品、杯子、个人护理用品及美容)热度高涨 [3] 区域市场 - 拉美、中东、南亚、非洲、欧洲成为流量增幅前五的市场 [3] - 西班牙语版本访问热度位列小语种页面增长之首,俄语、法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等页面访问量大幅攀升 [6] 创新模式 - "精品直播馆"成为最大亮点场馆,买家停留时间最长且商机转化率最高 [4] - 通过海外网红在TikTok、Instagram等社媒渠道传播中国制造故事 [6] - 开通13个语种在线交易功能,上线9个小语种版本页面,利用AI工具"AI麦可"实现全流程母语化服务 [6] 战略举措 - 发布"新航海计划",强化资源投入、深耕重点区域市场、扶持轻工行业出海 [7] - 设置"一站式采购馆"和"批发零售馆"等特色场馆应对轻工行业采购碎片化特征 [7] - 精选迪拜电力及新能源展、新加坡食品饮料展、土耳其建材展等国际顶级展会,通过"展中展"和"海外直采大会"实现精准对接 [7] 客户反馈 - 埃及采购商表示精品直播馆提升B端采购决策效率 [4] - 美国创业博主称赞平台连接全球买家与中国可信赖供应商 [6] - 西班牙采购商肯定母语沟通大幅提升采购效率 [6] - 深圳正皇科技通过活动成功对接东南亚、中东、欧洲买家,获得德国客户5万美元试订单 [7]
关税高压下赴美生产?中国卖家:已劝退
虎嗅· 2025-05-07 12:42
跨境电商企业在美国生产的可能性 - 在美国加征高额关税背景下,中国跨境电商企业考虑将尾端组装线搬到美国,形成"中国材料、美国组装"模式 [1] - 部分品类如POD(按需印刷)已在美国实现末端加工,但高度依赖成熟自动化流程 [2] - 美国组装线投入门槛较低,仅需租仓库、简单设备和少量工人即可运作 [4] 美国生产的挑战与限制 - 美国劳动力成本高昂,技术工人薪资极高,水电工基础费用达150美元且需长时间等待 [8] - 华人尾端组装厂规模普遍较小,员工规模多在20人以内,扩大规模需考量法律和运营风险 [9] - 大中型企业面临环保、劳动、税务等多方面诉讼风险,需预留2%-4%销售额处理合规争议 [9] "Made in USA"标签的机遇与限制 - 近三分之二美国消费者偏好"美国制造"产品,并愿意支付溢价 [13] - FTC规定"Made in USA"标签需产品全部或几乎全部在美国制造,仅组装不符合要求 [14] - 产品需具备高毛利、品牌价值和本地化能力才适合美国尾端组装 [16] 行业现状与观望态度 - 多数跨境电商卖家倾向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而非美国 [17] - 部分中国投资者在美国低价购地但暂未开工,主要观望政策变动 [20] - 半导体领域在美国建厂成本为中国7-8倍,仅后端工艺如封装测试落地 [21] 政策不确定性影响 - 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如税率从100%到200%波动),企业难以规划长期投资 [24] - 政策稳定后尾端组装的可行性才能得到验证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