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入主

搜索文档
国资入主后首次人事大调整,69岁化工上市公司创始人“让位”
搜狐财经· 2025-09-21 05:41
核心观点 - 神剑股份创始人刘志坚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 转任名誉董事长 同时两名董事辞职 安徽国资提名新董事进入董事会 标志公司进入国资主导治理新阶段 [1][4][10] 人事调整 - 69岁创始人刘志坚主动卸任任职超15年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职务 其2024年个人薪酬达116.12万元 与女儿刘琪合计持有公司20.23%股份(刘志坚16.87% 刘琪3.36%)为公司前两大自然人股东 [1][6] - 董事汪志宏 李成玉同步辞职 刘志坚转任名誉董事长继续关联公司 股份按规定管理 公司强调职务调整不影响正常运营 [1][6] - 芜湖远大创投提名王津华 高韡 曹灿灿三人为新董事候选人 将兼任专业委员会委员 任期与本届董事会一致 [12] 国资入主过程 - 2024年12月31日芜湖远大创投受让7920万股股份(持股比例8.33%)并获得刘志坚1.2亿股(占总股本12.66%)表决权委托 委托期限3年 [8] - 通过"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组合 芜湖远大创投实际掌控表决权比例达20.99% 2024年7月公司控股股东正式变更为芜湖远大创投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芜湖市国资委 [8][10] 新董事背景 - 王津华1969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学历 曾任芜湖市水务局党组书记 局长 现任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具有政府协调与国企管理经验 [12] - 高韡1984年出生 本科学历 中级会计师 曾任芜湖远大创投副总经理 现任芜湖远大创投董事长兼总经理 具有财务专业背景与创投经验 [13] - 曹灿灿1987年出生 本科学历 中级会计师 中级经济师 在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从事财务融资工作近16年 现任芜湖远大创投董事 具有国资财务管理经验 [13] 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55亿元 同比增长3.14% 归母净利润2359.71万元 同比增长31.87% 扣非净利润2082.83万元 同比激增153.40% [15] - 2025年9月18日公司股价上涨0.46% 收报6.52元/股 总市值62.01亿元 换手率5.51% 成交量44.57万股 成交额2.948亿元 [16][17]
泰慕士2025年9月19日涨停分析:国资入主+现金流改善+产业链协同
新浪财经· 2025-09-19 01:52
股价表现 - 2025年9月19日泰慕士触及涨停 涨停价36.5元 涨幅10% 总市值43.93亿元 流通市值36.75亿元 总成交额4863.77万元 [1] - 9月17日入选龙虎榜 服装家纺板块存在热度 可能形成板块联动效应 [1] - 当日资金流向显示总买入9817.88万元 总卖出6943.23万元 净资金流入推动股价上涨 [1] 控制权变更 - 广州轻工集团通过协议转让获得29.99%股份成为新控股股东 广州市国资委成为实际控制人 [1] - 国资入主能为公司带来资源支持 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 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 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增152.5% [1] - 财务费用由正转负 显示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资金管理方面有所改善 [1] 产业协同 - 广州轻工集团的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与公司针织服装产业链可形成协同效应 [1]
通裕重工2025年9月18日涨停分析:国资入主+业绩增长+股份回购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21
股价表现 - 2025年9月18日触及涨停 涨停价3.58元 涨幅20.13% 总市值139.51亿元 流通市值132.72亿元 总成交额14.89亿元 [1] 控制权变更 - 实控人由珠海市国资委变更为山东省国资委 带来更强资源支持与业务协同预期 有助于资源获取和项目合作 [2]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9.7% 扣非净利润增长64.16% 主业盈利显著改善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35.37% 资金周转能力增强 [2] 股份回购 - 累计回购1.05%股份 上调回购价格上限至3.30元/股 显示管理层对公司价值的认可 [2] 行业表现 - 风电设备板块部分个股表现活跃 公司作为风电相关概念股可能受板块联动影响 [2] 技术指标 - MACD指标形成金叉 股价突破BOLL通道上轨 吸引资金关注 [2] - 超大单和大单呈现净流入状态 表明主力资金看好 [2]
张家港国资拟入主!澳洋健康能否换新颜
北京商报· 2025-09-16 12:25
股权变更交易 - 张家港悦升科技合伙企业拟以5.93亿元受让澳洋健康20%股份共计1.53亿股 转让价格为3.87元/股 [1][3]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悦升科技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1][4] - 原控股股东澳洋集团放弃5%股份对应表决权 交易完成后其表决权比例降至5.74% 悦升科技表决权比例为20% [3] 股价表现 - 9月16日公司股价"一"字涨停 收于4.73元/股 涨幅10% 成交金额4140万元 换手率1.14% 总市值36.22亿元 [1][3] - 股票于2025年9月9日至15日期间连续停牌 原因为刊登重要公告 [2] 公司财务状况 - 上半年营业收入9.03亿元 同比下降12.49% 归属净利润3155.59万元 同比下降15.46% [6]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20.1亿元 同比下降7.54% 归属净利润4056.19万元 同比下降18.36% [7] - 截至上半年末资产负债率高达92.58% 总资产19.68亿元 总负债18.22亿元 其中短期借款6.46亿元 [7] 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包括医疗产业、医药流通业务和生物科技业务三部分 [5] - 医疗服务业务已形成以澳洋医院总院为支撑的医联体模式 [5] - 江苏澳洋医药物流为华东地区大型单体医药物流企业 [5] - 生物科技业务主要从事高端滋补食品、功能性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销售 [6] 交易条款与治理结构 - 业绩承诺期为2025-2027年 承诺现有业务合并口径归属净利润均不低于3000万元 [8] - 2025年末合并报表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低于6000万元 未达标需现金补偿6000万元 [8] - 董事会由9人组成 悦升科技推荐4名非独立董事和2名独立董事 澳洋集团推荐1名非独立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 [9] - 董事长由悦升科技推荐 审计委员会主任由悦升科技提名董事担任 [9]
张家港国资拟入主澳洋健康 沈学如折价10%出让控股权
新浪财经· 2025-09-16 01:27
控制权变更 - 澳洋健康控股股东澳洋集团及实际控制人沈学如等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公司20%股份予张家港悦升科技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悦升科技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1] - 股份转让价格为3.87元/股 较停牌前收盘价4.30元/股折价10% 总交易金额为5.93亿元[2] - 澳洋集团同步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 无条件放弃持有上市公司5%股份对应的表决权 交易后其持股比例由30.74%降至10.74% 表决权比例降至5.74%[1] 交易背景与主体 - 出让方沈学如为澳洋系创始人 现年71岁 曾通过澳洋集团控制澳洋健康与澳洋顺昌两家A股上市公司 2020年已出让澳洋顺昌控制权 本次交易后不再控股澳洋健康[2] - 接手方悦升科技成立于2025年4月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张家港经开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实际控制人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属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平台[2]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医疗服务与医药流通 形成以澳洋医院总院为支撑的医联体模式 并通过子公司经营医药流通及保健食品业务[3]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下降12.49% 归属净利润3155.59万元同比下降15.46%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512.78万元[3]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总资产19.68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达92.58% 净资产仅1.46亿元[3] 业绩承诺与补偿机制 - 交易各方约定业绩承诺期内上市公司现有业务经审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均不低于3000万元 实行逐年考核与补偿[3] - 另约定2025年末合并报表净资产不低于2亿元且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不低于6000万元 若未达标澳洋集团及沈学如需共同现金补偿6000万元[3] - 公司当前净资产1.46亿元与承诺指标2亿元存在差距 交易后或将尝试缓解债务压力[4]
002516 易主地方国资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14:37
控制权变更 - 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株洲启创一号产业投资合伙企业 实控人变更为株洲市国资委 [2] - 原实控人沈介良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出售4.12亿股股份 占总股本28% 转让价格5.39元/股 交易总价款22.20亿元 [3][4] - 交易完成后株洲启创持股28% 沈介良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降至22.21%并放弃全部表决权 [5][6] 公司治理调整 - 交易完成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董事会改组 新董事会设7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 [7] - 非职工代表董事全部由株洲启创提名 董事长由株洲启创提名董事担任 [7] 战略发展目标 - 株洲启创将依托产业资源和经营管理优势为公司业务赋能 优化管理和资源配置 [8] - 目标增强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并提供发展支持 [8] 交易主体背景 - 株洲启创成立于2024年10月15日 注册资本25亿元 最终控股股东为湖南高科投资控股集团 [8] - 湖南高科为株洲市国有大型企业集团 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 主业涵盖产业投资/产业发展/新能源等板块 [10]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2010年深交所上市 主营汽车内饰材料及内饰件研发生产销售 兼营光伏电站投资运营 [10] - 通过投资芯投微公司进入射频前端滤波器领域 [10]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0.98亿元 同比增长16.35% [11]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2亿元→2023年1.91亿元→2024年1.63亿元 2024年同比降14.50% [10][11] - 扣非净利润同步下滑:2022年1.92亿元→2023年1.62亿元→2024年1.35亿元 2024年同比降16.93% [10][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24年2.16亿元 较2022年4.23亿元显著下降 [11] 交易时间安排 - 公司自9月1日起停牌 计划9月8日开市复牌 [2] - 停牌前收盘价5.70元/股 总市值83.84亿元 [2]
世荣兆业:正式归属珠海国资,海外诉讼一审胜诉获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5:48
重大诉讼进展 - 海外诉讼一审判决原告应从被告梁家荣处获得赔偿金2.585亿美元 并自2023年10月30日起按每日7.08万美元计息[2] - 原告对梁家荣以外其他被告的诉讼请求未获法院支持[2] 股权结构变动 - 珠光集团通过无偿划转取得大横琴集团90.21%股权 间接持有公司60.28%股份[2] - 公司正式归属珠海国资体系 本次划转免于发出要约收购[2] - 珠海大横琴安居投资有限公司2024年8月曾发出全面要约收购 历时一年后通过国资划转完成[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98亿元 同比增长9.85%[3] - 归母净利润1529万元 同比下降44.35%[3] - 扣非净利润1455万元 同比下降46.13%[3] - 总资产73.12亿元 净资产47.99亿元[3] 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商管公司强化酒店、商业中心等存量资产运营 探索资产资本化运作[3] - 着力打造"持有+运营"长期现金流模式[3] - 全资设立珠海世荣港科创有限公司 切入园区管理、创业空间服务和科创服务[3] - 转型方向从传统地产商向"区域城市运营商+科创园区服务商"发展[3] 行业背景 - 公司1998年创建于珠海 2008年在深交所重组上市 是珠海第二家房地产上市公司[3] - 国资入主带来信用背书 未来发展将与珠海城市战略深度捆绑[3] - 或在片区开发、城市更新和产业园区建设中扮演更重要角色[3]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09:34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黑五类集团拟转让公司总股本约20%的股份给广西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有企业 可能导致控制权变更 [1] - 交易完成后广西国资将成为新控股股东 公司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广西国资控股企业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黑五类集团持有公司30.25%股份 交易后仍保留部分股权 [5]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 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交易日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4.42亿元 同比下降3.74% [15]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 同比下降29.61% [15] - 2018年至2022年净利润连续下滑 其中2021年亏损1.09亿元 2022年亏损1.40亿元 [8] - 停牌前8月1日股价上涨4.81% 报收6.54元/股 总市值达49.28亿元 [16] 业务转型 - 传统食品业务增长乏力 曾试图通过跨界新能源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4] - 2022年10月计划对天臣新能源增资5亿元 获得59.09%股权 但交易于2023年4月终止 [8] - 2023年4月宣布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其中银行贷款将占22亿元 [8] - 2024年10月暂缓储能锂电池项目投资建设 集中资源聚焦大健康食品产业 [9] 公司治理 - 2024年8月韦清文卸任董事长职务 由李玉珺接任 [11]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 涉及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对外担保 [13] - 具体存在1053.85万元资金支付转至关联方构成资金占用 以及未披露的6,553万元股权担保事项 [13] - 2025年4月深交所就担保问题对公司及韦清文等人予以公开谴责 [14]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09:25
控制权变更 - 黑五类集团拟转让所持黑芝麻约20%股份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国有企业,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 [2] - 交易完成后广西国资将成为新控股股东,黑芝麻将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国资控股企业 [3]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黑五类集团持股30.25%,转让后仍保留部分股份 [3] - 公司股票自8月4日起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2] 公司背景与现状 - 黑芝麻始创于1984年,1997年上市,是中国黑芝麻产业第一股 [3] - 公司产业涵盖黑色健康食品、电子商务、大米加工、养老服务等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 [9] - 停牌前8月1日股价上涨4.81%报收6.54元/股,总市值49.28亿元 [10] 战略转型与新能源业务 - 2018-2022年净利润连续下滑,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1.09亿元和1.40亿元 [5] - 2022年拟通过增资5亿元获得天臣新能源59.09%股权进军储能锂电池领域,但交易于2023年4月终止 [5] - 2023年4月宣布转型江西小黑小蜜业务并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其中银行贷款占比超60%(22亿元) [5] - 2024年10月因行业环境变化暂缓储能电池项目,集中资源聚焦大健康食品产业 [6] 公司治理问题 - 2025年6月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涉及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和违规对外担保 [9] - 2021年关联方资金占用约950万元,2020年违规担保5.05亿元未及时披露 [9] - 时任董事长韦清文等高管被采取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9] - 2024年8月韦清文卸任董事长,由李氏家族二代李玉珺接任 [8]
000716,停牌!国资拟入主
中国基金报· 2025-08-04 09:22
控制权变更 - 黑五类集团拟将持有黑芝麻约20%的股份转让给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旅及大健康行业的国有企业,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2][3] - 目前黑五类集团持有黑芝麻30.25%的股份,若交易完成,广西国资将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公司将从民营控股企业转变为广西国资控股企业[9] - 交易尚处于筹划阶段,具体交易方案、价格等细节尚未披露,能否最终实施完成及实施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10] 业绩表现与战略转型 - 2018年至2022年,黑芝麻净利润连续下滑,其中2021年和2022年分别亏损1.09亿元和1.40亿元[12] - 公司曾试图通过跨界新能源寻求第二增长曲线,2022年10月拟以5亿元增资天臣新能源获得59.09%股权,但交易在2023年4月终止[12] - 2023年4月公司宣布拟投资35亿元建设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其中银行贷款将占六成以上(22亿元)[12] - 2024年10月公司表示暂缓储能锂电池项目投资建设,集中资源聚焦于大健康食品产业经营[13] 公司治理问题 - 2025年6月公司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被指存在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违规对外担保等问题[16] - 2021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向供应商支付1053.85万元,其中约950万元构成资金占用[17] - 2020年9月公司以6553万元股权为5.05亿元借款提供担保,但未履行审议及披露义务,直至2024年10月才补充公告[17] - 2025年4月深交所已就同一担保问题对公司及韦清文等人予以公开谴责[18] 近期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42亿元,同比下降3.74%;实现归母净利润225.11万元,同比下降29.61%[18] - 停牌前的8月1日,公司股价上涨4.81%,报收于6.54元/股,总市值达49.28亿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