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卷

搜索文档
桃李面包、曼可顿下场,烘焙“新顶流”恰巴塔能否超越瑞士卷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9-01 09:09
恰巴塔成为烘焙行业新晋网红产品 - 恰巴塔从高端烘焙店小众产品走向大众市场 山姆会员店月销10万+ 桃李面包和宾堡旗下曼可顿于今年7月相继推出预包装产品[4][5] - 产品特点为高含水量75%-100% 外皮酥脆内里柔软 配方简单仅含面粉/酵母/盐/水/橄榄油 被健康饮食群体推崇[7] - 通过mbd/DRUNK BAKER等品牌实现差异化竞争 线上渠道出现椒达人/田园主义等月销10万品牌 新零售渠道盒马/小象超市全面上架[8][9][11] 烘焙行业零售化趋势加速 - 预包装形式打破现烤现卖限制 贝果/可颂/碱水包/瑞士卷均实现零售化转型 桃李采用低温液种发酵技术避免添加剂[13][15] - 新零售渠道成为重要推手 山姆/盒马依托冷链和配送网络做市场教育 盒马品效前50单品中烘焙品占比近半 多款销售额破亿[16][17] - 零售化解决销售半径问题 好利来半熟芝士成功转化为全国流通商品 东方甄选推出瑞士卷产品[15] 烘焙产品主食化趋势显著 - 贝果/恰巴塔突破早餐零食场景 成为轻食代餐首选 解决如何搭配的消费场景问题[18] - 产品具备健康主食载体特性 契合低GI/高纤维健康理念 搭配包容性强万物皆可恰巴塔 符合一人食风潮[19][20] - 耐储存易复热适合家庭备餐 与国际趋势一致 日本吐司品类超500品牌 美国超市烘焙区销售额占比前三为传统面包/小餐包/可颂[21] 健康与口感实现双重突破 - 健康化成为行业必选项而非选择题 本土化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出现酸汤牛肉恰巴塔等融合产品[22][24] - 中国市场追求软糯胶质口感 含水量从80-90%提升至100%-120% 橄榄油比例从0增至5-10% 贴近本土偏好[24] - 行业呈现预包装零售化/烘焙主食化/面包健康化三大趋势 代表消费升级与食品创新方向[25][26]
便利店+商超=烘焙新势力?全球商超烘焙市场给中国的启示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22 08:34
中国烘焙市场格局变化 - 独立面包店主导地位被新零售渠道取代 [1] - 烘焙门店净增长几乎为零 新增9.2万家但闭店9.1万家 [1] - 新零售渠道出现多个爆款产品 山姆瑞士卷年销超10亿 盒马草莓盒子蛋糕单季销售2亿 胖东来网红大月饼年销预估2亿 [1] 传统烘焙品牌衰退现状 - 克莉丝汀退市且门店全关 [2] - 熊猫不走门店全关 [2] - 多乐之日退出郑州市场 [2] - 慢城蛋糕仅剩德州4家加盟店 [2] - 勿理堂资金链断裂仅剩不到10家门店 [2] - 圣安娜饼屋关闭广州10家门店 [2] - 皇家美孚退出武汉西安西宁市场 [2] - ABC Cooking Studio退出中国内地市场 [2] - 摩萨哥10+门店全关 [2] - 虎头局母公司破产仅剩武汉2家门店 [2] 日韩商超烘焙模式 - 以短保产品为核心 配送频次达一日两配 [6][7][9] - 日本82.8%消费者在商超购买面包 韩国达76% [11] - 健康化成为必选项 无添加蔗糖吐司和低GI全麦面包霸占销量榜 [12] - 成分透明面包复购率比普通面包高23% [12] - 日本低糖质面包系列12年累计销量突破3.7亿个 [18] - 韩国注重本土化创新 开发芝士打糕曲奇等融合产品 [19][21] 美国商超烘焙特征 - 大包装高性价比强场景绑定模式 [23] - 60%消费者采用每周1次批量采购方式 [26] - 商超贡献美国烘焙市场45%销售额 家庭消费占比超70% [28] - 超市和大卖场渠道占面包销售总额约70% [30] - 沃尔玛12片装全麦吐司售价2.5美元 单片成本不到0.21美元 [28] - 克罗格全麦三明治面包2023年销量突破1.2亿袋 [28] 欧洲商超烘焙格局 -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73.61亿美元 [31] - 商超渠道贡献60%-70%销售额 [31] - 德国人均面包消费量达80公斤远超欧洲平均水平 [37] - 法国现烤区占比高于预包装 现烤销售额占烘焙板块60%以上 [39] - 德国Lidl自有工厂生产60%食品 黑麦酸面团面包售价较品牌低40% [35] - 法国家乐福现烤法棍区展示老面发酵过程强化手工感 [39] 行业发展路径与策略建议 - 精准匹配本土需求是成功本质 [42] - 建议采用短保供应链实现当日次日配送 [43] - 通过区域规模化生产降低平价刚需品成本 [44] - 推行原料溯源透明化标注提升品质认知 [46] - 结合精细化细分和本土化创新打造差异化 [43]
盒马X会员店关闭,可能对盒马是好事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08 04:10
盒马X会员店关闭事件 - 2025年7月底盒马X会员店在北京、苏州、南京三地同步关闭,上海森兰店8月停业,标志着仓储式会员店业务全面终止[2] - 盒马鲜生和盒马社区折扣店业务仍在运维扩张中,此次调整属于战略收缩而非整体倒闭[4] - 该业务始于2020年10月,首家门店在上海开业,会员分为258元/年黄金卡和658元/年钻石卡,对标Costco中高端消费群体[5] 盒马X会员店失败原因 - 陷入仓储会员店与生鲜超市双重定位矛盾,SKU达5000个但缺乏爆品,商品结构混乱[9] - 大包装商品与中国家庭小型化趋势错配,北京建国路店因无法满足白领"一人食"需求仅运营7个月关闭[11] - 自营MAX商品占比仅20%-40%,部分商品会员价比普通店更贵,同厂同源仅更换包装引发消费者不满[12] - 冷链成本高企且全球直采占比仅35%,规模议价弱势导致采购价格缺乏竞争力[14] 行业对比分析 - 山姆会员店通过260元普通卡与680元卓越卡区分客群,后者续卡率达92%,并打造瑞士卷等年销10亿级爆品[19][25] - 本土品牌Fudi依托母公司农业供应链建立100+直采基地,推出188元起步的多层次会员体系,水果品类成为核心卖点[22][23] - 山姆通过2小时极速达破解大包装痛点,而盒马仍坚持199元免运费门槛且多为次日达,服务体验差距显著[27] 战略调整与行业启示 - 盒马转向"双核驱动"战略:盒马鲜生巩固高线城市体验,盒马NB社区折扣店攻占下沉市场,2025财年GMV超750亿元实现首次全年盈利[16] - 盒马鲜生计划新增100家门店覆盖50+城市,总数将超500家,并与淘宝88VIP会员体系合作拓展用户群[16] - 会员店成功关键在于商品差异化与本土化,需尊重中国消费者"小份量、近场即时配送"需求,供应链积累需要长期投入[25][27]
安徽经济“半年报”⑤|“成绩单”亮眼,安徽人上半年都在买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8-07 21:16
消费市场整体表现 -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51亿元 同比增长5.5% 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 [2] - 消费市场增长由以旧换新政策 线上平台赋能 实体业态创新三大动能驱动 [2]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1.3% 家具类增长12.8% 计算机类增长151.3% 智能手机增长99.3% [3] - 上半年全省以旧换新累计补贴80亿元 发放消费券6.2亿元 带动相关商品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11.2% [3] - 补贴范围从传统家电扩展至智能家居 新能源汽车等多类商品 形成"政府补贴+企业让利"双轮驱动机制 [3] 线上消费发展 - 上半年全省网上零售额达2412.7亿元 同比增长10.2%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013.7亿元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6.7% [4] - 京东 阿里等平台新增安徽入驻企业超400家 带动开展线上销售的限额以上企业新增553家 [4] - 直播电商基地日均带货超万单 中药材产业带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35% 盒马鲜生 美团买菜等平台在皖订单量增长 [4] 实体商业创新 - 全省引进山姆合肥 泡泡玛特等各类首店637家 仓储会员店零售额增速保持在30%以上 [5] - 永辉超市调改店引入"生鲜+餐饮"模式 上半年零售额增长5.9%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3个百分点 [5] - 便利店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34% "线上下单 30分钟送达"模式覆盖全省大多区县 [5] 新消费场景拓展 - 合肥罍街夜市集聚200余家商户 暑期日均客流超5万人 [6] - 黄山市"非遗市集"带动周边餐饮 住宿消费增长18% [6] - 实体商业从"卖商品"转向"卖体验" 文旅融合等新场景表现亮眼 [6]
山姆代购火爆背后:中国下沉市场的“共享山姆”经济正在成型
搜狐财经· 2025-08-06 08:59
山姆代购现象与市场渗透 - 山姆商品通过非官方代购渠道加速渗透中国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 形成现象级趋势[1] - 代购模式从线上海淘 社区团购 朋友圈接龙演进至线下"分姆店"集合店 部分门店引入试吃区 盲盒专区和会员体系 具备小型山姆体验中心雏形[3] 代购商业模式演进 - 部分代购品牌搭建自有供应链体系 扩展品类并引入分装 仓储 冷链和会员制 探索加盟模式[4] - 富力熊品牌以美食集合店模式运行 整合山姆 胖东来 奥乐齐等渠道热销产品 通过小包装策略切入社区消费场景[4] - 该品牌在县级市场开展50㎡轻店加盟模式 快速切入低线城市生活半径[7] 下沉市场需求特征 - 下沉市场消费者需求不低于一线城市 渴望口碑商品但缺乏触达渠道[7] - 代购集合店打破渠道壁垒 满足消费者对进口爆品和网红食品的获取需求 无需囤货 办卡或远距离奔波[7] 行业规范化发展 - 头部代购品牌通过自有品牌 统一装修 合规报关和供应链透明度提升合规性[9] - 富力熊部分产品引入溯源码和食安检测报告 搭建符合国家标准的仓储系统 逐步向合规零售转型[9] - 行业参与者正从商品搬运转向资源整合 从交易转向品牌建设 有望开拓下沉市场新业态[9] 商业模式本质与前景 - 代购集合店本质是高性价比精选食品通道 满足普通家庭对品质与便利的追求[11] - 山姆代购店终点将是城市精选零售 起点借助了山姆品牌热度[9]
“中国山姆”,关闭所有会员店!
新浪财经· 2025-08-06 00:28
盒马X会员店关停 - 盒马X会员店北京世界之花店、苏州相城店、南京燕子矶店于7月31日停止营业 [1] - 上海高青店、大场店、东虹桥店此前已关停 [1] - 全国仅剩上海森兰店将于8月31日关闭 [1] 会员店业务发展历程 - 2020年10月首家X会员店在上海浦东开业 定位为"第二增长曲线" [3] - 会员分为黄金(258元/年)和钻石(658元/年)两档 目标为中产家庭和高端消费群体 [3] - 门店面积超1.5万平方米 采用仓储式货架陈列 [4] - 注重本土化选品 如中式面点、活鲜水产等差异化商品 [5] - 提供5-20公里到家服务 最快"一小时达"配送 [7] 失败原因分析 - 2024年3月CEO更换后战略转向 聚焦盒马鲜生和NB业务 [7] - 商品同质化严重 自有品牌与盒马鲜生同源但价格更高 [10] - 供应链体系薄弱 采购成本和商品丰富度不及山姆/Costco [10] - 缺乏标志性爆款商品 会员价值感不足 [12] - 未能形成高频次、高客单价消费黏性 [12] 盒马战略转型成果 - 2024年4月-2025年3月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GMV达750亿元 [13] - 盒马鲜生全国门店超430家 覆盖50多个城市 [15] - 盒马NB门店突破300家 主打"天天低价"策略 [17] - 烘焙单品如草莓盒子蛋糕单日销售额达40万元 [18] - NB店商品价格低于市场价15%-20% [18] 行业竞争格局 - 山姆依靠30年供应链积累和沃尔玛支持形成优势 [23] - 会员店模式需要长期投入 盒马5年尝试难以复制成功 [24] - 中国消费者更偏好高频次、小批量购物模式 [17] - 零售本质在于满足日常需求而非会员制概念 [26] 战略启示 - 放弃会员店是聚焦核心业务的理性决策 [25] - 生鲜和社区小店更符合中国消费习惯 [21] - 极致效率和价格优势比会员故事更重要 [21] - 零售竞争关键在于供应链和商品性价比 [26]
盒马退场 本土会员店还有市场吗
每日商报· 2025-08-05 22:17
盒马X会员店闭店事件 - 盒马X会员店上海森兰商都店将于8月31日闭店 为首家门店 [1] - 北京世界之花 苏州相城 南京燕子矶门店已于7月31日停业 至此所有X会员店将全部停业 [1] - 会员店需付费进入 盒马X黄金会员年费258元 钻石会员658元 山姆普通会员260元 卓越会员680元 [1] 会员店行业现状 - 沃尔玛国际业务2025年Q1营收298亿美元 中国业务净销售额67亿美元 占比超1/5 同比增长22.5% [2] - 山姆会员店和电商业务贡献主要增长 Q1电商营收增长34% [2] - 山姆会员数突破500万 年费收入超13亿元 [2] 会员店成功要素 - 目标客户为中产家庭与高端消费群体 依赖高频次 高客单价消费黏性 [2] - 需持续推出爆款商品 如山姆小青柠汁 麻薯面包 瑞士卷等 [2] - 供应链管理为核心 需贯穿选品 品控 物流 仓储 定价全环节 [3] - 需以更低价格 更好账期获得商品 甚至买断特定品类 [3] 山姆会员店竞争优势 - 1996年进入中国 蛰伏20年 2016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4] - 选品模式包含价值链重塑 参与供应商工艺优化与产品设计 [4] - 案例:推动非有机杂粮供应商改造车间 三年升级土地产出有机杂粮 [4] 盒马X会员店失败原因 - 未建立独立采购与成本控制体系 [4] - 自有品牌"盒马MAX"部分商品与盒马鲜生同源同厂 但定价更高 降低会员价值感 [4] 本土会员店发展前景 -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盒马退场仅为发展插曲 [4] - 未来需打磨供应链 培育自有品牌 细节极致化 [4]
商超烘焙崛起,连锁烘焙卷入战场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8-01 08:33
行业趋势 - 新零售商超集体进军烘焙板块 从山姆 盒马到折扣商超 价格战已从一线城市蔓延至县城 出现6 9元吐司 9 9元蛋糕等低价产品 [2] - 商超烘焙以"低价优质"为卖点 配料干净 现烤工艺颠覆行业传统认知 形成对烘焙行业的供应链降维打击 [7][9] - 产品迭代速度超越专业烘焙店 上周市场流行款下周就能上架商超 打破"大船难调头"的传统认知 [23] 产品策略 - 原料使用高端食材 如新西兰黄油 日本小麦等 与9 9 19 9元低价形成反差 同时标注0蔗糖 全麦等健康标签精准定位消费群体 [10][14] - SKU丰富度堪比专业面包店 小体积麻薯 餐包满足即食需求 季节限定款如榴莲季 草莓季紧跟市场热点 [21] - 产品开发逻辑转为数据驱动 高频品类如吐司 瑞士卷作为核心大单品优化成本 小批量测试季节限定款和联名款 [29][32][37] 供应链优势 - 自建中央厨房 面包工厂或合作车间 盒马 奥乐齐等已布局烘焙供应链 建立分布式冷链产能控制本地化成本 [38][41] - 深度参与代工厂联合研发 非简单贴牌 通过规模采购大宗食材 优化工艺流程 模块化包装等系统性降本 [43][45] - 成本控制不是削减品质 而是通过原料直采 产线协同 智能配货等实现效率最大化 形成"系统级爆款"能力 [47] 行业影响 - 连锁烘焙品牌定价权被颠覆 6 9元吐司对比十几元产品造成消费者心理落差 溢价空间受挤压 [49][51] - 专业门店面临精品店和商超双重挤压 需转向体验场景营造 独有风味开发 情绪价值溢价等差异化竞争 [52][54] - 行业进入工业烘焙时代 高性价比 快迭代 强供应链成为新常态 但现烤工艺和情感价值仍存市场空间 [57]
越发冷清的县域超市
虎嗅· 2025-07-31 01:16
代购模式在县域市场的兴起 - 山东北部县域出现山姆和胖东来代购群 群成员近500人 消费者通过群内预购或实体店购买商品[1][3] - 代购店提供分装及混装等个性化服务 尽管存在溢价但仍被接受[7] - 代购业务由90后年轻人运营 会分享新品并响应消费者对配料表、保质期等需求[7] 县域传统商超经营现状 - 县域人口约40万 新城区拥有两家连锁超市 综合大商超以生鲜和熟食为特色 二层客流集中[3] - 老城区连锁中超生意冷清 新城区中超因商品不全和价格不具吸引力而客流稀少[4] - 个体烟酒副食店因自有物业生存压力小 但均无生鲜品类[5] - 2023年传统超市客流明显减少 导购员数量下降且服务热情减退[5] 代购对传统商超的冲击 - 湖南某县城超市中高端客户减少约三成 30-45岁女性顾客流失显著[8] - 68%县域消费者通过代购买本地缺失商品 55%认品牌质量 32%认为性价比更优[8] - 代购导致传统超市客流分流、价格体系打乱及消费观念转变[9] 山姆与胖东来的商品优势 - 山姆以高品质和差异化商品著称 如麻薯面包、榴莲千层蛋糕等网红商品[9] - 胖东来通过严格商品筛选和极致服务赢得口碑[9] - 消费者频繁购买山姆的面包、烤鸡、瑞士卷及水果等品类[7] 县域传统商超的挑战与转型 - 河南某超市曾年营业额5000万元 市占率超40% 但2021年起增长停滞[13] - 传统超市优势包括地理位置便利、价格适中和本地化服务[13] - 固有劣势为供应链效率低、商品同质化、数字化程度不足及管理落后[13] - 2022年超60%县域超市客流下降20% 2023年43%经营者利润下滑超30%[15] - 行业需向线上线下融合、差异化定位及社区化服务转型[16][18]
有友食品暴涨背后,“山姆概念”几家欢乐几家愁?
新浪财经· 2025-07-25 05:42
有友食品业绩增长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预计7.46亿元至7.98亿元,同比增长40.91%至50.77% [1] - 归母净利润预计1.05亿元至1.12亿元,同比增长37.91%至47.57%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市场拓展,尤其是进驻山姆会员店成为脱骨鸭掌供应商 [2] - 2024年7月合作后,脱骨鸭掌月销达3000万元以上 [2] 山姆渠道影响力 - 2024年山姆营收突破1000亿元,占沃尔玛中国1558亿元销售额的64% [3] - 山姆带动供应商增长:有友食品2025年上半年营收利润增长40%,恩喜村被亿滋国际20亿元收购72%股权 [4][9] - 山姆合作的双刃剑:部分企业如洽洽食品、甘源食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56%-76% [9] 有友食品历史业绩对比 - 2022-2023年营收连续负增长(10.24亿元→9.66亿元),扣非净利润下滑18%-36% [5] - 2024年合作山姆当季营收增长27.98%,扣非净利润增长111.8%,全年营收增长22.37% [5] - 2024年三季度"其他"品类收入8391万元(含脱骨鸭掌),同比增长350% [7] 山姆供应商财务风险 - 有友食品2024年应收账款7461万元,较2023年379万元增长18倍 [11] - 2025年一季度应收账款达1.28亿元,同比增长71.58%,相当于全年净利润1.26亿元 [12] 品牌伦理与行业矛盾 - 山姆商品分两种:Member's Mark(品牌隐匿)和特供商品(渠道独占),削弱供应商品牌价值 [12][15] - 渠道标准差异引发争议:蒙牛、伊利山姆特供产品采用欧盟标准,凸显国内标准较低 [19][20] - 头部食品企业产能转向代工,面临品牌价值与短期利润的博弈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