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连续三年亏损,实控人又要变,股价涨停!
IPO日报· 2025-06-26 11:17
公司股权变更 - 中达安拟向厦门建熙发行不超过4204.02万股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3.66亿元,发行价格为8.70元/股 [1] - 发行完成后厦门建熙将持有公司23.08%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王立 [1][4] - 发行前控股股东历控帝森合计控制19.13%表决权,发行后降至14.72%表决权 [4] 市场反应 - 公告次日公司股价复牌涨停,收盘价为13.24元/股 [2] 新控股股东背景 - 新实控人王立控制的北京和达信立控股集团专注于新能源和医药产业 [5] - 集团以"科技赋能绿色产业"为战略方向,将助力中达安在数字化和新能源产业链的业务拓展 [5]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净额将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 [6] - 公司资产负债率达71.05% [7] - 资金将用于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市场份额、优化业务布局 [6] 公司业务概况 - 专注于以工程监理为核心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咨询与技术服 [9] - 拥有工程监理综合资质、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甲级资质等多项权威资质 [9] 历史资本运作 - 2022年12月历控帝森斥资2.3亿受让公司10.29%股权,取得控制权 [10] - 2023年拟以8216.69万元收购同信同和100%股权,评估增值率达443.36% [11] - 2024年拟以1071元收购帝森新能源51%股权,并连带履行5100万元出资义务 [12] 财务表现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在5.47-7.05亿元间波动 [13]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85亿元、0.07亿元、-0.48亿元 [13] - 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 [13] 商誉风险 - 2024年末商誉账面价值1.26亿元,占资产总额9.18% [14] - 2024年计提商誉减值951.72万元 [14] - 未来若经营不及预期可能进一步减值 [14]
刘永好撤离倒计时!漳州国资欲接盘!
IPO日报· 2025-06-25 15:24
控制权变更 - 飞马国际间接控股股东新希望投资集团与漳州高新区高鑫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协议》,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 [1] - 若交易完成,刘永好将交出掌握三年半的飞马国际控制权,接盘方为漳州市国资背景的投资平台 [1] - 交易方案包括新增鼎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所持上市公司5.32亿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约占20%)转让给投资方,或新希望投资集团及宝晶利将持有的新增鼎全部股权转让给投资方 [10] 业绩承诺补偿 - 刘永好旗下公司需在2024年7月25日前支付飞马国际4.37亿元业绩承诺补偿款 [3] - 新增鼎承诺2022至2024年度飞马国际归母净利润总额不低于5.7亿元,但实际累计净利润仅1.33亿元,与承诺目标相差4.37亿元 [4][6] 公司经营状况 - 飞马国际2020年因债务危机被裁定破产重整,2019年营收从410亿元断崖式跌至3.14亿元,负债率高达86.75% [5] - 刘永好入主时新增鼎合计向公司提供了5000万元的偿债资金和2亿元的偿债借款 [5] - 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负债率高达63.67%,经营活动现金流为-0.32亿元 [10] - 新增鼎公司2021-2022年参保人数分别为2人和7人,2023-2024年参保人数均为0 [10] 市场反应 - 漳州国资接盘消息公布后,飞马国际股价开盘涨停至2.67元/股,单日市值增加6.35亿元 [11] - 自刘永好入主以来,飞马国际股价总体呈下行态势,截至交易公告日当天收盘价仅为2.43元 [8] 未来发展 - 国资入主可能带来资源协同效应,飞马国际目前主营供应链管理服务和环保新能源业务,与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结合空间 [10] - 漳州高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其下属国企接盘后可能在产业资源导入、融资渠道拓展等方面为企业注入新动能 [11]
把PPTV卖给了苏宁!这个牛人又创业,如今要IPO!
IPO日报· 2025-06-25 15:24
公司概况 - 派欧云由PPTV创始人姚欣与王闻宇于2018年联合创立,主营边缘云及AI云计算服务,采用分布式云计算模式聚合全球计算资源 [3] - 公司于2024年6月20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工银国际、申万宏源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此前获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版淡马锡")投资 [1][10] 业务模式 - 核心业务分为边缘云计算服务(整合第三方异构资源)和AI云计算服务(GPU云服务、模型API等),应用场景覆盖AI应用、数字人、3D建模等 [3] - 2024年收入结构:边缘节点服务占70%(3.91亿元)、边缘CDN占28.1%(1.57亿元)、AI云计算服务占1.9%(1039万元) [5] 市场地位与规模 - 算力网络覆盖全球1200+县市,含4000+计算节点,2024年中国独立边缘云计算服务商收入排名第一 [4] - AI云计算服务全球注册开发者超12万,日均token消耗量达1419亿次,居中国独立供应商前两名 [4] - 行业前景:2024年全球边缘云计算市场1851亿元,中国132亿元(预计2029年达370亿元);全球AI云计算市场315亿元(预计2029年4277亿元,CAGR 68.5%)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复合增长率39.7%,分别为2.86亿元、3.58亿元、5.58亿元 [5] - 同期年内亏损持续扩大:8496.7万元、1.89亿元、2.94亿元,累计亏损5.68亿元,研发投入及服务网络扩张为主要原因 [5] 创始人背景 - 姚欣(持股50.61%)为PPTV创始人,曾将PPTV出售给苏宁,后任蓝驰创投合伙人;王闻宇(持股11.41%)曾任PPTV首席架构师,联合创立极豆车联网 [7][8][9] - 团队技术背景深厚:姚欣曾获全国计算机竞赛一等奖,王闻宇专注智能汽车技术研发 [8][9] 融资与IPO计划 - 完成5轮融资,B轮投后估值4.69亿美元(约33.62亿元),投资方包括蓝驰创投、沸点资本等 [9][10] - IPO募资拟用于技术升级、市场扩张(含海外)、营运资金等 [10]
首次重大资产重组!建龙微纳要收购一家IPO失败公司……
IPO日报· 2025-06-25 15:23
收购交易概述 - 建龙微纳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汉兴能源不少于51%的股份,交易完成后汉兴能源将成为其控股子公司[1] - 这是建龙微纳上市以来首次重大资产重组[1] - 标的公司汉兴能源曾于2023年6月向创业板递交IPO申请,但在2024年9月撤回[4] 标的公司汉兴能源情况 - 汉兴能源是一家专业从事氢能产业相关技术的综合服务供应商,业务涵盖上游制氢、中游运输、储氢、加氢站等[3]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2.96亿元、3.89亿元和4.8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08.74万元、6765.22万元和7674.30万元[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2021-2023年分别为-1871.72万元、998.09万元、6422.22万元[7] - 资产负债率较高,2021-2023年末分别为56.81%、57.46%、55.04%[7] - 此前IPO募资方案中补流资金占比达87.82%,远超证监会规定的30%上限[5][6] 收购方建龙微纳情况 - 主营业务为工业气体分离、医用氧气、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分子筛吸附剂和催化剂[9]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2亿元、8.78亿元、8.54亿元、9.72亿元、7.79亿元[10] -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27亿元、2.75亿元、1.98亿元、1.53亿元、0.75亿元,已连续3年下滑[1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78亿元同比下降7.39%,归母净利润2541.18万元同比下降19.68%[10] - 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末的17.57%增长至2024年末的39.08%[12] 交易战略意义 - 通过本次战略整合,建龙微纳有望建立从材料研发到终端服务的全链条闭环能力[9] - 推动公司从材料制造商向技术服务商转型升级[9] - 双方属产业链上下游,可实现产品技术、市场资源、组织能力的双向协同[9]
华为前员工联手创业,93%收入来自比亚迪!
IPO日报· 2025-06-25 15:23
公司概况 - 承泰科技成立于2016年,由两位华为前员工陈承文和周珂联合创立,专注于毫米波雷达技术 [4]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3.5亿元,最新估值达13.2亿元 [5] - 截至2024年底,公司现金及等价物为1586.5万元,流动负债净额4.17亿元,负债净额3.26亿元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765.1万元、1.57亿元和3.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45.7% [9]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7917.4万元、9659.8万元和2176.8万元,三年累计亏损约1.98亿元 [9] - 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28.7%、31%和34% [10] - 毫米波雷达产品销量从22.1万台增至187.51万台,但平均售价从249元/台降至184元/台 [9] 业务情况 - 2024年按出货量计,公司是中国最大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9.3%)和第三大车载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市场份额4.5%) [8] - 产品包括第5代4D雷达、第5.5代4D高解析度雷达等7款主要型号,应用于L0至L2+级智驾需求 [8] - 毫米波雷达产品收入占比从95.4%提升至99.3% [9] 客户结构 - 2024年收入3.26亿元中,93.6%来自最大客户比亚迪 [12][13] - 2022-2024年,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分别为81.9%、91.3%和93.6% [12] - 已与20多家汽车客户接洽,包括多家中国领先OEM和欧洲汽车品牌 [12] 行业前景 - 全球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248亿元增至2029年501亿元,CAGR15.1% [8] - 中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82亿元增至2029年216亿元,CAGR21.5% [8] 上市计划 - 计划港股上市,募资用途包括新技术研发、设备升级、营销渠道建设、并购投资及偿还贷款等 [6]
不断“买买买”!雅创电子又出手!标的深陷亏损,增值率达467%!
IPO日报· 2025-06-25 08:27
收购交易 - 雅创电子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2.98亿元收购上海类比37.0337%股权,交易价格较三个月前预案"不超过2亿元"大幅提升,标的公司评估增值率高达467.34% [1] - 交易完成后上海类比预计将成为参股公司,不涉及股权变更 [1] 公司战略与业务转型 - 此次收购是雅创电子从分销商向芯片设计厂商战略转型的关键落子 [3] - 公司2019年收购韩国Tamul电源管理IC业务后进入芯片设计领域,此后通过"自研+并购"双轮驱动构建模拟芯片设计能力,包括2022年以2.4亿元收购欧创芯60%股权,2023-2024年分批次收购威雅利电子87.76%股权 [4] - 自研IC业务已形成马达驱动IC、LED驱动IC、LDO及DC-DC四大产品线,产品通过车规认证并进入吉利、比亚迪、小鹏、蔚来等主流车企供应链 [4] 财务表现 - 自研IC业务销售额从2020年0.43亿元跃升至2024年3.48亿元 [5] - 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从2020年10.98亿元上涨至2024年36.10亿元,涨幅接近230%,归母净利润从0.6亿元上涨至1.24亿元实现翻倍 [5] - 电子元器件分销仍是主要收入来源,2024年分销收入32.51亿元占总营收90.06% [6] 标的公司情况 - 上海类比成立于2018年,在汽车智能驱动芯片与信号链芯片领域建立护城河,车规高低边驱动芯片量产超20款,车规电机驱动芯片覆盖1至8通道 [9] - 产品已进入智能配电、空气悬架、域控制器等高端汽车电子系统,2024年汽车电子领域贡献近50%营收 [9] - 成立至今量产芯片超300款,客户超700家,芯片出货量超1亿片,但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分别亏损1.04亿元和0.16亿元 [10] 收购逻辑与行业趋势 - 收购实现技术互补与市场协同,上海类比的技术积累将补足雅创电子产品矩阵短板 [10] - 供应链整合将强化对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保障产能稳定性 [10] - 行业近年并购频繁,如上海贝岭3.6亿元收购矽塔科技、必易微收购动芯微电子、晶丰明源7.56亿元全资控股凌鸥创芯,显示国内模拟芯片企业正通过并购加速技术积累与市场扩张 [11][12]
重大资产重组!这家果汁公司要跨界工程设计!
IPO日报· 2025-06-24 12:59
重大资产重组公告 - 国投中鲁拟向控股股东国投集团等相关方发行股份购买电子院控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导致控股股东变更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6月24日起停牌,预计不超过10个交易日 [2] 标的资产电子院背景 - 电子院成立于1953年,原属部委管辖,2009年并入国投集团,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和智慧城市领域,具备电子工程核心技术及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能力 [4] - 国投集团直接持股54.1%,其他股东包括大基金二期、宁波新世达壹号、广州产投建广等 [4] - 电子院曾于2023年11月启动IPO辅导但未递交申请 [4] 国投中鲁主营业务与跨界性质 - 公司主营浓缩果蔬汁(浆)生产销售,浓缩苹果汁占比超75%,80%以上产品出口欧美日澳等市场 [5] - 本次收购为跨界进入电子工程设计领域,可能使公司成为半导体产业参与者 [6][8] 公司财务表现与收购动机 - 2020-2024年营业收入从11.48亿元增至19.87亿元,但净利润波动大,2020年亏损1.21亿元,2022年盈利1亿元后连续两年下滑至2024年的0.38亿元 [9]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33.65%但净利润同比降49.75%,主因产品售价下行、成本增加及欧洲子公司亏损 [10] - 此次收购是公司近五年首次重大并购,上一次尝试为2014年拟20.5亿元收购江苏环亚但因税务问题终止 [10]
再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咋回事?会不会被强退?
IPO日报· 2025-06-24 12:59
公司被立案调查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1] - 公司表示日常经营正常,业务有序开展,将积极配合调查[1] 历史违规记录 - 2021年5月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3] - 2019年初至2020年8月通过子公司与境外主体开展业务时存在虚假记载[3] - 未将部分境外主体纳入合并报表,未对关联交易进行抵销处理[4] - 导致2019年年报、2020年各期报告存在虚假记载[4] 财务造假详情 - 2019年年报虚增营收1.79亿元(占比14.24%),虚增成本1.80亿元,虚减净利润105万元(占比1.65%)[5] - 2020年一季报虚增营收8931万元(占比27.08%),虚增成本8992万元,虚减净利润58.9万元(占比8.89%)[5] - 2020年半年报虚增营收1.19亿元(占比20.63%),虚增成本1.20亿元,虚减净利润68.4万元(占比2.99%)[5] - 2020年三季报虚增营收1.49亿元(占比14.96%),虚增成本1.50亿元,虚减净利润93.6万元(占比2.76%)[5] - 公司被罚款100万元,相关高管被警告并罚款[6] 公司经营状况 - 主营业务为环保型增塑剂及稳定剂产品,涉及生物质能源领域[8] - 2020-2024年营收分别为12.30亿、19.16亿、32.11亿、26.66亿、12.74亿元[9] -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16.98%和52.23%[9] - 2020-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0.40亿、1.03亿、-0.46亿、-0.05亿、-3.73亿元,连续三年亏损[9] - 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61.35%升至2024年的80.45%[10] 退市风险分析 - 虽连续三年亏损但营收未触及财务类退市条件[10] - 当前股价50.54元,市值38.83亿元,暂不存在面值和市值退市风险[10] - 可能面临重大违法退市风险[11] - 2024年退市新规降低财务造假退市门槛,新增1年严重造假退市情形[11] - 若此次调查证实存在虚假记载且触及新规标准,可能被强制退市[11]
两“小巨人”联手!股价提前涨停!
IPO日报· 2025-06-24 07:08
并购交易公告 - 邵阳液压正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新承航锐全部或部分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1] - 公司股票自6月23日起停牌,预计在10个交易日内披露交易方案 [2] - 两家企业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专注于液压系统和高端锻件制造 [2] 公司背景与市场表现 - 邵阳液压前身为1968年成立的邵阳液压件厂,2021年10月登陆创业板,是国内三大液压产品配套基地之一 [4] - 停牌前公司股价表现亮眼,6月20日涨停报31.90元/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109.46% [2] - 此前刚终止1.5亿元定增计划,可能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铺路 [4] 财务表现与业绩压力 - 2023年营业总收入2.76亿元同比下降8.32%,归母净利润657.8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6.88% [4] - 2024年营业收入3.51亿元同比增长27.33%,但净利润639.66万元同比下降2.76%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108.38万元同比增长3.31%,归母净利润81.13万元同比下降49.45% [6] - 毛利率从2017年的34.33%降至2024年的21.77%,下降12.56个百分点 [6] 战略布局与协同效应 - 公司提出三大盈利提升策略,此次收购是"推进具备业务与技术协同性合作项目"的具体落地 [8] - 新承航锐在航空、航天、船舶、能源等领域的高端锻件制造能力与邵阳液压的液压系统优势可形成互补 [11] - 双方技术融合有望提升军工、新能源装备等共同目标市场的关键部件国产化能力 [11] 标的公司情况 - 新承航锐成立于2004年,具备高端锻件制造能力,涉及高温合金、钛合金等多种特种材料 [10] - 2025年成功交付国内首台630℃超超临界汽轮机用大型锻件,实现技术突破 [11] - 原计划独立上市,2023年底与华泰联合证券签订IPO辅导协议,实控人为邓红新及其配偶凌俊 [12]
一大波公司,即将退市……
IPO日报· 2025-06-23 13:19
退市公司概况 - 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ST锦港)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决定,股票将于2025年6月3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7月18日 [1] - 截至2025年6月23日,已有10家上市公司收到终止上市决定,包括*ST中程、*ST锦港、*ST恒立等,其中8家因财务类退市,2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3][8] - 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15个交易日,期间股票简称前冠以"退市"标识,交易类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公司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3] 退市原因分析 - 10家锁定退市的公司中,8家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2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 [8] - 退市潮主要源于2024年年报披露后连续两年触及财务类退市标准,以及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的严格监管 [10] - 例如广道数字因2018-2024年虚构业务虚增营收,最高虚增比例达当期报告金额的99.39%,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11] 退市公司具体信息 - *ST恒立自2025年6月25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7月15日,退市整理期首个交易日无涨跌幅限制,此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10% [6][7] - *ST人乐将于2025年6月13日复牌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期为2025年7月3日 [7] - 2025年以来A股已有13家公司完成退市,其中5家触及面值退市,3家触及市值退市,2家主动申请退市,2家因重大违法退市,1家被吸收合并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