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PO日报
icon
搜索文档
这四家公司被立案调查,早有“苗头”!
IPO日报· 2025-07-28 10:41
证监会立案调查情况 - 中国证监会对*ST沐邦、*ST万方、瑞贝卡、太原重工等上市公司采取立案调查措施 [1] - *ST沐邦因涉嫌年报等定期报告财务数据虚假披露被立案 [1][3] - 太原重工、瑞贝卡、*ST万方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1][5] -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持"零容忍"态度,体现从严监管决心 [1] *ST沐邦违规详情 - 公司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1.6亿元 [3]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供需失衡,价格战升级,行业竞争剧烈 [3] - 公司存在四大违规行为:财务信息不准确、违规使用募集资金、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未披露、年报存在多处错误 [3] - 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达4605.63万元,其他关联方占用余额3526.25万元 [3] - 江西证监局对*ST沐邦及相关高管采取责令改正和警示函措施 [4] 太原重工违规详情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轨道交通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 [6] - 2022年至2024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8892.09万元、-1664.35万元、2802.47万元 [6] - 上交所对太原重工及时任董事会秘书予以监管警示 [6] - 违规行为包括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和关联交易事项进展 [6] 瑞贝卡违规详情 - 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18亿元,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 [7] - 河南证监局指出公司五大问题:未披露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往来、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不充分等 [7] - 河南证监局对瑞贝卡及相关责任人采取责令改正和警示函措施 [7] *ST万方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业和军工业务 [7]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5.16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为-460.13万元 [8] - 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为22751.38万元,低于3亿元,触发退市风险警示 [8]
这场大会将改变世界人工智能格局
IPO日报· 2025-07-28 06:53
全球人工智能合作组织(WAICO)的成立背景与意义 - 中国政府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WAICO),初步考虑将总部设在上海,旨在重塑全球AI发展格局并影响人类未来发展轨迹 [1][3] - 当前全球AI发展面临两大问题: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技术打压他国,以及全球规则碎片化缺乏统一标准,导致技术标准互认困难和伦理规范不统一 [3] - WAICO的成立将为全球搭建规则协商平台,汇集各国政府、科研机构和产业巨头,在AI伦理准则、数据跨境流动、技术安全评估等关键领域构建共识 [3] WAICO总部选址上海的战略考量 - 上海作为中国人工智能第一城,拥有开放务实的城市定位,聚集了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国总部和外资投资 [4] - 上海具备张江科学城、临港新片区等创新引擎,高校科研机构云集,金融、制造、医疗等AI应用场景丰富 [4] - WAICO总部设在上海将强化其全球科创中心定位,助力上海成为全球AI治理的"引力场"和国际门户枢纽 [4] WAICO对全球AI发展的潜在影响 - WAICO将促进技术共享,使前沿AI突破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帮助其跨越数字鸿沟并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4] - 聚焦伦理与安全合作可降低AI滥用风险,如防范深度伪造技术破坏社会信任和避免算法偏见加剧社会不公 [4] - WAICO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合作而非对抗,共享而非独占,责任共担而非风险转嫁 [4] WAICO的长期愿景 - 在WAICO框架下各国共商规则、协作应对挑战,将构建基于共同利益与责任的信任纽带 [5] - WAICO有望为全球提供更公平、包容、可持续的秩序规则与制度支撑 [5]
专访“小巨人”擎朗智能CEO李通:中国向智造强国迈进离不开持续科技创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IPO日报· 2025-07-26 13:22
公司概况 - 擎朗智能成立于2010年,专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十余年,累计部署超10万台机器人,全球销量第一 [1] - 公司拥有全栈自研技术体系与"研发-智造-落地"全链条闭环能力,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超600个城市和地区 [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公司双足人形具身服务机器人XMAN-F1全球首秀并亮相中央展区C位 [1][2]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李通本硕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曾就职于微软亚洲工程院Incubation Team [4] - 创业源于对机器人领域的热爱,公司英文名KEENON体现这一理念 [4] - 2010年与三位伙伴凑20万元起步,初期尝试多个细分领域后于2013年明确以服务型机器人为核心方向 [5] 商业模式与市场拓展 - 单台终端机器人综合成本控制在人工成本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区间 [6] - 海外市场销售额占比超50%,业务覆盖全球超600个城市及地区 [6] - 已布局市场的当地劳动力成本约为使用机器人成本的2-3倍 [6] - 2015年获得海底捞大订单成为关键转折点 [5] 技术研发与供应链 - 拥有超1100项专利,但强调科技创新是持续过程而非依赖专利保护 [14] - 初期自主完成从核心模块研发到供应链搭建的全链条工作 [6] - 依托中国非标定制优势实现供应链本土化整合 [7] 融资与资本策略 - 已完成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愿景基金、中金甲子、阿里巴巴等 [10] - 强调"耐心资本"重要性,呼吁资本给予技术发展时间 [10][11] - 将主要经营利润投入科技创新与研发 [11] 行业前景与战略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 [14] - 2024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470亿美元(占全球40%),预计2028年增至1080亿美元 [15] - 正推进三年研发规划,所有产品从研发到落地周期至少3-5年 [16] - 与创新奇智合作成立联合研发实验室,探索工业领域应用 [13] 行业竞争与生态 - 认为中国在服务型机器人领域已建立全球领先优势 [14] - 不排斥行业竞争,呼吁更多参与者共同开拓市场 [15] - 强调构建创新生态比知识产权保护更重要 [14]
这家疫苗企业再冲IPO!亏损扩大!
IPO日报· 2025-07-26 13:22
上市进程 - 公司于2025年1月23日首次递表港交所未果后,于7月24日二次递表 [1] - 2023年6月曾寻求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但同年9月撤回申请转道港股 [2]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2023-2025Q1)实现营业收入5216.8万元、2.6亿元、41万元,呈现波动 [5] - 同期净利润连续亏损:-4.25亿元、-2.59亿元、-8732万元,两年多累计亏损7.71亿元 [3][5] - 2025年前3个月营收同比增长但净亏损扩大(同比-6333万元增至-8732万元) [5] - 2023年毛损率达39%,主要因销售成本高企及存货减值拨备 [6] - 2023-2024年分别计提存货减值准备4569万元和2872万元 [7] - 截至2025Q1账面现金1.15亿元,但借款高达8.96亿元 [9] 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为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商品名慧尔康欣),2023年5月获批 [4] - 在研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已完成I期临床,预计2025年Q2/Q3启动III期 [4] - 产品管线还包括其他11种在研疫苗 [4] 融资情况 - 经历三轮融资累计9.95亿元:2019年A轮1.3亿元(投后估值7.46亿元)、2020年A+轮1.75亿元(估值13.75亿元)、2021年B轮6.9亿元(估值41.89亿元) [9] - 每股成本从3.03元(A轮)增至11.64元(B轮) [9] 行业对比 - A股市值最高疫苗企业智飞生物2025Q1营收23.74亿元(同比-79.16%),净亏损3.05亿元 [10] - 流感疫苗龙头华兰疫苗2025Q1营收2428.25万元(同比-29.05%),净利润3277.71万元(同比-15.06%) [10] 股权结构 - 一致行动人集团(安有才等)持股35.84%,通过员工持股平台控制9.72%股份,合计控股45.55% [10]
83岁!“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要继续闯关!
IPO日报· 2025-07-25 12:57
公司上市进程 - 大行科工于7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此前公司于1月20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后过期,此次是二次递表 [1] - 公司此前披露或在2024年登陆北交所 [1] 公司创始人及历史 - 公司由"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韩德玮于1982年在美国加州创立 [3] - 韩德玮19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9岁移居香港,后移民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3] - 上世纪70年代,韩德玮意识到绿色出行将成为未来趋势,经过七年努力成功制造出第一辆现代折叠自行车 [4] - 韩德玮现年83岁,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 [4] 股权结构及分红 - 公司股权结构高度集中,IPO前韩德玮持股88.56%,共控制90.16%股权 [4] - 自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公司累计派发股息约6150万元 [4] 市场地位及竞争格局 - 按2024年零售量计,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市场份额达26.3% [5] - 按2024年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份额为36.5%,处于领先地位 [5]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场竞争激烈,五大公司占据19.4%的市场份额 [5] - 中国内地市场高度集中,五大公司占据60.4%的市场份额 [5] 产品及销售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折叠自行车及相关配饰的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年产能达到9万辆 [3] - 公司提供超过70款自行车车型,包括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 [5] - 2022-2024年自行车销量分别为14.90万辆、15.69万辆和22.95万辆,2024年同比增长46.27% [6] - 2025年1-4月公司自行车平均售价1943元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和4.51亿元 [6]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约为3143.4万元、3485万元和5229.9万元 [6]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1.85亿元,净利润2152.8万元,均已超过去年同期 [6] - 线上直销收入从2022年的1410万元飙升至2024年的1亿元,增长高达609% [6] 产品定位及价格策略 - 公司将折叠自行车分为高端(≥5000元)、中端(2500-5000元)和大众市场(<2500元)三个层次 [7] - 2024年销量中端价位产品14.42万辆,大众市场价位产品7.51万辆 [7] - 2024年高端价位产品平均售价3900元左右,中端价位2100多元,大众市场1200多元 [7]
曾走过并购“弯路”,如今要并购实控人妹妹的公司……
IPO日报· 2025-07-25 12:56
收购交易 - 元力股份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同晟股份100%股权,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同晟股份实控人卢元方与元力股份实控人卢元健为兄妹关系 [1][3][4] - 元力股份拟向卢元健发行股份募集不超过1亿元配套资金以推进交易,目前交易价格未定因标的资产审计评估未完成 [1][2] - 同晟股份主营二氧化硅产品,2024年营收2.68亿元(同比+23.86%),净利润5096万元(同比+175.82%) [4] 业务协同与整合 - 元力股份与同晟股份存在产业链协同:元力生产的硅酸钠是同晟生产二氧化硅的原材料,2023-2024年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511.90万元和1235.36万元 [4][5] - 交易可减少关联交易并规避潜在同业竞争(同晟专注沉淀法二氧化硅,元力子公司采用碳酸法) [5] - 收购后同晟将成为元力全资子公司,助力其优化二氧化硅领域布局并新增业绩增长点 [5] 公司历史业务调整 - 元力股份2011年上市时主营活性炭、白炭黑等化工产品,2016年通过2.36亿元收购广州创娱切入游戏行业,2017年再以1.6亿元收购广州冰鸟 [7][8] - 游戏业务收入占比曾从2016年3.68%升至2018年50.71%,但2019年起因行业监管趋严逐步剥离,最终聚焦化工主业 [8][9] - 2024年公司营收18.8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2.84亿元(同比+19.9%) [9]
刚刚“摘帽”!又被立案!这家公司连续四年亏损!
IPO日报· 2025-07-25 12:56
公司概况 - 宁波先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3月7日,是一家高分子材料领域企业,核心业务为高分子遮阳材料,并逐步向光伏与智能化方向延伸 [5] - 公司上市14年,目前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8] 立案调查事件 - 公司及前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卢先锋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消息披露后公司股价暴跌13.28%,市值蒸发逾2亿元,报收3.33元/股 [2] - 此次立案距离公司"摘帽"仅一个多月,2025年6月3日刚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3] 控制权变更问题 - 2018年11月6日卢先锋与贺沁铭签订协议转让29.8%股权,但该控制权变更事项未及时披露 [9][10] - 该事件直到2024年3月19日才被公开,宁波证监局于2024年3月22日对公司及卢先锋出具警示函 [11] - 2025年6月3日卢先锋持股比例因司法拍卖从8.39%降至3.65% [7] 财务表现 - 公司连续四年亏损:2021年-348.5万元、2022年-171.7万元、2023年-9958.6万元、2024年-970.1万元 [14] - 2023年业绩预告从最初亏损487.93万至975.53万修正为亏损9468.45万至10465.13万,最终年报披露亏损9958.62万元 [13] - 2024年亏损额较2023年收窄90.26%,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骤降80.50%,从2663.61万元降至519.29万元 [15] 投资者索赔 - 维权机构已启动投资者索赔登记,索赔条件包括2025年7月24日前买入且之后卖出或继续持有的受损投资者 [17] - 2024年1月30日至4月24日期间买入且在4月24日收盘仍持有的投资者也可索赔 [17]
这家出口商抱紧亚马逊“大腿”!再冲IPO!
IPO日报· 2025-07-25 08:44
公司上市及业务概况 - 聚智科技于7月23日第二次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新华汇富为独家保荐人,首次递表时间为2025年1月17日 [1] - 公司主营婴儿监护器,旗下品牌"HelloBaby"于2016年开发,自主研发2.4GHz无线数字音视频技术,支持双向通话和环境监测,2016年起通过亚马逊销售 [4] - 2024年婴儿监护器销量达113.8万台,创历史新高,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40.2万、85.8万、113.8万台 [4] 行业市场数据 - 全球婴儿监护器销量从2020年1450万台增至2024年203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8.8%,预计2029年达2930万台(2024年起复合年增长率7.6%) [3] - 北美洲销量从2022年680万台增至2024年810万台,美国市场渗透率从2022年37.5%升至2024年42.6% [3] - 中国占美国婴儿监护器进口市场85%份额,前五大出口商占2024年总出口量90.8% [6] 公司市场份额与销售表现 - 公司2024年以38.7%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出口美国婴儿监护器在线销售冠军,整体出口美国市场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17.4%) [6]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88.2%,其中美国市场贡献75.5%收益 [6] - 约九成销售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亚马逊占比最高(2024年95.6%),沃尔玛不足2.2% [7] 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9亿元、3.48亿元、4.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82.2万元、6336.6万元、9469.3万元 [7] - 毛利率稳定在50%左右,2024年达52.69% [7] - 截至2025年4月底现金及等价物约2739.5万元 [8] 募资用途 - 计划将IPO资金用于扩大销售渠道与地理覆盖、提升品牌知名度、研发新产品、采购生产设备及建设智能仓储系统 [8]
玩转跨界重组!一年来连续出手四次!这家公司股价涨幅超200%!
IPO日报· 2025-07-25 08:43
交易概述 - 汇绿生态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武汉钧恒49%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 交易对方包括彭开盛、谢吉平、陈照华、同信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 [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彭开盛在汇绿生态担任董事兼副总经理,陈照华、刘鹏系彭开盛的一致行动人 [1] 标的公司情况 - 武汉钧恒注册资本1536万元,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武汉光谷 [3] - 主要从事光模块等光通信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AI、HPC、IDC、光纤通信等领域 [3] - 民用光模块已成为公司主要盈利来源,以适用短距离的多模产品为主 [3] 收购历程 - 2024年5月,汇绿生态以1.95亿元收购武汉钧恒30%股权 [5] - 2024年9月,汇绿生态增资5000万元认购384.62万元新增注册资本,持股比例升至35% [5] - 2024年12月,汇绿生态及彭开盛以2.59亿元现金增资,持股比例增至51%,实现对武汉钧恒的控制 [5] - 半年内累计投入约5亿元现金,武汉钧恒估值持续提升 [5] 收购动机 - 汇绿生态主业为园林工程、景观设计、苗木种植,2021年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 [8] - 2021-2024年营收从7.75亿元降至5.87亿元,净利润从0.8亿元降至0.66亿元 [8] - 通过跨界收购增加新的业绩增长点,发挥协同效应 [8] 财务影响 - 武汉钧恒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43481.92万元、66620.5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648.74万元、6966.90万元 [8] - 2024年武汉钧恒收入和净利润已超过上市公司 [8]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600万元至4900万元,比上年重组前同期增长177.82%-278.14% [9] 市场反应 - 自2024年5月首次宣布收购后,股价从4元持续上涨至13元,涨幅超过200% [10] - 公司市值已超过100亿元 [10]
控制权变更前夕,股价“抢跑”!瑞银等外资机构为何“精准”买入?
IPO日报· 2025-07-25 08:42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宫殿海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目前处于洽谈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1] - 公司股票自2025年7月24日起停牌,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 宫殿海当前持股37168589股,占比37.45%,自上市以来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 [3] 股东结构变动 - 原高管杨耀华因离婚协议分割47641万股股份(占4.8%)至周蕾,变动后杨耀华持股71492万股(7.2%),仍为第二大股东,周蕾新晋持股47641万股(4.8%)[4][5] - 近期三家机构新进前十大股东:粤开证券信用账户持股34825万股(3.51%)、瑞银集团持股141486万股(1.43%)、摩根士丹利持股8675万股(0.87%)[7] 股价与市场表现 - 停牌前七个交易日股价累计上涨42.11%,其中7月17日、23日涨停,停牌日收盘价27.64元创近一年半新高 [8] - 新进股东或已获得显著账面收益 [9] 财务与业绩状况 - 公司连续四年亏损,净利润分别为-02亿元、-212亿元、-204亿元、-266亿元 [10]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7500万至6100万元,扣非净利润亏损7300万至6000万元,主因行业景气度低、项目回款不及预期及固定成本高企 [10] 主营业务背景 - 公司主营照明工程系统集成、文旅夜游开发及智慧城市业务,2020年8月上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