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搜索文档
当旅客在飞机上死亡
虎嗅· 2025-09-28 05:47
落地后,乘务长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公司询问那位旅客的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已经遗憾离世,乘务长崩溃 大哭。 机场医疗团队全力抢救无效,该旅客不幸离世。 亚航在第二天发布了声明表达哀悼,并对后续航班进行调整。这类事件虽极为罕见,但对于每一位民航 从业者尤其是客舱乘务员来说,却是必须面对的"必修课"。 说起来,大概十几年前,我一位同事也经历了类似事件,旅客上飞机后突然身体不适,乘务长通知机长 紧急联系了机场急救,急救人员把旅客抬下机后,这个航班正常飞走了。 我们曾无数次演练"旅客突发疾病"的处置流程,也学习如何写各种报告。但在飞机上真正面临死亡时, 我们的第一反应,依然不是情绪,而是操作——这不是冷漠,而是职业。 以东航为例,根据我们的《客舱乘务员手册》"医疗急救"中"特殊情况"的内容,当判断旅客疑似死亡 时,乘务员的流程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停机坪,作者:停机坪大表哥,题图来自:AI生成 9月21日,原定由吉隆坡飞往深圳的亚航AK122航班,因一名旅客登机后突发呼吸困难而延误起飞。 一、立即实施初步急救,不自行宣布死亡 "乘务员不得宣告旅客死亡。""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CPR),使用AED设备,直至专业 医护人员 ...
当职业“选书人”走进酒店大堂
虎嗅· 2025-09-28 04:56
最近在读《世界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书中作者杨素秋以一座区级公共图书馆策划人与"选书人"的身份,详细记录了图书馆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以及 她在挑选图书时的用心与多重考量。选书远不止是采购畅销书那么简单,而是要综合权衡读者需求、内容质量、馆藏结构乃至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如今,这种对书籍的精心挑选与陈列正悄然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所——酒店大堂。选书人开始带着他们的专业眼光走进酒店空间,为酒店旅客策划阅 读体验…… "选书人"从图书馆到酒店大堂 想要了解一个人,不妨先看看她的兴趣爱好;想要读懂一家酒店,不妨从公区的一束鲜插花、一杯迎宾茶饮、一本静候翻阅的书籍开始。 酒店大堂是一家酒店的"脸面",恰当的点缀能为其赋予生动表情,增添几分灵魂的香气,或者更进一步,让这片空间"眉目传情",开口说话。一家好的酒 店必然在细节处倾注匠心。它既需契合自身气质,又要不落俗套,为住客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 R elever d B 1 Go il alice V 4 1000 th URSE ui 8 12-a00 �l ll are I 0 /11 . S y e a B O 6 YOU r SEE SEE THE CONT a ...
不与特斯拉对标、却和奔驰奥迪对比,尚界H5要进行降维打击?
虎嗅· 2025-09-28 04:56
尚界H5伴随着深圳的台风正式上市,作为鸿蒙智行产品体系中的"第五界",因此在产品和智能化方 面,延续了尊界、问界的品质,但尚界H5的售价却是五个界中最低的,下探到了20万元以下,在我看 来鸿蒙智行和上汽想要用这款车在20万元以下的市场中进行一波降维打击。 ...
AI,从未解放“牛马”
虎嗅· 2025-09-28 04:49
最近到客户公司驻场服务,发现一个现象:经理级别以上的,基本不怎么使用AI,也多数不懂怎么使 用,而执行层,尤其是那些文案、设计、做短视频剪辑的"牛马们",反而用得最多。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的谷歌一份报告中写到,有高达90%的软件工程师已在工作中使用AI,OpenAI的数 据也表明,近40%的工作对话与写作辅助相关。 自AI爆发以来,这个工具好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执行层工作的每一个缝隙。 但一个悖论也随之浮现:当AI这把"利器"宣称要解放生产力时,为何手握它的"牛马"们没有变得更轻 松,反而显得更忙碌了? 微软对此也有过研究,指出AI对翻译、销售等职业的覆盖率和成功率已高达80%以上…… 我甚至一度有些疑虑,为何没有看到相应的幸福感飙升? 表面是效率工具的应用有所差异。 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法将AI视作一个中性的工具,它正在敏锐地放大职场固有的矛盾与结构——效率 提升的红利,未必导向执行者的阶层升迁,反而可能通过更精细化的任务分派、更快的节奏期望,无形 中加固了他们"牛马"的岗位命运。 如何让"牛马"更卷? 你肯定见过这种场景,或者你自己就是亲历者:以前写代码,一天吭哧吭哧产出几十行,现在有了AI 辅助,老板的 ...
一个好用的Agent Infra,让你闭眼造好智能体
虎嗅· 2025-09-28 03:46
AI智能体今年迎来大爆发,企业都盼着数字员工能创造更多价值,大厂纷纷入局。那么这个Agent Infra 到底有啥用呢? ...
印尼Bromo火山很美,但请中国女性别跟风脱衣服了
虎嗅· 2025-09-28 03:3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光要吃好,首发于2024年4月1日,作者:帅气的Aca,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早去了印尼的Bromo火山,毫不过分地说,这个火山值得凌晨2点的早起,值得一路的泥泞以及几乎吹掉脑袋的冷风,它真的给了我一种未曾触碰过的 美丽。这份美丽,甚至可以让人短暂忘记印尼马路上永不停歇的摩托轰鸣声,还有酒店旁清真寺里每晚洪亮的外放祷告。 去Bromo的游客,从现场看,80%以上都是中国人,且以女生居多。但自从我在小红书关注这个地方开始,看到的图片几乎都是同样的构图:找一棵树, 脱得只剩背心吊带或者运动内衣,然后精致地拍照和修图。 现实情况是,从五点开始,在其他人冻得拉紧拉链的时候,就有女生脱了衣服,黑灯瞎火地让男友拍照,然后天一亮,网红树就要排着队才能靠近。我甚 至听到两个女生的争吵,"我排了一小时队,多拍一会儿怎么了"。 我明白她们的心思,但我还是费解。 这些脱衣拍照的人,几乎全都跟我们长着同样的面孔。白人没脱衣,东南亚女性更不太可能,她们甚至都没靠近过那几棵树,或者说没机会,也不愿意花 费这个时间。 我给一个美丽的法国女生拍了照,她的金发在晨风中被吹得四散,身旁站着紧紧拥着她的男友,日出的光打在远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