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电信发布中期业绩基础业务稳健增长 战略新兴业务快速发展
核心财务业绩 - 公司上半年经营收入达271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3% [1] - 服务收入为2491亿元 同比增长1.2% [1] - EBITDA为806亿元 同比增长4.9% [1] - 净利润为230亿元 同比增长5.5% [1] - 资本开支342亿元 自由现金流131亿元 同比增长13.9% [1] - 中期股息每股0.1812元 同比增长8.4% [2] 业务板块表现 - 移动通信服务收入1066亿元 同比增长1.3% [1] - 固网及智慧家庭服务收入641亿元 同比增长0.2% [1] - 产业数字化收入达749亿元 [1] - 移动用户规模4.33亿户 宽带用户1.99亿户 [1] - 移动用户ARPU为46.0元 宽带综合ARPU达48.3元 [1] 战略新兴业务增长 - 天翼云收入达到573亿元 [1] - 智能收入63亿元 同比增长89.4% [1] - 安全收入91亿元 同比增长18.2% [1] - 视联网收入同比增长46.2% [1] - 卫星收入同比增长20.5% [1] - 量子收入同比增长171.1% [1] 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 企业战略升级为"云改数转智惠" [1][4] - 自有及接入算力总规模达77EFlops [3] - 汇集超10万亿Token大模型语料数据及14个行业数据集 总量超350TB [3] - 打造全模态全国产星辰大模型 [3] - 围绕21个重点领域打造160余个AI应用 [3] 未来战略方向 - 强化基础业务和产业数字化业务双轮驱动 [5] - 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5] - 加快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5] -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激发企业活力 [5] - 履行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责任 [5]
中国具身智能企业“全球卡位”
市场概况与增长驱动 - 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持续扩张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超4000亿美元[2] - 中国市场占据全球近半份额 年复合增长率近15%位居全球前列[2] - 工业领域占整体市场50% 2025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9.42万台同比增59.74%[3] - 商用服务领域增速最快 复合年增长率超30%[3] - 消费级市场潜力巨大 2024年智能养老机器人规模79亿元 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元[3] 技术趋势与产业特征 - 感知能力持续增强 大模型成为核心驱动力 仿真与世界模型不断完善[2] - AI大模型 3D视觉感知与边缘计算技术融合提升环境适应性[4] - 核心部件本土化与规模化推动成本下降 人形机器人价格突破消费级门槛[4] - 具身智能依赖多项关键技术融合与复杂系统集成[9] 区域竞争格局 - 美国以技术原创加军工牵引为主线 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2026年量产 计划5年内年产100万台[5] - 欧洲坚持伦理先行 德国博世聚焦工业机器人但人形机器人布局滞后[6] - 日韩注重场景细分 聚焦老龄化社会需求 本田丰田转向协作机器人[6] - 中国企业凭借产业链整合快速崛起 优必选近5年年均专利申请超200件[7] 企业战略与落地案例 - 宇树科技工业巡检机器人进入52个国家地区 2025年第一季度订单同比增220%[3] - 普渡科技服务机器人覆盖60多个国家地区 累计出货量超9万台[3] - 智元机器人在欧美中东等地区部署本地化合作 计划第四季度开源世界模型平台GE[7] - 零次方机器人瞄准酒店场景 年内计划交付500台轮臂机器人[8] - 傅利叶智能康复解决方案已在全国超300家案例科室落地[8] 生态建设与产业合作 - 腾讯推出国内首个模块化具身智能软件平台Tairos为厂商提供模块化软件能力[9] - 速腾聚创推出机器人视觉新品Active Camera提供感知开发一站式解决方案[9] - 海尔集团联合7家企业成立具身智能创新生态联盟提供丰富应用场景[9]
《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发布
《指引(2.0)》新增了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税费政策,包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暂不征收 土地增值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免征契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免征契税、印花 税,农村土地、房屋确权登记不征收契税等。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 兴长效机制,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村人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为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 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 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 撑。(记者易敏敏) 2022年5月,税务总局发布了《支持乡村振兴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梳理了六大方面共109项支持乡村振 兴的税费优惠政策。《指引(2.0)》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从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支持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激活乡村创业就业活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区域协 调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加 ...
多晶硅市场集中度提升,行业整合加速
行业政策监管 - 工信部对全国41家多晶硅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 旨在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能效竞争 [1] - 节能监察明确对电耗>60kWh/kg的产能实施关停 涉及未达标中小企业和部分老旧西门子法产线 [1] - 多晶硅强制能耗标准依据GB29447-2022 适用于以高纯氢气还原三氯氢硅生产光伏用多晶硅的企业 [1] 能效标准升级 - 2022年标准将限定值从46.28kgce/kg降至10.5kgce/kg 降幅达77.3% [2] - 准入值从38.87kgce/kg降至8.5kgce/kg 要求新建项目必须采用最先进节能工艺 [2] - 新增标杆值1级≤7.5kgce/kg 协鑫 通威等头部企业已接近该水平 [2] 市场竞争格局 - 政策加速市场集中度提升 行业向技术龙头与有区域优势的头部企业整合加速 [1] - 一线企业主流订单签订完毕后 成本略高的二线企业成交价或有小幅上调空间 [2] - 高企的库存压力制约价格上行幅度 整体市场价格涨幅呈现逐步收窄趋势 [2] 政策协同机制 - 监察需结合绿电基础设施布局 碳市场机制设计和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协同推进 [2] - 多晶硅碳足迹认证与国际接轨 强化中国光伏产业全球领导地位 [2]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及工信部座谈会强调依法治理低价竞争 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3] 期货市场发展 - 多晶硅期货首个挂牌合约完成上市到交割全生命周期 品种上市半年运行平稳 [3] - 广期所将多晶硅期货纳入产业培育专项方案 推动产业企业参与风险管理 [3] 行业前景展望 - 反内卷政策持续深化使行业格局优化 硅片价格有望维持相对稳健走势 [3] - 下游电池片 组件对硅片价格接受程度及终端市场需求是关注重点 [3] - 在双碳目标下光伏产业仍具强劲生命力 硅片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3]
人才告急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隐忧
行业人才缺口现状 - 新能源汽车人才缺口预计2025年达103万人 [1] - 全国400万汽车维修工中仅12%接受过新能源技能培训 60%无法维修新能源汽车 [1] - 高压电与智能网联双证人才缺口高达85% [1] 人才培养体系问题 - 职业院校教材技术落后产业实际发展约五年 [1] - 78%校企合作停留在实习挂牌的表面阶段 [1] - 人才培养体系仍为线性稳定态模式 无法匹配产业非线性跃迁需求 [1] 人才结构性问题 - 行业存在高端研发人才短缺隐忧 尤以自动驾驶/电池技术/AI算法领域为甚 [2] - 传统汽车行业人才被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薪职位吸引导致流失 [2] - 部分企业因创新能力不足或管理体制缺陷难以保留人才 [2] 解决方案:教育体系改革 - 需建立车企/职校/行业协会主导的活页教材机制 实现课程内容季度更新 [2] - 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 要求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 [1][2] - 打通学分银行体系 支持在职工程师通过模块化学习升级技能 [2] 解决方案:政策支持 - 建议建立技术紧缺指数动态清单 对固态电池工程师等关键岗位实施个税减免 [3] - 在武汉/成都等产业承接地设立区域性培训中心 配套人才公寓与子女教育保障 [3] - 推行培训经费强制计提制度 要求车企开放实训基地 [3] 解决方案:生态构建 - 建立跨企业技能评估标准 实现全国通用可携带认证 [3] - 发展覆盖全行业的技能人才数据库 动态监测区域供需缺口 [3] - 采用远程诊断/AR辅助维修等数字工具缓解地域分布不均问题 [3] 战略优先级调整 - 需将人才生态建设置于比电池密度/芯片算力更优先的战略地位 [4] - 构建人才培养-能力再生-价值转化的生态闭环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 [4] - 智能工厂最终需依赖能驾驭先进技术的人才实现价值 [4]
海南去年渔业产值近六百亿元
海洋牧场与生态环境改善 - 海南省三亚市蜈支洲岛海域海洋牧场加快建设 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促进海洋生物聚集繁殖生长 [1] - 新耕海方式推动渔民向岸上或深海转移 [1] 渔业产量与经济数据 - 2024年1-7月海南省水产品总产量98.16万吨 其中水产养殖产量48.68万吨 [1] - 2023年全省渔业产值595亿元 同比增长13.8% [1] 渔村旅游转型发展 - 环岛旅游公路通车带动临高县昌拱村发展 村民转型从事旅游服务 [1] - 渔民开设民宿 经营休闲渔船 提供赶海体验 渔文化讲解及手工艺品销售 [2] - 临高县规划17.36公里渔港联通工程 投资11.2亿元串联7大渔港 串联率达90% [2] 渔业基础设施升级 - 临高县调楼镇水产品交易中心二期即将运营 美夏渔港投资3000万元建设海钓基地 [3] - 头咀三级渔港和美夏二级渔港纳入十五五规划项目 [3] 水产养殖技术创新 - 实现红瓜子斑人工驯养 攻克人工繁育难关 建立东星斑/红瓜子斑细胞系 [3] - 建成多种名贵石斑鱼种质资源库 [3] 智能化养殖应用 - 文昌冯家湾现代化渔业产业园采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 单人可管理年产200万尾珍珠斑的工厂 [4] - 海垦(三亚湾)深远海养殖项目投放200万尾金鲳鱼苗 采用智能化投喂和病害监测技术 [4] - 金鲳鱼生长周期缩短至6个月 首批成鱼预计2024年11-12月错峰上市 [4] 养殖规模与设施建设 - 海南省海水工厂化养殖水体达646万立方米 较十四五初期增长171% 全国排名第三 [5] - 全省拥有重力式养殖网箱超2800个 桁架类大型养殖网箱5个 [5] - 全省养殖水体总量848万立方米 上升至全国第三位 [5] 现代渔业产业布局 - 推动创建文昌/万宁/东方/昌江4个国家级现代渔业产业园 [4] - 文昌和万宁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4]
河北唐山高新区成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链承载地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唐山高新区机器人企业数量达233家 [1] - 2024年1-6月机器人产业规模39亿元 同比增长20.3% [1] 产业集群与市场地位 - 工业机器人领域形成全国规模第一的焊接机器人产业链 国内市场占有率30% [2] - 特种机器人领域百川集团列车检修检测机器人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 并出口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 [2] - 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消防机器人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70% [2] - 产业集群涵盖集成算法企业鹰眼科技 机器视觉企业英莱机器人 传感器生产企业旭华智能科技等 [2] 应用场景与供需对接 - 累计开放110个典型应用场景 [3] - 低空智能巡检平台完成400余次试飞 [3] - 组织25场供需对接会 达成10余项企业合作订单 [3] - 实现二十二冶集团与松下焊机需求对接 鹰眼科技助力金石钻探数字化改造 佳定舒科技助浴机器人在养老机构应用 [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出台支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共享工厂建设方案 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等政策 [4] - 设立3只总规模72亿元的专项基金 吸引2家优质企业落地 [4] - 推出"创制券"政策支持共享智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 技术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深化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合作 推行"北京大脑唐山转化"模式 [4] - 依托开诚智能国家级特种机器人实验室 河北省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 研发中心孵化中心等创新平台 [4] - 建成百川共享智造工厂承接165家企业订单 产值达1.35亿元 [5] - 形成中信重工开诚 陆凯 旭华智能 汇中仪表 亚特等共享工厂集群 [5]
天津提出19项重点任务 推动数字贸易创新发展
数字贸易发展目标 - 力争到2029年可数字化交付服务贸易规模占全市服务贸易总额比重提升至45%以上 [1] - 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及其占货物贸易总额比重进一步提升 [1] - 数字贸易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 数字领域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高 [1] 数字基础设施与产业转型 - 完善信息及算力数字基础设施 建强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1] - 加快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1] -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应用生态 [1] 数字贸易细分领域发展 - 开发"数字+"服务贸易应用场景 涵盖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及数字化交付专业服务 [2] - 引育"来数加工""数据知识工厂"新业态项目 探索"数字保税"新模式 [2] - 拓展数字技术贸易 发展数字订购贸易 提升国际贸易数字化水平 [2] 企业培育与载体建设 - 发挥天开高教科创园孵化作用 培育数字贸易优质企业和潜力企业 [2] - 鼓励电商平台及配套服务商做大做强 选育数字服务企业和出海领军企业 [2] - 建强数字贸易载体平台 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 [2] 区域协同发展布局 - 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国际数字服务港 [2] - 依托中新天津生态城开辟数字文化出海渠道 [2] - 依托天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探索远程诊疗及智能诊疗等"中医药+数字"服务新模式 [2] 开放政策与国际合作 - 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 推动电信、互联网及文化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3] - 争取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 [3] - 利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平台提升开放水平 [3] 数据跨境与治理体系 - 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保障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 [3] - 深化数字贸易国际合作 优化跨境电商综合服务 [3] - 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 [3]
内蒙古包头昆都仑区:大项目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 - 包头龙马铸锻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风电精密铸件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计划10月底完成部分厂房建设 12月进行设备调试并试生产[1] - 项目依托包钢特种钢材 专注生产10兆瓦以上风机超大型轮毂和机舱底座等核心铸件[1]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包头乃至西北地区风电设备核心部件本地化规模化生产基地 串起"零部件铸造—叶片生产—塔筒制造—整机组装"全产业链闭环[1] 新能源产业布局 - 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时代骐骥新能源科技内蒙古区域总部落户昆都仑区 推进全球首创"骐骥换电"重卡底盘换电解决方案[2] - 换电方案以标准化经济性全场景全生态为特点 致力于重卡行业低碳转型和物流降本[2] - 时代骐骥今年将启动内蒙古换电站投资建设 包头为首批重点落地区域[2] 区域经济发展 - 昆都仑区通过"半月荟"会商联审机制提供一站式服务 吸引时代骐骥等项目落户[2] - 广东广晟硅业 稀土供应链产业园项目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供应链转型[3] - 内蒙古惠新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镀锌铝镁钢边框项目助力光伏与钢铁产业融合[3] 投资与招商成效 - 上半年昆都仑区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 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101个[3] - 新签约项目44个 区外投资到位资金111亿元[3] - 地区生产总值对包头市贡献率提高到35.1%[3]
全国首个罐头技贸评议基地落户福建漳州
行业核心发展 - 全国首个国家级罐头食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在福建漳州落地运行 标志着罐头食品产业应对国际技术壁垒进入系统化、专业化新阶段 [1] - 漳州作为中国罐头之都 拥有从原料种植到出口的完整产业链 1-7月罐头食品出口值达7.9亿元 同比增长9.7% 产品销往128个国家和地区 [1] - 竹笋、荔枝、花生米和龙眼四类罐头出口值居全国榜首 [1] 行业挑战 - 非关税壁垒以技术法规、标准、认证体系等形式持续影响罐头产品国际贸易 成为隐形门槛 [1] - 全球食品安全标准升级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加码 主要输入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环保性能、杀菌工艺合规性要求日益严苛 [2] - 罐头食品出口企业面临技贸信息不对称、技术转化能力不足、应对成本较高等现实挑战 [2] - 企业过去应对国外通报存在单打独斗、信息闭塞、资源分散问题 易错失市场良机 [2] 基地建设与功能 - 基地由海关总署标法中心、厦门海关联合漳州市政府、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重点企业共建 构建关地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机制 [3] - 基地定位立足漳州、服务全国、辐射全球 聚焦罐头食品出口领域 提供全链条技贸措施应对服务 [3] - 基地为企业提供一对一风险预警与应对方案 助力产业实现从被动应对到规则引领的跨越 [3]