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微软Azure最大危机曝光,美股AI太火把自家云“榨干”了?
36氪· 2025-10-10 02:02
美股市场在缺乏关键经济数据的情况下,波动性有所增强。投资者对前期涨幅巨大的科技股和周期性资产可能存在的泡沫风险表现出担忧,导致日内获利 了结的压力显著增强。 尽管尾盘时段,市场对微软数据中心需求的乐观预测带来了支撑,促使大盘跌幅收窄,但标普500、纳指和道指最终仍以下跌收盘。 从资金流向来看,投资者正在进行明显的板块轮动:资金抛售了对经济周期敏感的板块,并转向了医疗保健、必需消费品等防御性板块,这体现了市场对 宏观不确定性的对冲需求。 甲骨文收高3.06%,其上涨受到华尔街分析师的积极推动。券商TD Cowen在最新的研报中,将甲骨文列为"首选股"(Top Pick),明确看好其AI业务将产 生巨大的收益增长。,贝尔德公司也于当日首次覆盖甲骨文,并直接给予了"跑赢大盘"的评级。 微软预测:算力短缺危机将持续到2026年! 英伟达延续昨日涨势,今日该股创盘中与收盘历史新高,市值逼近4.7万亿美元。 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到,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已根据今年5月达成的双边人工智能协议条款,向英伟达公司颁发出口许可证,批准其向阿拉伯联合酋长 国出口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芯片。 10月9日,据美股投资网了解到,微软公司内部的最新 ...
带团队,就是带状态,带人心
36氪· 2025-10-10 02:02
今天是国庆假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 大家陆陆续续回到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很多管理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国庆长假回来,员工不在工作状态,除了老板都还想继续放假。 其实,带团队就是带状态,带人心。能不能快速调整团队的状态,就考验了一个管理者的水平。 那么,如何调整团队状态呢? 心理学上,认为影响一个人状态的,是4个因素: 欲望、代谢、比较、刺激。 因此,我们也要从这四个维度出发,给团队调状态。 欲望:重新点燃团队的内在驱动力 假期后的状态调整,首要是解决动力问题。 如果没有及时建立新的工作动力,就容易倦怠,缺乏行动力。 德西(Edward Deci)和瑞安(Richard 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人类行为的核心驱动力源于三 大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 事实上,假期后,员工的这三个需求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断裂: 比如,自主感被打破,假期里员工完全自主安排时间,复工后却要接受组织约束; 比如,胜任感减弱,长时间不工作导致技能生疏,产生不安和不自信。 比如,归属感淡化,与家人朋友的紧密联系冲淡了组织归属感。 内在欲望,是工作最好的驱动力。 怎么办呢?你要从这3个方面发力: ①创造有意义的连接。不要一上 ...
月入3万,去不起新疆「平替」?
36氪· 2025-10-10 01:35
每年十一,都是东北人凯斯回老家扮演大孝子的关键节点。然而今年,他却遇到了一个从未遇到的难题: 往年1000出头的单程机票,今年往返6000。 被机票贵到的凯斯,第一时间打开了抢票软件,候补了半个月才抢到一张29号的高铁票。为了回家,他需要额外搭上一天的年假。凯斯不懂,今年回家为 何这么难? 很快,他就在女朋友的朋友圈发现了蛛丝马迹: 今年去东北追秋的人,比去新疆的还多。 图源:小红书@Leeson 随着游客涌入,水涨船高的远不止机票价格: 想看一眼阿尔山的秋色,你就会发现租车费令人咋舌; 想在海拉尔找个像样的酒店,结果几乎家家上千。套用互联网惯用的夸张表达: 第一批去东北追秋的人,已经破产了。 月入3万,去不起东北了?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东北一直是"物价洼地"的代名词。 在东北,人民币仿佛有专属汇率,1块钱能当3块钱花。 100出头到餐馆可以吃"八大金刚、四大美人"。 从一线城市到东北旅游的打工人,常常有一种老白男到泰国度假的土豪感。 平时吃点烤肉都要悠着劲,到东北放开撸; 平时出门如家汉庭轮着住,到东北直接套房安排。 可今年秋天,东北的物价却突然飙升。 南方一串羊肉的钱,在锦州能撸一斤; 一线城市一个平方, ...
逸动科技前员工创业,电动智能摩托艇公司获天使轮融资、清水湾基金独投|硬氪首发
36氪· 2025-10-10 01:33
硬氪获悉,安澜动力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澜动力")近日完成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由清水湾二期基金独投,资金将用于产品功能样机 的迭代研发。势能资本担任后续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作者|黄楠 编辑|袁斯来 「安澜动力」瞄准466亿美金的全球休闲船艇市场,致力于为亲水用户提供更安全智能、更具科技设计感、更易用、更环保的,且具备极致驾驭体验的新一 代电动智能摩托艇产品。公司其于2024年5月入驻李泽湘老师创办的深圳科创学院进行项目孵化立项,在今年5月完成全尺寸功能样机的下水测试。 创始人兼CEO李安拥有15年以上的船艇设计、生产制造和水上运动经验,他曾任职于头部船艇电动推进设备供应商逸动科技,具有丰富的国际化品牌和渠道 拓展经验;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南安普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拥有丰富的量产船艇设计制造、电动乘用车技术落地和多年RC/RM机 器人竞赛经验。 ANAVI电动摩托艇产品图(图源/企业) 在动力与性能方面,ANAVI搭载额定功率70kW电驱动系统,配备30kWh的动力电池包,最高航速可达110km/h,续航里程高达80公里。其运行噪音低于65分 贝,且完全无油污排放,在提升动力表 ...
3个名校90后,拒绝硅谷高薪工作,组团出道
36氪· 2025-10-10 01:29
公司概况 - 说唱组合"直火帮"由三位毕业于美国顶尖名校的90后成员Zigga、Feezy、XZT组成,成立至今已九年[1][3] - 团队成员背景:Zigga拥有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历,Feezy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数学专业,XZT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经济专业[11] - 团队已发布第四张录音室专辑《巴士的婚礼》,成立以来累计发布200多首歌曲,举办近百场巡演且场场爆满[3][19] 业务发展 - 2017年在广州举办首场专场演出吸引500多人,在当时属于顶流水平[15] - 2025年上半年携新专辑走过11座城市举办12场演出,即将开启下半程巡演[35] - 团队成员Feezy目前正在参加《披荆斩棘2025》综艺节目,首次挑战跳舞[23] 创作特色 - 音乐风格不盲目追随美国街头黑人音乐,创造属于中国留学生自己的说唱神话,被称为"国内英文最好的说唱组合"[9] - 创作内容聚焦社会议题,包括驳斥东亚社会时钟、为性别不平等发声等[3][27] - 采用中英文无缝切换的Flow,作品兼具故事与态度,坚持"属于中国的说唱"定位[9][19] 商业模式 - 通过专场演出获得经济收入,数学专业出身的成员测算后发现全职做说唱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15] - 团队认为"赚钱的音乐不一定是好的音乐,但好音乐在当今时代大概率能赚钱",平衡创作与商业关系[42] - 保持"稳火"状态,拥有核心粉丝支持,既提供发展动力又保留创作自由度[48] 团队动态 - 三位成员从腾讯等大厂裸辞,拒绝美国咨询公司高薪工作,选择全职从事说唱音乐[17] - 团队分工明确:Zigga兴趣广泛,Feezy负责音乐制作编曲混音,XZT侧重旋律创作[38] - 成员将直火帮视为"家"、"成长的核心回忆"和"代表一种可能性"的长期项目[46]
“睡不着”的中国失眠药研发商
36氪· 2025-10-10 01:29
政策支持与市场准入 - 国家卫生健康委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97%的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2] - 2025年6月,先声药业与瑞士Idorsia公司合作的盐酸达利雷生片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9] - 2025年7月,我国首个儿童褪黑素药品(褪黑素颗粒)获批上市,用于改善儿童期伴随神经发育障碍的入睡困难 [10] 失眠药市场规模与增长 - 预计到2025年,中国助眠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52亿元,失眠药物治疗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50亿元人民币 [6] - 我国有1/4的人群睡眠不足6小时,近40%的人群存在夜间易醒问题 [3] - 全球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全世界每天有3000人因为打鼾导致死亡 [3] 主要药企研发进展与布局 - 扬子江药业于2025年9月16日提交其自主研发的1类抗失眠创新药法赞雷生(YZJ-1139片)的新药上市申请 [2] - 先声药业获得抗失眠药科唯可®(盐酸达利雷生片)在大中华地区的开发及商业化独家权利,该药已在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8][9] - 京新药业于2022年3月递交安达西尼(EVT201)的上市申请,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2亿元,该药于2023年上市,填补了国内失眠新药市场16年的空白 [6] - 豪森药业研发的HS-10506片(适应症为失眠症和抑郁症)已启动Ⅰ期临床试验 [10] - 华润三九、同仁堂、恒瑞医药、信立泰等药企也有涉及失眠药领域的产品或研发项目 [10] 药物研发历程与技术迭代 - 镇静催眠药共历经三代更迭:第一代巴比妥类药物已被淘汰;第二代苯二氮卓类药物安全性改善但仍有不良反应;第三代唑吡坦等药物进一步改善缺陷 [5] - 2004年右佐匹克隆在美国上市,而中国市场直到2022年才有第一款失眠药相关的上市申请 [6] - 新获批药物如莱博雷生、达利雷生通过抑制食欲素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无需纳入精神药品管制,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14] 行业挑战与制约因素 - 从2007年至2023年,国内失眠新药市场存在长达16年的研发断档期,部分归因于多数失眠西药被纳入"国家二类精神药品"的严格管制政策 [12] - 目前市场上的创新药仍不足5种 [12] - 仅30%的三甲医院设立睡眠医学相关科室,基层医院这一比例不足5%,超60%的失眠患者首次就医时选错科室 [13] - 传统药物存在副作用风险,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导致认知障碍、跌倒风险升高,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引发"复杂睡眠相关行为" [13]
杨宇教授访谈录:哪些心理机制,在催生“AI玩具”消费?
36氪· 2025-10-10 01:28
如果把时间线拉到泡泡玛特等一些潮玩企业的创业之初,恐怕没有人会想到,潮玩会有如今的局面。 很大程度上,中国玩具工业,都是海外文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外贸订单催化的产物。但之于中国本土当下,潮玩已经从大众认知中的玩具这一宽泛的概念脱 颖而出,在监管层面、工业层面、消费层面以及学术层面,成为一个专业的词汇。 但如果要往源头探究,站到购买者即大众的消费心理视角去研究潮玩,会发现无法脱离玩具这一概念。 因为购买潮玩固然和自身年龄阶段的需求有关,但也跟从孩童时期形成的重要心理需求有关,更和人在成长过程中,自孩童起伴随成长过程形成的社会化 行为高度相关。 这一相关性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潮玩和玩具两个概念的交叉点,即在产品层面,面部特征和形体特征都有一些共同的取向,比如类似孩童的萌感。 一方面,这些共同的取向,正在通过引领者和追随者,在产品层面持续地进行复制、模仿,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大众也对此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基 于产业本身的迭代规律,自然地有一批新的入局者,试图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成人情绪的特质,这其中包括积极的情绪,也包括负面的情绪。 而更加意味深长的,是眼下还有一批破局者,正在推动AI硬件与之结合。这一赛道观点 ...
做出全球首款双形态家庭机器人,具身智能企业获数千万元融资|硬氪首发
36氪· 2025-10-10 00:32
作者 | 黄楠 编辑 | 袁斯来 硬氪获悉,镜识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镜识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由常春藤资本独家投资,融资资金将重点投向技术研发 的持续推进与迭代升级,并加快消费级、行业级机器人产品的量产落地与市场交付。此前,企业已获得宏润建设旗下宏润时代科技与凯尔达的战略融资。 「镜识科技」成立于2024年5月,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技术的的研发突破与场景化应用,专注通用机器人的制造与性能优化。创始人兼CEO王宏涛拥有清 华、哈佛教育背景,任浙江大学教授,曾主导研发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正向设计优化软件;核心团队成员涵盖具身智能公司、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行业等 头部企业的行业专家,在机器人本征动力学分析、控制器设计及软硬件一体化等方面有近十年的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经验。 2025年初,成立仅半年的「镜识科技」因一则央视新闻闯入机器人行业视野。其研发的 "黑豹 2.0" 四足机器人,以10.9米/秒的速度打破波士顿动力 Wildcat尘封十余年的8.89米/秒纪录,将四足机器人的运动极限推向新高度,甚至已逼近人类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近年来,具身智能领域涌现出一批从实验室走向产 ...
全球硬件大爆款 生于中国
36氪· 2025-10-10 00:31
特朗普挥动关税大棒的时候,却不知道,中国公司仍然在纽约时代广场的荧幕上抢占眼球。 巨幕下的匆匆过客中,一定有这款Plaud AI录音笔的用户。它纤薄小巧,能贴在iPhone背后,接入 ChatGPT整理录音,售价不算便宜,159美元起,但销量却迅速突破了百万台。 无论从产品、宣传,Plaud这家公司都看起来"中美莫辨"。但实际上,它成立在2021年的深圳。创立之 初,创始人许高就表达过Plaud的愿景:"Day One(第一天)就要做一个全球化的企业"。 这样的口号放在十年前,没有多少人会当真。当下,却可能是许多野心勃勃年轻人理所当然的创业路 径。不止一位创业者向36氪表达了这样的想法:一个硬件创业公司,在2025年要是不盯着全球市场,不 想做高溢价的品牌,那就太没想象力了。 在全球环境动荡不安的眼下,这样的"想象力"充满了珍贵的乐观主义勇气。 如果追寻这种勇气的源头,或许要将时间拨回到十年前。 2014年时,《华尔街日报》发文称赞一家产品刚上市两年的中国公司是"首个在全球主要的消费产品领 域,成为先锋者的中国企业。" 赞誉背后的现实是:以中国加入WTO为标志的全球化十几年后,中国出口总值已达到14万亿人民币 ...
别再怪技术不行了,企业数字化做不好,问题出在 “过程偷工减料” 上
36氪· 2025-10-10 00:27
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为什么做不好?究其原因是企业领导者对技术缺乏敬畏之心。 企业数字化搞了这么多年,各种新概念、新名词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结果依然不温不火,老板提起数字化就一肚子脾气:钱花了,人招了,信息部门也 成立,系统也上了,但要么数据不通,要么流程混乱,说好的"降本增效"没看到,反而带来了新的混乱;业务部门抱怨系统不好用,信息部门抱怨业务不 配合,最后"技术不行"成了万能借口,于是换系统、换供应商........... 数字化项目烂尾、系统不好用真的是技术问题吗?如果我们认真复盘、拆解几个项目后就会发现:其实技术是背锅侠,数字化项目失败真正原因还是在于 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偷工减料"的行为。 那么在企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有哪些"偷工减料"的行为? 一谈起"偷工减料",大家往往联想到的是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材料克扣与工序省略,但在企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这种现象也是普遍存在,不仅作为建设主体 的企业方有这种行为,作为服务方的软件公司同样存在,今天老杨就来总结一下这些行为与场景: 首先来看看企业方那些常见的"偷工减料"的行为: 1.在战略层面: 数字化规划形同虚设或者不规划,想到哪里就做哪里,最常见的行为就是"直接照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