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搜索文档
中国建筑前8月新签合同总额2.88万亿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总资产3.4万亿创新高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23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1月至8月新签合同总额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 建筑主业持续强化 地产业务收缩 业务结构优化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研发投入维持高位 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 [2][3][4][5][10] 经营业绩 - 2025年1月至8月新签合同总额2.88万亿元同比增长1% [2][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1万亿元同比下降3.17% 净利润304亿元同比增长3.24% [5] - 资产总额达3.4万亿元同比增加6.31%创历史新高 [2][10] 业务结构 - 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66万亿元同比增长1.8% 占总新签合同额92.51% [2][3] - 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2155亿元同比下降7.9% [2][3] - 公司持续拓展高科技工业厂房、市政工程、能源工程等细分领域 [5] 成本与效率 - 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下降1.6% 财务费用下降11.7% [5] - 合同负债3516亿元同比增加10.08% [5] 研发与创新 - 2021年至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合计1987.3亿元 其中2021年400.2亿元、2022年497.5亿元、2023年460.7亿元、2024年454.6亿元、2025年上半年174.3亿元 [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拥有255家高新技术企业 有效专利7.09万件(发明专利1.2万件) [10] 行业地位与荣誉 - 位居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6位 中国500强第4位 连续入选ESG影响力榜 [8] - 蝉联英国Brand Finance中国品牌价值500强行业首位 [8] - 经营区域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8] 历史财务表现 - 新签合同额从2021年3.53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4.5万亿元 三年增幅27.48% [2][3] - 资产总额从2016年末1.3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3.19万亿元 八年增幅129.5% [10] 股东回报 - 自2009年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6次 总金额1040亿元 派现融资比159.68% [10]
奥特维拟1.44亿增持子公司股权 在手订单逾百亿固态电池迎机遇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23
收购交易 - 公司拟以1.44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松瓷机电8.99%的少数股权 交易完成后对松瓷机电的直接持股比例从73.84%提升至82.83% [1][3] - 松瓷机电全部股东权益估值确定为16亿元 基于其业务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及同行业可比公司估值 [3] - 收购旨在强化协同效应 提高经营决策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优化资源配置 并增强对单晶炉业务板块的控制力 [3][4] 子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松瓷机电2024年营业收入19.14亿元 净利润2.37亿元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07亿元 净利润1929.15万元 [3] - 子公司主营机电设备、新能源与光伏技术、工业自动化及半导体材料研发销售 其单晶炉产品获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等光伏头部客户认可 [3][4] - 子公司半导体硅部件单晶炉已出口海外知名客户并实现量产 市场地位快速上升 [4]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79亿元 同比下降23.57% 归母净利润3.08亿元 同比下降59.54% [5] - 业绩下滑主因光伏下游客户亏损及验收周期延长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75亿元 同比由负转正 [2][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订单105.69亿元(含税) 其中储能/锂电和半导体设备订单均保持增长 [2][5]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产品覆盖光伏设备(如多主栅串焊机、单晶炉、硅片分选机)、锂电/储能设备(模组/PACK线)及半导体封测设备(晶圆划片机、键合机、AOI等) [2][6] - 铝线键合机与AOI设备获气派科技、仁懋电子、应用光电等批量订单 2025年1-6月新签订单量接近2024年全年 呈现高速增长 [6] - AOI设备应用场景从半导体功率器件检测扩展至光通讯器件/模块检测 并获海内外知名客户批量订单 [6] 研发与创新进展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01亿元 同比增长3.88% 在研项目15项 储能产线通过TUV莱茵审核并获CE认证 [7] - TOPCon电池的LPCVD/硼扩项目完成设备设计制造与工艺开发 样机客户端验证效果良好 [7] - 倒装芯片键合机、装片机样机客户端验证良好 金铜线键合机样机已送客户端验证 [7] 新业务与市场拓展 - 全固态电池智能装备已开始发货 公司与无锡高新区、屹锂科技合作推进全固态电池装备开发制造项目 [6] - 产品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马来西亚基地2025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并实现设备出货 [7] - 行业供给侧改革与"反内卷"自律推动落后产能出清 光伏行业供给格局有望改善 利好子公司长期发展 [4]
南京银行派现459亿大股东密集增持 总资产2.9万亿不良贷款率仅0.84%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21
股东增持情况 - 紫金信托于2025年7月18日至9月10日累计增持南京银行5677.98万股,占总股本0.46%,增持后紫金集团及紫金信托合计持股比例提升至13.02% [2][3] - 近一年内紫金信托曾于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增持7713.05万股(占总股本0.7%),东部机场集团同期增持1.73亿股(占总股本1.56%)[4] - 南京高科于2025年7月24日至8月4日增持750.77万股(占总股本0.06%),持股比例由8.94%提升至9% [4] - 股东增持主要基于对南京银行未来发展信心和价值成长的认可 [6] 可转债赎回影响 - 南京银行因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于2025年7月提前赎回3.87万张"南银转债",赎回兑付总金额387.9万元,导致总股本增加至123.64亿股 [4] - 可转债赎回造成主要股东持股比例稀释:紫金集团及紫金信托合并持股由12.74%降至12.56%,南京高科持股由9.05%降至8.94%,法国巴黎银行及QFII持股由16.38%降至16.14% [5][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4.8亿元,同比增长8.64%;净利润126.19亿元,同比增长8.84% [7] - 公司银行业务收入129.62亿元(同比增长8.06%),个人银行业务收入76.44亿元(同比增长21.4%),分别占营业收入45.51%和26.84% [7] - 利息净收入156.46亿元,同比上升22.13%,占营业收入54.94%;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02亿元,同比增长6.7% [7][8]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14亿元,同比减少60.13%,导致非利息净收入128.34亿元,同比减少4.26% [8] 资产与风控指标 - 截至2025年6月末资产总额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6%;贷款总额1.39万亿元,增长10.41%;存款总额1.65万亿元,增长9.98% [7] - 不良贷款率0.84%,较上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11.65%,较上年末下降23.62个百分点 [7][8] - 母公司对公不良贷款率0.65%,个人贷款不良率1.43%(较上年末升0.1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末降0.03个百分点)[8] - 资本充足率13.63%(较2024年末降0.0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7%(较2024年末升0.11个百分点)[8] 分红与股东回报 - 2025年6月完成2024年度利润分配,派发现金红利23.44亿元;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制定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 [9] - 自2007年上市至今累计派现459.39亿元 [10]
晶科能源大股东方拟询价转让或套现20亿 遇行业低谷中期亏29亿有望借反内卷突围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21
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晶科能源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合计减持4亿股 占总股本4% [1] - 按9月12日收盘价5.69元/股计算 减持总价款或达20亿元 [2][6]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所持股份无质押冻结情况 [2][8] 财务表现恶化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18亿元 同比下降32.63% [3][1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9亿元 同比下降342.38% 为2016年以来首次中期亏损 [3][11][12] - 三大主营业务毛利率全部转负 核心产品光伏组件毛利率为-0.98% 较去年同期下降9.65个百分点 [12][13] 行业环境与经营状况 - 光伏行业面临供需矛盾突出 组件价格持续下行 海外贸易保护政策加剧 [10] - 公司资产负债率达74.07% 有息负债379亿元高于货币资金297亿元 [13]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38亿元 同比下降135.4% [13] 市场表现与公司行动 - 近三年股价区间跌幅约68% 市值从超1900亿元缩水至569亿元 [9] - 组件出货量41.84GW同比增长14.9% 继续位列行业第一 [12] - 拟出售晶科新材料80%股权作价8000万元 加快资产结构优化 [13]
天华新能重启12.5亿收购布局上游 锂盐价格低迷10年首次中期亏损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21
交易概述 - 天华新能拟以12.54亿元收购实际控制人裴振华持有的苏州天华时代新能源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5%股权 [1][6][8]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交易对方裴振华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 [3][7] - 标的公司注册资本166亿元 主要从事锂矿资源的投资与开发 [7] 交易背景与目的 - 2023年公司曾筹划收购标的公司60%股权 后因交易条件不成熟终止 [2][8] - 本次收购旨在将实际控制人在锂矿资源的投资和开发转入上市公司体内 消除潜在同业竞争风险 [3][9] - 通过收购加码产业链上游锂矿资源布局 [10] 标的公司情况 - 标的公司股权结构:裴振华持股75% 宁德时代持股25% [4][8] - 截至2025年6月底总资产18.16亿元 净资产16.71亿元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0元 净利润8643.70万元 主要来自坏账准备冲回和理财收益 [8] - 持有AVZ Minerals Ltd、Lithium Plus Minerals Ltd等矿企股权 [11]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4.58亿元 同比下降6.88% [5][1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56亿元 同比下降118.65% 为近10年来首次中期亏损 [5][13][14] - 2023-2024年营业收入连续下降:2023年104.68亿元(降38.54%) 2024年66.08亿元(降36.87%) [13] - 2023-2024年归母净利润连续下降:2023年16.59亿元(降74.81%) 2024年8.48亿元(降48.91%) [13] 锂矿资源布局 - 2025年8月认购澳大利亚Liontown Resources股权获澳政府批准 [12] - 2025年3月取得江西奉新县金子峰—宜丰县左家里矿区采矿权 [12] - 通过子公司获得四川道孚县容须卡南锂矿勘查探矿权 [12] - 尼日利亚持有多宗锂矿业权及选矿工厂 刚果(金)锂矿权探获资源量2500万吨(平均品位1.36%) [12] - 与巴西、津巴布韦、澳大利亚等国锂矿通过包销、参股等形式合作 [12] 电池材料研发进展 - 开展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核心原料硫化锂研发与产业化 纯度达99% 已送样头部企业 [14] - 子公司江苏宜锂开发中/高镍高电压三元正极、钴酸锂等产品 多款达量产状态 [14] - 子公司埃米特开发富锂锰基和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 已实现部分产品销售 [14] 股东关系 - 宁德时代为标的公司股东(持股25%) 同时是天华新能核心客户及第七大股东 [4][8] - 截至2025年6月底 宁德时代持有天华新能491.59万股(占总股本0.59%) [8]
豪恩汽电获头部车企9.72亿订单 技术创新驱动股价年内飙升190%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21
公司业务发展 - 收到某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全景摄像等多系统产品定点信 项目周期5-7年 预估生命周期总营业额9.72亿元 预计2025年12月开始量产[1][2] - 2025年以来新增定点项目金额累计达24.29亿元 在手订单金额200-300亿元[1][4] - 客户涵盖全球一流车企 在手订单项目充足 为未来10年营收增长提供保障[4] 订单获取情况 - 2月26日获得某合资汽车品牌智能驾驶摄像系统定点 项目周期5年 总营业额4.08亿元 预计2026年3月量产[3] - 5月6日获得某头部新能源车企AK2雷达系统等产品定点 项目周期3-6年 总营业额6.19亿元 预计2025年8月量产[3] - 5月13日获得合资汽车品牌及海外汽车品牌智驾摄像系统定点 项目周期3年和6年 总营业额4.3亿元 预计2025年10月和2027年6月量产[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4.09亿元 同比增长17.25% 净利润1.01亿元 同比下降11.15%[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5亿元 同比增长35.79% 净利润4686.13万元 同比增长2.54%[6] - 2021-2023年营收及净利持续增长 期间增幅分别为22.53%和17.53%[6] 研发投入与技术实力 - 2022-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累计4.84亿元 研发投入占比从9.02%增至12.85%[7] - 拥有软件著作权176项 各类国内专利282项 其中发明专利51项 实用新型专利144项[7] - 专注于汽车智能驾驶系统研发设计制造 主要产品包括车载摄像系统、超声波雷达系统和域控制器系统[5] 市场表现 - 2025年初股价55元左右 截至9月12日报收159.12元/股 年内涨幅约190%[7] - 股价涨幅远超同期汽车零部件板块平均涨幅[7] - 公司2023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5]
瀚川智能银行账户资金4268万被冻结 蔡昌蔚及控股股东1397万股将遭拍卖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21
实际控制人股权变动 - 实际控制人蔡昌蔚直接持有的84.14万股及控股股东瀚川投资质押的1313.43万股股票将被司法拍卖 [2][4] - 合计拍卖股票1397.57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比例7.95% [3][4] - 若拍卖成交 蔡昌蔚间接持股比例将从18.4776%降至11.0076% 间接控制比例降至26.98% [6] 债务与法律纠纷 - 执行标的金额为2.23亿元 瀚川投资及蔡昌蔚被列为被执行人 [5] - 涉及27个诉讼案件导致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 资金合计4268万元 [4][9] - 控股股东股权冻结间接占上市公司总股本17.69% 占蔡昌蔚所持股份比例97.36% [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74亿元 同比下降64.61% 净利润亏损11.03亿元 同比下降1204.76%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9亿元 同比下降10.06% 净利润2293.50万元 同比增长118.20% [9] - 计提减值准备及退租闲置厂房导致长期待摊费用一次性计入管理费用 [7][8] 资金冻结影响 - 被冻结资金占2024年末净资产6.56% 占2025年半年度末净资产6.32% [9] - 冻结金额占2024年末货币资金23.44% 占2025年半年度末货币资金37.05% [9] - 募集资金账户被冻结金额252.02万元 [4][9] 业务调整 - 汽车装备业务交付量及验收进度低于预期 新能源电池设备和充换电设备战略性收缩 [7] - 优化人员结构及降低费用支出 支付离职补偿金较多 [7][8] - 调整对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估计 冲回前期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8]
石化油服中标半年新签合同额637亿 年投20亿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国产化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21
近期项目中标情况 - 全资子公司中标国家管网集团甬绍干线天然气管道西段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 中标金额8.58亿元 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1.06% [1][4] - 全资子公司中标国家管网集团长春-石家庄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 中标金额35.97亿元 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4.44% [5] - 项目管道施工长度分别约120公里和659公里 包含站场阀室定向钻穿越等施工工程 [4][6] 市场开拓与合同表现 - 2025年1-6月新签合同额636.7亿元 创"十三五"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同比增长3.2% [2][7] - 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196.2亿元 同比增长71.8% [2][7][8] - 国内市场新签合同额96.8亿元 同比下降42.7% [7] - 截至2025年6月底合同负债56.49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15.62亿元 增幅38.22% [10] 海外业务发展 - 2023年海外市场收入160.91亿元 占营业收入20.12% [9] - 2024年海外市场收入181.05亿元 占营业收入22.33% [9] - 2025年上半年海外市场收入92.76亿元 占营业收入25.04% [10] - 技术服务覆盖29个国家和地区 [2][11]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2020-2024年研发投入累计超92亿元 年度投入从13.70亿元增长至22.47亿元 [11]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8.83亿元 [11] - 研制发布中国石化首套自主研发的Idrilling科学钻井系统 钻井周期缩短12.7% 机械钻速提升19.4% [12] - 页岩油钻井周期最短纪录降至17.05天 [12] - 2025年上半年申请专利540件 其中发明专利341件 产品产业化实现产值8.9亿元 [12] 技术实力与项目经验 - 拥有超过60年项目执行经验 在中国20多个省70多个盆地550多个区块开展技术服务 [11] - 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 形成钻井测录井压裂试气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五大技术系列 [2][13] - 完成储层垂深4881米的超深页岩气井和水平段长4286米的超长水平段页岩气井 [13] 经营业绩表现 - 2021年以来连续五年半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3] - 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1.80亿元增长至2024年6.32亿元 [13]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92亿元 [13]
曹仁贤穿越周期8万投资变身849亿 阳光电源双轮驱动夺得两项世界第一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19
公司业务成就 - 储能系统出货量以18%市占率登顶全球第一 超越特斯拉[2][10] - 光伏逆变器出货量多次蝉联全球第一 2021年以47GW首次摘下全球桂冠[3][10] - 主营业务覆盖太阳能 风能 储能 氢能 电动汽车及充电等新能源电源设备[1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 同比增长40.34%[16]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 同比增长55.97%[6][16] - 2024年营业收入778.57亿元 归母净利润110.36亿元 较2011年分别增长约88倍和62倍[16] - 总资产从2011年24.13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底1183.94亿元[16] 研发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0.37亿元 同比增长37%[13] - 截至2025年6月底研发人员7120人 占比约40%[14] - 累计获得申请专利10541件 其中发明5690件 2025年上半年新增1211项申请专利[14] - 建立六大研发中心 覆盖合肥 上海 南京 深圳 德国 荷兰[14] - 光伏逆变器最大效率全线达到99% 储能系统能量密度领先行业[15] 创始人历程 - 创始人曹仁贤1997年辞去大学教师职务 以8万元启动资金创立公司[5][8] - 2003年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逆变器[8] - 2005年开启大功率储能专用变流器研发[9] - 目前持股财富达849亿元[6][16] 战略布局 - 2013年开启多元化之路 涉足新能源投资开发领域[17] - 2017年前瞻性进军储能系统 成为国内最早涉足电力储能领域的主要厂商之一[5][17] - 在海外建设超20家分支机构和60多家代表处 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8] - 海外光伏逆变器产能达50GW[18] - 正推动赴港上市 并计划将电站类资产注入泰禾智能[6][18]
歌尔股份拟换股增资强化光学布局 手握超200亿资金动作频频聚焦AI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19
交易概述 - 歌尔股份通过"换股交易+现金增资"方式支持控股子公司歌尔光学发展 歌尔光学以增发5.2951亿元注册资本获取上海奥来100%股权[2] - 换股完成后歌尔股份和交易对方将分别向歌尔光学增资2亿元 歌尔股份持股比例降至37.7707%仍为第一大股东[2] - 增资后歌尔股份对歌尔光学持股比例升至38.57% 宁波奥来及相关员工持股平台持股34.42%[3] 财务数据 - 歌尔光学2024年净资产5.31亿元 营业收入11.62亿元 净利润亏损2.4亿元[3] - 2025年1-6月歌尔光学营业收入6.11亿元 净利润亏损1.17亿元[3] - 歌尔股份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5.49亿元同比下降7.02% 归母净利润14.17亿元同比增长15.6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面货币资金约201.7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5.53%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18.71亿元[7] 业务表现 - 精密零组件业务营收76.04亿元同比增长20.54% 毛利率23.49%提升1.03个百分点[5] - 智能硬件业务营收203.41亿元 毛利率提升至11.51%[5] - 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营收83.24亿元 毛利率小幅提升至9.93%[5] - 研发费用达23.54亿元同比增长15.81% 累计申请专利超32000项[7] 战略布局 - 收购上海奥来增强微纳光学领域实力 为AI智能眼镜等整机业务提供支撑[2][4] - 2024年起公司从VR转向AR/AI领域 积极拓展新兴智能硬件业务[6] - 7月拟收购米亚精密加强精密金属结构件能力[6] - 8月拟提供1亿美元借款支持收购Micro-LED厂商Plessey[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