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杨宇教授访谈录:哪些心理机制,在催生“AI玩具”消费?
36氪·2025-10-10 01:28

如果把时间线拉到泡泡玛特等一些潮玩企业的创业之初,恐怕没有人会想到,潮玩会有如今的局面。 很大程度上,中国玩具工业,都是海外文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外贸订单催化的产物。但之于中国本土当下,潮玩已经从大众认知中的玩具这一宽泛的概念脱 颖而出,在监管层面、工业层面、消费层面以及学术层面,成为一个专业的词汇。 但如果要往源头探究,站到购买者即大众的消费心理视角去研究潮玩,会发现无法脱离玩具这一概念。 因为购买潮玩固然和自身年龄阶段的需求有关,但也跟从孩童时期形成的重要心理需求有关,更和人在成长过程中,自孩童起伴随成长过程形成的社会化 行为高度相关。 这一相关性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潮玩和玩具两个概念的交叉点,即在产品层面,面部特征和形体特征都有一些共同的取向,比如类似孩童的萌感。 一方面,这些共同的取向,正在通过引领者和追随者,在产品层面持续地进行复制、模仿,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大众也对此习以为常;另一方面,基 于产业本身的迭代规律,自然地有一批新的入局者,试图在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成人情绪的特质,这其中包括积极的情绪,也包括负面的情绪。 而更加意味深长的,是眼下还有一批破局者,正在推动AI硬件与之结合。这一赛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