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哈姆雷特》
icon
搜索文档
14部中外剧目亮相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
新华社· 2025-10-12 08:29
活动概述 - 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于10月11日在北京开幕 [1] - 开幕剧为北京人艺新排话剧《哈姆雷特》在首都剧场演出 [1] - 活动为期一个半月 [1] 活动内容 - 邀请展集中呈献来自意大利 格鲁吉亚 法国 德国 奥地利 英国 西班牙 保加利亚 中国等9个国家的14部作品 [1] - 配套活动包括戏剧工作坊 高清影像放映 艺术讲座 戏剧赏析等 [1]
3个名校90后,拒绝硅谷高薪工作,组团出道
36氪· 2025-10-10 01:29
公司概况 - 说唱组合"直火帮"由三位毕业于美国顶尖名校的90后成员Zigga、Feezy、XZT组成,成立至今已九年[1][3] - 团队成员背景:Zigga拥有芝加哥大学国际关系硕士学历,Feezy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应用数学专业,XZT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经济专业[11] - 团队已发布第四张录音室专辑《巴士的婚礼》,成立以来累计发布200多首歌曲,举办近百场巡演且场场爆满[3][19] 业务发展 - 2017年在广州举办首场专场演出吸引500多人,在当时属于顶流水平[15] - 2025年上半年携新专辑走过11座城市举办12场演出,即将开启下半程巡演[35] - 团队成员Feezy目前正在参加《披荆斩棘2025》综艺节目,首次挑战跳舞[23] 创作特色 - 音乐风格不盲目追随美国街头黑人音乐,创造属于中国留学生自己的说唱神话,被称为"国内英文最好的说唱组合"[9] - 创作内容聚焦社会议题,包括驳斥东亚社会时钟、为性别不平等发声等[3][27] - 采用中英文无缝切换的Flow,作品兼具故事与态度,坚持"属于中国的说唱"定位[9][19] 商业模式 - 通过专场演出获得经济收入,数学专业出身的成员测算后发现全职做说唱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15] - 团队认为"赚钱的音乐不一定是好的音乐,但好音乐在当今时代大概率能赚钱",平衡创作与商业关系[42] - 保持"稳火"状态,拥有核心粉丝支持,既提供发展动力又保留创作自由度[48] 团队动态 - 三位成员从腾讯等大厂裸辞,拒绝美国咨询公司高薪工作,选择全职从事说唱音乐[17] - 团队分工明确:Zigga兴趣广泛,Feezy负责音乐制作编曲混音,XZT侧重旋律创作[38] - 成员将直火帮视为"家"、"成长的核心回忆"和"代表一种可能性"的长期项目[46]
用中国表达焕活世界经典
人民日报· 2025-10-09 22:22
公司艺术战略与传承 - 公司排演外国经典剧目时,坚持对原作精神内核深度挖掘与忠实呈现,同时通过本土化语言和表演架设情感桥梁[1] - 公司在传承经典时融入时代共鸣的更新思考,探索更具表现力的戏剧语言,这是其艺术道路上的执着追求[1] - 公司通过复排经典剧目如《哗变》实现表演艺术的代际传承,第二代演员在吸收首演版本精华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化主动求变,例如将台词“打牙祭”改为“改善几次伙食”以更易被当代观众理解[4] 经典剧目创新实践 - 新版《哈姆雷特》提炼“选择”作为核心主题以贴近现代人生活,采用主题先行方式,通过舞台表现让观众感受内心碰撞[5] - 公司在舞台设计上运用极简舞美和冷峻金属质感,并采用戏剧跳进跳出和电影蒙太奇手法,使故事情节前后倒置、时空交叠以凸显戏剧张力[1][5] - 公司排演《悭吝人》时采用“戏中戏”方式,演员走入观众席互动打破传统观演关系,把舞台延伸性做到极致[6] 历史成就与行业地位 - 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推出《推销员之死》《洋麻将》《哗变》等一批颇受欢迎的“洋戏”,其中《哗变》凭借高密度台词和极少舞台调度成为话剧舞台教科书与试金石[3] - 公司开创中国话剧民族化道路,对舶来品话剧进行民族化与本土化创新改造,将民族文化精髓融入戏剧创作,演员训练广泛借鉴曲艺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7] - 公司具有开创精神,中国第一部小剧场话剧就诞生于此,70多年历史孕育出特有风格但从未停止创新[6] 市场反响与未来规划 - 公司《哗变》去年10月赴上海巡演连演3场一票难求,展现其经典剧目的强大市场号召力[4] - “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将于10月11日拉开帷幕,新版《哈姆雷特》作为开幕大戏旨在与国际戏剧同行展开真诚对话[7] - 公司通过排演世界经典既让中国观众领略世界戏剧精华,也展现其理解阐释外国经典的能力,体现融通中外的文化自信[7]
冯远征谈北京人艺的守正与创新—— 用中国表达焕活世界经典
人民日报· 2025-10-09 22:09
北京人艺的艺术理念与传承 - 公司坚持在传承经典的同时融入与时代共鸣的更新思考,探索更具表现力的戏剧语言[1] - 公司排演外国戏的核心理念是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诠释人类共通的命题,而非模仿外国人[1] - 公司通过本土化的语言和表演,架设外国作品与中国观众之间的情感桥梁[1] 经典剧目的本土化实践与历史成就 - 上世纪80年代,公司推出一批受欢迎的“洋戏”,如《推销员之死》《洋麻将》《哗变》,在表演和翻译上均强调本土化[2] - 1988年首演的《哗变》以法庭审判为主线,用极少的舞台调度和高密度台词展现戏剧内涵,成为话剧舞台的教科书与试金石[2] - 2006年复排《哗变》时,公司在充分吸收1988年版本精华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变化主动求变,例如将台词“打牙祭”改为“改善几次伙食”以贴近年轻观众[3] - 《哗变》从1988年首演到2006年复排,成就了两代演员在经典剧目中的历史对话,展现了公司坚守经典的薪火传承[3] - 去年10月,《哗变》赴上海巡演连演3场,一票难求[3] 创新排演策略与当代诠释 - 在重排《哈姆雷特》时,公司提炼出“选择”这一更贴近现代人生活核心的主题,取代传统的“复仇”主题[4] - 新版《哈姆雷特》采用主题先行方式,运用戏剧跳进跳出和电影蒙太奇手法,让观众感受内心碰撞并思索人生选择[4] - 公司排演法国经典喜剧《悭吝人》时采用“戏中戏”方式,打破传统观演关系,演员走入观众席互动,将舞台延伸性做到极致[5] - 《悭吝人》的排演让观众感慨“北京人艺终于年轻了”,公司强调其70多年历史中从未停止创新[5] 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 公司对话剧这一舶来品进行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创新改造是其艺术探索的核心内容[5] - 公司致力于将民族文化精髓融入戏剧创作,要求演员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并借鉴曲艺、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发声和形体训练[5] - 公司开创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道路,具有开创精神[5] - 通过“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公司希望以《哈姆雷特》等剧目与国际戏剧同行展开真诚对话[5] - 公司视剧院为文化交流实验室,通过排演世界经典既让中国观众领略世界戏剧精华,也展现其融通中外的文化自信[6]
如何毁掉哈姆雷特
经济观察报· 2025-10-03 03:25
核心观点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版《哈姆雷特》的演出被认为是一场灾难,主要问题在于导演过于自以为是、粗暴且肤浅的改编,导致剧情和人物关系错乱,整场演出充满喧嚣与愤怒 [1] 改编问题 - 导演将全剧最著名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作为开场,但此句若无上下文则失去意义,且其阐释在学术界并无定论,破坏了原著以“谁在那”营造的经典紧张开场氛围 [2][3] - 打乱了五幕场景的时间线并重新分配台词,例如将原属第五幕第一场的掘墓人对话提前至第一幕第三场,此改编被指为最蹩脚的注解,且导致剧情逻辑混乱 [2][6] - 舞台蒙太奇手法生硬切割空间,例如在国王演讲时穿插霍拉旭与哈姆雷特的对话,此安排对推动剧情毫无作用且毫无意义 [4] - 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角色被完全删除,虽不影响故事主体,但体现了改编的粗暴 [6] - 国王祈祷一场在中场休息后重复演出,此设计被指莫名其妙,与缩短演出时间的初衷相悖 [7] 人物塑造与核心精神偏离 - 哈姆雷特与霍拉旭初见时手持酒杯,此安排与王子性格不符,剧中喜好饮酒的实为国王克劳狄斯 [5] - 老国王鬼魂与哈姆雷特的首次关键对话被从第一幕第四场挪至第三幕王后寝宫,此改编导致剧情推动机制完全脱节,例如王子为何要安排《捕鼠机》戏剧证实叔父罪证变得无法解释 [8][9][11] - 鬼魂是戏剧核心存在,代表怀疑与重建的文艺复兴精神,但此版本将其贬为无人辨识的配角,废掉了整部戏剧的核心 [8][10][11] 舞台表演与导演表达 - 在哈姆雷特进行“生存还是毁灭”独白时,国王与王后在舞台背景中表现出如胶似漆的浪荡亲密,此露骨安排令人产生生理不适,且偏离了剧本中仅国王与波洛涅斯偷听的原意 [12][13] - 哈姆雷特在王后寝宫场景中强行亲吻母亲,此暴力行为已超出心理学分析的暗示范畴,被指为霸道总裁风气入侵舞台 [13][14] - 导演拥有通过表演暗示文本外内容的权力,但此版本的处理过于直接和暴力,引发争议 [12][13][14] 中文演出与创新空间 - 中文翻译《哈姆雷特》的历史仅有100年,朱生豪的散文译本流传最广,成为国内演出的底本 [15] - 用中文演出莎士比亚戏剧存在很大的创作和创新空间,但所有创新必须基于对剧本的理解,并尊重其原本的纯粹性,可参考如Harvey Granville-Barker或John Dover Wilson等学者的研究 [15]
9国剧目将汇聚“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5 12:26
活动概述 - 北京人艺宣布2025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将于10月11日至11月26日举行 [2] - 邀请展包含来自9个国家的14部作品在京演出42场 [2] - 北京人艺话剧《哈姆雷特》和《小郡之秋》分别作为开幕和闭幕剧目 [2] 特邀剧目单元 - 意大利米兰小剧院演出哥尔多尼代表作《一仆二主》展现意大利传统喜剧风格 [2] - 德国布莱希特剧院演出《三分钱歌剧》诠释布莱希特史诗剧理论 [2] - 法国布列塔尼国家剧院带来荒诞派戏剧家让·热内代表作《屏风》 [2] 小剧场剧目单元 - 奥地利"届时"剧团话剧《记事本》以平民视角展现战争残酷 [2] - 英国佩帕·杜阿特工作室独角戏《我食故我在》探索全感官体验 [2] 配套活动 - 邀请展期间将举办戏剧工作坊、高清影像放映、艺术讲座和戏剧赏析等配套活动 [2]
莎士比亚凭什么红了400年?人生的困惑,他都有解药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01 04:00
莎士比亚的文学地位与影响 -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被誉为"人类伟大的戏剧天才",其作品跨越时空影响深远 [1][2][9] -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伟大的戏剧天才",雨果评价其天才降临使艺术、科学、哲学焕然一新 [2] - 作品深刻揭示人性复杂面,如哈姆雷特的犹豫、麦克白的野心等经典角色塑造 [2][14][21] - 金庸表示若上太空只带一套书会选择莎士比亚全集,歌德称读第一页就终生被征服 [5] 作品艺术特色与思想价值 - 创作涵盖喜剧、悲剧、历史剧等多种体裁,展现惊人的创作广度 [23][24][25] -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探索人性矛盾,四大喜剧歌颂浪漫美好 [14] - 通过戏剧临摹人性善恶、爱情深浅、世间复杂,木心评价其"远看才能看清人性" [3][18][19] - 经典台词如"生存还是毁灭"、"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具有永恒哲学思考 [7][30] 推荐版本的核心优势 - 内容全面:收录39个经典剧本+2首长诗+十四行诗,涵盖所有重要创作 [34][44] - 翻译经典:采用朱生豪经典译本,历经70年检验,保留原作神韵并注入译者深情 [46][49][52] - 装帧精美:十本侧面合成画作,刷边图案取自《第十二夜》,兼具收藏与观赏价值 [54][55] - 性价比突出:原价680元/套,活动期间特惠,限量刷边版设计 [59] 作品的社会共鸣与阅读价值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体现作品的多重解读空间与人性共鸣 [28] - 通过角色命运帮助读者理解欲望、权力、爱情等永恒命题,获得生活启示 [21][30] - 阅读过程是与自我对话的旅程,能让人"活得通透些",更清晰认知自我 [16][21][28] - 历史剧如《亨利四世》巧妙融合真实事件与虚构情节,折射权力中的人性百态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