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拼多多,深化千亿战略
投资界· 2025-08-26 07:30
财报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04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 [2] - 营收增速放缓主要因高质量发展战略投入加大 [2] 千亿扶持战略 - 推出千亿扶持新战略 为电商行业首次开启千亿级别惠商行动 [2] - 战略聚焦反哺产业生态 护航商家穿越周期 [2]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 将长期价值置于短期利益之前 [3] 百亿减免成效 - 百亿减免政策推行一年 为千万商家节省海量经营成本 [4][5] - 推广服务费退返金额达上百亿元人民币 [5] - 部分商家每年可节省数百万推广费用 [5] 电商西进成果 - 免除西部地区物流中转费 西部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0% [5] - 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增长 潮玩宠物用品订单增长60%以上 [5] - 家电家居母婴服饰绿植等商品加速进入西部市场 [5] 农产品上行进展 - 农产品销量同比增长47% 时令水果增长51% 海鲜水产增长48% [9] - 00后农产品商家数量增长超30% [9] - 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覆盖全国多个农特产区 [7] 产业带转型升级 - 新质供给专项行动走访义乌晋江灌云佛山威海等产业带 [11] - 义乌商家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单品利润4-5倍增长 [12] - 平台系统升级提高新品研发成功率 [12] 品牌商家赋能 - 千亿扶持助力传统国货品牌实现年轻化细分市场转型 [12] - 业务团队在产品规划营销推广店铺运营方面全方位合作 [12] 消费潜力释放 - 618大促期间数十个类目销量创新高 [12] - 百亿补贴超级加倍补活动单日订单量超376万单 [12] 农研科技投入 - 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吸引全球46支团队参赛 [14] - 大赛展示AI种植水培系统生态育苗等前沿技术 [14] - 农研成果将应用于田间地头推动商业化 [14]
基石轮火了
投资界· 2025-08-26 07:30
港股基石投资热潮 - 港股基石投资从"找不到基石投资人"的尴尬局面转变为当前"一席难求"的盛况 多家知名IPO项目基石份额遭机构争抢 甚至出现超额认购五倍的现象 [3][5] - 基石投资金额占IPO募资总额比例显著提升 上半年港股上市的42家公司中有36家出现基石投资人 基石投资金额占IPO募资总金额43.7% [5] 头部项目基石投资案例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吸引23家基石投资者认购203.71亿港元 约占全球发售股份65.7% 包括科威特投资局认购38.76亿港元(12.5%) 中国石化认购38.76亿港元(12.5%) 高瓴认购15.5亿港元(5%) [4] - 恒瑞医药基石投资门槛提升至5亿港元以下无资格参与 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景顺 瑞银资管 高瓴 博裕资本等机构 [4][5] - 蜜雪冰城 海天味业 三花智控 映恩生物等IPO均出现豪华基石阵容 [5] 基石投资者构成变化 - 高瓴 红杉中国 CPE源峰 博裕资本 腾讯等头部机构频繁出现在基石名单中 [7] - 地方国资成为基石投资重要力量 积极参与硬科技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行业IPO项目 [7] 赚钱效应显现 - 截至8月22日 宁德时代 蜜雪集团 恒瑞医药基石投资者持股浮动盈利分别达110.8亿港元 20.19亿港元 31.69亿港元 [8] - 腾讯作为老铺黄金基石投资人投资3800万美元 截至8月22日收盘价728.5港元较发行价40.5港元涨幅达1699% 账面浮盈超50亿港元 [8] - 头部项目基石赚钱原因包括相对A股较大折价 市场红利及公司基本面稳健 [8] 港股IPO市场活跃度 - 截至8月20日 港交所已完成超50宗IPO 融资额近170亿美元 排队申请IPO企业接近230家 [11] - 2025年港股出现多个超级IPO 包括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 海天味业 三花智控等"A+H"军团 蜜雪冰城 老铺黄金 泡泡玛特等消费公司 以及创新药公司 [11] - 中国创新企业全球价值被严重低估 当前正处于资产价值重估关键阶段 [11]
2025「VENTURE50」企业报名通道即将关闭!
投资界· 2025-08-26 07:30
VENTURE50评选活动概述 - 由清科创业(1945 HK)于2006年创立 现已成为中国高成长企业投资风向标[2] - 2025年活动汇聚2000余家高成长科创企业报名参与[2] - 参评企业覆盖人工智能 集成电路 医疗健康 航空航天 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赛道[2] 企业地域分布 - 企业城市分布以上海 北京 深圳 苏州 杭州持续领航[2] - 参评企业来自成都 武汉 西安以及全国各地[2] 评选流程安排 - 企业报名通道将于8月29日24时关闭[3] - 项目评审阶段为期3个月 百余位投资机构专家参与评审[4] - 评审期间将组织多场线下路演活动暨评审会[4] 评选维度分类 - 风云榜针对B轮以后或2022年前成立的未上市企业[6] - 新芽榜针对B轮及以前且2022年后成立的未上市企业[6] - 行业榜针对已参选且未上市的当年细分行业企业[6] 评选时间周期 - 4-8月为项目征集阶段 8月29日前需提交报名信息[9] - 9月进行项目初评 百余家投资机构参与评估[9] - 10-11月进行项目复评 头部投资专家担任评委[9] - 12月公布最终评选结果 通过线上+线下综合评估[9] 历史成果数据 - 累计参选企业超过79000家[10] - 上榜企业后续融资达3123.25亿人民币[10] - 后续融资率达57.02%[10] - 上市率约10.23%[10] 往届代表企业 - 上榜企业包括京东集团 小米集团 宁德时代 影石创新 理想汽车[10] - 速腾聚创 小鹏汽车 奇安信 极米科技 爱尔眼科[10] - 商汤科技 Minimax 小红书 霸王茶姬 小马智行[10] - 文远知行 华大智造 智谱 地平线 宇树科技等[10]
中国外卖袋占领非洲
投资界· 2025-08-26 07:30
中国外卖袋在非洲市场的兴起 - 中国外卖袋在非洲成为稀罕物和时尚单品 包括曼玲粥铺 霸王茶姬 红牛 露露 脑白金等品牌的手提袋 [4] - 最受欢迎的是大黄大红喜庆手提袋 价格可达人民币1元多 [5] - 外卖袋通过国际运输公司运往非洲 单个利润约1元 形成生产 运输 落地一体化链条 [7] 全球包装袋市场规模与商业模式 - 2023年全球包装袋市场规模1850亿美元 食品和零售行业分别占35%和28% [7] - 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达2400亿美元 [7] - 中国购物平台外卖手提袋售价0.1-0.3元 并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半托管服务对接非洲商家 [9] 非洲本地手提袋市场状况 - 非洲本地有草编包 花布布袋等手工制品 价格高达上千元 [9] - 家乐福推出特色购物袋按大小分为犀牛 狮子 大象型号 但对偏远地区民众仍属奢侈 [10] 非洲禁塑令背景与影响 - 非洲28个国家实施禁塑或限塑措施 包括肯尼亚2017年颁布全球最严禁塑令 违者面临1-4年监禁或1.9万-3.8万美元罚款 [12][15] - 禁塑令导致肯尼亚176家塑料厂和数万工作岗位受冲击 包装成本暴涨 [17] - 禁塑令使卢旺达首都基加利成为非洲最清洁城市 内罗毕"飞行厕所"现象基本绝迹 [16] 非洲塑料污染问题与挑战 - 非洲人口快速增长 预计2050年新增13亿人 垃圾处理能力跟不上城市化发展 [16] - 每年全球800亿美元塑料包装流入海洋 2050年海洋塑料可能比鱼多 [16] - 塑料污染导致加纳阿克拉2015年洪灾150人死亡 亚的斯亚贝巴2017年滑坡110人死亡 [16] 中国外卖袋的产品优势 - 采用无纺布材质 具备保温 防漏 防洒 环保等功能 经长途运输仍完好 [17] - 应用多层立体隔热结构与真空材质 升级防漏性能 [17] - 设计注重颜值和趣味性 如喜茶黑色保温袋 太二黑白漫画风 霸王茶姬新中式手提袋 [18] 中国无纺布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中国非织造布产量856.1万吨 较201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7% 十年几乎翻番 [21] - 仙桃县级市聚集2700多家企业 195家规上企业 近10万从业者 年产量超100万吨 [21] - 浙江 山东 江苏 福建 广东五大沿海省份及湖北形成产业集群 [21] 中国无纺布产业链与技术突破 - 具备静电纺丝设备 生物基PLA PBS可降解材料生产线 [22] - 产品覆盖口罩 湿巾 汽车电池包阻燃层 航空航天材料 高端医美敷料 出口150多个国家 [22] - 掌握闪蒸法技术 熔喷木浆技术 开辟卫生和食品包装新领域 [23] 中国无纺布产业成功因素 - 14亿人消费升级倒逼厂家提升性能 功能和环保要求 [23] - 2020年疫情口罩需求助推技术跃升 2024年全球经济复苏带动需求增长 [23] - 政策促进科技创新 固定资产投资和应用推广 [23]
刚刚,星巴克劲敌要卖了
投资界· 2025-08-25 07:27
核心观点 - 可口可乐公司正考虑出售Costa咖啡 标价可能为20亿英镑 相比2018年收购价39亿英镑折价近50% [3][11] - 全球咖啡市场进入洗牌阶段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吸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竞购 估值可能达100亿美元 [14][15] - 咖啡行业竞争加剧 头部品牌面临市场份额下滑和战略调整压力 [12][15] Costa咖啡发展历程 - 1971年由意大利兄弟Bruno Costa和Sergio Costa在伦敦创立 通过112次盲测开发出核心产品Mocha Italia配方 [5] - 1978年开设首家门店 采用"优质产品+舒适第三空间"模式 [7] - 1995年被Whitbread以1900万英镑收购 开始全球扩张 1999年开设首家国际门店 [7] - 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 与江苏悦达合资在上海开设首店 [7] - 2018年被可口可乐以52亿美元(39亿英镑)收购 [8] - 截至2023年底在全球拥有超4000家门店(英国爱尔兰2700家+其他地区1300家)及约10000个即饮咖啡系统 覆盖50多个国家 2023年收入12.2亿英镑 [8] 出售背景与原因 - 业绩未达预期:2018年营收13亿英镑 2023年为12.2亿英镑 面临经济环境与通胀压力 [11] - 利润率低于核心业务:无法与可口可乐汽水及即饮饮料业务贡献率相比 [12] - 全球竞争加剧:面临星巴克、麦当劳McCafé、Tim Hortons等品牌竞争 中国市场尤其激烈 [12] - 战略调整:可口可乐旨在聚焦主业并减少对含糖软饮料依赖 [12] 全球咖啡市场动态 - 星巴克中国出售进程:坐拥超7700家门店 市占率从2019年34%降至2024年14% 估值从50-60亿美元升至100亿美元 [15] - 竞购方包括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春华资本、大钲资本、腾讯、京东等机构 [14][15] - Peet's咖啡母公司JDE Peet's或被Keurig Dr Pepper以180亿美元收购 [16] - 消费并购活跃:红杉中国11亿欧元收购Marshall 德弘资本130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 博裕资本收购SKP KKR收购大窑饮品 [17]
浙江国资放大招
投资界· 2025-08-25 07:27
浙江三大百亿基金集群发布 - 浙江省集中发布三大百亿级基金集群 包括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基金 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金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 首批约150亿元基金进入协议签署和注册收官阶段 [4] - 三大基金由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牵头打造 该公司是浙江唯一省级国资运营平台 [4][8] 基金功能定位与投资方向 - 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基金以直投方式支持集成电路 高端装备 新材料 医工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早中期创新项目 并联动省属企业转型与高校科研转化 [6] -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金通过并购重组和横向协同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协同省属企业资产收购重组和存量整合 提升国资国企核心竞争力 [6] - 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聚焦省内优质上市公司价值投资 通过直接投资 IPO战略配售 定增 并购重组等方式助力企业市值管理和延链补链 [6] 省国资公司产业基金运营成果 - 省国资公司主动管理基金规模超800亿元 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2000亿元 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超270个 金额超200亿元 [9] - 累计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50余家 专精特新企业近120家 覆盖全省标志性产业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 [9] - 三大基金集群采用市场化机制运行 基金来源以市场化募资独立发起 投资管理考核 容错机制 投后管理推行市场化创新模式 [9] 首批项目签约与社会资本带动 - 24个拟投项目完成签约 重点覆盖集成电路 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9] - 省国资公司与工银资产 信达资本等金融央企及杭州 宁波 丽水 台州 金华 湖州等地方国资平台签署合作协议 [9] - 首批签约项目预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逾200亿元 [9] 浙江省产业基金历史表现 - 浙江省产业基金累计认缴近600亿元 投资省内项目超1600个 撬动各类资本5459亿元 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大项目15个 [12] - 支持90家省内上市企业 24家获得国家和省级科学技术奖企业 投中宇树科技 强脑科技等明星科技企业 [12] - 2023年创新推出"4+1"专项基金模式 包括4支产业集群专项基金和"专精特新"母基金 上半年完成投决76.49亿元 达年度目标150亿元的过半预期 [12] 地方创投生态与基金规模 -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自2023年9月运作 截至今年一季度形成认缴总规模110亿元的母基金体系 累计投决37支子基金和4个直投项目 [13] - 杭州形成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3+N"产业基金集群 包括杭州科创基金 创新基金和并购基金 温州 宁波 台州 绍兴等地母基金争相遴选GP [13] - 2025年上半年浙江新募集基金447只 同比上升15.8% 募集规模超1000亿元人民币 同比上升26.0% 投资案例682起位列全国第三 投资金额381.27亿元位列第四 IT 生物医疗 半导体行业获投案例均超百起 [14] 全国城市产业基金竞争格局 - 上海设立近千亿规模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和百亿未来产业基金 北京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政府投资基金 投向机器人 信息产业 人工智能和医药健康 [17] - 香港有管理规模620亿港元的港投公司 深圳培育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 各地超级产业基金落地凸显争夺新兴产业的迫切性 [17]
管理费的焦虑
投资界· 2025-08-25 07:27
公众号定位 - 专注于投资界视频内容的传播平台 [1] - 面向创投圈受众群体提供视频服务 [1] - 致力于成为创投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视频号品牌 [1]
老年人正在挤满上海商场
投资界· 2025-08-25 07:27
核心观点 - 上海商场通过适老化改造和定向营销策略成功吸引老年消费群体 有效利用工作日空闲时段创造增量收入 银发经济成为商业地产重要增长点[6][9][14] - 老年群体具备"有钱有闲"消费特征 月均退休金中位数达5000元以上 前10%超8000元 且无房贷等财务负担 消费能力强劲[15][16] - 商场通过社保卡专属7折 年龄折扣等定向补贴措施刺激老年消费 参与品牌业绩提升10-20%[14] - 低龄老年人(60-69岁)占老年人口50% 健康人群占比65.5% 成为劳动力市场重要补充 企业雇佣可节省30%社保成本[16][19] - 上海人均商业面积达东京近5倍 供给过剩背景下 商场将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并列为核心目标客群[21][22] 老年消费行为特征 - 工作日早10点半即到达商场 形成餐饮首波客流 采用错峰消费策略避开上班族高峰[9][14] - 消费内容年轻化趋势明显 涉及电玩城 二次元快闪店 异国餐饮 星冰乐等新兴消费领域[10] - 社交需求强烈 茶饮空间 KTV 宜家相亲角等成为主要社交场所 单日消费时长超过年轻人[7][9][14] - 月均退休金中位数5000元以上 前10%超8000元 相当于税前11000元薪资水平[15][16] - 财务负担轻 无房贷车贷 子女抚养完成 养老金连年上调 可支配收入占比高[16] 商场运营策略 - 推出社保卡长者专属7折服务(真如环宇城MAX) 覆盖近40家餐厅 参与品牌业绩提升10-20%[14] - 年龄定向折扣策略(长宁龙之梦50岁以上8.8折) 简化优惠流程[14] - 工作日常规折扣针对退休人群 如KTV上午场从167元降至79元 提升闲置时段利用率[10] - 增设适老化业态 引入按摩养生店并提供专属折扣 完善消费链条[10] - 改造公共空间 在中庭 扶梯下设置休息区 非餐时段开放餐厅等候区[9] 银发经济规模效应 - 上海退休人口增速达年均2.6% 预计2038年退休人口超越劳动力人口[22] - 2025年上海新增商业面积超300万平米 商场通过银发经济消化过剩供给[21] - "百元一日聚"模式普及 包含两顿正餐(每顿20道菜)及卡拉OK等娱乐活动 性价比突出[24][25] - 银发消费从大型商场(十几万方)延伸至社区商场(不足三千方) 形成全链条覆盖[27] - 商场招聘退休人员趋势增强 通勤短 时间灵活 尤其适合社区商场运营需求[19] 国际对标与未来展望 - 日本出现老人游乐园式商场 提供全天候衣食游玩学习服务 北美郊区商场成为老年健身社交俱乐部[28] - 上海平均寿命83.24岁 55岁退休后可再工作25年 接近普通人38年职业生涯长度[19] - 商场首层黄金位置引入二次元快闪活动 50岁以上客群已能区分潮流IP角色[22] - 低龄老年人健康占比65.5% 在餐饮等服务岗位响应积极 形成"低龄服务高龄"场景[19]
大学生贴钱卷实习
投资界· 2025-08-24 08:04
实习现象普遍性 - 大学生普遍参与无薪实习并需自费承担相关成本 例如法学专业学生付新雨在法院实习期间倒贴超过1万元 相当于一学期生活费[6] - 跨城市实习现象普遍 学生需承担高额交通和住宿费用 如社科硕士黄秀英每周往返北京实习通勤6小时 月交通费近800元[6][8] - 2024年猎聘调研显示"相关实习经历"成为企业招聘毕业生的首要考量因素[6] 实习成本结构 - 住宿成本为主要支出 北京单间月租达3000-4000元 学生需通过合租方式降低开销[6][17] - 跨城通勤成本显著 高铁月均花费1000元 另需承担临时住宿费用[8] - 医学生实习存在额外费用 需同时支付学校学费和医院实习费 尽管学校可能承担部分实习费(如2000元)但压力仍然较大[10] 学业与实习冲突 - 学生面临时间分配困境 需同时完成实习工作、学术论文及资格证考试准备[12] - 医学专业实习与考研复习时间重叠 导致学习时间碎片化[13] - 英国Upromise公司2025年研究显示18-24岁大学生在学就业比例升至65% 国内高校类似情况普遍[14] 实习内容价值 - 低年级学生实习内容多为基础性工作(如文书整理、卷宗归类) 与专业课程匹配度有限[17] - 部分专业实习存在学用脱节现象 如预防医学在医院轮岗期间难以应用专业知识[18] - 中国青年网2023年调查显示67.84%大学生首次实习发生在大一阶段 实习起始时间显著提前[16] 就业市场压力 - 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人 较上年增加43万人 就业竞争加剧[18] - "多段实习"成为求职隐性要求 学生被迫通过增加实习经历提升竞争力[18] - 行业头部单位实习机会稀缺 学生愿意承受经济代价获取优质实习经历[8] 经济来源与决策 - 学生实习期间主要依赖家庭生活费支持 部分通过兼职补贴开销(如黄秀英曾月入8000元)[19] - 医学生实习后期承担正式工作却无报酬引发公平性质疑[19] - 学生将实习视为必要投资 尽管存在经济压力仍选择继续投入[19]
华为二号位
投资界· 2025-08-24 08:04
华为高管徐直军的职业背景 - 徐直军是华为三大轮值董事长之一,自2010年起担任副董事长,在华为权力核心超过15年,地位仅次于任正非 [4][5] - 华为董事会成员需具备10年以上基层业务锻炼和顶尖业绩贡献,20万员工中仅17人进入董事会 [4] - 轮值董事长在6个月轮值期内担任公司最高领导,负责战略制定、经营决策及资源调配 [4] 教育背景与早期职业发展 - 徐直军1967年出生于湖南益阳,1985年考入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系,1988年考入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 [7][8] - 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火箭弹相关领域,包括多管火箭弹道系统软件开发 [8] - 1993年作为全国2000多名博士毕业生之一,选择加入华为,当时企业界吸引的博士不足5% [9] 早期技术贡献与研发角色 - 1993年加入华为后立即参与"C&C08"数字交换机研发,该项目是华为生死存亡的关键产品 [11] - 1994年"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试机成功,技术性能媲美国际巨头产品,价格仅为70% [11] - 1994年华为销售额达8亿元,1995年突破15亿元,员工增至1200人 [13] - 1995年担任智能业务部总经理,因资历较浅被称为"小徐总" [13] 国际市场开拓与业务领导 - 1996年升任市场部副总裁,主导俄罗斯市场开拓,初期面临信任危机和零销售收入 [15][16] - 1997年与俄罗斯企业组建合营公司贝托-华为,持续投入市场,1998年豪掷1.5亿港币包机邀请客户参观 [16] - 1999年实现首笔38美元订单突破,2003年俄罗斯市场销售额突破1亿美元,独联体国家销售额超3亿美元 [18] - 2003年担任无线业务部总裁,与余承东配合聚焦欧洲顶级运营商,3年内与15大运营商中的12家签约 [19] - 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收入达48亿美元,占全年总收入82亿美元的58.5% [19] - 2008年领导研发全球首个分布式基站,实现"一基站支持多代通信"技术领先 [19] 管理理念与组织贡献 - 推动建立华为"心声社区"论坛,允许员工实名或匿名反馈意见,优化管理参考 [23] - 撰写《告研发员工书》,批评研发人员特权思想和葛朗台式吝啬倾向,强调集体主义 [23] - 强硬支持末位淘汰制度,认为组织新陈代谢对95%员工负责,避免僵化死亡 [24] - 用战争比喻干部选拔,强调绩效导向和残酷环境下的真实能力评估 [25] 战略决策与技术创新推动 - 最早向任正非提出造手机建议,初期遭反对后坚持投入,最终获10亿元研发资金 [26] - 推动成立华为"2012实验室",研究方向包括5-10年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源头覆盖麒麟芯片、鸿蒙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 [26] - 任正非评价徐直军"鼻子尖尖的,总能先于他人闻到任何机会" [26] 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契合 - 徐直军低调内敛,极少个人宣传,甘于隐居幕后让舞台给下属 [26][27] - 敢于否定任正非观点,曾公开表示"老任懂什么管理",并在内部民主投票中投出3张反对票 [21] - 批判迎合上级的汇报行为,认为与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22] - 深层价值观共鸣是其获得任正非重用的关键原因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