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洞察
icon
搜索文档
清北扎堆,行业离崩盘不远了…
商业洞察· 2025-09-16 09:24
以下文章来源于Miki粥 ,作者mikizhou Miki粥 . 媒体人,写有《顺义妈妈不配有梦想》一文。 从结果来看, 名校学历=行业冥灯 。 脉脉研究院追踪十大顶尖高校的就业情况,甚至得到了一个更精准的结论: 作者: mikizhou 来源: Miki粥 看到一句话「清北浓度,是判断一个行业走向死亡的标志」。 ---------------------------------- 前年和大厂的同事吃饭,他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大厂清北含量高,证明行业快不行了。 乍听觉得他胡扯,但细想一下,好像大部分行业都逃不出这个逻辑: 20年前外企经历人才的高光时刻,15年前是金融和投行辉煌时代,10年前大厂的校招开始横扫名 校,5年前北大文科生80%考教资… 结果现在,外企朋友纷纷下岗,金融投行从朝阳变夕阳,大厂35岁就踩进了退休的年龄,而教育机 构更惨了,遭遇双减3000万下岗… 当清北人涌入一个行业,往往预示着行业黄金期还剩8个月 。 别的行业不清楚,但教育没逃过这个魔咒:2021年深圳中学30万招了一堆清北博士风光无限,之 后降薪的传闻泛滥,至今都没断… 01 为什么现实生活如此反认知呢?可能是因为 TOP2大学 ...
西贝和罗永浩,互相给对方上了一课
商业洞察· 2025-09-15 09:28
事件概述 - 网络大V罗永浩于9月10日通过微博吐槽西贝门店使用预制菜且价格过高 引发数千万阅读量的热议[4][6]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紧急回应 否认使用预制菜并宣布起诉罗永浩 同时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供参观[7] - 罗永浩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证据 有博主提交印有西贝关联公司名称的牛肉包产品作为物证[10] 行业争议焦点 - 争议核心在于官方定义与大众认知差异:根据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定义 预制菜需经工业化预加工且为预包装菜肴 不含防腐剂 而中央厨房配送的预处理原料(如切割羊排)不属于预制菜[13][14] - 消费者普遍将非现场制作或缺乏"锅气"的菜品视为预制菜 包括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如浇汁面筋、成品凉糕)[11][15] - 行业人士支持西贝 强调连锁餐厅普遍依赖中央厨房保证口味统一和出餐效率[10][11] 企业应对措施 - 西贝通过媒体发布会、开放后厨及上线专题页面自证 现场探访显示门店采用明厨亮灶和手工制作(如手工饺子皮、炖牛骨)[7][10] - 老乡鸡作为行业透明化案例 通过三方面实践建立信任:发布全链条溯源报告(覆盖1218家餐厅、226个SKU) 门店用颜色标识加工方式(绿色现做/黄色半预制/红色复热预制) 实时直播中央厨房及后厨操作[21][22][24] - 老乡鸡主动披露预制菜占比仅1.7%(仅两道菜) 并通过月度自查报告提升透明度[25] 行业发展趋势 - 预制菜当前占餐饮市场比例超30% 行业发展趋势不可逆[20][27] - 国家正推动标准完善 包括《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将强制要求餐饮门店披露预制菜使用信息[20] - 未来行业需建立明示告知机制(如标识要求、质量追溯体系)以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20][21][25] 核心问题总结 - 争议暴露三大行业困局:标准缺失导致认知混乱 企业告知义务模糊 消费者对价格与价值匹配度敏感[18] - 消费者反对的核心并非预制菜本身 而是知情权缺失导致的心理落差(如高价与非现制菜品不匹配)[16][25][27] - 解决路径依赖透明化沟通(如溯源披露、加工公示)和标准化建设 以实现行业工业化与消费信任的平衡[20][27]
中国自动驾驶第一人,破产了
商业洞察· 2025-09-15 09:28
以下文章来源于邱处机 ,作者邱鑫浩 作者:邱鑫浩 来源:邱处机 2025 年 9 月,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的一纸民事裁定书,为一家曾经的自动驾驶明星企业 敲响了丧钟。 ---------------------------------- 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被正式受理,而引爆这一切的,仅仅是一笔 1.5 万元的劳动仲裁款。 法院调查发现,这家由前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首任总经理王劲创办的企业, 已"资不抵债,不在注册地经营,经营场所不明,无法取得联系"。 邱处机 . 专门研究商业牛人 曾被誉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人"的王劲,如今连 1.5 万元都拿不出来。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 。 01 从光鲜亮丽到黯然退场 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8 年,注册资本高达 1.5 亿元,是一家基于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技 术提供商和出行服务运营商。 其创始人王劲来头可不小。 他不仅是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浪潮中的初代领军人物之一,还是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自动驾 驶事业部首任总经理, 曾被称为"百度无人车四大护法"之一。 在百度之前,王劲的职业生涯也堪称辉煌。公开信息显示,他历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
罗永浩大战西贝,张兰却被骂上热搜;宗馥莉或另立门户,启用新品牌“娃小宗”;西贝贾国龙道歉;美的回应一天工作14小时离职被欠薪……
商业洞察· 2025-09-15 09:28
解决销售难题,传播管理智慧 快来关注我吧! 销售 观点 必看 案例 职场 张兰又摊上事了?直播麻六记后厨大 "翻车",冲上热搜! 话题女王张兰又上热搜了。 而这次是乘了罗永浩大战西贝事件的流量东风。 罗永浩和西贝的预制菜之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媒体、自媒体、其他餐饮企业代 表、网友,热搜轮番轰炸,事件引发了公众对餐饮行业预制菜透明度的广泛讨论。 在这样的背景下,麻六记开启直播,张兰亲自上阵带领摄影师团队进入后厨,上演了一出 "突袭 检查",架起镜头对后厨的卫生环境和出餐过程进行现场展示。 麻六记与西贝同为餐饮企业,张兰此举应该是想借西贝的预制菜争议为自己的品牌正名,蹭一波 流量的同时证明自家并非预制菜。 然而这场看似完美的营销策划却引发大量争议。 起因是,网友发现直播中的张兰 "没洗手就切菜",并且没有出示过健康证,却参与餐品的制作, 认为卫生问题比预制菜问题还严重。 不仅如此,张兰的着装也不符合卫生规范,其佩戴的黑色口罩疑似普通的防花粉口罩,并非餐饮 行业要求的医用防护口罩,存在卫生隐患。 张兰佩戴的帽子和墨镜看起来也是自己的便装,并不是专门为进入后厨准备的。 本该是麻六记挽回口碑的好时机,网友 ...
专访西贝贾国龙:我现在陷入自证清白循环
商业洞察· 2025-09-14 09:23
事件背景与影响 - 罗永浩于2024年9月10日起连续发布30余条微博并开展直播批评西贝预制菜问题 在线人数1分钟突破10万 [4]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称此为西贝成立37年来最大外部危机 公司2023年营收62亿元 拥有370余家直营门店及1.8万名员工 [4] - 事件导致西贝营业额连续三日下滑:9月10日跌100万元 11日跌100万元 12日预计跌200万至300万元 客流量断崖式减少 [4][9] 公司应对措施 - 贾国龙决定起诉罗永浩 强调"生意可以不做 官司一定要打" 认为此事涉及是非黑白问题 [5][13][16] - 公司内部对应对方式存在分歧 多数建议采取缓和态度 但管理层坚持强硬对抗立场 [18] - 计划通过视频公开罗永浩所点13道菜品的完整制作过程 以证明未使用预制菜 [24] 预制菜争议焦点 - 贾国龙区分预制菜与预制工艺:西贝门店使用预制工艺(如净菜加工、提前炖煮)但否认使用预制菜 [40][43] - 公司承认曾通过外卖渠道销售袋装产品(如小牛焖饭牛肉包)但强调该业务已于2024年4月终止 [37] - 指出行业标准中预制菜指工厂全熟封装产品 而西贝采用门店现场加工模式 [39][40] 企业经营状况 - 贾国龙于2023年9月重回CEO岗位 至2024年9月已满一年 自评工作成效80分 [34][35] - 公司近期发展状态被描述为"跌跌撞撞但总体健康" [33] - 获得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公开声援 贾国龙表示曾三次带队前往胖东来学习 [27][28][31] 行业认知与趋势 - 强调食品工业化与标准化是行业趋势 但需区分质量等级 反对将预制菜等同于低质产品 [45] - 指出净菜加工、真空包装等技术是为保证食材新鲜度与风味 非传统毛菜处理模式 [43] - 认为消费者焦虑源于对预制菜的误解 实际冷冻锁鲜技术可避免添加剂使用 [45]
吓人,相亲市场里,男性集体“消失”了!
商业洞察· 2025-09-14 09:23
以下文章来源于晓芳聊财经 ,作者王晓芳团队 晓芳聊财经 . 说商业奇闻、讲品牌故事、人话解读行业内幕。王晓芳,壹创新商学创始人,20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 链接赋能16万家企业。聚景资本管理合伙人,投资中信建设、喜马拉雅、金维制药等众多项目。 可结果如何呢? 作者: 王晓芳团队 来源: 晓芳聊财经 ---------------------------------- 近年来,相亲市场呈现出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 女性成为绝对的主角,而男性则似乎集体"消失"了一般,严重的"供不应求"。 据2024年部分城市相亲市场,男女比例的调研数据显示: 成都男女比例高达1:43、杭州 1:40 ,南昌 1:36 。 也就是说,平均40个女性挤破头,只为了见一个男人! 更离谱的是,广州之前搞了一场相亲活动,女生竟然需要入场费500元,而男生则免费入场,还送 饮料。 现场来了1000个女生,而男生依然寥寥无几,中途还走了不少男生。 最后变成了,大家自掏腰包凑50万,开一个大型的闺蜜茶话会! 无独有偶,今年1月,成都市人民公园贴出了一张通知: 相亲角女生位置已满,暂停登记。 01 男性集体退出婚恋市场 主要有这三点原因 首先是,资本 ...
刚宣布8.5亿买芯片,A股地产老板就被带走了…
商业洞察· 2025-09-13 09:28
文章核心观点 - 万通发展通过高溢价收购芯片企业数渡科技实现向科技领域跨界转型 引发市场对其战略真实性和执行风险的关注 [5][8][18]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AI科技板块成为资本市场热点 工业富联市值创新高 传统地产白酒板块被边缘化 [3] - 全球PCIe交换芯片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35.3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4.5% 博通垄断90%份额 [8] - 房企转型呈现多元化路径:珠免集团转向免税消费 华远控股发力轻资产运营 万通发展选择跨界科技 [5] 收购交易细节 - 万通发展以8.54亿元收购数渡科技62.98%股权 对应整体估值12.72亿元 [5][11] - 交易溢价率达1869% 标的公司净资产仅6460万元 [11] - 收购流程极速推进:8月11日公告计划 9月8日完成股权变更 [7][8] 标的公司技术实力 - 数渡科技主营PCIe5.0高速交换芯片 用于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GPU与CPU互联 [8] - 核心团队平均行业经验16年 成员来自IBM、Intel、华为海思等企业 [8] - 产品瞄准国产替代 技术领域与博通形成直接竞争 [8] 财务与业绩风险 - 数渡科技持续亏损:2023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2.3亿元 [1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仅1628万元 研发投入导致亏损 [12] - 业绩对赌要求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不低于8000万元、5亿元、10亿元 [13] 公司治理与整合挑战 - 实控人王忆会被公安机关拘留调查 引发内幕信息泄露质疑 [15] - 万通发展传统地产业务连续三年亏损 2022-2024年累计亏损11.7亿元 2025年上半年再亏0.28亿元 [14] - 地产背景缺乏芯片行业管理经验 跨界整合存在实质性障碍 [14][18] 转型成功关键要素 - 数渡科技PCIe 5.0芯片需在2025年四季度实现批量出货并获得客户认可 [20] - 必须达成业绩对赌协议中三年收入爆发式增长目标 [13][20] - 公司需化解实控人风险并建立科技领域运营能力 [15][20]
爆赚4200亿,出口114万辆,中国又一低调汽车巨头诞生!
商业洞察· 2025-09-13 09:28
核心观点 - 奇瑞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即将成为港股市场最大的车企IPO 标志着其21年上市征程取得关键突破 [4][12][18] - 公司2024年营收达2698.97亿元 销量超260万辆 出口114.4万辆 连续22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7][13][25] - 通过上市获得资本助力后 公司将强化全球竞争力 有望成为中国第三家进入全球前十销量的车企 [38][41][42] 上市进程 - 历经六次IPO失败 第七次冲击终于通过港交所聆讯 [13][16][18] - 2004年首次因股权关系问题失败 2008年因经营不善和金融危机中止 2011年因关联交易中断 [14][15][16] - 2014-2016年间经历三次失败 包括奇瑞徽银A股/H股双败 新能源借壳未获生产资质 混改资金问题 [16][17] 财务与运营数据 - 营收从2022年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8.97亿元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至143.34亿元 [39] - 2025年一季度营收682.23亿元 净利润47.26亿元 以596.94亿美元营收入选世界500强 [39] - 2024年销量260.4万辆同比增长38% 出口114.4万辆同比增长21% [36] - 2025年1-8月累计销量172.7万辆同比增长14.5% 8月单月出口12.9万辆同比增长32.3% [36] 全球化布局 - 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 海外用户超530万 业务覆盖120个国家地区 [26] - 2024年出口量占中国汽车总出口量近五分之一 2025年预计突破120万辆 [6][7] - 欧洲市场2024年上半年销售超3万辆 同比增长近11倍 [26] - 创造三项出口记录:单月出口首破12万辆 累计出口首破500万辆 连续4个月出口超10万辆 [26] 产品与技术转型 - 早期凭借奇瑞QQ开创"国民神车"赛道 统治小型燃油车市场十年 [21][22] - 曾因品控问题导致口碑下滑 通过技术创新逐步扭转"低端劣质"形象 [34][37] - 2025年与华为鸿蒙智行合作智界R7 新能源车8月销量7.1万辆同比增长53.1% [36][37] - 产品线覆盖瑞虎、艾瑞泽等系列 实现从入门级到中高端市场全面布局 [23] 企业管理挑战 - 近期因要求门店延长营业时间4小时至晚10点 再次引发加班争议 [30][31] - 2023年内部邮件要求周六作为正常工作日 董事长曾公开道歉并承诺改善 [34] - 历史存在发动机漏油、变速箱卡顿等质量问题 市场流传"修车排队"顺口溜 [34]
获王卫百亿捐赠,顺丰为何股价跌跌不休?
商业洞察· 2025-09-12 09:25
业绩与股价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1468.58亿元同比增长9.26% 归母净利润57.38亿元同比增长19.37% 扣非净利润45.51亿元同比增长9.72% [6] - 公司业务量达78.5亿票同比增长25.7% 市场份额8.17% 较2024年7.6%有所提升 [6] - 股价在5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近14% 总市值缩水超过337亿元 [6] 业务板块分析 - 速运及大件分部收入1047.73亿元同比增长8.21% 其中时效快递营收632.3亿元同比增长6.8% 经济快递营收151.6亿元同比增长14.4% 快运业务收入195.7亿元同比增长11.5% 冷链及医药营收58.4亿元同比增长15.3% [7] -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营收357.68亿元同比增长8.67% 同城即时配送业务营收55.83亿元同比激增38.77% [7] - 物流及货运代理业务营收1435.31亿元同比增长10.23% 占营业收入比97.73% [8] 盈利能力与竞争压力 - 单票价格降至14元同比下滑12.2% 毛利率13.2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二季度单季度毛利率下降1.4个百分点 [9] - 二季度扣非净利润增速仅为3.46% [9] - 7月单票收入继续下滑至13.55元同比下滑14.02% [13] 新业务发展状况 -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2024年毛利率仅6.6% 全年净亏损13.2亿元 2025年上半年再次亏损2.96亿元 [18] - 同城即时配送业务2022-2024年毛亏损率分别为50%/57.5%/62.9% 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120.43% [18][19] - 国际业务覆盖60%中国500强企业较去年年底提升15个百分点 [18] 股权激励计划影响 - 公司推出无偿员工持股计划涉及不超过2亿股股票占总股本约4% 价值约100亿元 [21] - 计划总摊销费用高达84.7亿元 2025年确认费用4.25亿元 2026-2034年每年额外支出约4431.09万元 [22] - 业绩考核仅要求净利润增长率为正 锁定期长达十年 [22][23]
连夜跑路的药店老板,揭开行业遮羞布
商业洞察· 2025-09-12 09:25
行业现状与市场表现 - 2023年全国药店关闭3.9万家,闭店率达5.7%,预计2024年将继续关闭6-10万家[13] - 行业龙头国大药房一年半内关闭近20%门店,漱玉平民股东一年减持四轮,董事套现1.4亿元离场[16] - 上市连锁药店净利润大幅下滑:国药一致和健之佳预计最高下滑65%,一心堂最高下滑72.7%,漱玉平民从盈利1.33亿元转为最高亏损2.2亿元[31] 行业衰退原因分析 - 社区医院分流客源:年轻人偏好社区医院的医保性价比服务,慢病顾客被医保统筹政策吸引至社区医院[36][38][40] - 线上平台冲击:互联网巨头通过低价策略(如太极藿香正气液线上售价2元 vs 进货价14元)和医保比价系统削弱线下药店优势[44][46] - 医保政策收紧:虚假购药追溯系统、个人账户削减及飞行检查导致医保刷卡占比从营业额60%降至20%[49][50] 企业应对策略与转型尝试 - 跨界经营:白塔寺药店推出文创产品,童涵春堂销售中药奶茶,同仁堂开设养生餐厅,一心堂通过卖彩票年营收8000万元[54][56] - 服务与体验升级:通过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和会员社群扩大使用场景,增强用户粘性[65][67] - 技术赋能:引入AI问诊智能体中台和AI中医体质辨别系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68] 行业扩张模式问题 - 过度扩张导致管理问题:一心堂10年内门店数量从2389家增至11372家,大参林达16833家,漱玉平民加盟占比从22.4%升至50.9%[61] - 加盟模式缺陷:益丰药房2024年关闭1078家门店中多数为经营不善的加盟店[64] - 行业本质局限:药店属非刚需低频消费,无法复制奶茶咖啡店的高频次消费特性[64] 未来行业趋势 - 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重点提升专业能力、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70] - 行业洗牌加速:倒闭潮促使市场回归理性,存活企业需强化核心竞争壁垒[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